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胡德盛:祭酒鲁铎传

胡德盛 鸿渐风 2023-04-30

承陆子遗韵  开风气之先

--祭酒鲁铎传

胡德盛

 

引言

 

在天门东乡,孩子们牙牙学语之后,大人们会不失时机地教他们认字、数数,再大一点,就要激励他们的学习欲望了。这个时期,关于鲁祭酒、周天官的“古话”就成了“必修课”。除了读书做官、改变了个人和家族命运这些公式化背景,到底还有什么让他们几百年来备受尊崇?我从正在撰写的《天门县东乡史考》中,将《鲁铎传》进行适当改写,让您一窥究竟。

 

 

陆羽之后的七百年间,尽管偶尔有刘虚白、皮日休、皮子猷、胡浚等人金榜题名,天门的士林总体来说颇为沉寂,直到鲁铎的出现。

 

鲁铎(1461—1527),字振之,号“东冈居士”,又号“莲北居士”,学者称“莲北先生”,晚年称“止林老人”。

 

元代末年红巾军起义爆发,战火蔓延到了荆门州长林县(治所在今湖北荆门市沙洋县后港镇),鲁铎的祖先鲁思旻在逃难途中与家人走失,流落到景陵县的东冈,娶了陈姓女子为妻,成为东冈鲁姓的迁始祖﹝1﹞。鲁铎的祖父名叫鲁源,父亲名鲁仕贤,号松石。鲁仕贤育有两个儿子,长子鲁镇,次子即鲁铎。明英宗天顺五年,鲁铎降生在东冈。

 

东冈,又称为“东冈岭”,横亘在乾镇驿的北境,夹在华严湖和松石湖之间,唐代陆羽曾经在这里结庐读书。东冈由断断续续的十余个冈岭组成,从西偏南到东偏北依次有史家岭、朱家岭、陈家岭、周家岭、黄家岭、九屋岭、邓家岭、曹家岭(今杨家巷村)等,岭上树木茂密,花草丛生。

 

鲁铎年幼时,家境尚好,九岁就开始接受教育,“东冈子”陆羽砥砺自奋的故事使他深受鼓舞,少年立志,刻苦攻读成化十二年(1476年),成为县学生员(俗称“秀才”)。成化十八年,提督学政薛纲﹝2﹞阅读了鲁铎的试文,十分器重,四处传示,他的文名便传播开来。此时的鲁铎,满怀自信,憧憬未来这些都写进了他的《少时诗》里。

 

成化二十二年,鲁铎参加湖广乡试,如愿以第九名中举,可是在之后的数次会试中都不获而归。《道光县志·卷之三十六杂誌》记载了他在赴京赶考途中的一段往事。他曾经雇佣了一个年幼的仆人,一个寒夜,他们投宿旅店,童仆冻得瑟瑟发抖,鲁铎立即让他和自己共被而眠,留下一首《悯僮》(注:作者自定名)记叙这件事:

 

半破青衫弱稚儿,马前怎得浪驱驰。

凡由父母皆言子,小异闾阎我却谁。

事在世情都可笑,恩从吾幼未能推。

泥途还借来朝力,伸缩相加莫漫疑。


 

在太学学习、备考多年之后,弘治九年(1496年),鲁铎回到乾镇驿,号“东冈居士”。 从作于此期间的《东冈诗》﹝3﹞中可以看出,多次落第使得他家中生计艰难,作好了终生不第的准备,但是仍然对自己怀有信心。弘治十二年(1499年),在竟陵东湖建成了“东湖书院”,力学之余,授徒数十人,每天讲诵不倦。东湖荷花遍布,鲁铎位于东岸的住宅叫作“东庄”,当地人称作“莲北庄”,因此又自号“莲北居士”。弘治十五年(1502年)壬戌科会试,鲁铎暗自寻思这是最后一战,却出乎意料地夺得会元﹝4﹞,随后的殿试中名列二甲第二名,被遴选为庶吉士﹝5﹞,深为大学士李东阳﹝6﹞赏识,视同知已。弘治十七年冬天散馆后,授官翰林院编修﹝7﹞,随即参与修撰《孝宗实录》。﹝8﹞鲁铎不喜欢交际攀附,居官的闲暇时间,大多清静独处,闭门读书。

 

正德元年(1506年),新继位的明武宗朱厚照赐给鲁铎一品朝服,命他作为正使率团出访属国安南(古称交趾,今越南)。

 

正德二年正月,使团进入安南。在安南期间,鲁铎一丝不苟地遵从礼制、举行仪式,既维护了大明皇朝的威严,也展现了一代名儒的风范,安南国王和大头目黎能让等人都被折服。国王和陪臣们照例送给这位上国使臣黄金珍宝无数,鲁铎分毫不取,安南君臣大为感动,将鲁铎访问期间的言行、诗文都记录下来,视同国宝,“片言只语,什袭藏之,为传国宝。”﹝9﹞鲁铎出入边境时,还主动让守关的小吏清点自己的行李,除了朝服外没有一件贵重的物品。第二年,安南国王派来向朝廷谢恩的人宣扬了这件事,鲁铎因此越发被朝廷内外所敬重。

 

正德二年1507)冬天,鲁铎出任国子监司业﹝10﹞,正德十年擢升为位于陪都南京的南国子监祭酒﹝11﹞,十一年调任北京国子监祭酒,十二年辞官回家养病。

 

县城竟陵东南的城隍庙附近,弯弯曲曲的小巷深处,旧有一个高地,高地上有个一丈来高的古台,名叫“梦野台”,据说从前登上这里可以饱览云梦泽的风光。告老还乡后的鲁铎买下这块僻静的荒地,在台西空地上建起几间屋子,教导儿孙和同族子弟读书,老师李东阳亲笔题写了“梦野台书院”的匾额。临水的梦野台以东则筑成了“己有园”,以庆幸自己终于在故乡有了一处安歇之地。“每风日晴美,扶杖起行,药时复陟降,倦则倚树而立,藉草而坐,间闻好鸟语,取琴弄膝上和之,或从童子钓池上。”可谓逍遥至极了。﹝12﹞

 

嘉靖元年(1522年),在刑部尚书林俊﹝13﹞等大臣的极力推荐下,明世宗朱厚熜效仿明孝宗当年起用名贤谢铎﹝14﹞的做法,礼请鲁铎复任南国子监祭酒。仅仅一年后,眼看宦官们扰乱朝政、日益猖狂,鲁铎就再次以养病为由辞官,此后朝廷多次征召,都一一推辞。国子监是朝廷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鲁铎执掌国子监多年,反对咬文嚼字、寻章摘句的流弊,倡导严谨务实、经世致用的学风。此前常有学生借故缺勤,鲁铎设立了登记点名簿册,严格执行考核制度,风气立即端正起来。朝廷拨付的膳食津贴和食物,悉数发放给学员们,从不私瞒一丝一毫,士子们都赞扬他清正廉洁。﹝15﹞

 

鲁铎是明代前期“茶陵诗派”的骨干之一,这个诗派的首领是湖广长沙府茶陵县人李东阳。《明史》上载有这样一件风雅之事:有一年,李东阳寿辰,国子监祭酒赵永和司业鲁铎都是他的门生,二人约好以两方头巾作为寿礼,可是临行前翻箱倒柜,怎么也找不着。鲁铎从容说道:“老家的人恰好送来一些干鱼,就拿这个前去贺寿如何?”问了问厨子,已经吃掉一半,只好拎着剩下的干鱼去了。李东阳十分高兴,烹鱼买酒,留他们畅谈痛饮,尽兴而归。

 

古人都有“衣锦还乡”、“落叶归根”的传统,有人权倾朝野、显赫一时,可是未必受到父老乡亲的认同,更有一些倚仗权势、欺凌乡党的人被同乡所不齿。鲁铎却一直受到家乡人的爱戴,当时的人都知道有个鲁先生,是位德高望重的大贤。早在正德三年1508年),鲁铎因为父亲已八十高龄,恳请皇上同意他回家奉养,结果还没到家父亲就去世了。居丧期间,家乡遭到一伙流寇的攻掠,匪徒有几千人。土匪首领下令说:“鲁公是仁人君子,他的家里不得侵犯!”乡亲们闻讯,无论亲疏远近,都背着包裹、抱着孩子前来投靠鲁宅避乱。还有一次,强盗抢走了别人的牛马,有人发现了,就追过去喊道:“这是鲁祭酒家的东西啊!”强盗立即留下牲畜离去。同乡们仰仗鲁铎的名望,免除了许多恐惧与惊慌。其它救危济困、仗义执言、劝善息讼的事迹,不胜枚举。﹝16﹞

 

嘉靖六年九月十四日,鲁铎寿终正寝,享年六十七岁。一时间,听到噩耗的士大夫无不扼腕痛惜,乡亲们更是纷纷前去吊唁,好像天塌下来了一样,“士大夫识与不识,闻者莫不哀恸,乡人无问贤不肖,皆洒泣走吊,若失其天也。”


明朝的丧葬制度规定,一定品级的官员去世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的功业、地位等,派遣专员前去祭奠,为其造坟、安葬,称为“赐祭葬”,赐祭葬与追赠官职、赐予谥号、立祠祭祀、皇帝辍朝示哀、恩荫直系子孙等,共同构成朝廷对于官员及其家属的褒奖和抚恤,统称“恤典”。鲁铎没有做过三公九卿这样的大官,官秩不过四品,明世宗与公卿们商议后仍然给予他非同寻常的哀荣,为他“谕赐祭葬”,追赠他为礼部侍郎,赐给他“文恪”的谥号,墓地就在他自己预先选好的沿湖口“止林”。谥号是古代帝王、大臣死后,朝廷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概括性称号。“文”,表示具有“经纬天地”的才能和“道德博厚”的品德;“恪”,是指“温文恭谨,始终如一”。

 

鲁铎一生勤于笔耕,著有《莲北稿》、《使交稿》、《东厢西厢诗稿》、《己有园集》、《梧亭小稿》、《劝善俗言》,均得以刊行。在鲁铎去世二十多年后,他的儿子鲁彭、鲁嘉将他的遗作编辑成《鲁文恪公文集》,李濂﹝17﹞为之作序;隆庆元年(1567年)编定本,由知县方梁募资刊刻印行。1620年左右,鲁铎的孙子鲁佶在担任广西太平府(治所在今广西崇左市江州区,左江龙州河段又称“丽江”)知府期间,重校遗集并刊行,暮年的李维祯为之作序﹝18﹞; 1922年鲁铎的后代鲁藩献出隆庆旧本,潜江甘鹏云重刻行世,周树模作序,书名为《鲁文恪公存集》。

 

从鲁铎在世时起至今,他的品格与学问就备受称誉。正德九年进士李濂担任沔阳知州期间,与居乡的鲁铎交往甚密,嘉靖戊申(1548年)他在《鲁文恪公文集序》中评价鲁铎的学问以儒家经典为根基,气度雍容、淳厚雅正(“根柢六经,舂容醇雅”),其文章是“典则之文,和平之音”,并预言他的品行和气节不仅闻名当时,也将流芳百世(“淳懿端悫之行,恬退廉直之节,足以淑一时而风百世者”)。年代稍晚的李维祯称赞他“其文与其人,温厚尔雅,清净朗彻,合符同轨”,“先生之文,达乎其所当达,止乎其所当止”。周树模在《鲁文恪公遗集序》中说他的诗文“以盛德发为雅言,异于明人之矜奇吊诡”,“语淡而味长,气华而理实”,用“砥砺修名,蝉蜕轩冕,寖成一乡风气,实自文恪公开之”来感念这位故乡先贤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唐、宋、元三朝七百余年,有记载的天门籍进士仅十名左右,鲁铎之后的四百年间,天门籍进士超过一百人,其中近半出自东乡,这些后起之秀在操行上也都继承了鲁公遗风,傲岸独立,不畏强权,鄙薄官位,珍视名节。

 

从鲁铎众多的诗作里,我选取了现在不太为人所知的《悯僮》辑入上文,这首诗很能代表他与生俱来、终生秉持的平等意识和悲悯情怀。当下有人在倡导“贵族精神”,将“文化教养、社会担当和独立人格”归纳为“贵族精神”的三大支柱。按照这个标准,鲁铎的一生,是对“贵族精神”最好的诠释。

 

参考文献:

﹝1﹞据《天门进士文辑》所载鲁铎的《东冈鲁氏谱序》。

﹝2﹞薛纲,字之纲,浙江山阴(今绍兴市)人,弘治二年(1489年)进士。万历《山阴县志》说薛纲“拜御史,巡按陕西,督南畿、湖广学政,历广东按察使、云南布政使,皆善其职”。

﹝3﹞康熙《景陵县志·卷之三》和《乾镇驿乡土志》原文中,《少时诗》、《东冈诗》的篇名疑混淆,今从《鲁文恪公存集·卷之二》改正。《东冈诗》的创作时间,联系内容和鲁铎生平,从童承叙说,当为中举之后,而不是耿定向在《鲁文恪公存集·卷之十》的《先进遗风》中所说的“为秀才时作”,仍存疑待考。

﹝4﹞明清科举考试分为四级:院试,考中者称秀才;乡试,因试期多在八月,故又称“秋闱”,考中者称“举人”,有做官资格,第一名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元”;会试,在京城举行考试,应试者为各省举人,试期多在三月,故又称“春闱”,又因其由礼部主持,故也称“礼闱”,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由皇帝在殿廷主持,按成绩分为“三甲”,一甲三名,叫“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三人同称“三鼎甲”,二甲若干名,均叫“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名,均叫“赐同进士出身”。如果某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取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就叫“连中三元”。

﹝5﹞庶吉士:亦称“庶常”,明清时翰林官的见习资格,通过“馆选”从新科进士中考试选拔,见习期满,复行考试,称为“散馆”,成绩优异者授予翰林官职,称“留馆”。

6李东阳1447年—1516年),字宾之,号西涯,湖广长沙府茶陵县人,天顺六年(1462年)中举,天顺八年进士,授庶吉士,官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弘治八年(1495年)以礼部右侍郎、侍读学士入直文渊阁,预机务。立朝五十年,柄国十八载,清节不渝。官至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少师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辞世后赠太师,谥文正

﹝7﹞编修:即翰林院编修,负责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

﹝8﹞1476年至1504年的系年,引自童承叙撰《国子祭酒鲁文恪公行状》。童承叙,生卒年待考,字汉臣,一字士畴,明湖广沔阳州人,学者、史学家、文学家,长于诗和古文,嘉靖皇帝老师。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进士,授翰林,与茶陵张治、蒲圻廖道南为同年,号称“楚三才”,重气节,不阿权贵。嘉靖二十一年辞官回乡,不久病逝。所撰《沔阳志》与康海的《武功志》、王九思的《鄠县志》,被誉为海内三名志,著有《内方集》。

9﹞语见李维祯《鲁文恪公集序》,《天门进士文辑》载。

10﹞国子监司业:官名,协助祭酒主管监务。

11﹞祭酒:古代飨宴时酹酒祭神的长者。国子监祭酒,最高学府的首官,执掌大学之法与教学考试。南祭酒: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保留了南京的都城地位,南京和京师一样,也设六部、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机构,其官员名称就有了南北之分。

12﹞引自《道光县志·卷之十六古迹》所载之东庄、己有园、梦野台。梦野台书院、东湖书院事载于《康熙景陵县志•卷之五学校志•书院考》。

﹝13﹞林俊(1452年—1527年),字待用,福建莆田人,明 成化十四年(1478年)进士,历任云南按察副使,南京右佥都御史,湖广、四川巡抚工部尚书刑部尚书等职,嘉靖元年(1522年)加太子太保,卒于嘉靖六年(1527年)。

﹝14﹞谢铎(1435年—1510年),字鸣治,号方石,浙江人,明代官员、藏书家文学家天顺八年(1464年)进士,入翰林院庶吉士,次年授编修。成化三年(1467年),谢铎参加编修《英宗实录》,后升侍讲。弘治三年(1490年)提升为南京国子祭酒。次年辞官回乡,家居十年,先后有数十人举荐。明孝宗命吏部遣人员至其家,起用为礼部右侍郎兼国子祭酒。博通经史,文学造诣极深。去世后赠礼部尚书,谥文肃。

﹝15﹞1507年至1522年的系年,据《鲁文恪公存集·附录》所载王世贞《弇山堂别集》和新华出版社2018年版《天门进士诗文》上卷第56页所载黄佐《鲁文恪公神道碑》编撰。

﹝16﹞引自童承叙撰《国子祭酒鲁文恪公行状》。

﹝17﹞李濂(1488—1566年)字川父,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正德八年(1513年)乡试解元,正德九年联捷进士,授官沔阳知州,后迁宁波同知、山西佥事,后罢归,致力于学,居乡四十余年,著有《医史》十卷。

﹝18﹞现存隆庆元年(1567年)方梁刻本《鲁文恪公文集》的准确时间存疑待考。《康熙景陵县志•卷之九秩官志•知县考》和《道光县志•卷十八秩官》载:方梁,字星野,江西弋阳人,举人,隆庆三年至六年(1569-1572)任景陵知县。而李维祯序中有“先生孙太守(指鲁铎之孙鲁佶无疑)仕丽江,重校遗集,属予序”,鲁佶为万历十九年(1591年)辛卯科举人,他担任广西太平府知府(左江龙州河段又称“丽江”)当在1620年左右,这与李维祯序中“今去先生(指鲁铎)百年”是吻合的,因此作下列推测:编定于隆庆元年的《鲁文恪公文集》曾有方梁刻本,1620年左右,鲁佶重校并请李维祯作序,并再次刊行。


(责任编辑:曾少军)


****************

作者文章回顾

胡德盛:国军128师火烧幹驿小考

-------------------

本号前期文章回顾

小小:分口粮

老牛:部分天门方言的字义刍议

因荷藕然:那些人,那些事

尔  也:一个日本遗孤的天门岁月

子夜咖啡:县城"文科状元"忆往

舟帆:远去的书信

一天一曲:漁薪河的回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