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著名文化古迹[文庙],到底哪儿去了?
梁平人文
在东亚中华文明圈,
被尊为万世师表的至圣孔子,
得到古中国、韩国、日本、越南等国齐齐尊供。
中华文明教化所到之处,
以建有孔庙(又称文庙)为标志,
从万里北国到云南边陲的大理、丽江,
都无不建有孔庙!
在几十年前的梁平,也是有文庙的,
且是南门的地标建筑!
至今南门是梁平文教重地,
多所学校环集!
图为四川阆中古城的文庙街外观。
文庙是中国古城必有的建筑
曾经梁平也有这样的文庙
但如今却已不见踪影
虽不能亲眼所见
但可通过文字了解它
来看看蓝振中老师笔下的
梁平文庙
从清光绪梁山县志的城区图上可以看出,下方南门的文庙是规模很大的建筑,仅次于县衙。南门是梁平的文化教育重地,至今仍是,多所学校环集于此。
梁山官学—南门学宫(文庙)
文 / 蓝振中
七十年前,我才五六岁,常跟着十二三岁的大孩子从西大街跑到南门文庙,捡黄瓦片画房子,做跳房子的游戏。
依稀记得这里有红色的高墙,尚未坍塌的的古建筑上盖有黄瓦,我们若在坍塌的废墟中觅得一片黄瓦便如获至宝,因为用它画的房子格外醒目。
还记得一进文庙大门便看见一口池塘,人们叫它“墨盒儿”,当时不知是什么意思,更不知它有何用途。
一晃十几年过去了,1963年,我在城关民中教书。当时民中、民小、南小都属城关镇管辖。南小校址分设文庙旁的桂香书院和毕家巷的桂花院子。
三校教职工开会学习常在桂香书院,书院北边的一个大厅古色古香,是集会的礼堂。礼堂正中悬挂着一块大匾,上书“梁学中枢”四个繁写楷体大字,黑底金字,闪闪发光,格外醒目。礼堂附近就是“墨盒儿”,半池清水,波光粼粼。儿时所见的红墙黄瓦已无踪影。
上世纪七十年代,文革中后期,县里拔掉始建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将近三百年历史的桂香书院,在此建县招待所,南小搬迁到梁山公园与桂花院子连为一体。
(背后的白墙大院就是桂香书院,拆于七十年代)
上世纪八十年代,梁中学生进城高考期间住县招待所,任课教师随住做考前指导。这时“墨盒儿”犹存,二十年前集会的大厅还在,只是不见了“梁学中枢”大匾,据说它在文革初就被当成“四旧”摘下来砸毁做柴烧了。
2017年梁中建校110周年,我受聘增补校史,在查阅梁中历史档案时发现两份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文件:一份是梁中在南门望平楼暨桂香书院办学点申请扩大校园的地籍图,一份是县府刘崇山县长签署的批文。
左为刘崇山县长1951年9月16日批文,右为梁中望平楼桂香书院办学点征圣庙(文庙)庙地地籍图。从图中可见圣庙旁有天元宫/来子祠
当时,经县府批准,梁中拔掉了文庙(又称圣庙)的“万仞宫墙”,将文庙庙地11亩多并入了当时的梁中校园。
县城南门自古以来就是梁山文化教育的中心,从清代《梁山城垣图》可见文庙、儒学署、桂香书院三家紧邻,儒学署居中。悬挂“梁学中枢”匾额的大厅有可能是儒学署的一栋建筑物,那被叫做“墨盒儿”的水池有可能是文庙里的泮池。
历史悠久,铸就辉煌
我国建校办学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五经之一的《礼记·学记》中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①。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②,教学为先。”
在三千多年前的周代,学制已较详备。二千多年前,蜀守文翁在成都创建了中国第一所地方学校“文翁石室”(今成都石室中学)。郡邑(府县)办学,始于宋代。
到了清代,玉门关以西,流沙万里之遥,都建立了庙学并广建学宫,“增进取之数③,谆谆以文贵明经、学期济世④为朂⑤,将胥⑥天下而化民成俗⑦”。
注:①不知道:不懂得道理。②君民:统治百姓。君,统治。③增进取之数:增加学生名额。④学期济世:学习之后期望救助世人。⑤朂:xù,同勖,勉励。⑥胥:观看,考察。⑦化民成俗:教化百姓,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语出《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学宫是古代儒学的学舍,往往与文庙连为一体,文庙亦称学宫,又称庙学。清嘉庆版《梁山县志》载:
“学宫当西北之际,迁于赤城,戊寅混一后,复故基,在县南城内。元至正四年(1344),知州蓝清建。明洪武七年(1374)重建。正统(1436—1449)间知县李政、成化(1464—1487)间知县吴珏、嘉靖(1522—1566)间知县王冕先后重建。明末圮。
国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知县黄建中修建如旧制。(康熙)六十年(1721),知县孙天霖重修。雍正八年(1730)知县王裕疆又重修之。年久,庙貌零落。
嘉庆九年(1804),知县符永培重建,式廓旧规,崇圣祠增高基址,周回用石砌。功未半,调署开江县。至嘉庆十二年(1807),回任修竣,增修崇圣祠、左右廊房,宫墙增宽,内凿泮池。”
这段记载告诉我们:
学宫曾迁于县城西北赤城(赤牛城,即牛头寨),戊寅(1698年)大清平定动乱,天下统一后,才恢复故基,重建于县城南门内。
梁山学宫从元代至正四年(1344年)创建,经明代,到清代嘉庆十二年(1807),历时463年,数任知县将其重建重修。由此可见,梁山学宫历史悠久,梁山自古就有重教兴学的优良传统。
梁山学宫,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办学颇有成就。
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曾任梁山教谕(相当于现在的教育局长)的朱尔阀(四川通江县人,拔贡)所作《重建明伦堂碑记》(载嘉庆版《梁山县志》)中有一段记述:
“考有明①盛时,百废俱举,而学宫乃造士②之地,尤为巍焕。一时真儒辈出,即如梁邑之高古涂来③诸贤,相继蔚起④,铭诸鼎彝⑤,班班⑥可考。人文之盛,甲于下川东⑦焉......”
注:①有明:明代。有,词头,无实义。
②造士:造就士人,造就读书人。
③高古涂来:梁山高古涂来四大望族,在明代有涂瓒、来知德、古之贤、古德懋、涂有祜、涂原、高射斗考中举人;古之贤、涂有祜、涂原、高射斗考中进士。在清代(截至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有高宗楫、高宗砺、高人龙、高元亨、高善祥、高元吉、高元贞、高大申、高继光、高继允、涂宁舒考中举人,有高宗砺、高人龙、高元吉考中进士。
④蔚起:蓬勃兴起。
⑤铭诸鼎彝:将他们的名字铭刻在鼎彝上。鼎彝:古代祭器。
⑥班班:明显的样子。
⑦甲于下川东:在下川东数第一。甲:第一;下川东:指明代夔州府所辖地区,也指原万县专区九县一市。
从朱尔阀这段简短的记述中可知,梁山学宫在明代造就辉煌,梁人科考在下川东曾折桂夺冠雄居第一(历史往往惊人地相似,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九十年代初期,梁中高考也曾在下川东屡次夺魁)。
可惜到了明末,天下动乱,学宫衰败,荒草丛生。直到清代康乾盛世,才慢慢得到振兴。
上图:梁平1909年时古驿道上精美的牌坊群。
由于梁山地灵人杰,办学出色,康熙四十六年(1707),夔州府将“学院考棚”建在梁山城县衙附近四牌楼(今名豪广场对面商务区,1908——1938曾是梁中校址,1938年10月被日寇炸毁),拥有各类房舍44间,照壁、辕门、鼓亭一应俱全。
夔州府各县士子岁考科考都在此举行,督学院官员亲临校(jiao)考,27年从未间断,直到雍正十二年(1734)梁山划归忠州府管辖,此考棚才移作他用。
重修文庙,符令作记
清嘉庆十二年(1807),县令符永培重建梁山文庙后,作《重修文庙碑记》。
在这篇碑记中,他首先盛赞孔子“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并从孔子之道、孔子之礼、孔子之教三方面阐述孔子学说对治国安邦、教化百姓 所起的巨大作用。接着,他叙述了重修文庙的原因及经过:
嘉庆年间,梁山文庙“材木渐朽,加以鼠穿蚁蠹,日就圮①坏”。嘉庆二年(1797),县令方积创议重修,因升任调离梁山未果。
壬戌岁(1802),我调任梁山县令,“入境之始,斋沐②谒圣庙。周视殿庑,惕然③以惧。念身膺民社④,人才之隆替⑤,学校之盛衰,有司分内事。分所当为,不勉而为之,使迪教⑥之本不修,守土之责也!”
我想到责任重大,遇到佛教道教庙宇,尚且施舍不倦,何况自己是礼门义路⑦之人,对孔庙更充满了感情。于是谋划重修梁山文庙之事,捐献俸禄,劝导梁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群策群力重修文庙。
正在谋划行动之中,我奉命调任开江县令,至丁卯(1807)仲春回任梁山,则修庙已经半途停工,不禁慨叹岁月流逝,干成一件事是多么不易!于是,我又召集梁山诚心做事的人,选择吉日,聚集工匠,日夜兴作,百废俱举,完成了重修文庙的浩繁工程。
大成殿、崇圣祠、东西两庑、戟门、名宦祠、名贤祠、忠义孝悌祠、棂星门、泮池一应俱全。整座文庙,“阶砌砥平,榱栌⑧森耸,炳炳翚翥⑨,益丽曩观⑩。”
注:①圮:pǐ,毁坏,倒塌。
②斋沐:斋戒沐浴。
③惕然:惶恐的样子。
④身膺民社:身任地方长官。膺,yīng,担当,担任;民社,指州县等地方,亦借指地方长官。
⑤隆替:兴盛与衰败。
⑥迪教:启迪教育。
⑦礼门义路:语出《孟子.万章下》“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礼门义路乃君子循行的礼仪之道。
⑧榱栌:cuīlú,房屋的椽子、斗拱,此处借指房屋。
⑨炳炳翚翥:炳炳,光彩照耀的样子;翚翥huīzhù,向上飞翔。
⑩益丽曩观:比从前的景观更美丽。益丽,更美丽;曩(nóng)观,从前的景观。
图为四川阆中古城的火神庙。其实梁平也曾有火神庙,位于东门看守所(老监狱),至今仍有梁平人说去火神庙,就是进监狱的意思。
见此胜景,梁山士民请求我作文以记之。我想到《春秋》凡有兴作,必定作记,而学校是兴作的大事,而今庙貌重新,圣贤之灵洋洋如在,儒家之道前后传承而不消失,这正适合圣上施行文德而育贤才的深远用意。于是,我欣然命笔作记。
符永培县令在碑记的结尾大发议论,论述重修文庙的深远意义:
“凡我同志,懋敬①哉!圣道崇,则文教修;文教修,则士知奋勉。夫石以琢砻为础为墀②,木以准绳为梁为栋,士以范型希贤希圣③。
多士升堂阶,闻金石之音;入宫墙,见宗庙之美。挹④之以礼乐之粹,浸之以诗书之华,束其身于子臣孝友⑤之中,游其心于天地民物之大。
彬彬郁郁⑥,由学以致其道,处则楷模乡里,,出则黼黻⑦升平。庶⑧无负作庙之深心也!岂徒饬坚焕采⑨,务新⑩其仪观乎......”
注:①懋(mào)敬:勉励戒慎。
②石以琢砻(lóng)为础为墀(chí):石头因为琢磨而成为木柱下的石墩,成为石阶。
③希贤希圣:效法贤人和圣人。
④挹:yì,用手舀。此词拟物夸张,用在句中,言礼乐之精粹洋溢,可用手舀起来。
⑤子臣孝友:为子,为臣,为孝,为友。
⑥彬彬郁郁:文质兼备的样子。
⑦黼黻:fǔfú,辅佐。
⑧庶:但愿,或许。
⑨饬(chì)坚焕采:整饬得坚固,焕发出神采。
⑩务新:务必更新。
尊孔祭孔,庙学一体
重建后的学宫(即文庙)红墙黄瓦,金碧辉煌,气势宏伟,为梁城最豪华的建筑,学宫内有大成殿五间、崇圣祠五间,殿祠之前有东西两庑,崇圣祠前有露台戟门,还有半圆形的泮池、棂星门以及名为“义路”“礼门”的两座牌坊。
按照朝廷统一规定,大成殿居中正南面,供有至圣先师孔子的神位,东配复圣颜子(颜回,字子渊)、述圣子思子(孔子孙子孔伋,字子思),西配宗圣曾子(曾参,字子舆)、亚圣孟子(孟轲,字子舆)。
北京孔庙。图据摄图网
另有东哲先贤闵子损、冉子雍、端木子赐、仲子由、卜子商、有子若(自东庑升),西哲先贤冉子耕、宰子予、冉子求、言子偃、颛孙子师、朱子熹(宋代理学家、儒学集大成者朱熹,自西庑升)。还有东庑从祀先贤先儒62人,西庑从祀先贤先儒61人。
崇圣祠原称启圣祠,清代晋封先圣孔子上五代皆为王爵,启圣祠更名为崇圣祠,供奉孔子天柤肇圣王、高祖裕圣王、曾祖诒圣王、祖父昌圣王、父亲启圣王,东配先贤颜氏(颜回之父)、孔氏(名鲤,字伯鱼,孔子独子),西配先贤曾氏(曾点,字晳)、先贤孟氏(孟轲之父),东庑供奉先儒3人,西庑供奉先儒2人。
学宫取士朝廷也有严格的规定,不同朝代师生员额各不相同。清代县设教谕、训导,其招生人数视学之上中下以为差,比较灵活。
河南浏阳文庙。图据摄图网
在清代,梁山县学宫招取岁科文生(文生员,文秀才)8人,岁入武生(武生员,武秀才)8名,廪膳生(即廪生,明清两朝由公家给以膳食的生员)15名,增广生(增广生员,又叫增生,自费,地位次于廪生)15名。
学宫各层次招生名额有限,想进学宫就读门槛很高,不亚于今天高中毕业考川大、重大这一层次的大学。
四川阆中古城资料图。梁平古时的文庙今无法再见实属遗憾,若是梁平古庙今仍在,想必也是如阆中古城一般的繁荣景象。
>>相关阅读<<
梁平史上一位好官:携妻妾儿女赴任遇流民攻城,他惨死,妻女自杀,幼子被掠…
梁平200公里外的阆中古城城门。
特 别 提 醒
梁平万事通或本地通公众号首页
输蓝振中弹出搜索蓝老师文章汇总的提示
梁平至今最热闹最古老的巷街!名字土得掉渣…
客服 18725647187 或 18223907502
广告推广| 15023099985 或 18983536872
律师服务支持| 易华13628210599 陈帅13628202166
↓↓点“阅读原文”进入梁平万事通主页
广告推广| 15023099985 或 18983536872
律师服务支持| 易华13628210599 陈帅13628202166
↓↓点“阅读原文”进入梁平万事通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