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看古代优秀治水项目兼怀文豪苏东坡

老马杂谈 老马杂谈 2022-01-23


2020年1月,国家水利部通过认真的评比评审,正式公布了中国第一批“历史治水名人”,大禹、西门豹、李冰、郭守敬、苏轼、林则徐、王景、马臻及潘季驯等12人光荣入选。由太守李冰父子构思、设计并监督施工的杰出治水项目—兼有灌溉成都平原与分洪返回岷江主流奇异功能的都江堰工程,笔者2009年8月借出差成都之便已专门去探访过。通过对鱼嘴附近水道的认真观测基本理解了大师精巧无比的设计思路后,对这位两千多年前集大领导与水利工程师于一身的李冰先生不禁生出了五体投地的敬佩之情,日后一定会写专文以回顾缅怀,今天只打算专门介绍集北宋高官、文学诗词歌赋大家、书画大家、美食家(东坡肉发明人)及兼职水利工程师于一身的苏轼(苏东坡)先生。


北宋熙宁十年(公元1078年),苏轼从密州调至徐州任知州,恰逢黄河泛滥,挟着泥沙的洪水向着徐州城(当时地名为彭城)直奔而来。身为地方首席长官的苏轼以身作则,始终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史载“以身帅之,与城存亡”)。在抗洪过程中,苏轼征调了5000民工,奋力修筑了一条抗洪大堤。在他的带领下,徐州军民上下一心,同心协力,最终战胜了洪水,苏轼也因此而深受徐州百姓的爱戴。后来,苏轼被调离徐州时,还挥笔写下了那首名传千古的《江城子·别徐州》:

杭州西湖著名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也是业余工程师苏轼的杰出水利作品之一。1089年,苏轼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出任杭州知府,再次来到了西湖畔。实际上十多年前苏轼就曾当任过杭州的父母官,在任期间因有大功大德于民,故深受杭州老百姓的爱戴。第一次任职杭州知府期间,苏轼还结识了他一生的红颜知己王朝云(后病逝于惠州)。


杭州老百姓获悉苏轼因“乌台诗案”下了狱,许多人自发组织起来,连续为他开了一个月的道场,替他消灾解难。1089年苏轼再次来到杭州后发现,因为疏于治理,西湖已经荒草丛生淤泥堆积,再也没了往日的旖旎风光,蓄水防涝功能也出现了大幅降低,于是他决定大规模疏浚西湖。在疏浚过程中,通过悉心勘测已对湖泊水文趋势了如指掌的业余工程师还别出心裁地决定利用挖出来的淤泥葑草,修筑了一条横跨西湖南北的长堤,这便是最早的苏堤。


到了晚年,业余水利工程师苏轼被朝廷一贬再贬,1094年(邵圣二年)他又被贬职到了当时的偏远之地广东省惠州府。当时的广东与今日差距极大,乃是一片瘴气横生的蛮荒之地。许多水源都很不干净,导致老百姓经常患上疫病,苏轼一到惠州,就给广州太守写信,建议兴修水利,让老百姓能喝上更干净的水。此时的苏轼,虽然在官场上屡遭挫折,但却拥有极高的声望。广州太守也非常敬重他,于是采纳了他的建议,启用精通水利建造的罗浮山道士邓守安,很快就将水利工程造好,解决了广州老百姓的用水问题。

苏轼在惠州期间除了向当地老百姓传播插秧技术、建造水磨工坊、普及医疗卫生服务与知识之外,他还发现惠州的州与县两城之间隔着一条江,平时来往都靠小船小舟,既不方便也很不安全。于是,苏轼又与地方官商议,在江上修建了两座桥,被分别命名为“东新桥”和“西新桥”,时至今日,东新桥与西新桥依然还横跨在惠州的江上。


当时的惠州府因南临大亚湾,又处于东江流域的水网地带,年降水量巨大(约2200毫米),惠州府城所在地的西部为5个大小湖泊(平湖、丰湖、鳄湖、菱湖及南湖等)构成的水网与沼泽湿地区,每年汛期一到必造成严重的内涝灾害,百姓苦不堪言。为了根治这一难题,深知“堵水不如疏水”道理的苏轼决定在业余水利工程师陈称太守建成的防汛设施基础上,大规模疏浚并扩大这些湖泊的面积与深度,作为洪汛灾害期间的大蓄水池。


为了筹措这项水利建设资金,苏轼以身作则,首先捐出了朝廷赐给自己的黄金、玉佩和犀带,随后再发起民间集资和义捐,基本凑齐了建设资金。随即就征召民夫启动了疏浚扩湖工程。他安排在东江两岸修筑了数公里长的坚固堤坝,亦即大名鼎鼎的惠州苏堤(又称苏公堤)。此外,他还在蓄水面积与容积均扩大后的新湖区内(因位于惠州府城的西部,苏轼为其命名为“西湖”)设计建造了两座兼做水闸的石桥,一旦水位过高时即可开闸将水排入东江。利国利民的水利工程竣工后,有史家赞曰:惠州从此千年不淹。


业余水利工程师兼大文豪苏轼贬居惠州期间,在治水的同时还创作了580篇(首、幅)诗词画作,其中的知名作品如名气不及古词《水调歌头》的古诗《江月五首》。

推荐阅读:

城市防涝排水真的有那么难吗?

看看宝岛台湾教科文之发展路

叶恭绰的“护家宝”及弟子启功奇事

满清“师夷长技以制夷”国策之批判

大杂院旧事:我也来聊聊博士

盐商黄巢是“农民起义”领袖吗?

被遗忘的中国近代科学奠基人—任鸿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