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陈玉祥:天门胡家花园:百年豪宅盛衰史

陈玉祥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天门胡家花园:百年豪宅盛衰史

文/ 陈玉祥

 

竟陵孝子里雁叫街,一座百年古宅——胡家花园,隐于老街市井。这座阅尽人世沧桑变幻的静谧园林,原为清末洋务派重臣、山西巡抚胡聘之故居。建筑群分中厅、东厅、西厅,及前堂、客厅、花厅、书房、卧室、绣楼、花园,五层院落天井,佔地1.8万平方米。

 

岁月的风雨早将昔日豪宅铅华洗尽,大自然的循环演绎仍让其充满生机。残垣废墙内树木交柯,浓荫翳日,绿苔斑驳的围墙外虬枝斜伸、树影婆娑,使寻常巷陌别具风情,格外清幽。

 

上世纪60年代初,因缘际会,我在胡家花园西厅书房前楼上住过。闲步古旧高敞的庭院、曲折宽绰的天井转楼,驻目肩耸云天的马头山墙,端详精美的木石浮雕、窗棂隔扇及残损的额柱、颓損的门楣,深感豪宅仍不失气宇轩昂与曾经的辉煌,古建筑文化韵味悠长。每次来县上开会,不免旧地重游探访一番,回首日益衰朽的景象,感喟良久……


颓損败落的胡家花园

为保护历史文化建筑,有识之士纷纷呼吁维修保存这座全省唯一的中西融合、集南北风格的古典建筑。2013年6月,天门市政府拨款2000万元,对胡家花园实行整修,2016年底竣工。焕然一新的古宅,粉墙黛瓦映目,厅堂庭院恢弘壮观,回廊雅间曲折静幽,窗棂隔扇典雅精致,字画陈设考究精美……复原了晚清巡抚官邸的显赫气势与豪华。闻讯前来参观欣赏传统建筑艺术的省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一时间與论四起。贊美者为天门新添一文化景观自豪,反对者对为封建大官僚设纪念舘颇有不满。有遗老重复民谚“山西卖矿,父不忠;河中停丧,子不孝。胡家也富不过三代……”


整修一新的胡家花园游客盈门
 

史载胡聘之主政山西8年,为改变山西交通闭塞、民生疾苦现状,倾心洋务实业——开没新学堂,筹建火柴厂、纺织厂、兵工厂,借款修筑正太铁路,又与英国福公司签订章程,借银1000万两开发山西煤矿铁矿。时誉洋务派首领“南有湖北张之洞,北有山西胡聘之。”


晚清之际,胡聘之兄弟凝之、逊之、辅之分任束鹿、彭泽知县、浙江同知。胡迁居上海,其子鸿业历任江苏侯补道、淮北督销局总办、南京下关执验局长。胡府权倾当时,如烈火烹油,炙手可热;成为天门第一豪门。

     

政治风云瞬息变幻。激进的戉戌变法终归失败。胡因遭保守派攻击排挤,于1899年被罢官回天门故乡。政坛失意,专心扩建故居园林以娱晚年。


胡聘之像

 

胡曾主持开发的山西煤矿铁矿,因英商想独佔矿权,英国公使出面施压,清廷总理衙门让步,修改了原章程。将原约国家获利50%减为25%;开办地区原约一处扩为多处。朝野顿时怨声四起,本为开拓者的胡聘之反倒背上“卖矿”的黑锅。诚然,胡在交涉过程中也有用人失察的责任。

 

读山西学术界、史学界关于护矿文献资料,及胡氏后人回忆录——1905年腊月,赋闲天门的胡聘之得知清政府将矿权卖给英商后,无比愤概,坐卧难安。不顾年老体弱和家人劝阻,带侄儿冐着风雪,赶赴2000里外的山西策动护矿。他联络各界人士成立保矿会,鼓动京城官员、留日学生上下呼吁;策划民众抵御英商圈地插旗……使英商无法可施,处境危机,不得不让步。1908年元月,晋商集资275万两白银,赎回了山西煤铁釆矿权。山西各界公认胡聘之是护矿运动的总策划与总导演,是山西近代工业之父、晋商的保护神。


胡聘之主持兴修的正太铁路施工工地

 

胡聘之才智过人,29岁考中进士后,奏对深得光绪帝赏识,官运亨通。选为庶吉士、翰林院编修、会试同考官、内阁侍读学士、左仆寺少卿。旋任顺天知府、山西布政使、浙江布政使、山西陕西巡抚、复迁山西巡抚。

 

通过与豪门显宦政治联姻,胡聘之纵横官场30余年。大儿子胡鸿业的夫人是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的掌上明珠;二子胡彤业的岳父是安徽督军何安彰;四子胡鹏业娶了清末状元、京师大学堂堂长孙家鼐的小女儿。胡家在上海法租界霞飞路有公馆。多年宦囊充裕,又参与上海、武汉商务运作,天门胡府在府邸对门开有“恒春堂”药铺。全家锦衣玉食,安富尊荣。梦里不知身是客,恣意贪欢。


胡聘之家谱

穷通盛衰,自古循环。胡府也如大厦将倾的红楼贾府,上演了一出人间悲剧——胡府后代优哉游哉于十里洋场,追求享乐,不知进取。纨袴少爷们纳妾、换女人;骄奢排场,花天酒地;弃文爱斗,交接帮会流氓;丢弃了书香门第传统家风。少奶奶们构陷姨娘、夺侧室子为己子,再将其母逼疯害死;严酷管教,致花季少女变成疯子;责打受屈丫头被逼跳井殒命……


长孙胡惠庭从小养成任性、霸道、顽劣的恶习,在上海逃学加入青帮。新婚第二天就写休书休妻,又花重金在广州买来一位小妾为妻。婆媳争权斗法,这位小姐最终也被逼疯而亡……1931年胡惠庭从汉口回天门,在胡家花园大开香堂成立帮会,广收门徒400余人,自称“双龙头”大爷,横行故里,独霸一方。次年改名“九龙山”,聚众1000余人。后以“汉流”组织名义,成立游击支队,自任司令。1949年初,受国民党汉口情报站之命,设立电台,刺探情报,散布谣言,扰乱社会治安。1950年12月被天门县公安局逮捕,次年以反革命特务罪处决。

 

天下无不散的筵席。胡氏官宦富贵之家,终究家业凋零,金银散尽。1912年,胡聘之在上海逝世,享年77岁。灵柩送回故乡,按传统习俗,死于异乡者不能进府悼唁,只得停泊河下发丧。


辛亥革命,清廷覆没,官宦子弟若丧家犬。大树既倒,关系网消失,子孙们只得从上海搬回天门,靠房租和生意维系生计。胡家日渐萧索,荣华不再。


1943年沦陷期间,一个朔风呼啸的深夜,降日的保安团倪团长带一排伪军冲进胡宅,借口搜查进城刺探军情的新四军,用剌刀将胡家老小数十口赶到院子里,全家人冻得颤抖不已,不敢吭声,眼睁睁看着伪军将抄抢的财物一捆梱、一筺筐搬走。


 一波末平,一波又起,更大厄运接踵而来。胡家花园园林花圃之盛,以东厅(接孝子里)为最。花厅传统建筑格局,上铺琉璃瓦,精致雕花隔扇门窗,四周回廊曲折。花厅前后均为花园,广植蔷薇、紫荆、绣球、腊梅、红梅、黄杨木、桑树、长青树,及假山、鱼池、角亭、石凳。主人胡立庭(胡聘之孙)喜爱音乐,会吹口琴、弹月琴,拉二胡、京胡,其妻善吹笛子和箫。常在园中举办家庭音乐演奏,乐声遥传里巷。


整修复原后的胡家花园内景


1943年春,投敌的原128师独立旅长潘尚武曾盘驻胡家花园。抗战后期,天门青帮“九龙山堂”大总管魏连生垂涎胡府花厅。得知市面流通的“关金”即将贬值,心生一计,与胡惠庭勾结,派人持枪软禁房主胡立庭,逼卖胡府花厅。胡一口回绝,魏三天三夜不给胡饭吃,不给水喝。第四天,胡惠庭丧尽天良,出面将堂弟弄醉,魏连生迅疾拿出早写好的合同,強拉胡立庭拇指按了手印。胡醒后痛哭痛骂,为时己晚。次日魏连生带领一帮流氓歹徒进来,将一堆“关金”放桌上,拿出合同,強逼胡家让出花厅。全家老小哭成一团,被廹连夜辞家,寻租一民舍安身。次日市面消息“关金”作废!胡立庭面对一堆卖房的废纸,有冤无处伸,欲哭无泪……黑暗社会,无权无势的柔弱少爷就这样被人愚弄欺凌。为生存计,胡立庭放弃音乐爱好,学锤发卡、卖针头线脑小生意;全家手工包烟、缝帽子、花包……仍入不敷出,生活艰难。女儿考中天门中学,4元的报名费都交不起。直到1949年天门解放,免除学费,她才如愿上学。


旧胡家花园历经沧桑


 繁华易败,盛宴必散。“沈园非复旧池台”。 风流云散的胡家子弟往亊不堪回首。从天门第一豪门望族坠为贫困市民,受尽社会歧视,饱尝人情冷暖。懂得唯有刻苦求学上进,磨砺出一技之长,努力工作奉献,才能成为新时代的佼佼者。新中国成立后,胡家四代后人中,有在中国青年艺术剧团任总导演,曾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有在中央电视台摄制组工作;有在外省铁路局、外省市军事科学院任总工程师;有曾在国务院招待所工作,参加援藏干部队伍;有在外省任报社编揖,外省师范任校长……

 

   胡家花园这一独特的传统建筑文化景观,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天门文化之乡增色。维修开放胡家花园功莫大焉,传承历史、文化兴市、教育后人、促进旅游、审美休闲……其社会价值日益显现。记得2003年,美国人相中原安徽休宁县黄村的一座即将拆毁的普通古民居,巨资买下后拆解运到美国波士顿迪美博物馆,一砖一瓦复原,历时7年,耗资1.25亿美元,完整恢复原貌后展出,轰动了全美。中国传统建筑艺术价值,令世人钦敬。



(责编:糊汤粉)


作者往期文章链接:
陈玉祥:绿野轩茶话(下 )
陈玉祥:绿野轩茶话(中)
陈玉祥:绿野轩茶话(上)
陈玉祥:陆羽的幕府生涯
陈玉祥:文学泉畔品茗怀古
陈玉祥:茶话书法审美
陈玉祥:竟陵乌衣巷轶事
陈玉祥:岳镇寻梦三章
陈玉祥:陆羽与李冶
陈玉祥:莫是沧浪子 悠悠一钓船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

从良

尔也:南庄易家第三个被旌表的女人

教师节视角(两则)

陈独秀:彪悍寥落交织的后半生

欣然:沉默的姿态

女特务简史

猫哥:网约车司机生存状态

404为什么是404?

老渔翁:天门,那年八 · 一八

你给我站出来!

兰若:借我变如不曾改变

再来一壶:毛哥



敬请赐稿,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

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