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南怀瑾先生:无论大小的事,碰到行不通的时候,要知道去中和、去调整

感恩关注👉 腦場生命意識健生法
2024-09-03


 ◆ ◆   ◆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讲到有子的话“礼之用,和为贵”,这等于礼的哲学。礼是干什么的?是中和作用,说大一点就是和平。这也就是礼的思想。人与人之间会有偏差的,事与事之间彼此有矛盾;中和这个矛盾,调整这个偏差,就靠礼。那么法律也就是礼的作用,法律的原则之下,理国乃至办事的细则,就是礼的作用。假如没有礼,社会就没有秩序,这怎么行?所以人与人之间要礼,事与事之间要礼,而礼的作用,“和为贵”,就是调整均衡。


“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中国文化中称先王,不是指哪一个皇帝是先王,“先王”这两个字,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的意思。所谓“王者望也”、“王者用也”这些注解以外,我们了解“先王”两字的精神,就代表列祖列宗。所以中国文化的先王之道“斯为美矣”,最了不起的,我们人文文化的建立比世界上任何民族、任何国家都更早。“小大由之”,无论大事小事,都要由礼的精神来处理,失去了礼的精神就不行,一定出毛病。


“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是讲相当矛盾的道理。我们经常看到“矫枉过正”四个字,“枉”是歪了,看见事物歪了,必须要矫正它;矫正得过分了,又是歪了。换句话说,不是向这边歪,就是向那边歪。总之“过正”就是歪。礼也是这样,要中和,过分地调节也不好。一个青年一点不懂礼貌固然不对,但他一天到晚都讲礼貌,太多礼了,人家就要误会他拍马屁,所以“知和而和”,对一件事,了解了它的中和之道,而去中和、去调整它。但过分地调整就错了,“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所以礼义的基本精神,是调节一件事物,中和一件事物,但是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又要重新把它调整。(《论语别裁》)


所以有子在这里,提出了“礼之用,和为贵”。“和”,便是和平与中和的意思。“礼”的作用,是在折中一切是非矛盾,使之中肯。所以说,先王重礼教,是因为礼是一种美化人文社会和人生的一种方法。无论大小的事,在在处处,都随时需要礼的作用。“先王”,是儒家标榜历史上太平之治、文明鼎盛的代表名称,并不一定指哪一个王朝。


因此有子又说:“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这是说,无论大小的事,在善恶是非上,碰到行不通的时候,就要知道礼的作用,可以折中的,便中和了它。不过中和又会发生另一冲突和矛盾,所以中和的本身又具有另一新的中和之因存在,这个便要靠礼的无尽妙用了。如果你不知道用礼来节制的话,无论大小事,有时的确是会行不通的。(《孔子与他的弟子们》)



本文源于公众号南師如是説。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原作者及众读者。参与平台互动交流,请加微信  hymt-2020或  hymt-2021




更多精彩请关注我们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生活馆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腦場生命意識健生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