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健康审美不能停留在娱乐上,还有发展完满人性的功能

叶朗 凝听 2022-05-14

欢迎点击上方蓝色“凝听”关注我们

再点击右上角“...”,将凝听设为星标★





导读

这几年,我一直提倡对大中院校学生加强人文、艺术经典的教育。人文、艺术经典可以引导青少年去寻找人生的意义,去追求更高、更深、更远的东西。快餐文化、流行艺术起不到这种作用。
反过来,一个人如果总是读三四流的作品,就会被那些作品框住自己的情趣、格调、眼光、追求等等也会慢慢降低。如果我们的青少年从小都是接触文化垃圾那他就很难再接受经典。






今天多数国家面临着一种危机和隐患:物质的、技术的、功利的追求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压倒一切的统治地位,精神的活动和精神的追求则被忽视。一件好的艺术作品,可以让人懂得什么是爱,懂得什么是有意义的人生,懂得一个真正有文化、有教养的人会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境界。一种健康的审美活动,不能停留在单纯娱乐或装饰的功能上,还要有一个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发展完满人性的功能。
“万物之生意最可观。”这种对天地万物的喜欢,包含着对具有精神性、神圣性的美的欣赏。这些思想财富,既是属于本民族的,又是全人类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在我们这个时代,“美”又成为一个需要自觉审视的观念。
我想,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美,应该传承历史上中外文化经典的理念,体现一种精神性和神圣性。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美,应该具备本民族文化的特色,又回应着人类文明的普遍要求。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美,应该有助于人们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有意义、有价值、有情趣的人生。我们的大学和人文学者,应该自觉引领这个时代的审美风气和精神追求。美关乎人的精神生活,美引导人去追求崇高价值我们对于美的认识,跟现代社会的现实要求有关。


美关乎精神生活和人生意义。冯友兰先生经常说,中国哲学中最有价值的是关于人生境界的学说。世界是同样的世界,但每个人的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并不相同,这种不同的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构成了每个人的精神世界,中国人称之为“境界”。这种精神境界,就人的心理状态来说又可称之为“胸襟”,表现出来的举止态度,就称之为“气象”。
人生境界有高有低,一个拥有较高的人生境界的人,他的关怀层面比较大,视野和心胸都比较开阔,会呈现出一种“光风霁月”的气象。一件好的艺术作品,可以让人懂得什么是爱,懂得什么是有意义的人生,懂得一个真正有文化、有教养的人会有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境界。
一种健康的审美活动,不能停留在单纯娱乐或装饰的功能上,还要有一个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发展完满人性的功能。一所大学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引导学生,同时也引导整个社会,有一种高远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追求,使我们的人生有意义。
这几年,我一直提倡对大中院校学生加强人文、艺术经典的教育。人文、艺术经典可以引导青少年去寻找人生的意义,去追求更高、更深、更远的东西。快餐文化、流行艺术起不到这种作用。俄罗斯电影大师塔可夫斯基说,他小时候,母亲要他读《战争与和平》,并且告诉他哪些段落如何写得好,这样,《战争与和平》就成为他的艺术品位和艺术深度的标准,“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办法阅读垃圾,它们给我以强烈的嫌恶感”。塔可夫斯基成为电影大师,同他从小就受到的这种文化熏陶是分不开的。
反过来,一个人如果总是读三四流的作品,就会被那些作品框住自己的情趣、格调、眼光、追求等等也会慢慢降低。如果我们的青少年从小都是接触文化垃圾那他就很难再接受经典。


北京大学张世英先生讲哲学和美学,认为美和美感涉及一种神圣性,或者说人生的崇高价值。
美应该指向一种高远的精神境界,指向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一种与万物为一体的境界。历史上许多大科学家、大哲学家、大艺术家都始终坚持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人生的终极价值,他们认为这就是人生的神圣性,美的神圣性。
贝多芬的《欢乐颂》是心灵的彻悟,是超越生命本体的欢乐。它启示我们在经历了命运的磨难之后,抬起眼睛,朝向天空,歌颂生命,放下心灵的负担,了解我们生存于这个世界的意义。
爱因斯坦的讲演和文章,总是使人感到有一种来自宇宙深处的神圣性,有如巴赫的管风琴系列作品发出的雄伟声音。一个有着高远精神追求的人,必然有一种超越的信念,必然相信世界上有一种超越性的存在、一种神圣的价值存在。他们追求人生的这种神圣的价值,并且在自己的灵魂深处分享这种神圣性。
正是这种信念和追求,使他们生发出无限的生命力、创造力,生发出对宇宙人生无限的爱。发掘传统中的思想智慧,重视中国文化对美的贡献上世纪20年代,宗白华先生在从德国写给国内朋友的信上说,自己到了欧洲,更加认识到中国文化的独特价值。他说,“我以为中国将来的文化决不是把欧美文化搬了来就成功。中国旧文化中实在有伟大优美的,万不可消灭。”上个世纪的这段话至今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我举一个例子。
当今世界,人与自然的分裂越来越严重。人为了追求自己的功利目标和物质享受,利用高科技无限度地向自然榨取资源。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国际学界出现了生态伦理学和生态哲学的研究分支,其核心思想就是要超越“人类中心主义”这一西方传统观念,树立“生态整体主义”的新观念。


他们的讨论大多基于对各个物种的权利关系进行理性思辨,而中国古代的思想对于生态的认识实则可以提供一个新角度。孟子说:“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不仅要爱亲人、爱一般人,而且要由爱人推广到爱万物。因为人与万物一体,都属于一个大生命世界,属于一个值得敬畏的、带有神圣性的“天地”。这种对于天地万物的爱,不仅是基于伦理道德的观念,也包含着对于具有精神性、神圣性的美的欣赏。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艺术家们大多认为,天地万物都包含有活泼泼的生命和生意,这种生命和生意是最值得观赏的。人们在这种观中,体验到人与万物一体的境界,从而得到极大的精神愉悦。程颢说:“万物之生意最可观。”宋明理学家都喜欢观“万物之生意”。中国画家从来不画死鱼、死鸟,中国画家画的花、鸟、虫鱼,都是活泼泼的,是生意盎然的意象世界,是人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命世界,体现了中国人独特的生态意识。
这些宝贵的古代思想,既是属于我们本民族的,又是全人类的: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体现了可以被全人类普遍接受和赞赏的价值观念。当然,在当代中国追求这种具有精神性、神圣性的美,需要一大批具有文化责任感的艺术家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积累,汲取现实生活的养分,创作出反映这个时代特色的优秀作品,引领时代的审美风气。

欢迎在文末留言区留言讨论




【本周精读】


韩星丨齐家之道及其现代传承

郭齐勇丨生命与死亡的智慧

钱穆:深掘人生的“底层通道”

殷海光 | 知识分子的责任:辨是非、明真理、重德操、反权威

孟子岂能不知《易》

施京吾丨神圣的救赎——写给一切忠于良知的人

余东海 | 欲问道德谁最高,东海遥指孔夫子

周鲁丨朱熹的“反封建”与陈独秀的“反封建”

直播和短视频正在批量生产“文盲”和“精神病”

人有底气,才有骨气!梁漱溟和冯友兰的不同人生

吴光丨名不正言不顺,就做不成事

为何乡绅维护了乡村的稳定?

郭齐勇丨中国古代哲人的生存智慧

一定不要错过这段音频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由于微信改变了推送规则

可能导致您看不到凝听的文章

希望您可以点击下方的分享、点赞、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