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rtAlpha年度回顾| 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

ArtAlpha News ArtAlpha艺术阿尔法
2024-08-30

点击上方 ArtAlpha艺术阿尔法”,进入公众号,关注我们,及时获得专业独到的艺术行业资讯和深度报道。





ArtAlpha

News

展览现场



纵观2023年,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无疑是这一年中一场里程碑似的展览。


本次展览为杭州第19届亚运会重要文化项目、2024中法文化旅游年项目、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重点项目。


展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得到法国驻华大使馆、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中国驻瑞士大使馆特别支持,由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浙江省教育厅、杭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美术学院承办,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法国文化中心、佳士得协办,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与赵无极基金会联合策划。



展览现场



赵无极的艺术生涯萌生于杭州,杭州哺育了他的艺术。在赵无极逝世十周年之际,他的一生力作重返杭州


“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展出赵无极重要油画作品及水墨、水彩、版画、瓷绘和相关文献共计200余件,其中油画作品129件,以六大板块多角度系统梳理赵无极在不同时期的艺术探索。


展览从9月开展后迎来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数十万计艺术爱好者前往观看。




赵无极肖像 展览现场





赵无极是享誉中外的华裔法籍著名画家。1920年出生于北京,1935年入读国立杭州艺专(中国美术学院前身),1941年留校任教,1948年赴法深造,1985年受文化部邀请回母校举办绘画讲习班。2002年当选法兰西艺术学院终身院士,2013年辞世于瑞士。


他融通中西,创造了极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其作品系统收藏于全球150余个重要博物馆美术馆,如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现代艺术博物馆等,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作出了独特贡献。



展览现场



赵无极怀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和家国情怀,一生致力于中国艺术精神的现代性诠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艺术典范。


“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是一个传统与现代有机衔接的艺术现场,是一次从传统到现代的跨越,是经由“结合”而形成的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一种实践转化。



展览现场

图片拍摄: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特展期间,“大道无极——赵无极的艺术世界”论坛和“西湖寻梦——赵无极85讲习班”座谈会于中国美术学院同步举行。多米尼克·德·维尔潘、许江、扬·亨德根、董强、苏珊·鲍尔分别作主旨演讲,共同研究赵无极,精读赵无极的作品,探索赵无极的艺术世界。


本次特展于2023年9月20日至 2024 年2月20日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



展览开幕式及论坛现场

图片拍摄: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所有赵无极作品:ⓒ 赵无极 - ProLitteris,苏黎世
All works by Zao Wou-Ki : ⓒ Zao Wou-Ki - ProLitteris, Zurich.*下附本次特展六大版块文字介绍



01

 两个传统 

 Two Traditions 



每个人都有一个传统,我则有两个。

—— 赵无极



赵无极的艺术汲取中西文化传统,兼容并蓄。他自小接受中国传统教育与书法启蒙,早年入读国立杭州艺专,服膺林风眠、吴大羽先生融合中西的艺术主张,深受印象派以及塞尚、马蒂斯、毕加索等绘画的影响。


1948年,他赴法深造。初到巴黎,他的画作仍是对生命记忆的表达。1951年,他在瑞士见到保罗·克利的原作,顿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的潜能。他以甲骨文、青铜器铭文为灵感,用想象的书符创造形体,营造空间。



赵无极,《无题(有苹果的静物)》

1935-1936年,布面油画,46 × 61 cm

摄影:Antoine Mercier


赵无极,《无题》 

1945年,纸本水彩,37 × 28.5 cm

摄影:Manuel Alves


赵无极,《我在杭州的家》

1947年,布面油画,65 × 80.7 cm

版权保留(Reserved rights)


赵无极,《无题(风景或高脚屋)》

1948年,布面油画,81.2 × 65.2 cm

图片版权保留(Reserved rights)


赵无极,《无题》

1948年,纸本油画,35 × 27 cm

赛努奇博物馆藏,法国巴黎,© Adagp, Paris


赵无极,《20.12.49 -黄色风景》

1949年,布面油画,50.5 × 59.5 cm

蓬皮杜艺术中心,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工业创造中心藏,法国巴黎,1976年艺术家捐赠

© Adagp, Paris


赵无极,《20.01.50》

1950年,布面油画,64 × 50 cm

摄影 © 中国美术学院


赵无极,《锡耶纳广场》

1951年,布面油画,50 × 45.5 cm

M+博物馆藏,中国香港,2020年赵善美女士捐赠


赵无极,《无题(珍珠城)》

1952年,布面油画,46 × 55.2 cm 

摄影 © 中国美术学院


赵无极,《节日的村庄》

1954年,布面油画,96.5 × 130.5 cm


赵无极,《玫瑰》

1954-1955年,布面油画,46 × 55 cm

摄影 © 中国美术学院


赵无极,《十月伊始》

1955年,布面油画,97 × 146 cm

摄影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赵无极,《我父亲的花园》

1955年,布面油画,38 × 46 cm

摄影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按住图片可左右滑动

展览现场

摄影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02

 融会共生  

A Synthesi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Art 



我力图表现运动,不论迂回缠绵,抑或风驰电掣,我想借着对比色或单色的多重震颤让画面跃动起来。

—— 赵无极



1957年,赵无极在美国旅行时,结识了纽曼、罗斯科等抽象派画家。抽象表现主义扩展了他的绘画视界。1958年起,他不再为作品命名,而是以作品完成的日期命名。


20世纪60年代,他从形象和字符中解脱出来,以表现主义的狂飙涂抹响应草书的笔势与章法,将自己抛入绘画之中。


至此,他的创作逐渐演化为一场肉身与画布搏斗的行动,在自发性的书写挥洒中,逐渐生长出抽象山水意象。



赵无极,《无题》

1958年,布面油画,114 × 163 cm


赵无极,《03.05.62》

1962年,布面油画,100 × 80.5 cm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藏,新加坡


赵无极,《21.10.63》

1963年,布面油画,200 × 180 cm


赵无极,《22.07.64》

1964年,布面油画,162 × 200 cm


赵无极,《09.03.65》

1965年,布面油画,130 × 162 cm


赵无极,《13.02.67》

1967年,布面油画,200 × 300 cm


赵无极,《20.01.67》

1967年,布面油画,150×162 cm


赵无极,《10.01.68》

1968年,布面油画,82 × 117 cm


按住图片可左右滑动

展览现场

摄影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03

 如镜他山  

Stone from Another Mountain



我画我的生活,但也画一种不可见的空间、梦想的空间。在那里,人即使处于各类矛盾力量构成的不安中,也永远感到和谐。

—— 赵无极



20世纪70年代初,在生活困顿之时,赵无极受到朋友亨利·米修的鼓励,重拾了赴巴黎后一度被他遗忘和警觉的水墨画。


1972年,他回到阔别24年的祖国,故国的山川风物激活了深植其内心深处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


在水墨滋润的物象生发中,在油彩流动的呼吸节奏中,他的绘画融入了一份东方意蕴。在愈发自由的创作中,西方与东方、力量与静观紧密融合。



赵无极,《无题》

1970年,纸本水墨,28 × 27.5 cm

赛努奇博物馆藏,法国巴黎,© Adagp, Paris


赵无极,《10.09.73》

1973年,布面油画,200 × 162 cm

香港艺术馆藏,中国香港


赵无极,《07.04.80》

1980年,布面油画,152 × 130.5 cm

 法国国家造型艺术中心藏,存放地:法国驻华大使馆,中国北京,FNAC 33427


赵无极,《15.01.82 - 三联画》

1982年,布面油画,195 × 390 cm


赵无极,《05.03.75—07.01.85》,1975-1985年,布面油画,250 × 260 cm

摄影:Naomi Wenger


赵无极,《无题》

1975年,纸本水墨,54.5 × 53 cm

蓬皮杜艺术中心,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 / 工业创造中心藏,法国巴黎,© Adagp, Paris


赵无极,《无题》

1980年,纸本水墨,96 × 95 cm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中国杭州


赵无极,《无题》

1975年,纸本水墨,31.5 × 54.5 cm

蓬皮杜艺术中心,国家现代艺术博物馆 / 工业创造中心藏,法国巴黎,1976 年艺术家捐赠

© Adagp, Paris


赵无极,《无题》

1980年,纸本水墨,99.5 × 91.5 cm,图片版权保留




按住图片可左右滑动

展览现场

摄影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现场

摄影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04

 无限生机 

 Infinite Vitality 



每当清晨走进画室,即使光线灰暗而阴郁,留在画架上或放在地上的未完成的画,总是给我再拿起画笔的力量。


如果颜料已经干了,我就可以重新试着再创造各种虚与实,感受到余生的气力,抒发从未弃我而去的绘画的幸福。

—— 赵无极



2000年以来,赵无极的绘画与自然的联系愈发密切,重启带有形象含义的画作题目。


《向我的朋友亨利·米修致敬》展现了光华初现、万物生长的意蕴。


从抽象到山水气象,再回到写生,在“绘画的幸福”中,他晚年的作品氤氲化醇、生机无限。


赵无极始终抱持对绘画的忠诚,最后一幅油画《18.03.2008》,让我们与他一道,浮现记忆中西湖“平静水面上空气的流动”,在风的吹拂中体验生命的圆融。



赵无极,《22.11.2002 - 10.12.2003》

2002-2003年,布面油画,130 × 162 cm

摄影:Dennis Bouchard


赵无极,《向塞尚致敬》

2005年,布面油画,162 × 260 cm

摄影:Dennis Bouchard


赵无极,《向弗朗索瓦兹致敬-23.10.2003》

2003年,布面油画,195 × 324 cm

摄影:Dennis Bouchard


赵无极,《向我的朋友亨利·米修致敬,1999年4月-2000年8月——三联画》

1999-2000年,布面油画,200 × 750 cm


赵无极,《风推海浪—三联画》2004年,布面油画,194.5 × 390 cm摄影:Dennis Bouchard


赵无极,《18.03.2008》

2008年,布面油画,116 × 89 cm

摄影:Dennis Bouchard



按住图片可左右滑动

展览现场

摄影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05

 如诗如画  

 As Poesy as Painting 



水彩是一种奇妙的工具。颜色在水中的淡释给我一种极其自由的感觉。


诗歌与绘画本质上相互关联,两者都彰显着生命的精神之力。

—— 赵无极



赵无极的水彩画与油画创作互为印证。2007年4月9日,赵无极用水彩颜料重拾写生创作。山海花木在律动的笔触中幻化氤氲,水彩画成为他最后的绘画幸福。


赵无极自1949年起不断实验版画创作。本特别单元精选赵无极与亨利·米修、勒内·夏尔、克劳德·罗伊等西方文人共同创作的版画书,以绘画与诗歌的互文关系,直陈画家的诗心,呈现其对生命的体悟。



赵无极,《无题(高迪尼)》

2007年,纸本水彩,66 × 102 cm

摄影:Antoine Mercier


赵无极,《无题(伊维萨岛)》

2009年,纸本水彩,80 × 114.5 cm,

摄影:Antoine Mercier


赵无极,《亨利·米修解读赵无极的八幅石版画》

1950年,45 × 65 cm

摄影:Antoine Mercier


赵无极,《无题》

1987年,铜版画,39 × 53 cm

苏州博物馆藏,中国苏州


赵无极,《无题》

2001年,铜版画,75 × 63 cm

中华艺术宫(上海美术馆)藏,中国上海


按住图片可左右滑动

展览现场

摄影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06

 成为无极 

 Becoming Wou-Ki 



其实,谁能了解,我花了多少时间来领悟塞尚和马蒂斯,然后再回到我们传统中我认为最美的唐宋绘画?

—— 赵无极



1985年,赵无极应邀重返母校举办“赵无极绘画讲习班”,传授绘画实践与洞见,对中国当代绘画、艺术教育产生了独特贡献。


本单元通过文献、纪录片影像等,以他艺术人生的重要时刻及事件,呈现可信、可爱、可敬的赵无极及其艺术世界。


在跨越两个世纪的艺术河流中,赵无极以世界的眼光观照两个传统,开拓出一条大道无极的绵延之路。



1939年,赵无极与同学在云南昆明安江村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教室前合影(前排左二为赵无极)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许铁生家属捐赠
1981年,赵无极在巴黎的画室里画中国水墨画 摄影:Serge Lansac

1983年,赵无极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师生合影,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藏,赵无宣捐赠
1985年“赵无极绘画讲习班”摄影:黎江





熔铸古今  汇通中西

——谈赵无极的绘画艺术



余旭鸿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

“大道无极”特展策展人




西湖氤氲


2023年春分时节,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宋韵今辉”艺术特展——“湖山揽胜:宋韵江南的书画艺术”,实现了800年来南宋四大家“刘、李、马、夏”(刘松年、李唐、马远、夏圭)传世杰作首次齐聚杭州公开展出,系统呈现了从宋、元、明、清到近现代江南地区的千年宋韵书画艺术文脉。一个月的展期中,现场观众15万人次,媒体传播量超过5亿,成为浙江省乃至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现象级”大展。这是一场充满中华文化基因、体现文化自信的展览。


2023年秋分时节,“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在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展览汇聚来自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国家造型艺术中心、法国国家视听研究所、法国赛努奇博物馆、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中国香港艺术馆、中国香港M+博物馆、中华艺术宫、苏州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等机构和世界各地收藏家重要藏品及文献共230余件,其中油画作品129件。展览是迄今为止亚洲最大规模的赵无极作品展,展现了赵无极的艺术在中法文化交流及中西文明互鉴中的价值和贡献。


如果说西湖孕育了“南宋四大家”的不朽名作,对于赵无极而言,西湖则是萦绕在他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艺术现场。在国立杭州艺专学画之时,赵无极常常在西湖边流连忘返,“我一连几小时观察平静的水面上空气的流动,桦树与枫树叶在风中荡漾”。在西湖边的沉思引发了赵无极终其一生的艺术探索。他于1954年创作的第一幅抽象画《风》,就隐约可见西湖边风吹柳枝的意象。其晚年最后一幅油画《18.03.2008》浮现记忆中西湖“平静水面上空气的流动”,让观者在风的吹拂中体验生命的圆融。


西湖是文人墨客的西湖,也是南宋绘画的西湖。弥留之际,赵无极常念及杭州——回到杭州,其实是回到西湖。不是回到旅游风光照片中的西湖,而是回到与宋画密切相关的西湖,回到历史和现实交相辉映的独具韵味的西湖。


从“湖山揽胜:宋韵江南的书画艺术”到“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流连于2023年春季和秋季的杭州西子湖畔,通过对千年宋韵的梳理和对赵无极艺术的百年回望,我们迎来古今中西艺术的交汇。



塞纳光影


百年前的1924年1月27日,以林风眠、林文铮、王代之等为代表的中国留法艺术家团体创立“海外艺术运动社”,筹办同年5月在法国斯特拉斯堡莱茵宫举办的“中国古代与现代美术展览会”。展览的征稿函中写道:“中国古代之美术,急待整理;东西两洋之美术思想,急待调和与研究;中国未来之新艺术,尤待创造。”这一学术初心,在1928年成为蔡元培与林风眠创建国立艺术院(中国美术学院前身)的学术主张:“介绍西洋艺术,整理中国艺术,调和中西艺术,创造时代艺术”。师承留法先师林风眠、吴大羽,赵无极作为中国美术学院学脉中的杰出艺术家,无疑是这一思想的传承者和卓越代表。


1947年,赵无极在上海大新百货公司展厅举办出国前的个人展览。恩师林风眠在为此撰写的文章《论画——给无极》中写道:“展览会之后,他要到欧洲了,他要到法兰西去了,他要把自己投到巴黎新兴艺术的急流中挣扎,旋涡中打滚,他要用他全部的力量,带回给我们新的宝贵的东西。”在“急流中挣扎”、在“旋涡中打滚”,赵无极用自己一生的创作回应了老师的期许——游走于东西文化之间,他用自己一生的绘画实践,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西方现代绘画语言相融合,带回祖国蕴含东方精神、独树一帜的世界性艺术。


赵无极尚在国内之时,他的艺术便已在法国展出。早在1941年,赵无极便在重庆结识当时的法国驻华使馆文化专员瓦蒂姆·艾利塞夫(Vadime Elisseeff)。1946年6月,由艾利塞夫带到巴黎的17件赵无极作品,在巴黎赛努奇博物馆举办的“当代中国绘画展”中展出。


1948年4月1日,经过36日航行,赵无极到达巴黎。当日下午,赵无极便参观了卢浮宫。初到巴黎,赵无极进入爱德蒙·德汝贝尔(Edmond Desjobert)工作室实验版画创作。1949年,出版商罗伯特·戈代(Robert Godet)向法国诗人亨利·米修展示了赵无极的8幅石版画,亨利·米修即为每幅石版画写下一首诗。两人由此相识并结下持续终生的深厚友谊。亨利·米修把赵无极引荐给法国画商皮埃尔·勒布(Pierre Loeb),使其成为皮埃尔画廊的合作艺术家,赵无极进入法国巴黎艺坛并声名远扬。 


1967年,赵无极集合父亲的汉拓收藏,与法国文人克劳德·鲁瓦(Claude Roy)合作出版《汉代拓片》(Estampes Han)一书,向法国读者推介中国文化。1983年,赵无极在法国电视二台(France 2),向法国观众介绍中国水墨画的创作方法和中国书法的起源及其见解。


赵无极一生结交了众多法国好友。与法国朋友的深厚友谊,给了他勇气和信心在这个陌生的国度扎根,一心一意投入艺术创作。赵无极在自传中深情回忆:“尽管时光流逝,我仍然觉得初到法国那几年的氛围是与克洛德·鲁瓦(Claude Roy)和皮埃尔·苏拉热(Pierre Soulage)的友谊相联的。这友谊代表了能使我在法国扎根的一切,它一直伴随着我……”



大道无极


1981年,巴黎大皇宫举办了赵无极在法国公立美术馆的首次个展,展览由赵无极的好友、法国著名艺术史家让·莱马里(Jean Leymarie)策划。这个展览在1983年巡展至中国美术馆、浙江美术学院陈列馆,成为赵无极在中国大陆的首次个展。1998年—1999年,“赵无极绘画60年回顾”大型画展在上海博物馆、中国美术馆、广东美术馆相继举行,广受赞誉。


2024年1月27日是中法建交60周年纪念日,也是“海外艺术运动社”成立100周年的纪念日。作为赵无极的母校,中国美术学院在其95年的办学历程中,对中法文化艺术交流作出重要贡献。此次“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的举办,更具特殊意义。


展览以六大版块,从“赵无极如何成为赵无极”出发,多角度系统梳理赵无极一生的艺术创作,从中西文明互鉴的角度,回应赵无极艺术“中西合璧”的基本特征。


赵无极曾说:“每个人都有一个传统,而我则有两个。”赵无极这里指的两个传统,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二是西方现代绘画传统。第一版块从“两个传统”的角度,梳理赵无极早年以及到法国十年间的画作。赵无极出生书香世家,童年接受了良好的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书法启蒙。1935年,他入读国立杭州艺专,接受西画和中国画教育,尤其受到印象派及塞尚、马蒂斯、毕加索等西方现代绘画的影响。1951年,受到保罗·克利作品的启发,他顿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以青铜器铭文和甲骨文等为基本视觉符号,进行异变,创造形体和空间。


第二版块“融会共生”集中了赵无极1958年至20世纪60年代的作品。1957 年,赵无极赴美国、日本、中国香港长途旅行。美国当代艺坛扩展了他的绘画视界。抽象表现主义的绘画方式对他的绘画产生影响。这一时期,赵无极以表现主义的狂飙涂抹,响应中国草书的笔势与章法,在自发性的书写挥洒中,逐渐生长出抽象山水意象。


第三版块“如镜他山”展出其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作品。20世纪70年代初生活困顿之时,在朋友亨利·米修的鼓励下,赵无极从中国艺术的根源汲取精神力量,重拾水墨创作。1972年,他回到阔别24年的祖国,祖国的山川风物激活了深植其内心深处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赵无极的绘画由此融入了一份东方意蕴。


第四版块“无限生机”呈现了其晚年在“绘画的幸福”中氤氲化醇、生机无限的作品。在千年交替之际的2000年元旦,赵无极写道:“中华文明博大精深,为人们提供了宽广的道路以及各种创造的契机。如今把握这些契机的时候到了,巨变已不可逆转。” 


2000年以后,赵无极的绘画回归宋画关于空间与自然的体认,重启带有形象含义的画作题目。他曾说自己在中国发现了西方,在西方,他重新发现中国。千禧年之际,赵无极创作《向我的朋友亨利·米修致敬》三联力作,向这位帮助他“重新发现中国”的法国友人致意,也是向中国文化致敬。2004年,赵无极创作了《向塞尚致敬》,用具有东方气韵的“风之吹拂”,融化了塞尚作品中坚硬的圣维克多山。法国艺评家皮埃尔·施耐德(Pierre Schneider)曾评价赵无极:“西方将他从东方解放,东方将他从西方拯救。”


赵无极曾说:“其实,谁能了解,我花了多少时间来领悟塞尚和马蒂斯,然后再回到我们传统中我认为最美的唐宋绘画?”他时常观摩挂在家中的范宽《溪山行旅图》的复制件,“我认为范宽或米芾,不亚于伦勃朗、维米尔或马蒂斯,他们在我心中占据同样的地位,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画家。”他成熟期的创作回归了唐宋绘画的伟大传统,赵无极终其一生不懈探索与实践,在融合中西两大艺术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创造了属于世界的时代艺术。


赵无极的艺术熔铸古今,汇通中西。他是中法文化交流的使者。正如法国驻华大使白玉堂在展览开幕式致辞中所言:“赵无极先生是法中友谊的化身,是中西文化交融对话的典范。”赵无极的艺术在法国绽放,又重返中国,终得所归。



本文刊登于《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年11月23日第12版





关于展览 ▼



大道无极——赵无极百年回顾特展

2023年9月19日至2024年2月20日

开放时间:09:00-17:00(16:30后停止入场,周一馆休)

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南山路218号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展览组织架构


主办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浙江省人民政府


特别支持

法国驻华大使馆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

中国驻瑞士大使馆


承办单位

中共浙江省委宣传部

中国美术家协会

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

浙江省教育厅

杭州市人民政府

中国美术学院


策展单位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

赵无极基金会


协办单位

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

法国文化中心

佳士得


总顾问

许江

金一斌

多米尼克·德·维尔潘


总策划

高世名

弗朗索瓦兹·马尔凯-赵


策展人

余旭鸿

杨·亨德根


策展组

马楠、吕亭瑶、薛佳音、亚瑟·德·维尔潘、夏商周、露迪雯·科蒂埃


借展方

蓬皮杜艺术中心,法国巴黎

法国国家造型艺术中心,法国巴黎

赛努奇博物馆,法国巴黎

新加坡国家美术馆,新加坡

香港艺术馆,中国香港

香港M+博物馆,中国香港

中华艺术宫,中国上海

苏州博物馆,中国苏州

德基艺术博物馆,中国南京

弗朗索瓦兹·马尔凯-赵以及相关收藏家


支持单位

浙江省委省政府接待办公室

浙江省公安厅

浙江省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

杭州海关

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浙江省文物局

浙江省档案馆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

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

中共杭州市委宣传部

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政府

国家电网杭州供电公司

华侨控股集团


鸣谢单位

巴黎大皇宫暨法国国家博物馆联合会

法国国家视听研究所

中国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

保利香港拍卖

中国嘉德

苏富比

FAC艺术文化基金会

索卡艺术中心

季丰轩

安盛天平财产保险

赫龙国际艺术品运输

华协国际珍品

羊大低反玻璃

赛尔富照明

雅昌文化集团



展览工作组


藏品管理

张素琪、赵怡、窦亚杰、高原、沙涓


展览执行

蔡可成、王剑红、刘根群、张耀玮、金晓依、蒋梁、赵一璇、朱羚、金天、冯宇纯、李计亮、杨千叶、程兆禾、王旭镐、宋征宇、王怡航、竹妤婷、陈浩楠、陶德安


行政统筹

柯金锋、陈瑜、李都金、陈如福、郑恒慧、郑斯奇、陈燕芹、王宇峰、韦海洋、章维镇、丁剑锋、陈国柱、臧志成、王建英、严侃、李红艳、孙洁、周爽、张顺仁、廖垣、陈卫青、倪玲、马颖、王娜


外事协调

周地亮、钱飞瑛、夏倩、卓旻、胡昊华、张蕾


宣传推广

徐元、方舟、刘杨、申博、胡心云、胡清盈、邱莉丽、庞洋、贾毓秀、沈佳琪、潘玉珊、叶菲、方帅尹、刘培旭、傅江杰、唐经志


视觉设计

袁由敏、陈铮、栾嘉辉、江航


空间设计

任天、谢天、林为依、寇树国、林亦睛








“ 本文图文信息由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授权发布。

▲欢迎关注我们的视频号


投稿、合作以及业务咨询请发送邮件至:artalpha@163.com,也可添加微信 lilyli20180326 或 Lily_Lee1021

往期推荐



· 最全市场报告,2023年巴塞尔艺术展巴塞尔旗舰展会超长回顾

· 夏季风:打开新的艺术版图,助力中国当代艺术建立自己的标准

· 第四届JINGART圆满落幕,来看看藏家们都看中哪些心仪作品

· 宣布将与周杰伦合作,巴斯奇亚、杰夫·昆斯领衔,佳士得香港现当代晚拍总揽8.89亿港币

· 丘挺:再回清华,以更独立的精神求索

· 克里姆特超5300万美元领衔,马格利特、贾科梅蒂成交亮眼,苏富比现代艺术两场超4.2亿美元收槌

· 在中国当代艺术的主场“重聚”,藏家们在北京当代都选中了什么作品

· 中国当代艺术第一代推手,七年捐赠200件藏品,刚刚又为国内首家公立当代艺术博物馆献出一份有温度的“礼物”

· 艺术界的继承者们!从毕加索的画商后代到卓纳帝国,世世代代搞艺术,他们是认真的

· 张大千超2亿领衔晚拍,郝量、段建宇、王俊杰破纪录,苏富比现当代超11亿成交见证亚洲五十年

· 2023年环球艺术市场报告出炉,过去一年全球艺术品市场增长至678亿美元,超过了疫情前水平

· 全面返场,还是一切刚刚开始?2023香港巴塞尔大回顾

· ArtAlpha观察|迟来的秋拍,人气恢复,市场新格局已显现

· 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届洛杉矶弗里兹,展示了一个正在迅速崛起的艺术城市

· 关于2023年的艺术品市场,ChatGPT这样说

· 他的作品屡被全球博物馆收藏,细说李津作品市场的十年风云

· 专访高古轩新展策展人杨紫,策展人是否能成为顶级画廊与艺术家间的桥梁?

· 刘商英:在世界之间行走

· 亚洲最大型博览会火爆开幕,新加坡SG是否能超越香港巴塞尔?

· 章剑:让美成为胜利者

· 开年新任命,苏富比,富艺斯、邦瀚斯和保利香港纷纷官宣

· 总成交15亿美元!微软创始人保罗·艾伦慈善拍卖专场缔造有史以来最贵私人收藏

···

投稿、合作以及业务咨询请发送邮件至:artalpha@163.com,也可添加微信 lilyli20180326 或 Lily_Lee1021



点击下方▼ 发现更多精彩!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ArtAlpha艺术阿尔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