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害怕洗头的小孩,需要家人的理解和等待 | 绘本《星期二洗发日》

海鸥 李跃儿芭学园 2021-01-11


大概很少有小孩子喜欢洗头,因此有了很多关于洗头的故事。人们创编这样的故事,帮助孩子缓解对洗头的恐惧。


这个绘本里的一家人,没有一个人说“洗头有什么好怕的”、“不要哭了”,他们用共情、幽默和等待,温暖又巧妙地帮助3岁的弟弟。







对很多小孩子来说,洗头是一件痛苦的事情。


我很小的时候是怎么洗头的,是不是每次都哭闹,已经记不得了。能记得的是大概七八岁时,我给自己洗头,用洗脸盆盛水,头扎进去洗。


每次水不是流到眼睛里扎得难受,就是呛到鼻孔里瞬间难以言说的酸楚。往往还弄湿了袖子和衣领,痛苦又狼狈。


于是好长时间里我都非常讨厌洗头,百般拖延。


所以,当我偶然翻到绘本《星期二洗发日》,看到画面中这个害怕洗头的小孩,马上就喜欢上他了。


每周二是他的洗头日,他怕洗头怕得要命,以至于每天醒来第一句话就问今天星期几。



作者小时候大概也害怕洗头,又很懂小孩子的心理,在列举洗头让幼儿感到可怕的几大原因之后,来了一句夸张幽默的总结——“我怕会淹死啦!”


害怕洗头的小孩读这本书,读到这些话,很可能有被理解的感觉,洗头的恐惧还能得到一些释放。





麦克害怕洗头,每个星期二一大早就开始哀叫,但妈妈“从不手软”,每周二都会给他洗头。


麦克的惨叫声让8岁的姐姐丹妮和爸爸不堪其扰。意外的是,姐姐和爸爸没有抱怨也没有说教——例如“洗头有什么好怕的”、“哭不是好孩子啊,别哭啦”,反而一致把“矛头”朝向妈妈。


爸爸是求妈妈别再强迫儿子洗头,“谁说人非洗头不可呢?”、“只要拿湿毛巾擦擦头就够干净啦”,真是说出了儿子的心声。


姐姐也是相当同情弟弟,说等哪一天自己当了妈妈,绝不强迫自己的孩子洗头。




然而妈妈才是真正在一线照顾孩子吃喝拉撒睡的人,妈妈说了算,每周照洗不误。


于是爸爸常常是气得躲出去逛,姐姐则在一次次听弟弟悲惨的大叫之后,机智地想到一个主意去帮弟弟。




看姐姐对弟弟怎么说的:“你想不想让妈妈永远都不强迫你洗头?”


这话,还是站在弟弟的立场。


弟弟一听,当然想啦,但是听姐姐说理一个大光头,他也有隐隐的担忧。



到了理发店,眼睁睁看着另一个小男孩的头发被越剪越短,麦克受不了了,改变主意要回家。



即使姐姐提醒他今天是星期二,他最害怕的洗头日,他也要回家。对他来说,洗头再难受,也比光头要好。


姐姐没有对弟弟说“洗头没那么可怕”、“洗头有什么好哭的”、“洗头时能不能别大哭大叫”,但是带弟弟去理发店的这个主意,以及真的带着弟弟去行动的过程,让弟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不知不觉中对洗头的恐惧减少了几分。



回到家,晚上妈妈给麦克洗头时,他勇敢地说自己不会哭的。可是,刚说完,又大哭大叫起来了。


这就是真实的孩子。他会有一些时刻“逞强”,有一些时刻“要面子”,但真的感到恐惧时,他还是会哭出来,还是会真实地表达自己。


看到这里,我觉得自己虽然长大了,但跟这个3岁的孩子有点像,虽然努力想要控制自己,要成熟要理智要坚强,但还是会有很多怂的时候。


麦克的妈妈也挺难得,她没有用这样的话——“你看看,你刚才还说不哭呢”来讥讽孩子,让孩子难堪。


她只是安慰孩子,等待孩子,等他哪一天不哭了,会送给他一个特别的礼物。



我们在生活中,又有多少时刻,被平静温暖地等待过?又平静温暖地等待过他人?太多时候,我们不由自主地急匆匆穿衣吃饭赶车,急匆匆上班下班,急匆匆想要一下子学会什么做到什么获得什么……


可是,日出日落有它的节奏,四季轮回有它的节奏,万物生长有它的节奏,急匆匆长出来的,是什么呢?


等待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妈妈还是会“不手软”地每周二给麦克洗头,尽管他大哭大叫。妈妈还是会继续平静温暖,继续不讥讽孩子,不指责孩子。




晚上睡前姐弟俩的对话,特别有趣。


一个8岁的孩子,一个3岁的孩子,他们在非常认真地对待洗头和理光头这件事。


姐姐的话看上去是故意的,我倒更觉得是作者要引出这句最关键的话——“我就是要一直哭一直哭,哭到我不哭为止”。



有很多人受不了孩子哭,孩子一哭大人就很紧张,必须马上做点什么让孩子停止哭泣。


为什么一个人不能哭呢?老天爷让我们生来会笑会哭,为什么我们喜欢孩子笑,却不允许孩子哭?


允许孩子哭,不是狠心,不是冷漠,是真正去理解孩子。




比如在学走路的孩子摔倒了大哭,一方面是因为疼,另一方面是因为恐惧(摔倒的那一瞬间是失控的),第三方面是寻求安慰。


这个时候,允许孩子哭,就是不会赶紧跑过去(排除孩子摔得很严重),也不会紧张地说“哎呀呀呀,你看看,怎么摔倒了!”


孩子摔倒了、不高兴了、生病了……不管因为什么原因哭,大人紧张地跑过去,那种紧张的气息只会让孩子的情绪加剧。


如果能够判断出来孩子摔得不严重,允许孩子哭就是不着急地走到孩子身边,说“摔倒了疼,来,妈妈看看”,一边说着一边伸手,等孩子伸出小手来,拉她起来,或者抱一抱。


当然,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和孩子的年龄,反应、说的话可以变化。但跟孩子说的话要简洁,而且是孩子容易听懂的。


孩子正是在摔了、倒了、哭了这个过程中,才能体验到摔了可以再起来,摔了也没那么可怕。


允许孩子去体验摔倒,就像长大一些时允许他体验挫折和失败一样。从来没有摔倒过,就会特别害怕摔倒,就会不敢去做可能导致自己摔倒的一切尝试。


可能我们小时候,我们长大的过程,就是不被允许哭的,就是在紧张、讥讽、指责中挨过来的,所以我们很难做到允许孩子哭。我们也很难面对自己的情绪,允许自己焦虑、难过、感觉不好,天知道有多难。


小男孩麦克做到了,因为小男孩麦克的姐姐、爸爸、妈妈做到了。当他3岁半时,他收到了礼物,那真是一个特别的礼物,他可以开始学着照顾另一个生命了。





▷ 更多分享:

绘本带给孩子什么

“简单”中蕴藏育儿智慧 | 读书

谁去想那个幼小的心灵呢 | 读书

寒假读好书 | 绘本推荐

一个关于分离的绘本,温暖小孩和大人

这个绘本告诉孩子:100次失败之后,也要再次迈出脚步



 研讨会报名倒计时5天,点击链接了解详情:

感恩节,她想告诉你一件事 | 2018年教育研讨会(文末赠书)





孩 子 是 脚,教 育 是 鞋

www.liyueer.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