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番禺到天河很远,却是羊城3万人每日奔波的选择 | 品读

孙晓一 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 2023-03-10

关注置顶,获取更多原创都市圈和新兴产业深度研报。

☑ 作者:孙晓一(华夏幸福研究院研究员)

☑ 阅读全文约需8分钟,欢迎收藏转发和后台留言

_

由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撰写,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都市圈极限通勤研究》,基于联通手机信令数据,选取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十大都市圈,试图以人和交通的流动为观察视角,通过分析居民日常通勤情况,对比各都市圈极端通勤人群的分布和特征,勾勒城市边界和轮廓,探索城市发展和未来。



过去的几年,广州的发展未免有些不尽如人意。深圳仍然在继续飞速崛起。一线城市从“北上广”变成了“北上广深”又变成了“北上深广”,其一线城市的地位甚至也屡屡被后面雄心勃勃的杭州、重庆等城市挑战。

刚毕业的中山大学学生一边喊着“逃离北上广”,却一转身去了旁边的深圳。港珠澳大桥的开通与深中江通道的建设,更让广州感到了巨大的危机。

2017年,广州市常住人口1449.84万人。本研究利用联通手机信令数据,并通过合理的人口扩样,得出广州有效通勤用户数据共380.90万份,占广州市常住人口总数的26.27%。其中,按照通勤距离最远的10%分析,识别出极端通勤人员为378,104人。

最苦通勤者平均用时50-70分钟


从单程通勤距离来看,广州区域全部通勤人群的平均直线通勤距离为7.7公里,平均通勤时间为39分钟。与之对比,广州市内环的长度为4.3公里,外环的总长度为16.7公里。从广州市中心的广州大桥沿江到珠江口的虎门大桥,大约是7个7.7公里的距离。极端通勤人群的直线通勤距离已经延展出内环,向外环延伸

对不同通勤距离的通勤人口数进行分析, 发现60%通勤人口的通勤距离在7公里以下,80%通勤人口的通勤距离在10公里以下。从4公里以上,随着通勤距离的增加,通勤人数在逐渐的减少。大部分通勤人群的通勤距离在4到8公里之间,通勤距离为4公里左右的人数最多。

按照极端通勤人群的定义,广州有10%的人口平均单程通勤距离在16.1公里以上,属于极端通勤人群。对极端通勤时间和距离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广州极端通勤人群的单程平均通勤距离为24.8公里,平均通勤时间达到了67分钟。极端通勤人群在通勤时间50-70分钟时分布最多,有28%的极端通勤人群通勤时间在1小时以上,甚至还有4%的极端通勤人群单程通勤时间在2小时以上。


年龄在19-44之间的极端通勤人群在极端通勤人群的比重占到了83%。这个年龄段的人口是工作能力最强的一群人,也是“新广州人”的主体。然而他们把大量的精力耗费在了通勤的路上,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广州这座城市,都是巨大的损失。

从不同年龄段通勤者的平均通勤距离来看,0-18岁年龄段通勤人群的通勤距离最短,为6.3公里,25-34岁年龄段通勤人口的通勤距离最长,为7.97公里。25-44岁年龄段通勤人口的通勤距离高于平均通勤距离7.7公里,其余年龄段通勤距离低于平均值。

广佛一体的通勤体现


从通勤区域来看,广州区域内的人口通勤范围以广州市内部区县(1小时等时圈;50km圈层),特别是中心城区内部区域为主。广州市内部区县的一小时等时圈覆盖了市域大多数片区,但从通勤人口流动看其内部并不均质,总体而言,等时圈西侧人口通勤流动多于东侧。


而在中心与外围的关系上,与中心城区联系相对较多的外围相邻区域为三水区、南海区、禅城区和顺德区。从通勤的城市关系上来看,中山市、清远市、东莞市联系紧密,形成广州市都市圈的通勤区



如果把这些极端通勤人群的工作地和生活地展示到地图上,可以发现极端通勤人口的生活工作轨迹在广州及广州一小时交通圈内的周边地区都有分布,仅在广州北部的花都区、从化区才相对稀疏,“大广州”已经基本成为现实。


对比极端通勤人口的居住地和工作地分布,可以看到极端通勤人群的居住地较集中的分布于广州老城区以及周边的黄埔区、番禺区、花都区和佛山市的禅城区。极端通勤人群的工作地则相对集中,主要密集分布在广州的老城区以及黄埔区。中心城区和外围城区间表现出明显的职住分离。


广州极端通勤人群的通勤路径形成了广州-佛山、广州-清远、广州-东莞、广州-中山、广州-惠州、广州-肇庆以及广州市区-增城区、广州市区-从化区等几条大的廊道。这些廊道如同莲花一样由广州市区向四周伸展,无形中揭示了广州都市圈有大量的极端通勤人群通勤时间与距离较长的原因,由此也不难看出广州对珠三角周边地区的强大吸引力。


广州市内部也在不断探索着扩张和外溢的方向。通过建设产业转移工业园,广州在不断的寻求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黄埔开发区、增城工业园、花都的白云机场及长隆旅游度假区,不断吸引了大量的“新广州人”到此就业和生活。“大广州”的建设或许能让极端通勤人群减轻一些疲惫。


住番禺,去天河


根据手机信令数据提取出的一日内居住地和工作地的流动信息可以看出,极端通勤人群居住地和工作地区域相对重叠。


居住地主要集中在番禺区、白云区和越秀区,工作地则更为集聚于城市中心区,如天河区、越秀区和白云区。


具体来看,极端通勤人群的工作地主要集中在广州市老城区内从越秀区到天河区沿黄埔大道分布的商圈群以及黄埔区的经济开发区、番禺区的番禺大厦商圈及白云区嘉禾望岗附近。黄埔大道分布有广州老城区最繁华的商圈,是人口居住和就业最密集的区域,经济开发区及番禺区则存在大量企业,是广州市新就业人口的重要分布区,白云区则是广州市重要的交通枢纽所在地。


极端通勤人群的居住地主要集中在广州老城的荔湾区和越秀区,此外,花都区江高镇、番禺区番禺大厦周边,佛山市禅城区等区域也有较为密集的分布。


从通勤热度来看,番禺区是大量广州极端通勤人群的居住聚集地,每天有三万多人从番禺区出发,由南至北到天河区、越秀区上班,番禺区到天河区上班的通勤流动热度最强。天河区则是众多极端通勤人群的工作聚集地,从番禺、增城、白云三个方向均有大量人流汇聚至天河区。


对比海珠区、荔湾区和越秀区三个典型居住区域,由海珠区出发的极端通勤流流向在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较为均衡,除西南向(往南沙区方向)通勤距离相对较长外,其余各向通勤半径相近;以荔湾区和越秀区为中心向外扩散的通勤流形态相似,北向、东向、东南向的外出流均较为明显,其次为西南向,工作地向北到达花都区,向东达珠江西岸(亦有少数已跨江到达东莞市),向南达南沙区,向西南联通佛山区。



从典型工作地来看,在黄埔大道商圈工作的极端通勤人群的居住分布基本以工作地为中心,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扩展,这与黄埔大道商圈居于广州中心城区有关。在黄埔经济开发区工作的极端通勤人群主要居住于北侧花都区、东侧的佛山市及南侧的番禺区和南沙区,亦有少数通勤人群居住于东莞方向。在番禺大厦片区工作的人群则主要居住在广州主城区中的天河区、海珠区、越秀区,及最南端的南沙新区。


一组手机信令大数据,揭开了广州通勤人群的行动轨迹。


四面伸展的花城,将八方人才汇聚。广州这座珠江口的千年古城,也已经按捺不住雄心。高达50分钟的极端通勤时间,我们看到的,是广州的年轻人在工作生活中努力向前奔跑。



出版信息

《中国都市圈极限通勤研究》定价:98.00书号:ISBN 9787302520535作者:华夏幸福产业研究院出版时间:2019年1月


延伸阅读:
1、同城化提速,北三县跑步入圈2、都市圈研究 | 睡在燕郊,梦在北京3、都市圈2017→2019,从蜗居打拼到安居乐业的N种变化4、线网密集,内联外通,站城一体,都市圈城轨建设哪家强?5、内外是否协同?外溢还是虹吸?看凹凸有致的都市圈6、跨城通勤看中国三大增长极一体化差距?


品读 | 大都市中那10%的极限通勤者


品读 | 北京:这曲为你而唱的五环之歌


98分钟+3倍距离,奔波在上海的通勤者,你们还好吗?| 品读


▼    ▼    ▼   ▼  ▼    ▼

点击“阅读原文”可前往当当网查看本书

后台回复“都市圈即可查看相关文章汇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