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儿时记忆:宝塔糖

鸿渐风 2023-04-30

请点击左上方鸿渐风关注我们


儿时记忆:宝塔糖

过去人们的卫生观念不强,小孩子们喜欢直接喝生水,见到吃的东西就往口里塞,也不管是否干净。这样的下场只有一个,那就是水和食物里的蛔虫卵也被吃了进去,肚子里长蛔虫,害得父母半夜都要起来找“宝塔糖”。宝塔糖外形尖尖的,看上去像一座宝塔,人们就根据它的外表给他取这个名字。那时对药品的登记注册与监督管理尚未走上正轨。“宝塔糖”就成了全国十几家制药工厂共同使用的、专门用于驱除蛔虫的、药品名与商标名合一的通俗名称。“宝塔糖”就是打蛔虫的药,因为味道很甜,肚子里寄生了蛔虫的小朋友不把宝塔糖当药,而是当成糖果吃,50、60、70后的人,小时候一定吃过。

      蛔虫是寄生于人体小肠和其他器官的寄生线虫,外表呈粉红色或者淡黄色,它折磨起人来非常要命,能使人的肚子一阵接一阵地疼,严重的还会让人产生恶心想吐的感觉,并且茶饭不思、减缓小孩身体发育。如果蛔虫钻进了胆管、阑尾、胰管等地方,就会伤及人的性命。


      蛔虫之所以怕宝塔糖,是因为宝塔糖里面有一种叫“α-山道年”的草本蛔蒿。蛔蒿可以杀死蛔虫又不对人体造成其他危害,其药理作用在于山道年能兴奋蛔虫神经节,使其肌肉发生痉挛性收缩,无法附着于肠粘膜壁,而被排出,所以吃了宝塔糖以后,会看到排出的虫体还没有死,都是活动的。


     别看蛔蒿只是一株小小的植物,我国是没有这种植物的,蛔蒿只分布在北极圈周围、北欧、苏联等高纬度地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正好是中国与苏联友好时期,我国就寻求苏联人的帮助。

     1952年,中国从苏联引进20克蛔蒿的种子,并将这些种子放在呼和浩特、大同、西安、潍坊四个国营农场培育,不幸的是前面三个地方都没有培育成功,只剩下潍坊这一根独苗苗。


     潍坊也很不容易,潍坊农场1964年遭遇了一场连续40天的雨水天气,大量蛔蒿苗被雨水灌溉而死,还好有一个工作人员有丰富的种植经验,利用密闭低温贮藏办法,在一口井里面保存了三瓶蛔蒿的种子,两年后再来看,这三瓶里有两瓶种子还存活,人们就利用这两瓶种子大面积种植,当时为了保密,对外宣称试种的是“一号除虫菊”。蛔蒿就此扎根于中国的土地上。

     虽然中国培育成了蛔蒿,可提取蛔蒿中的有效成分还需要一个特殊的仪器,这个仪器也是苏联提供的,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提取蛔蒿有效成分的仪器,中国如果不自己想办法提取出蛔蒿的有效成分,就算我们有了蛔蒿也是空欢喜。


     一个提取仪器也不会难倒我们,相关工作人员将自己关在实验室里长时间研究,最后研制出了提取蛔蒿有效成分的仪器,虽然没有苏联的那么好,但可以满足提取需求,宝塔糖就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研制宝塔糖的制药工作者很贴心,他们想到小朋友一般都很害怕吃药,就把宝塔糖染上可以食用的色素,并且加上糖,孩子们看宝塔糖的样子美观,吃起来还很甜,就欢欢喜喜地吃下去,成功将蛔虫排出体内。


      随着人们卫生观念的加强,卫生条件改善,孩子们的卫生习惯也逐渐养成,懂得生水不能直接饮用,不乱吃不洁净的食物,宝塔糖就不那么重要了。中国的医疗水平也在进步,卫生部后来研制出了更好的打虫药,宝塔糖逐渐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了,到1982年9月,所有宝塔糖都被淘汰。遗憾的是,没过多长时间,生产宝塔糖的原料蛔蒿,由于停止种植,也在中国大地上绝迹了。

       宝塔糖尽管早已从人们的视野里消失,但仍存在于上世纪中叶出生的无数“新中国”少年的童年记忆中。

 

(责编:糊汤粉)

公号近期文章链接:
小熬浆糊:泡澡的故事(上)
兰若:游回诗意的日常
秋白不朽
三款“反革命”香烟
关毛字:隔山容易隔水难
郑福平:竟陵民谣里的旧时光
妈妈的四合院
因荷藕然:近体诗一辑
喻训天:一个坏分子的档案(下)
胡适:聪明的极致,是厚道
喻训天:一个坏分子的档案(上)
天涯客 两痴守望 倩魂丹魄

敬请赐稿,本公众号投稿邮箱:449822561@qq.com。欢迎留言(公众号“发消息”处可留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