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m 最新影响因子 22.8丨 就一个字 “稳”!
物质科学
Physical science
在创刊五周年之际,我们很高兴地宣布,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hem最新SCI影响因子(JCR2020)稳步前进达到了22.804!与去年相比涨幅达到了15.55%。
在这个特别值得庆祝的日子,Chem编辑团队特别挑选了8篇具有高影响力的论文,与大家共同分享喜悦之情!同时,我们也想向一路支持Chem的读者、作者及审稿人们表示衷心的感谢!Chem的不断成长离不开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将继续为科学界服务,展示令人兴奋的“化学之美”。
▲Chem编辑团队
▲Chem里程碑“周期表”
在2016年7月至2021年4月间,有超过5,100位作者选择Chem发表他们的研究工作。总共有1,060篇文章发表在Chem上,这些文章的下载量达到了373万,被引用超25,000次。
Chem编辑部精选了8篇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工作与大家分享。
论文精选
Liquid fuel synthesis via CO2 hydrogenation by coupling homogeneous and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CO2加氢合成液体燃料(C5+烃)一般涉及多相催化剂上逆水煤气变换(RWGS)和费托合成(FTS)反应的级联催化。由于级联反应的热力学限制,已报道的多相催化剂通常存在温度高(300 ℃以上)和选择性低的问题。如果用均相催化剂在低温下有效地加速RWGS反应,则有望克服上述热力学限制的问题。中科院化学研究所韩布兴院士,钱庆利研究员报道了在间歇反应器中通过均相催化的RWGS反应和多相催化的FTS反应进行耦合,可用于高效CO2加氢合成液体燃料。(参考纳米人报道)
扫码阅读下载论文
Quantum dots enable direct alkylation and arylation of allylic C(sp3)–H bonds with hydrogen evolution by solar energy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吴骊珠院士团队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hem发表研究论文,首次报道了烯丙位碳氢键放氢交叉偶联。研究团队成员利用可见光照射量子点,实现烯丙位C(sp3)–H键与氮的α位C(sp3)−H键/芳香杂环化合物C(sp2)−H键的直接偶联,构筑新的碳碳键的同时,反应底物脱除的氢质子以氢气形式放出。点击查看Cell Press公众号对本工作的详细报道
扫码阅读下载论文
Mass Photometry of Membrane Proteins
整体膜蛋白(IMP)在生物学上非常重要,但由于需要维持细胞脂质样环境,其结构的深度表征具有挑战性。本文中,来自牛津大学的Philipp Kukura,Weston B. Struwe等人探索了在单粒子水平上,Mass Photometry在IMP和膜模拟系统结构表征中的应用。作者将MP应用于两亲性结构和脂质结构的分析,并表征了粒径,样品纯度和异质性。使用为低温电子显微镜建立的方法,研究者们消除了膜结构中两亲分子的背景,从而能够对膜-蛋白质结构和相互作用进行高分辨率研究。证据表明,当被天然苯乙烯-马来酸纳米片从天然膜中提取出来时,钾通道KcsA以四聚体的二聚体形式存在-与使用洗涤剂纯化获得的结果相反。最后,在脂质纳米光盘分析体系中,MP可以帮助区分功能性和非功能性脂质纳米光盘组件,以及确定脂质纳米光盘形成的关键因素。(参考X-MOL报道)
扫码阅读下载论文
Selective, Catalytic Oxidations of C–H Bonds in Polyethylenes Produce Functional Materials with Enhanced Adhesion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Phillip B. Messersmith和John F. Hartwig教授课题组开发了一种钌催化的聚乙烯C-H键氧化功能化的技术。加入0.02mol%的多氟化钌卟啉催化剂,在120℃和二氯乙烷作为溶剂的条件下,只需0.5小时就可以氧化聚乙烯(LDPE,LLDPE和HDPE)链段上的C-H键,引入羟基和羰基,催化剂的转化数超过2600,而且几乎不会破坏原来的聚乙烯分子链。氧化后,聚乙烯对铝表面的粘结性从LDPE的0.3±0.1 MPa增加到了6.0±0.9 MPa,提高了20倍;作为中间层粘结HDPE/HDPE或者HDPE/铝表面,其强度也能增加5倍和10倍,水性乳胶漆在氧化聚乙烯上的粘附强度也能显著提高。(参考高分子科学前沿报道)
扫码阅读下载论文
Dynamic nuclear polarization with vanadium(IV) metal centers
动态核极化 (DNP) 利用电子自旋的大极化来显着提高核磁共振 (NMR) 的灵敏度。有鉴于此,来自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的Danna E. Freedman,Tarnuma Tabassum等人报道了一项新的研究,他们扩展了 DNP 的范围,超越了使用外源性极化剂 (PA) 的超极化溶剂网络的传统方法。研究者在一系列氧钒复合物中引入了具有内源性V4+中心的1H DNP,这些V4+-1H 距离可调。作者示踪了从 V4+到1H 自旋的极化转移,特别是区分了直接 V4+-1Hs 极化转移和1H 自旋扩散介导的本体溶剂的1H 极化积累,并阐明了 V4+-1H 距离对这些过程的影响。
扫码阅读下载论文
Product-Specific Active Site Motifs of Cu for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
复旦大学张黎明教授课题组与合作者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Chem上共同发表新研究,题为“Product-Specific Active Site Motifs of Cu for Electrochemical CO2 Reduction”。研究组从大面积单晶铜箔的合理设计与可控制备出发,结合原位电化学与略入射X射线衍射(GIXRD)以及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联用技术,对单晶铜表面原子基元序构与CO2电催化产物选择性之间的关联进行系统性研究,明确单晶铜表面特定产物的真实活性位点,为CO2还原的铜基催化剂的设计合成提供准则。点击查看Cell Press微信公众号对本工作的详细报道
扫码阅读下载论文
Controlling the shape and chirality of an eight-crossing molecular knot
生物分子的打结会影响它们的功能并使它们具有新功能。同样,许多合成分子机器的运行都基于复杂的拓补结构。能否赋予这些分子机器更高级的功能主要基于能否制造并控制更复杂的结构。本文中,来自剑桥大学的Jonathan R. Nitschke等人报告了一个具有八个交叉点的分子结合成方法。该分子结是由二胺、二醛分子和金属盐的二级结构自组装而成,命名为819结。在还原和脱金属后,该分子结构具有更高的对称性。此外,在二胺分子组分中嵌入远程立体中心能控制819结的手性。
扫码阅读下载论文
A general N-alkylation platform via copper metallaphotoredox and silyl radical activation of alkyl halides
来自普林斯顿大学MacMillan教授等人利用卤原子攫取-自由基捕获(HARC)策略,设计并建立了铜催化/光氧化还原的N-烷基化平台,成功在温和条件下完成了烷基卤化物为亲电试剂的高选择性N-烷基化反应。该反应利用硅基自由基活化烷基卤化物,拓展了烷基卤化物的适用范围,不仅是一级,二级烷基溴化物,其中包含张力的环烷基溴化物,三级烷基溴、环丙基溴甚至是二级烷基氯化物都是可以兼容的。同时氮亲核试剂的适用范围也很广,例子中展示了不同的含氮结构的药物活性分子的反应活性。这一“五环”接力催化反应为难以获得的烷基胺的合成提供了高效方法,对含氮药物分子的后期烷基化修饰极大地拓宽了富含sp3结构的药物活性分子库。点击查看Cell Press公众号对本工作的详细报道
扫码阅读下载论文
在此,我们向一直以来为Chem提供大力支持的作者,读者和审稿人们表示衷心感谢!
小编摘录了之前接受过Cell Press细胞科学微信公众号采访的Chem作者语录,与大家共勉!
(以下按文章发表先后顺序排列)
樊春海 院士
上海交通大学
“多学科交叉合作是做原创性科研工作的重要保障。”
▌相关文章:
唐本忠 院士
香港科技大学
“司空见惯的现象中也许蕴藏着重大的科学问题。从熟悉的工作开始,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向前发展。努力从常规中寻找突破,把寻常变成不寻常。”
▌相关文章:
王双印 教授
湖南大学
“现在大多数的研究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学科交叉,学科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而且,随着各个学科体系的趋于成熟,由单一学科背景进行某一课题的研究往往系列瓶颈。学科交叉思维是突破瓶颈的重要途径。”
▌相关文章:
赵东元 院士
复旦大学
“有时候科研就是在偶然中发现必然,在必然中寻找规律的过程。”
▌相关文章:
吴骊珠 院士
中科院理化所
“现代有机合成化学正朝着高选择性、原子经济性和环境保护型三大趋势发展。我们坚信高效绿色的光化学合成必将在未来工业生产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相关文章:
刘中民 院士
大连化物所
“发展新的化工过程,首先要选准课题。建议选择具有前瞻性、具有战略意义、技术先进、有工业化潜力及符合市场需求的课题。”
▌相关文章:
黄嘉兴 教授
美国西北大学
“科学问题是无处不在的,只要我们放下本来就不该有的架子和身段,认真观察和体会社会,哪怕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提炼出很多优美的科学问题,完全值得我们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的。”
▌相关文章:
推荐阅读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细胞科学
点击“阅读原文”访问Chem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