查看原文
其他

大公国际银行业监测报告——政策继续引导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大公国际 2022-03-20





行业政策: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监管政策继续以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以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完善银行治理水平为主。


【点评】为应对当前经济形势,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灵活适度,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同时央行创设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监管政策继续引导银行减费让利,给予企业延期还款安排,支持实体经济恢复发展;另一方面,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仍为金融监管重点,完善银行公司治理水平将是监管未来工作的重中之重。


行业数据: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短期内承压加大,减费让利政策引导下,息差收窄,资产减值损失对利润侵蚀加大,盈利承压,同时在信用风险加速暴露导致资本消耗加大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水平有所下降,资本仍需进一步补充。2020年6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94%,较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资产利润率为0.83%,环比下降0.15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14.21%,较年初下降0.43个百分点。


企业评级调整:本期共有27家商业银行主体级别上调,6家商业银行主体级别下调,1家商业银行主体级别不变但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至负面。


发债情况:本期商业银行新发76只债券,发行总额为8,466.30亿元,发债主体共60家。


存续债情况:截至2020年8月31日,商业银行存续债券共计832只,存续债券余额合计为55,648.33亿元,其中金融债券324只,次级债券498只,可转债10只。


债务到期情况:本期商业银行共计45个发行主体的60只债券到期,偿还本金合计3,235.94亿元;其中大公国际评级的商业银行债券有6只到期,均已摘牌。




一、行业政策


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监管政策继续以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以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完善银行治理水平为主。


在货币政策方面,2020年二季度以来,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人民银行通过降准、中期借贷便利、公开市场操作、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广义货币供应量、社会融资规模保持较快增长,截至6月末,M2同比增长11.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2.8%。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央行6月创设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加大货币信贷支持力度,一是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 有关事宜的通知》,创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提供400亿元再贷款资金,向地方法人银行提供约为其延期贷款本金1%的激励;二是印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有关事宜的通知》,创设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提供4,000亿元再贷款资金,购买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银行普惠小微信用贷款,支持银行加大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投放。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表示货币政策要更加灵活适度、精准导向,要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推动综合融资成本明显下降,要确保新增融资重点流向制造业、中小微企业。


监管政策继续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通过政策提升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质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以及破产风险、失业等问题。对银行而言,预计将有更多资源向小微企业倾斜,相关贷款规模及户数有望继续较快增长,但在政策及LPR下行影响下,银行贷款收益率可能会继续下行,将持续面临息差收窄压力;展期政策有利于缓解银行账面不良上升压力,但存量资产信用风险管理难度仍将加大。


同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完善银行治理水平仍是监管重点,其中预计银行与互联网平台合作的线上贷款,尤其是跨区域线上贷款业务拓展将面临更多监管指导,而掌握风控和客户数据的自研线上平台有望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自包商事件以来,我们可以看到由于宏观经济下行或市场波动产生的信用风险或市场风险对银行而言相对可控,而公司治理问题,尤其是股东及高管层产生的操作风险更具隐蔽性,对银行危害更大,预计对银行公司治理的建设将作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重中之重,未来监管机构将持续推进银行公司治理的完善。


此外,随着标债资产和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标准明确,银行理财业务有望进一步规范。但同时,由于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转型面临的压力仍较大,经国务院同意,人民银行会同银保监会等部门研究决定,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为金融机构处置存量资产管理业务留出了更多时间,有利于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平稳转型。



二、本期行业情况


(一)行业数据


2020年以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货币政策保持灵活适度,商业银行总资产和总负债保持较快增长。根据中国银保监会发布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6月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为309.41万亿元,同比增长9.7%;其中,商业银行总资产为257.52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商业银行总资产占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例为83.2%。同期,商业银行总负债为237.26万亿元,同比增长10.6%。



2020年以来,在疫情影响下,我国经济形势更加复杂严峻,商业银行资产质量短期内承压加大,面临的信用风险上升。2020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94%,较年初上升0.08个百分点;同时随着不良贷款上升以及贷款核销力度较大,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小幅下降。截至2020年6月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182.40%,较年初下降3.68个百分点。


2020年二季度,在减费让利监管政策引导下,商业银行息差收窄,同时资产减值损失对其盈利侵蚀加大,商业银行资本利润率和资产利润率继续下行,盈利继续承压。2020年二季度,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03万亿元,资产利润率为0.83%,环比下降0.15个百分点,资本利润率为10.35%,环比下降1.74个百分点。同期,商业银行流动性整体继续处于良好水平,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流动性比例为58.19%,流动性覆盖率为142.46%,较年初保持稳定。


在盈利承压、信用风险加速暴露导致资本消耗加大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资本充足水平有所下降,资本仍需进一步补充。截至2020年6月末,商业银行各项资本充足度指标均呈下降趋势,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47%、11.61%和14.21%,较年初分别下降0.45个百分点、0.34个百分点和0.43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2.56%和12.23%,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资本补充需求迫切。



(二)企业评级调整


本期共有27家商业银行主体级别上调,6家商业银行主体级别下调,1家商业银行主体级别不变但评级展望由稳定调整至负面。



三、本期行业债券市场情况


本期商业银行新发76只债券,其中金融债券32只,二级资本补充债券26只,永续债券16只,可转债2只,发行总额为8,466.30亿元,发债主体共60家。


Wind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8月31日,商业银行存续债券共计832只,存续债券余额合计为55,648.33亿元。其中,商业银行金融债券324只,余额合计为18,075.50亿元;商业银行次级债券498只,余额合计为35,992.43亿元;商业银行可转债10只,余额合计为1,580.40亿元。


监测期内,商业银行新发76只债券,发行总额为8,466.30亿元,其中金融债券32只,期限为3年、5年;二级资本补充债26只,期限为10年、15年,并均在第5年设有赎回条款;永续债券16只,均在第五年设有赎回条款;可转债2只,期限均为6年。发行方式均为公募。发债主体共60家,主体信用等级均在A+及以上,其中AAA级发债主体27家、AA+级发债主体18家,AA级发债主体9家,AA-级发债主体4家,A+级发债主体2家。


本期商业银行共计45个发行主体的60只债券到期,偿还本金合计3,235.94亿元。其中大公国际评级的商业银行债券有6只到期,分别为“10中信银行02”、“15石嘴山银行03”、“15西安银行二级”、“15民生银行二级”、“15中信银行01”和“17中信银行债”,均已摘牌。


报告声明


本报告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本报告提供的信息进行证券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概不负责。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大公国际,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监测周期:2020.04.01-2020.08.31

大公国际金融部 崔炜  王 蓓   祝京文    




推荐阅读

大公国际:8月全市场违约规模环比下降,后四个月违约压力或有所上升

大公国际:城投债发行量环比增长,利差较7月有所收窄 ——2020年8月城投债发行及利差概览

大公国际:8月工业生产累计增速首次转正 地区间均衡发展格局已初步显现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微信公众号(“大公国际”)发布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等内容,其版权均属于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简称“大公国际”)所有。未经大公国际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汇编、修改、分发、转载、复制、传播、发表、许可、摘编、仿制)或许可他人使用本微信公众号中的所有内容。已经大公国际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公国际”。否则,大公国际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微信公众号涉及的所有观点、结论、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单位或个人的投资性建议或意见。对于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微信公众号发布、转载的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大公国际概不负责。


关于大公国际: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人民银行和原国家经贸委共同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信用评级机构,拥有政府监管部门批准的全部评级资质,能够对中国资本市场所有债务工具和参与主体进行信用评级。


大公国际是中国国新控股子公司,总部位于北京。现有从事评级作业和研究的专业分析师150余人,其中95%具有证券从业资格,96%具有硕士、博士学历。


成立26年来,大公国际独立研究制定国家、地方政府和行业的信用评级标准,推动国内债务工具的创新设计与推广应用,先后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70多个行业的近万家企业进行信用评级。


大公国际以26年来积累的评级技术和数据为基础,深耕评级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致力于金融科技与评级行业的深度融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独立、依法、合规开展评级业务,为投资者、客户提供优质、专业、高附加值的评级服务,努力维护国家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安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