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刊专访 | 第54个世界地球日——众生的地球
“首先森林死去,然后是小孩。”
——(德)莫尔特曼
01
世界地球日
WORLD EARTH DAY
就在不久前的18-19日,我国北方地区11个省区又遭受了沙尘侵扰。与常年同期相比,今年沙尘出现次数多出4次左右。
蒙古国境内沙漠化面积的不断扩大是造成近年沙尘天气频发的原因之一。此前德国弗莱堡大学杜拉姆苏伦教授团队的研究表明,蒙古国境内的沙漠正以每年平均75英里的速度蔓延到该国北部,气候变化是部分原因。
世界地球日由盖洛德·尼尔森和丹尼斯·海斯于1970年发起,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认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从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每年都会在4月22日,主要由中国地质学会和自然资源部组织开展,举办世界地球日活动纪念活动。
02
是“众生的地球”,也是“共生的地球”
WORLD EARTH DAY
2021级学生小葵说:人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的,人也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应该保护环境,和自然和谐相处,合理开发资源。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但人的欲望是没有边际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的不仅有生产力的提升、生活质量的改善,更带来了市场的膨胀和消费主义的崛起。地球上的其他生命、物种、资源在被物化的同时,也在被以惊人的速度蚕食和消耗着。
正如马尔库塞在《自然与革命》中说:“只要自然不享有不受侵犯的‘特权’和得到保护,人们就将用攻击性的科学方法对待它;它是自由价值的物质,是纯物质。这样一种对待自然的态度是一种历史的超越性,它属于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
然而事实是,人类在认识世界的时候,往往难以意识到我们与地球实际上是共生一体的,忽视了“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而这种人与自然的整体性恰恰是现代生态伦理学所倡导的。如果我们无法改变“人类中心论”的认知方式和生活方式,那么保护地球、恢复生态将无从谈起。
03
从“虞衡制度”到“可持续发展”原则
WORLD EARTH DAY
谈到人与自然的关系,2021级学生小阳表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很重要的一点,是要有限度地利用地球上的资源,不能过度开发,破坏环境。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就已经设立了“虞衡制度”,分设山虞、林衡、川衡、泽虞,掌管巡视禁令或负责政令的实施,以保护山川生态。这与现代的“可持续发展”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处。
当下,“可持续发展”原则的贯彻与保障仍然需要完善法律制度和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尽管为应对土地沙漠化、沙尘天气频繁等环境气候问题,1997年蒙古国环境部发布了国家荒漠化防治规划,并制定保护法,建立了气象检测系统和绿化带,总统呼日勒苏赫也于2022年在全国范围内发起了植树活动,将全国GDP的1%用于该项目,但由于控制沙漠化措施与民众增加收入需求的矛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蒙古国为遏制沙漠化采取的措施迄今为止还没有收到令人满意的成效。
国际竞争让各国难以放下经济发展的包袱专心治理环境,但保护生态环境是一代人的责任与义务,也是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迫在眉睫之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累计完成防沙治沙任务2.82亿亩,封禁保护沙化土地2658万亩,全国一半以上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治理。
04
“众生的地球”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WORLD EARTH DAY
文学院学生小北认为人类和地球上其他生物的关系是平等的,保护动物也是爱护我们自己的家园,同时还要加强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施韦泽就对生命有着深刻的反思:“过去所有伦理学的重大错误在于:它认为伦理只涉及人对人的行为。但关键在于,人如何对待世界和他所接触的生命……体验到一切生命负有无限的责任,只有这种普遍的伦理学才有思想根据……敬畏生命的伦理学包含所有能够被想象的德行:爱、奉献、同情、同乐和共同追求。”
广义上来说,“众生的地球”中的“众生”,不只是人类整体,其他生命群体甚至非生命群体都是地球的一部分,从这一点上讲,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地位是一样的。狭义上讲,人类即“众生”,每一个人类个体都肩负着保护地球和生态的责任,地球的命运与每个人都休戚相关。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没有哪个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批评家,谁也不能只说不做、置身事外。”绿色美好生活离不开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每个人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践行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才能在点滴之间汇聚起生态环境保护的磅礴力量,守护好我们唯一的家园。
2021年的世界地球日当天,国家主席习近平曾在领导人气候峰会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时指出,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 END —
参考文献:
[1] (德)海德格尔著. 海德格尔选集 下[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6.09.
[2] (美)马尔库塞著;李小兵等译. 现代文明与人的困境[M]. 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1989.01.
[3] (美)马尔库塞著;任立编译. 工业社会和新左派[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10.
[4] 杨通进编.生态[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7.01.
[5] 裴广川主编.环境伦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06.
[6] 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马克思恩格斯文集 第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2.
采访/编辑 | 潘琪娜
撰文 | 赵欣平 潘琪娜
图片 | 来源于网络
审校 | 冯乐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