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技术推动中非合作提质升级
从智慧农业到国土测绘,从数字施工到气象监测,作为中国首个面向全球提供公共服务的空间基础设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及相关产品在越来越多非洲国家落地应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成为推动中非合作提质升级的新引擎。
“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莫桑比克加扎省赛赛市,中非合作建设的万宝莫桑农业园内,种植示范户马辛格正在给植保无人机更换电池。换完电池后,他打开手机APP,设定好下阶段航线和返航点,按下按钮,无人机升空,准确按照设定的路径喷洒农药。机翼旋转产生的气流吹开稻苗,留下一条绿色的痕迹。
植保无人机利用北斗系统获取定位信息,操作简单、喷洒均匀,不但实现了对机器的精准控制,减少了人力投入,还可以提高作业效率。马辛格告诉记者,与传统人工喷洒每小时仅三四亩相比,植保无人机每小时能为上百亩田地喷洒农药,尤其是还能夜间作业。
农技创新,让当地农户尝到了甜头。合作种植户的平均粮食产量已翻番,收益显著提升。马辛格承包下了两公顷土地,“以前我家只有一间茅草屋,现在盖起了水泥房,家具家电都有。中国技术让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
中非赛赛农业合作项目把植保无人机广泛应用于农田测绘、水稻播种、农药喷洒等田间植保作业,累计作业已超过3万亩。加扎省农业厅厅长拉蒂福表示,“北斗+无人机”的精准农业模式是非中农业技术合作的有益尝试,中国农业技术为莫桑比克实现粮食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在非洲,除了无人机,地里的农机也用上了北斗提供的服务。在突尼斯迈贾兹巴卜高等农业工程学校,安装北斗自动驾驶终端的农用拖拉机能顺利完成跨越障碍物、折返、转弯等动作,为农田精准作业提供了极大便利。学校技术专家哈桑·哈鲁比说:“突尼斯有了使用卫星导航设备精准定位和操控的无人驾驶农机,我亲眼看到了现代科技在农业上的应用,也看好这种技术在非洲地区的应用前景。”
一位专程来学校的观摩者说,他以往只使用过手机里的导航软件,没想到中国卫星导航技术竟能实现农业机械的无人驾驶。如此精准的卫星导航系统,令人对未来农业科技的发展满怀憧憬。
“为疫情防控赢得宝贵时间”
出于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要,东非国家乌干达决定购进高精度北斗终端,建设自己的卫星定位参考站系统。2015年,乌干达测量协会主席穆林德瓦等人来到上海司南卫星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观摩和学习高精度北斗产品和技术。经过培训,穆林德瓦等人初步掌握北斗终端的操作流程,并学会了简单维修。
“我们原来使用的光学设备测量效率低,十几公里的道路勘测,使用光学设备至少需要3天,使用北斗高精度接收机,10多个小时就能完成。”测量员戴维斯说,原先他每天要背着沉重的光学仪器外出作业,现在只需手持一个北斗接收机对相关数据进行处理,工作效率和精确度极大提升。
目前,乌干达已经建成24座基准站,还有5座处于建设中。穆林德瓦说,在建的北斗/GNSS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是东非区域内最先进的导航定位系统,提供的服务正被越来越多应用到测绘、采矿、车辆管理、气象监测等工作中。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令布基纳法索的医疗基础设施面临巨大压力,政府决定建设方舱医院,以缓解医院床位不足情况。按要求,勘测工作需在两周内完成。传统的光学仪器无法在如此短时间内完成测量工作,而利用北斗高精度接收机,6天就圆满完成了全部勘测任务,比原计划缩短了一半以上的时间。布基纳法索国家测量协会秘书长巴姆尼对此赞叹:“北斗终端的工作效率极高,为疫情防控赢得宝贵时间。”
“为非洲各国发展注入动力”
在突尼斯首都突尼斯城北郊贾扎拉科技园内,中阿北斗/GNSS中心就坐落于椰林之中。这是中国第一个海外北斗中心,为非洲与阿拉伯国家提供卫星导航培训、测试评估和技术研究。中心屏幕上实时采集的数据显示,突尼斯平均可以收到12颗以上北斗卫星信号。
突尼斯高等教育部负责科研事务的国务秘书阿米里·哈利勒表示,中阿北斗/GNSS中心有助于突尼斯等非洲国家培养更多卫星导航人才,支撑数字经济发展,利用相关技术平台,推广卫星导航技术应用,实现互利共赢合作。
第一届中非北斗合作论坛去年11月在北京举行。作为中非合作论坛框架内新设立的分论坛,中非北斗合作论坛为中非北斗合作搭建了一个开放包容的合作平台,对推动双方更加积极的交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论坛期间发布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非十大应用场景》,展示了北斗在非洲道路运输、车辆管理、铁路行业、精准农业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应用解决方案。塞内加尔数字经济和电信部部长扬胡巴·迪亚塔拉表示,中非北斗合作论坛是非中科技合作的重要成果。
北斗合作是中非数字合作的重要一环,有助于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动脉,推动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非盟委员会教育科技创新司司长马哈马·欧德拉戈表示:“北斗应用是非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力量,北斗系统的应用落地将为非洲各国发展注入动力。非盟期待与中方保持紧密合作,加强国际交流和互动,通过建立合作机制,推动卫星导航系统在非洲不同领域的创新应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