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拴在汗水上的初三/ 文:李伯强

李伯强 教师文苑 2021-07-13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拴在汗水上的初三


 

青春等不出来美丽,只有拼出的辉煌。

                                             ————题

 

 

 

1991年的初秋,树上的蝉声仍此起彼伏,我在父母的千叮万嘱声中走进初中三年级二班的教室。当我踏入2班时,大家竟鼓掌起来,我慌忙跑向自己的座位,脸红红的,嘴里也不知说些什么,一点也不拉风。大家的掌声更响了,可能是成绩好吧,从小学到初中成绩非常优异,现在又以乡第二名进入2班。带着美好的理想,带着坚定的信念,我开始了初三第一节课。

 

日子在紧张有序的进行,当北风呼呼的吹起时,第一次期中考试来了,我迷迷糊糊做完了试卷。成绩632分(当时总分800分),班级第五名,校名为11。班主任很快找我谈话,只记得他批评人的这个劲儿,史努比说过一一让人轻生的心都有。偏偏,他说的都对。

 

我生气地血涌上头,眼泪打转。

直到他看我真的受不了了,倒是对我温和点,“还得努力呀,不歇劲。”

 

“我挺努力的呀。”我回嘴。

“关键别人比你更努力,还得挖潜力。”他说。

 

“怎么挖才算尽力?” 我拧巴的很。

 




5点钟起来,匆匆奔向学校。早自习,放声的念,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该背的,不该背的全背。语文每篇好的段都会背,6本呀。英语课文全背会。连练习册上的好题都会背,疯了似的。教数学的王老师提起我佩服极了,连说书上每道题在哪页他都知道。现在我工作了多年,还有以前初中的同学跟我开玩笑说,上学时,就你嗓门大,校门口都听到你的念书声。大家哈哈大笑,可转身后,我莫名的就想流泪。

 

上午下午放学后,我在教室内把作业做完,拿一本英语书或其他的就走了。到校园外的树林中,再复习以前的知识。这里很少人来,只有一个要饭的偶尔来。时间过的很快,有时我到家已过饭时,父母早已下地干农活去了,只有剩饭在锅里。有时,路上已有很多学生往学校赶去,我就随他们上学了,学校成了我第2个家。

 

现在,我想起来心里还泛起阵阵酸楚。最美好的岁月其实是痛苦的,只是事后回忆起来的时候才那么幸福。

 

到家中,除了吃饭都在自己房间内作题。不停的作题,会的、不会的、生疏的、熟悉的、卷子、资料……。有时上厕所,也拿本作文书看看。我也不知道当时哪来的这些勇气和毅力。夜间也不知道学到什么时候,只要不瞌睡就作题,手有时酸痛,手背上的冻疮一片一片的,一不小心儿会把作业本或卷子上印上红印的,擦又擦不掉,又得重做。只能用布条包一下,可写字就慢了。实在瞌睡了,就走出屋门,看看夜空,感受一下静极的黑夜,天上有几个小星星,弯刀一样的月亮,斜斜的钉在天上。阵阵的北风吹拂下,我只感到手脚麻麻的,感觉不到冷……

 

 

母亲在以后说教妹妹时,总重复这样的话,你哥上厕所还学习呢,连做梦都读书。现在母亲又给我的儿子说你爸当年……听到这些,已过不惑之年的我有些酸楚了。15岁的少年做了与年龄不符的拼博,仅仅是争气吗?生活呀,感谢当年的苦难生活,没给我矫情的机会,只能平凡地活着,长大后确能挺着脊梁走路。

 

 


当槐花飘香时,学校的模拟考试开始了,我考了512分(总分58O分)班级第4名,校第7名。父母期待我报中师,但我想报高中或中专,而且必须是校前3名才有希望,这个分数让人感觉自已的天空仿佛一下子坍塌了。我怀着不安的心情,询问某个老师,这个成绩能上中专吗?老师神情一顿,嘴巴立刻张的填个鸭蛋还有空的样子。

 

“每个中专学校全县只招2个或3个。这个成绩,这个成债,拉倒吧。就都给咱学校能上吗?”

我不知道怎么回教室的,只记得阳光有点暗。父母虽然没说什么,但脸上充满了失落和焦虑,满院的槐花也全部绽放,看到几点蜜蜂不知趣地嘤嘤嗡嗡地飞来飞去。我沉默了,以后只能更加拼命地学习。

 

从此上学放学路上,自己只有匆匆地奔来奔去,为了炽热的梦想奔跑。也不再注意路上有没有自己的同学,走过来的人是不是自己的熟人,需不需要打招呼。与时间赛跑吧,眼只瞅路,头也不晃动。就这样,从家到校,又从校到家,脑子里只有书。毕业时,同班的学生竟叫不出他们的名字。母亲跟我说起这段岁月时说,邻居们都说:“你家的孩子上学上成个傻子,见谁眼皮也不抬一下,也不说话,还高傲地扬着头!”

 

哪里是高傲呀,那是身处困境的自己要突破瓶颈啊!走出困境的动力能使人的脊梁比一般人要硬!只有将自己逼一把,你才会全力以赴,取得傲人的成绩,我想这就是所谓的“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吧!

 

 

92年的蝉声响起来了,烈日依旧炎炎,中招成绩公布了,我的成绩在学校第一名,全县第八名。上师范已无悬念了!

 

父母激动了好几天,只是大家都说有个考了全县前几名的学生上中师了,挺遗憾的。我没啥遗憾的,感谢青春时代的我,有梦想,有勇气,能拼博。青春少年的我自此明白要想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前途唯一方法就是:让刻苦成习惯,用汗水浇灌未来。

 

作者:李伯强,男,70后,1995年毕业于河南省某师范学校,多篇小文发表于报刊杂志。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本公众号其他作品链接:

“醉卧兰亭y” 公众号原创征稿   启事


说说“天妒英才”与“红颜薄命” / 文: 袁建军

格律诗词选 / 文:朱光伟

小 姨 / 文: 袁建军

七夕. 织女的自白 / 玉林啸风


借 钱(一)/ 文: 沙 鸥

借 钱(二): 二舅家的大表弟 / 文: 沙鸥

借 钱(三):红亮 / 文: 沙鸥

借 钱(四):老田 / 文: 沙鸥


队上的牲口屋 / 文:袁建军

五表叔 / 文:袁建军


麦黄杏 / 文: 袁建军

追花的人 / 文:袁建军

茑 萝 / 文:袁建军


父亲最高兴的一天 / 作者:路遥

故都的秋 / 文:郁达夫

迟桂花 / 文:郁达夫

理发记 / 文:啸风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 文:鲁迅

社 戏 / 文: 鲁 迅

一件小事 / 文: 鲁 迅

祭 父 / 文:贾平凹


缘浅●缘深 / 文:袁建军

打太极的老人 / 文:袁建军


我、池塘和鱼的故事 | 袁建军


故乡的杨梅 / 文:鲁彦

我的母 亲 / 文:老 舍

端午的鸭蛋 / 文:汪曾祺

想念我的小鸡 | 文:孟 菡

忆外婆 / 文:啸风


橘子/ 作者:[日] 芥川龙之介    编译:袁建军


父亲 * 侄子 / 文:袁建军

二 爷 / 文: 袁建军

儿子的幼儿园 / 文:袁建军


傻 万 / 文:袁建军

老 查  / 文:  袁建军


回忆爱德华先生 / 文:袁建军

乌龟、鱼和泥鳅 /文:袁建军


老豹奶奶 / 文:袁建军


故乡 / 文: 鲁迅

云儿啊,你且慢慢飞! / 文: 林夕

拉紧我的手 / 【英】萨拉·阿克顿 /文·图     漪然  译

想北平 / 文:老舍


自留地的苹果园 / 文:袁建军

国 印 哥 / 文:袁建军


我给钟山风景区管理局打电话 / 文:袁建军

回忆民师的棒打鸳鸯行动 / 文:袁建军

说说文明养狗 / 文:袁建军

匆匆一瞥的缘分 / 文: 袁建军

红 涛 / 文: 袁建军

马校长 / 文:袁建军

“醉卧兰亭y” 公众号原创征稿   启事

各位亲爱的朋友:


由于本人时间精力有限,不能持续推送本人原创文章,特邀请各位喜爱写作的朋友(包括大中小学在校生)向本公众号推送原创文章 。


1. “原创”的标准是指文章作者为署名本人,且此前未曾在其他网络平台和纸质刊物发表过的文章;

2. 题裁一般为散文、随笔、诗歌、小小说等,基本不发表时评类的文章;

3. 如果有自己翻译的外文作品也可以,来稿请附外文原文资料。鉴于公众号本人只懂英文,其他语种请一定要本着诚信的精神自己认真核对原文与译文。好的译作我们会酌情优先发表。

4. 字数一般在500字-4000字之间;


5. 暂无稿费,如若有读者打赏,我会以红包的形式全部发给作者本人;

(微信管理中心可能会有小额管理费用扣除,金额以本人从微信管理中心所收数目为准);


6.考虑到本公众号的文风和质量,本人会对稿件进行筛选、编辑;

7.来稿请在邮件正文处粘贴文章正文,并在附件中附上word文档格式的稿件;

8.来稿请注明作者联系电话、邮箱和微信号;


9. 若一周之内没有收到用稿通知,作者可自行改投其他平台。


10.收稿邮箱:charlesy2008@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