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华良教授:让“责任管理与青少年成长” 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陆华良 教授
责任管理教育中国学术委员会执行主席
嘉宾介绍
陆华良教授现任常州大学教授,总会计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企业社会责任、农业经济管理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20余项。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优秀成果一等奖、Emerald Literati Network Awards for Excellence 最佳论文等奖项。出版中英文著作6部,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40余篇。曾获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等荣誉称号。
问答环节
Q1:请问您是如何看待本次“责任管理与青少年成长”主题论坛的?
我认为,在中国高速发展的过程当中,需要一批具有社会责任、且具有很强责任管理教育理念的人来发挥作用。“责任管理与青少年成长”为主题的论坛,能够给处在不同学习阶段的青年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责任管理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和理念的平台,这对加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意识、提高社会责任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此次论坛充分展示了我国高校在开展企业社会责任、可持续发展教育的成果,彰显在践行生态文明战略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发展起到的关键作用。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责任管理意识,增强学生的责任管理的理念,让青年学生真正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能力的人。
Q2:您认为责任管理教育有什么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呢?
教育是每个人必须经历的重要阶段,特别是在青少年心智成熟和能力养成的阶段。企业社会责任、责任管理、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概念和理念是需要通过教育来真正理解和认识的。教育阶段所体现出的是一个培养意识的过程,而真正的践行其理念一定是在社会阶段,表现为每个人在生活和工作中体现出来的责任意识。所以说,教育是基础,是前提,是非常重要的,而实践是教育的延伸。责任管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责任意识和有责任能力的管理者,也就是新一代的企业管理者,以此来推动我国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转型和创新。这个重要的任务需要具有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的领导者和管理者来推动。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当人人具备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后,才能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只有这样,可持续发展教育以及生态文明的国家战略才能够实现。
Q3:您认为目前国内的责任管理教育的现状是怎样的?
整体上,我国高校对责任管理教育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责任管理教育起步比较早的是MBA教育。在MBA教育的师资队伍当中,有相当多的人员从事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教育。但高校还需要提高对企业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重视程度。责任管理教育涵盖的内容比较广泛,需要通过开设不同的课程,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方式将其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当下,就责任管理教育课程来说,很多高校的必修课程的数量和比重都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尽管很多高校在本科专业中都设置了有关社会责任、商业伦理、责任管理等课程,但却以选修课为主,必修课的比重不够。因此,在中国推行责任管理教育的方法之一就是让高校开设更多的相关课程,让责任管理教育课程融入学校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Q4:我国的责任管理教育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努力,但国内众多的商学院中签署责任管理教育只有21家,请问您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情况呢?
一方面是社会公众对责任管理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及社会责任等理念的认识程度还不够高;另一方面是我国对社会责任、责任管理教育倡议的推动工作可能有点滞后,很多高校对责任管理教育的重视程度和参与意识不高,从而导致签署高校数量较少。我们希望通过新近成立的责任管理教育中国学术委员会,联结国内高校和社会,架起责任管理教育的合作桥梁,共同推进责任管理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Q5:如何让高校管理人员认识到责任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一些价值、提高重视程度呢?
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学术交流的活动,让更多高层次人才,比如学校领导、商学院院长、学术专家等参加交流,并通过他们推动责任管理教育在高校的践行,让学生得到这方面的提升,并辐射责任管理教育在其他类型和层次学校的开展。我认为,责任管理教育不仅仅是要靠商学院的院长、书记、老师们,更需要发挥校领导的力量,推动学校实施责任管理教育,让校领导认识到责任管理教育意识培养和社会责任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也是责任管理教育中国学术委员会后续工作的重点。(本文撰稿:王洋、段汝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