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工业革命到底是什么?与政治改革有没有关系?

拿破仑小炒 小炒说 2020-12-06

小炒注:今日之果,无论好坏,皆是昨日之因。



如果说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是欧洲冲破中世纪的旧三驾马车,那么,启蒙运动、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则是欧洲迈向现代文明的新三驾马车。前两篇讲完了启蒙运动,本篇我们来看工业革命。以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为起点和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为终点,英国花费了整整300年时间,终于从欧洲最落后之地,崛起为最发达之国。这里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工业革命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关于工业革命的文章,汗牛充栋,本篇试图从国家现代化的角度去看待工业革命。在《经典的台湾奇迹及两岸统一的前景》中我提过:一个国家经典的现代化之路,是农业革命-轻工业-重工业,再辅之以政治改革。而第一次工业革命意味着人类这条经典的现代化之路正式诞生!这是一篇长文,请耐心阅读。相信你读完后,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工业革命完成了现代化的最后一步


工业革命的核心特征是蒸汽动力取代人力,人类首次进入机器生产时代。但如果仅仅将工业革命看成是一次技术革新,那就小看他了。

本号奉行“大历史观”:没有哪个重大历史进程是突然出现的,必须放大到历史长河中去观察社会脉动。工业革命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了长久的历史铺垫,这个积累的过程就是现今挂在嘴边的现代化。

在我看来,工业革命完成了英国现代化的最后一步——重工业。蒸汽机的出现,最初是为了解决工业部门的矿产开采问题,之后才应用于纺织业,在此之前还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改革。

现在一个国家若想实现现代化,它的一般思路是先进行土地改革,然后通过贸易积累财富,最后进行重工业的转型升级,并反哺轻工业,这就是熟悉的“农轻重”。而这条道路的顺畅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配套的政治改革。

在工业革命之前,荷兰、法国在农业和轻工业上,并不输于英国,他们最后差就差在工业革命带来的重工业比英国慢了一拍,英国顺理成章地成为人类首个完成现代化的国家,彪炳史册!



英国的经济基础


在《国王的钱与权,从财政角度探讨英法两国的专制》一文提到过,英国平原广阔,但纬度高,光照和热量不足,岛国的地理位置使得阴雨天气多,所以农作物产量低,但这种气候很适合多汁牧草的生长,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

农业条件的先天不足,使得一直到现在,英国的粮食还大量依赖进口。法国则与之相反,农业条件好,偏向自给自足,如今依然是粮食出口大国。

英国自然环境很适合养羊,其羊毛质量冠绝欧洲,所以,在中世纪羊毛贸易自然就成为英国的最重要产业,1300年,英国贸易出口总值为30万英镑,其中羊毛出口总值就达28万英磅,占整个出口总额的93%。羊毛税也成为王室财政收入的支柱。

也就是说,通过养羊出售羊毛,换取欧洲大陆的粮食,成为英国的经济命脉之一。

这个国家从一开始,就自带商业基因。

但英国的这种商业贸易很初级,它没有欧洲大陆的纺织技术和人才,满足于最原始的羊毛贸易。典型模式就是,英国将羊毛运往佛兰德斯,欧洲商人在这里加工成毛纺织品,再运往全欧,英国则从这里换回粮食和香料葡萄酒等基本生活物资。

这就是英国在中世纪一直要和法国争夺佛兰德斯控制权的原因。英法百年战争结束时,英国全面退出欧陆,唯独保留了佛兰德斯的加来港。

如果没有地理大发现,英国可能就这样一直是个平庸的国家。

在《冲破中世纪的三驾马车(上)—从吸血鬼做起》和《西班牙与英国的霸权交替》都提过:

在地理大发现前,西欧商业中心是意大利,西欧各国中,英国距离意大利最远,其经济地位相对边缘化;

地理大发现后,西欧商业中心逐渐从意大利转移至西班牙和葡萄牙,大西洋的地位与日剧增,英吉利海峡和英国的贸易地位迅速提升。

到17世纪,欧洲经济中心已经从地中海完全转移至大西洋。

地理大发现后的16世纪,西欧的贸易剧增,各国贸易量都比之前增加了二到五倍。大陆对毛织品的需求大大增加,英国举国支持纺织业,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开启了农业革命和轻工业转型。



圈地运动的农业革命


英国新农业的两大核心是轮作耕种的技术革新和圈地运动的土地改革。

农业革命的重要性我已在《经典的台湾奇迹及两岸统一的前景》说过:

1、农产品的产量提升。没有丰富的农产品,就没有工业生产的原料和国家财富的初始积累。2、廉价劳动力的丰富。没有廉价劳动力,就没人干活,农民是数量最多、价格最便宜的劳动力。在中世纪,欧洲的农业大同小异:实行领主统治下的庄园制,农民被普遍束缚在土地上,没有人身自由,耕种采用三圃制,每年有一部分休耕,一部分春季播种,一部分秋季播种。这种压制农民积极性的小规模种植,难以生产出充裕的粮食。英国农业产量有多可怜呢?那时欧陆对奶制品需求旺盛,英国人就养奶牛,而由于每年冬天缺乏草料,英国奶农不得不屠杀掉大多数奶牛。英国首先淘汰三圃制,采用轮作耕种,在每年休耕中的土地上种植饲料作物。既能供养更多的家畜,家畜的排泄物还能提供土壤肥力。这种新方式,并不是英国人的创新,而是学习的尼德兰。为什么直到现在才有这样改进呢?很大部分原因在于,地理大发现带来的新型农作物,商业繁荣的倒逼作用。圈地运动实际上是种植的集约化和规模化,通过加快和强制占有土地,将原来的小块可耕地,改造成农场或牧场。当时的欧洲国家普遍进行了圈地运动,但都比不上英国的决心。这种差别不在于英国人的品性,而在于前面所说的,英国虽然平原广阔,但农业基础薄弱。提升农业产量和羊毛产量,是圈地运动的双重目的但英国的圈地运动,不是一个剧烈运动,而是循序渐进的,这个过程是随着商业发展而逐步推进的,从而与商业发展的资本红利形成良性互补。早在14世纪和15世纪,英国贵族就开始了圈地运动,只是规模不大。地理大发现后,圈地运动开始加速,以后随着17世纪和18世纪的殖民拓展和商业进一步繁荣,规模进一步扩大。16世纪,圈地运动介于合法与非法之间。1640年清教徒革命爆发后,英国议会不再反对圈地,从1688年光荣革命起,政府公开支持圈地整个16世纪,英国圈占土地50万英亩左右,占土地总面积的3%;但到了18世纪后半期,就圈占了600万英亩,占总面积的25%。这场运动一直持续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前夕。新建立的大型农场,领主改良耕种技术,不再满足于自用,而是尽可能运到市场出售。大型牧场,自然是用来养羊。农业生产效率和羊毛产量得以明显提高。代价则是成千上万的农户从祖辈几世纪以来耕种的土地上被驱逐了出去,沦为无业赤贫。圈地运动提高了粮食产量,农场可以用更少的人手养活更多的人口,农村劳动力供过于求,他们被迫进入城市去谋生。一下子,英国新兴城市涌现出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成为工业革命的基础。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一看农业革命对现代化的深远影响。19世纪美国崛起前,以雇佣制的大农场完成农业革命;19世纪普鲁士的突飞猛进,是在主动废除农奴制之后;中国改革开放是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序幕;东亚的韩国和台湾,在经济腾飞时,都进行了激进而暴力的土地改革。而那些未能成功进行土地改革的国家,现代化纷纷功败垂成。典型的就是沙俄、苏联和拉美,伊朗巴列维王朝的倒台根植于土地改革的失败,举世闻名的“通胀之王”津巴布韦亦如此。一个特例是香港,那也是因为背靠大陆,香港始终有大量从内地偷渡进入的廉价劳动力。没有大陆的支撑,哪有繁荣的香港?

轻工业的财富积累


英国的轻工业发展,分为两块:羊毛产业和殖民贸易。


1

民族工业纺织业

纺织业在很长时间里都是欧洲制造业的主导产业,而英国是羊毛的主要产地,意大利和尼德兰是纺织品的主要生产地。这就意味着,英国停留在羊毛产业链的下游,高额利润都被欧陆赚走了。

而一直到18世纪初期,羊毛产业的出口量还占据着英国出口商品的80%

因此,英国要想突破发展瓶颈,必须从羊毛产业着手,主攻加工贸易,将生产制造的核心利润留在本国。这个时候就需要实施贸易保护主义,这是落后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必由之路。

英国禁止农户私自将羊毛卖向海外,对所有进口羊毛制品征收重税。英国政府还优先购买国内纺织品,用来制作军装,还要求每一位士兵的尸体,必须用羊毛裹尸布包裹下葬。

英国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保护组织,去规避自由竞争的风险,默默发展本国的羊毛制造业。

当西方批评他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时,他们应该去学习一下自己的历史

16世纪初,英国每年出口8万匹布和5000袋羊毛,到了16世纪中叶,英国出口13万匹布,英国逐渐超过意大利和尼德兰,成为欧洲优质羊毛纺织品的主要产地。之后的伊丽莎白一世从欧洲引进人才和技术,逐步加强和奠定了英国羊毛产业的江湖地位。

国家政策和圈地运动的支持下,英国一举完成了产业升级。

与之相对应的是,尼德兰从加工贸易过渡到中介性质的转口贸易,在短时间内带来了17世纪的巨大繁荣,但到了18世纪就盛极而衰。西班牙始终不发展制造业,17世纪便跌落神坛。向世人昭示了缺乏制造业和实体经济空心化的后果。


2

殖民贸易赚快钱

殖民贸易分为海外贸易和贩卖黑奴两种,这两项有多挣钱呢?

海上贸易是高风险高收益,海外商人每出航一次,面临着各项生命危险,但一般可获得2-3倍的利润,远超欧洲本土的利润率。如果加工后再出售,利润率更高。

17世纪时,一个非洲黑人的价格在当地是25英镑,运到美洲出卖时为150英镑,利润率为600%。18世纪时,其相应数字为50美元比400美元,利润率达800%。算上1/3的死亡率,利润率基本在500%左右。

这两种模式组合到一起,就是闻名遐迩的“三角贸易”。这个过程走一趟的话,三角形走完一圈,利润叠加,利润率至少能达到600%。这是超级暴利,比高利贷狠得多,是大航海时代最赚钱的一个买卖。

由此形成了殖民贸易的三种模式,按照利润率由高到低为:三角贸易、商品运回国内再售往欧洲、商品直接在国外销售。

整个西欧赚得盆满钵满,代价就是美洲殖民化和非洲奴隶化。但是,欧洲没有哪个国家的殖民贸易,比英国做得出色。

在殖民地拓展上。

海盗女王”伊丽莎白一世(1558-16.3年)通过鼓励海盗,亲手开启了英国的殖民拓展。

西班牙衰落后,17世纪的荷兰和法国“躬身入局”,强势拓展海外殖民地。英国只得深入到人迹罕至的北美13州,默默展开殖民占领活动。

英国先是联合法国,共同打击荷兰,17世纪末荷兰走向没落,许多荷兰殖民地落入英国手中。法国的重心放在了欧洲大陆和打造国内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对殖民地扩张并没有像英国那样积极。之后,英国在18世纪打败法国,正式成为海洋霸主。

这个过程详见《欧洲版“春秋战国”——改革潮流与诸国混战(上)》和《欧洲版“春秋战国”——改革潮流与诸国混战(下)》。总之,英国完美发挥了“搅屎棍”的本色。

但英国殖民拓展比谁都更狠,那就是喜欢搞种族灭绝。在北美推行“割印第安人的头皮”的大屠杀政策,到澳洲灭绝当地土著,从而使殖民者完全占领新大陆,在最大程度上了减少当地的抵抗。这就是为什么被英国殖民过的地方,如今都是白人占据绝对优势,但西班牙殖民的南美就没有。

在殖民贸易上。英国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1660年议会通过《航海条例》:英国的进口商品,只能由原产地直接运输到英国。也就是说,所有英国殖民地产品,只能先运到英国,再卖到欧洲。这就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英国的贸易利润,直接打击了欧陆港口的利益。

这项政策带来的好处有多大呢?拿烟草举例,1617年北美向英国出口烟草仅2万磅,80年代达到了2800万磅,1700年更是增加到4200万英镑。

英国还有一个大杀器是贩奴垄断权。西班牙不直接参与奴隶买卖,而是同外国公司达成贩奴垄断权条约。1713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结束时,英国从激烈的角逐中拿到了这个条约。在后来每年贩卖的7.5-9万黑奴中,英国就占了一半,法国占1/4。

稳准狠的殖民拓展策略,让英国从这残忍的事业中积累了庞大的财富,冠绝欧洲。它不仅为英国带来了海量而廉价的原材料,而且成为英国制成品的分销市场。

毫无疑问,英国工业革命在较大程度上是建立在美洲和非洲的血泪之上的。



重工业的一枝独秀


近代以前,无论是中国,还是欧洲,煤炭是最重要的化石能源,铁是最重要的工具材料。再加上必备的交通基建,构成了英国重工业的三大主要部分。

在中世纪,木材是主要燃料,16世纪商业发展和人口增长,使得木材供应日益紧张,价格上涨,英国人必须尽快寻找新的燃料,英国蕴藏的煤炭资源丰富,煤炭开采业逐步发展起来。

在伊丽莎白一世刚继位的16世纪中叶,英国的煤炭产量只有20万吨,到了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前夕,这个数字达到了300万吨,是欧洲其他国家总和的3倍!

同时期,铁的产量也增长5倍,从0.5万吨增长到2.5万吨。15世纪末期,一座炼铁炉年产量是20-30吨,16世纪末提高到200吨。

交通状况有了一些改善。港口建设如火如荼,修建运河提高运输效率,使得河流通航里程达到1000海里,17世纪时四轮马车取代双路马车,在英国普及。17世纪中叶伦敦与地方城镇间实行定期的运输服务。

在此期间还是国外技术人才大量涌入英国的阶段,以尼德兰和德意志最多,17世纪中叶欧陆移民占到一个总人口的6%。他们带来的欧洲技术,使得英国在16世纪和17世纪相继建立起第一个火药厂、第一个硝石厂等等。

以至于英国教授约翰内夫认为,英国在17世纪完成了一场工业革命,其重要性与18世纪的工业革命具有可比性。因为18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其初衷是为了提高煤矿的开采效率。

无论英国在17世纪是否经历了工业革命,欧洲大陆肯定没有。一直到18世纪早期,整个欧洲的钢铁产量始终维持在年产15万吨的低水平,而在此期间,英国钢铁产量在增长,德意志、奥地利却在下滑,法国基本不变。

实际上,在17世纪,就轻工业讲,法国和荷兰的商品经济并不输于英国。荷兰的贸易活跃且量大,法国的纺织技术明显领先英国,但英国强就强在以煤矿业为代表的重工业,后来的工业革命就是以煤矿业为突破口的。



政治自由化,加速经济发展


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已在《英法两国的分道扬镳,专制与宪政的财政解读》系列4篇中讲述清楚,在此不再赘述。


1

政治改革的重要性

在现代化过程中,政治改革是一个必备条件。

图片来源于公众号“沉思的托克维尔”


下面这个视频大家好好看,也可以去网上看完整版的。温总理这段话在我的文章里经常引用。

核心提示:现在改革到了攻坚阶段,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功,经济体制改革不可能进行到底,已经取得的成果还有可能得而复失,社会上新产生的问题,也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实际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政治革命,国王并未成为“统而不治”的“虚君”,贵族依然控制着议会不少席位,早期的立宪君主制是国王与议会共享权力的政治体制,国王与议会之间的权力斗争、资产阶级与保守贵族的政治博弈十分激烈,并没有比以前减少。

但这不能否认英国资产革命的进步性。国内最富有进取心的资产阶级,成功登上政治舞台,成为一股完全合法的政治力量,通过掌控下议院,以此作为与王权和贵族等旧势力斗争的重要砝码。

议会在以后的岁月中逐步蚕食行政、军事、立法等权力,才慢慢建立现代的君主立宪制,英国朝着自由化一步步前进。

成功的政治改革本就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进步的方向上循序渐进,由此实现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和谐共处,英国和日本是典型例子。像法国大革命那样的激进方式、以及沙俄的政治倒退,都是不可取的。

政治改革的滞后也成为法国被英国追上的重要原因。17世纪被称为“法国的世纪”,但法国是欧洲专制程度最高的国家,经济领域奉行严格的国家主义政策,虽然国力雄厚,但经济活力明显不如英国。18世纪英法两国的总体实力不相上下,但法国在七年战争中败给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时,法国在忙着政治革命。以后的法国再也没能恢复17世纪的霸主地位。

政治改革会迟到,但不会缺席。但迟到的政治改革,会使国家丧失发展机遇。


2

政治改革释放经济潜力,煤炭成短板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圈地运动、纺织业发展、殖民拓展和重工业发展,都比以前明显加速。

1688年以后,英国政府制定大量的立法公开支持圈地,使圈地运动以合法的形式进行,规模更大。

18世纪时欧洲的纺织技术基本上没有任何改进,但纺织品产量和竞争程度迅猛增长。英国的传统纺织制造业已经无法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对技术革新十分渴求。

1733年,发明“飞梭”手摇织布机;1764年,发明珍妮纺织机;1769年,发明水力纺织机。纺织业的生产效率迅速提升。

所以,工业革命之前,纺织业便实现了机械化,纺纱效率比17世纪提高8-10倍,只不过机器的动力依然是人力。

在17世纪,英国的主要殖民地只有人迹罕至的北美东岸。到了18世纪,英国夺取了加拿大、小安的列斯群岛和非洲塞内加尔,而且还挤走了法国在印度的势力。

1763年,英国首次骄傲地自称“日不落帝国

交通改善更加明显。18世纪时,收费道路的普及不断加速。1750年时英国收费道路总里程超过3300英里。通航河流总里程由1700年的1000英里,增长到1790年的2200英里。

直接降低了运输成本。马车货运速度增长3倍,运费降低40%,客车运时减少60%。

纺织业的发达,离不开煤炭和钢铁。到18世纪早期,英国森林的覆盖率已经比之前下降了10%,木材在当时甚至变成了一种战略储备资源,成为了一种限购限量的商品。木炭开始变得稀缺,价格高企,也不再适用于冶铁。

而英国丰富的煤矿资源大多还未得到开采。因此,寻找可替代的新燃料资源和冶铁方法迫在眉睫。

这就使得,开发新技术,开采煤矿十分紧迫。



万事俱备,英国的跨越式发展


为了解决煤矿开采受限的问题,英国人在1712年发明了蒸汽泵,并在随后的二十年不断改进,因而大大提高了煤矿开采量。但蒸汽泵存在自身局限,那就是它效率较低,只能用于从矿井中抽水。

1766年,瓦特改良原有蒸汽机,使蒸汽机的热效率成倍提高,煤矿得以大规模地开采,随后矿井和纺织厂率先大规模使用改良蒸汽机。

燃料问题得以解决,剩下的就是冶铁问题了。

80年代,科特发明“搅拌法”,用焦炭(煤炭燃烧的副产物)燃尽生铁中的杂质。冶铁工业终于不再依赖木炭,得以迅速发展。

至此,工业革命具备的先决条件都具备了。

1815年拿破仑战争结束时,英国的煤产量占全世界的80%,钢铁产量占全世界的50%!

纺织机的效率30年代的手摇式纺织机提高了14倍,之后短短的20年时间,英国纺织品产量增长了5倍。

英国进口的原棉价值,从1760年的250万磅,增加到1787年的2200万磅,1830年达到恐怖的3.66亿磅。

19世纪上半叶,圈地运动正式结束,修建了6500英里铁路,煤炭价格直接减半,英国殖民地扩张到印度全境、东南亚、非洲黄金海岸和南美马岛。

继成为日不落帝国后,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将其他国家甩开一个身位。


小结农业革命-轻工业-重工业的经济发展,辅之以适时的政治改革,英国为人类开辟了第一条成功的现代化之路,并为后世奉为经典。这几个步骤,并不是依次进行,而是相互交织、互相促进。从中我们也能看到政治改革在这次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性,从15世纪末到1688年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走了200年尚不能说摆脱贫困,但是资产阶级革命之后,仅仅100年,就屹立于世界之巅,俯视其他文明。工业革命之后,英国依然持续进行政治改革,不断扩大选举权,提高民众的参政议政权利,政治革新与经济领域的工业化相得益彰,英国的现代化成果不断得到加强。而那些现代化失败的国家,几乎无一不是政治改革的失败!END版权所有,转载请后台联系


西欧 | 冲破中世纪的三驾马车(下)—宗教改革

西欧 | 欧洲版“春秋战国”——改革潮流与诸国混战

中国| 千年等一回,中国国运的三次大辩论

西欧 | 西班牙与英国的霸权交替——实体经济才是国力的体现,而不是货币


▼倡导理性,欢迎关注▼小炒出品,必属精品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拿破仑小炒」知识星球。长文在公号,精华在星球。


原创不易,转发与分享是一种美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