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范齐家 萧兴国:八龙贺岁闹新春

范齐家、萧兴国 鸿渐风 2023-04-30


八龙贺岁闹新春(外一篇)

 范齐家 萧兴国


194622日,农历丙戌年正月初一,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这年的春节,非比寻常。中国人民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抗战,赢得了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日本侵略者被赶出了中国。这是抗战胜利后的第一个中国人民的节日,举国上下,一片欢腾。


天门文化土壤十分深厚,春节期间狮子、龙灯、蚌鼓精、採莲船、五虾闹年、高跷、故事、出天星,民间文艺形式应有尽有。笙箫鼓乐高奏,鞭炮齐鸣,把个天门城乡闹得万人空巷,欢声笑语,热气腾腾。


这年春节,天门城区“八龙贺岁闹新春”,充分展示了天门人民的豪迈气慨,民族精神。


旧时,天门城区民间长年游艺活动不断,如春节闹春、五月端阳龙舟竞渡,还有土地庙、城隍庙的诸多活动,都是民间自发组织。比如“八龙贺岁闹新春”,这8条龙灯来自城区一河两岸不同社区。


八龙,其中五条龙灯来自县河北岸的东门、西门、南门、北门,还有城内。

东门:指东正街、东堤街、车湾(有时含有阳渡、大河村)。今之庆云社区范围。

南门:指南正街、南堤街、南河街、趟子街、南坛。今分别属雁叫、鸿渐社区。

西门:指西正街、西堤街(有时含曾家小河口)。今之雁叫社区范围。

北门:指北坛、照墙街、学西上、北门上街。今之陆羽社区范围。

城内,即是天门县城城垣以内范围。今属鸿渐社区。

另有三条龙灯来自县河南岸:龙潭湾、官路上、窑上。今之官路社区。


龙灯,在造型上有南派、北派之分。南派龙灯从龙头到整个躯干有用锦缎刺绣制作而成,称绣花龙灯,既体现龙的威武,更体现其仪态的骄贵。北派的龙灯与南派比较则不同,龙头有棱有角:突兀的双目,炯炯有神,威视前方;张大的口器,舌信鲜红,似要喷火吞珠;唇下龙须,舞动起来,更增添追风逐日般的气势。天门玩的龙灯,属北派。


 天门的龙灯,从龙头至龙尾,通常为十三节、十五节、十七节不等,也有十九节以上者。天门城区的龙灯,在色彩上还大有讲究。旧时,天门城区有东、西、南、北四门之分。南门的龙为黄色,称为黄龙老祖;北门的龙为鱼白龙;东门为青龙;西门为乌龙。除四门外,还有龙潭湾的胭脂龙,官路上的鸭嘴龙,窑上的窑白龙,城内紫金龙。官路上的龙灯,头的形状如鸭,故名。龙灯上街,锣鼓喧天,只须看色彩,便知道是哪路的龙灯来了。


龙头,虽是竹扎纸糊,因其硕大,分量不轻。玩龙头者,多是膀扎腰圆、臂力过人的汉子。龙灯队伍行进时,龙首高昂,左右环视;龙尾亦左右摇摆,好一条悠游自在的龙!锣鼓声急骤起来,急待巨龙腾飞。只见持龙珠者,将珠杖捂在腰际,龙珠探向龙头,龙头追逐龙珠,顿时龙灯队伍精神抖擞,意气风发。龙珠逗引巨龙,舞龙者脚步切切,接近小跑。持龙珠者在密集的锣鼓声中,以龙珠作“∞”线运动,玩龙头者以龙头紧盯龙珠,穷追不舍,于是巨龙滚动腾舞起来,鞭炮声、锣鼓声、欢呼声响成一片,成百上千的观众为之雀跃倾倒,欢乐场面蔚为壮观。


天门玩龙灯,常有“取红”壮举。所谓取红,就是由接待舞龙的东道方,用红布包上赠品(或钱或物)悬置于高处,龙灯队伍采取叠罗汉的方法,巨龙盘绕成螺形,少则两层、三层,多则四层、五层,巨龙昂首引颈而上,将“红包”取下来。龙灯高空涉险,舞龙者需训练有素,这就要有武术的功底。


天门舞龙分立式和跪式,唯跪式难度较大。跪式,从龙首至龙尾,舞龙者单肢跪地,巨龙贴地舞动,又要不擦地皮。霎时间,尘土如雾,欢声如潮,巨龙似要裂地崩山,冲天而起。这种玩法,更能体现龙的战斗精神。


   天门春节玩龙灯   作者拍摄

 


年小月半大


天门城乡三天春节过后,便流行“年小月半大”之说了。何以有“年小月半大”之说呢?


旧习俗,从正月初一至初三日,有以街坊为单位,或以土地庙所“护佑”的百家为社区,由好事者组织“朝山进香”。首先由一男子身着背后缀有“朝谒进香”字样的黄色号褂,执铜锣一面,行进在街坊里闾间,通报朝山进香的信息,引起香客们的注意,以便集结出发。香客由男子充任。朝拜的地点远近不一,最近处为本县渔薪青山观,稍远者为京山观音岩,黄陂县的木兰山,最远者为均县的武当山,朝武当,亦称为朝“金顶”。朝山进香,多为祈求福祉:或祈子、求财;或祈福、求寿。香客们出发前,需行净汤沐浴,不食荤腥,斋戒启程。香客们结队出发,以杏黄“朝谒进香”旗为前导,胸前以“朝谒进香”兜斗为标志,肩上斜挂黄色香袋,沿途高诵佛号,一片虔诚,望而生敬。


正月初九,为上九日,俗称为玉皇生日。玉皇,道家对天帝之专称。中国神话中的玉皇,相当于罗马神话中的朱庇特、希腊神话中的宙斯,他们都是众神之王。对玉皇的祭祀,从大年初一便开始了。主要是农村民众结伴进城,人数不等,或多或少,喇叭高唱,锣鼓声声,前来县城的城隍庙进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正月初九的祭祀活动,达到了最高潮,城隍庙的香火鼎盛,一扫往日的寂寞。城隍庙外,因会设市,卖纸花、卖糖人、包面担子、小吃担子、叫买叫卖、熙熙攘攘,这便是正月初九,到城隍庙赶庙会。


上九日的第二天,正月初十,又是土地神的生日。土地神是一位与乡民们的生产、生活相关的神,保境安民、水陆平安都离不开土地。乡民们对土地神的祭祀也不能马虎。


天门的旧县志记载:“元宵前数日,俗例张灯村市群少年饰男女装,或唱采茶,或唱花歌,又装饰狮子、龙灯、跳舞。闺中女輩迎紫姑,卜问丰歉”。这便是今人称的“闹元宵”。正月十五的元宵活动,更具群众性、社会性,作为一种文化形态,更能体现国家、民族整体性的文化特色,这种特色包容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


如果说欢庆春节是以合家团圆为主要特征的话,三天春节过后的一系列活动,则是以社区整合为主要特征了。乡民们以群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理想、追求。人们似乎更看重这种能够表达社区民众意志的活动,所以产生了“年小月半大”之说。



作者前期文章链接:

范、萧:荆楚年俗二题

范、萧:鲁谷记的“响铃肉包”

范、萧:地方文史研究应该实事求是


公号前期文章链接:

因荷藕然:猪年说猪

小小:我亲历的第一次春运

荆楚山樵:小年节祭灶辩考(上、下篇)

 撼  钧:回家过

陆羽金鱼:《知青岁月》之“牛车少年郎”

因荷藕然:渡    口

小熬浆糊:说短论长道楹联(上篇)--趣话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