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跟随“儿童视角”,唤醒孩子成长的力量 | 新刊推荐

《教育家》编辑部 光明社教育家 2022-09-27



新刊推荐



《教育家》10月第2期如约而至!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年来,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儿童事业的发展。可在现实中,在家庭、学校、社区及至社会的不同维度里,是不是缺少一些“儿童视角”?那么“儿童视角”的内涵是什么?成年人如何获得“儿童视角”?家庭、课堂、学校、社区乃至社会应如何回归“儿童视角”?本期“专题报道”,希望破除一些成年人的“自以为是”,蹲下身来看儿童,使教育不断走向人本化,让我们的城市更具人性化。


理想的教室是什么样子的?教室应该具备哪些育人功能?学生在教室里只是听、说和做习题吗?教室里的课桌椅都要一样吗?本期“封面人物”专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听听他的教育理念。


本期“寻找大国良师”,让我们听听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高中地理教研员、特级教师郭剑峰和辽宁省辽阳市第一高级中学体育教师吴俊伟的教育故事。


本期“教师书房”,专访全球知名教育家科丝婷·罗卡,为你献上来自芬兰的教育“秘籍”。


“青蓝工程”遇到了哪些难题,高校生的“恋爱问题”有哪些,本期“视点”为您一一分析解答。


... ...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订阅《教育家》杂志!


本期目录


跟随“儿童视角”,唤醒孩子成长的力量
专题报道





9月27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纲要提出,到2030年,儿童在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法律保护等领域的权利进一步实现,思想道德素养和全面发展水平显著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增强。


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年来,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儿童事业的发展。国内多个城市,如深圳、长沙、成都、上海,正在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让城市更能满足儿童的成长需求已成为共识。而在儿童成长和儿童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儿童视角”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底色。


看世界的角度不同,同一个“世界”呈现给大人和孩子的“视界”是不同的。只有当大人蹲下来,从孩子的角度去看问题时,才能发现儿童的“世界”。儿童视角关乎孩子的教育,更关乎孩子的成长,它意味着从孩子的心灵出发,进入他们的世界,守护他们更好地成长。


可在现实中,在家庭、学校、社区及至社会的不同维度里,是不是缺少一些“儿童视角”?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是否采取了符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方式方法?那么多校园规章制度的制定,是否倾听过儿童的意见?社区建设和社区文化活动是否考虑到儿童的成长需求?儿童读物的内容,儿童是否能够理解?或许答案不都尽如人意。


“儿童视角”的内涵是什么?成年人如何获得“儿童视角”?家庭、课堂、学校、社区乃至社会应如何回归“儿童视角”?本期专题报道,希望破除一些成年人的“自以为是”,蹲下身来看儿童,使教育不断走向人本化,让我们的城市更具人性化。



当下,亟需一场“教室文化变革”
封面人物



理想的教室是什么样子的?教室应该具备哪些育人功能?学生在教室里只是听、说和做习题吗?教室里的课桌椅都要一样吗?基于近20年对国内外课堂教学的观察与研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提出了“教室文化”这一概念。他强调,教室文化必须关注学生当下的生活、需求和欲望,“可以肯定地说,当学生在教室里作为生命个体存在的时候,其生活绝不只是拿一本教材坐在课桌前的生活,其需求也绝不仅仅是听老师讲课,其欲望更不仅限于在家长和老师面前考一个高分”。朱旭东认为,教室文化应该根据学生学习规律和多样化发展进行优化,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和探究,这与当下的“双减”政策不谋而合,可作为探索“双减”落地的一条新路径。



心怀诗与远方,行走在地理的田野上
寻找大国良师



1992年的夏天,18岁的郭剑峰在递交高考志愿时,在提前批次里临时增填了原本并未计划报考的浙江师范大学,填报了地理专业。从那一刻起,他的人生道路第一次与教师职业联系在一起,与地理学联系在一起。


“胸中有丘壑,眼里存山河。”从学生到教师再到教研员,郭剑峰的角色在不断发生变化,然而近30年来未曾改变的是他对于地理教育的理想与情怀,这将支撑着他在地理教育的路上一路前行,一路耕耘。



吴俊伟,一名学生毕业后也难忘的体育老师
寻找大国良师



什么是好老师?答案因人而异,但有一条标准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让学生难忘。吴俊伟就是一位让学生难忘的老师,更令人称奇的是,他教的科目是体育,课时较少,与学生见面机会较少,怎么会让学生在毕业后还念念不忘呢?


现象式学习,来自芬兰的“教育秘籍”
教师书房



芬兰是一个只有550多万人口的北欧小国,但又是一个教育强国,能把教育做到世界顶尖水平。芬兰的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成果引起了全世界对芬兰学校及教师教育的兴趣。芬兰著名教育家、赫尔辛基大学教育心理学教授科丝婷·罗卡的重要著作《现象式学习》引入中国,这本书讲述了来自芬兰最新的学习和教育理念。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创新人才。本刊记者对该书作者进行了专访,期待能够给我国的教育改革和教育创新带来不同的视界和启迪。



教师传帮带,莫让青蓝工程沦为“面子工程”
视点


  • 教师传帮带,莫让青蓝工程沦为“面子工程”

    近年来,许多学校为优化整体师资队伍、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开展了以师徒结对为主的“青蓝工程”。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不少学校的青蓝工程沦为了“面子工程”。初任教师遇到了哪些问题?指导教师又面临何种难题?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

  • 高校里的“爱情课”

    每个年轻人对于爱情都有一定的思考和认识,他们头脑中有关爱情的知识和经验如果充满杂乱与矛盾就会给内心带来很多冲突,这也是导致人际冲突的根源。2019年,北大女生包丽自杀事件的曝光,引发了舆论对亲密关系中精神控制、PUA等问题的关注和讨论。2021年9月6日,“大学生领证1小时闹离婚,女方索赔30万”的消息冲上热搜。这些“相爱”又“相杀”的事件,值得每一个人尤其是年轻人进行审视和思索。

    高校学生遇到了哪些“爱情问题”?影响他们爱情观的因素有哪些?让我们听听高校学生的声音。面向高校学生的“爱情课”该教什么、怎么教?让我们走近武汉理工大学职业发展中心教师、《爱情心理学》课程主讲人张晓文。
    ……




……


如需了解更多,欢迎订阅《教育家》



选择最美的杂志,遇见更好的自己。

《教育家》杂志2022年征订

《教育家》杂志大16开,全彩印刷,周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刊号:CN10-1372/G4,国际刊号:ISSN 2096-1154。
订阅方式:
一、电话订阅
电话:010-67071542  62253451(全套,全年订阅价720元)

汇款附言请标注订阅刊期和详细邮寄地址。
二、微店订阅





相关推荐:

博物馆教育纳入课后三点半,如何更好地发挥教育功能?| 新刊推荐
县中,乡土上的期待 | 新刊推荐
当儿童遇见社区:想说爱你不容易 | 新刊推荐
“双减”之下,学校如何构建育人新格局 | 新刊推荐
落实“双减”,教师评价“指挥棒”怎么变?| 新刊推荐
十问职业教育!| 新刊推荐



—  END  —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创






@老师、校长,这里有属于您的专业成长方案!

这份通知,转给园长!

助推学校品牌推广、内涵提升,助力校长、教师专业成长,尽在这个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