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 屏锦的“张大老爷”……

蓝老师 梁平万事通 2022-11-20


梁平地理人物



连绵明月山,东麓重镇——屏锦。梁平古代很出才子的!屏山锦水之地曾出了个“张大老爷”。对的,上省城考中举人就有资格做官(成为中央组织 人事部管理的储备干部),考上举人就可以称“老爷”了,免徭赋。可是张大老爷的命运颇为坎坷:做州官、当梁中老师,还被土匪绑了他两爷子,家财被勒索一空……

下面来看,梁平中学退休语文名师蓝振中老师新近整理的这个屏锦张大老爷的故事——


#如今的屏锦老街,场场卖烟叶的人# 驴界「渝哥阿林」视频图。《秘闻| 重庆最牛大学曾迁校屏锦2年多!有条街以此高校命名…



明清两朝,四川梁山有文举人88人之众。[举人是到省城的“乡试”才能考中的,考中举人即有做官的资格,所以范进中举才会高兴得发疯。古代科考是三级制:院试(县或州府考秀才)——乡试(省城考举人)——会试、殿试(京城考进士及状元)]。

以前梁山尽管不是夔州府或忠州府的府城,但州府的官学及考场却历久设在梁平(《南门是梁平文教的大本营》),《文峰塔的修建也与其有直接渊源。

晚清举人孙尔康许多人耳熟能详,张继善则知之者甚少。


梁山屏锦,明月山竹海苍翠,七涧河绿波粼粼。自古及今,屏山锦水,人杰地灵。

张继善,号蒲三,亦号璞山,1859年诞生于屏锦板桥。父亲经商,家境殷实。他自幼聪颖过人,读书发奋,为屏锦张氏子弟之翘楚。

▲屏锦镇航拍来源:西瓜视频。拍摄者为今日头条作者茗仁情坊


年少有为,科考折桂PART.01
清代光绪庚辰(1880),张继善应院试,以第一名考中秀才,时年21岁。
光绪丙戌(1886)科试,又列一等第一名,题为《勾践事吴》,其文颇脍炙人口。
光绪戊子(1888)赴省城成都应乡试,高中举人,时年29岁。较之那些五六十岁才中举者,可谓少年得志。
古代县官是中央直管。光绪壬辰(1892),清廷赏识其才华,组织人事部(吏部)以知县名衔拟任用,本可以头戴花翎,官袍加身,官居七品,成为一县之父母官的。
然而,父望其经商,出仕有违父志,因而辞官未就。之后,他心有不甘,不畏艰辛,跋涉万水千山,多次赴京赶考,渴望进士及第,登上科考的金字塔尖。
相关阅读>《中国史上大文豪给梁平高先生之妻写的催人泪下墓志铭! 读懂此文,中学古文不怕难


#如今的屏锦老街,悠闲的茶馆人# 驴界「渝哥阿林」视频图


赴京六试礼闱,三次不售PART.02


张继善多次赴京参加礼部会试。
光绪乙未(1895),进士落第,其父命他在京城承办分发业,他在京收到父亲汇款后,正着手开办商号之时,其父又来电令其停止经商,继续备考参加会试,瞩望之殷,令其感到意外而又任重道远。
然而,运交华盖,六试礼闱,三荐不售(售,考试得中)。
前两次会试,还仅仅是被房官(即“同考”,明清两朝乡试会试中协同主考总裁阅卷的官员,因分房阅卷,故又称房管。)赏识;最后戊戌(1898)一试,大总裁徐树铭密圈极奖,似已入选,旋又沉寂,名落孙山。
戊戌五月(1898年农历五月),吏部以“教习”(清代负责教育的官员)“知县”衔签分河南。
到了河南,却做了许州(今许昌市)司法官,任上三年,办案公允,颇有政声

▲文峰塔公园内,壁刻梁山县举人113人


返乡开馆授徒,当中学教员PART.03
光绪辛丑(1901),张继善在许州司法官任上惊闻父亲去世的噩耗,立即辞官回乡丁忧(古代逢父母丧事,子女三年内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试)。
丁忧期满,梁山县令黄荐鄂方瑞屡顾张宅,请他出山促管地方公事,但他丝毫未动出仕之心,以“老母多病,膝前尽孝”为由而婉拒。
期间,与黄县令多有唱和。其和诗中有“居位反愁危燕幕,归田几欲荷鸦锄”之句,可见其归隐田园无心宦游的心志。
为报效桑梓,培养后学,他在屏锦设馆授徒
其时,始建于康熙二十三年(1684),薪火传承了200多年的桂香书院聘他为主讲,他欣然应允。在主讲桂香书院的两年间,从游者甚众。

▲图上1950年代南门的白墙大院就是桂香书院,后拆建于七十年代,相关阅读>《梁平历时270年的宏大古迹已渺无踪迹》




其间,院试中秀才者多为门下弟子。
民国初年,曾经两任梁山中学(今梁平中学)校长的文上达、周香远及事务主任钱德安,都是他执教桂香书院的得意门生。
对于这段难忘的教学生涯,他在七十大寿自寿诗以及亲友门生的和诗中都有吟咏:
缁衣小赋新花样,绛帐重开旧桂香。(张继善七十大寿自寿诗)桃李争春分桂院,蓬莱转眼变桑田。(族弟张孔修和诗)道承洙泗三千子,传悉春秋十二公。遥想当年随杖履,几回课罢月生东。(门生周香远和诗)
1919年,前清廪贡生张孔修出任梁山中学校长,聘任张继善为12班国文教员。
该班新生逾百人,后来成为革命志士的李次华、石怀宝、李屏叔(李维),成为文化教育界名人的付香泉、李珥彤(曾任四川多所县中校长主任),都是他的弟子。
▲位于梁平中学校内的桂香书院复建馆。


民国时期,校长教师实行聘任制,校长由县府教育局聘任,任期一年;教员由校长聘任,任期半年。
每到农历六月腊月(十二月)为教员竞聘期,竞争异常激烈,称之为“六腊之战”。
上过成都、当过京漂、做过州府干部的张继善,当然性行清高,“就馆耻争鸡骛食”,教满一学期,不顾张孔修再三挽留,拂袖而去。
张继善丁忧返乡之后,应酬之繁,以亲友乡邻索取楹联为最。
门生文上达,铁道学校毕业,除担任两届梁中校长之外,还先后在川鄂康三省从事马路工程,次第成功。
▲屏锦地处百里竹海东麓的屏锦镇,自古繁华,是梁平第一大镇。先后被重庆市命名为“笋竹之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梁平木版年画传承基地” ,以上图文据镇政府原官网资料

期间,屡呈诗作函请继善师斧正,张继善随到随改随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邮筒往复,孜孜不倦,令文上达感慰良深。
文上达任四川资中县马路局总工程师时,经营修建了渔溪乡天马桥,工程竣工之时,继善师赐联语曰:
匝岁大功成,遥知把酒凭栏,堪共乐溪鱼跃起;暮年游兴在,安得登车揽辔,且亲看天马飞来。
文上达如获至宝,于桥头竖石立碑,将恩师联语镌刻于石碑之上。晚年,张继善精选所作联语六百幅,编辑成《联语类存》上下两集,刊印出版,至今流传于世。



乱世时代被绑票,倾家荡产PART.04

屏锦镇航拍  视频截图
1911年改朝换代后的民国初年,多兵燹匪患,社会动乱,民不聊生。张继善平静的田园乡绅生活已无以为继。
民国四年(1915)八月,张继善一家在屏锦高峰寨躲避匪患,岂料山寨失守,土匪攻进寨中,将他父子二人一同掳去,勒索重金。幸而良朋费心,家财用尽,方赎回父子二人性命。
张继善感慨万端,作《咏怀十八首》书愤。时间虽已过去一百多年,其中有的诗句仍令人警醒。现录五首,以飨读者:


1
枪声一举四方来,遍地尸横大可哀。死者惟知生者好,哪知债筑几层台。



2

怕匪牵连又怕兵,枪林弹雨死中生。

举家念到人为贵,不惜金钱和产倾。





3
耻为囚客并儿擒,掳尽家赀又赎金。十丈火坑先拔出,良朋费却几多心。



4

高峰一役洗空空,失马非同塞上翁。

债累多年还不尽,仍将祸福慰心中





5

早知富贵不如贫,何必当年受苦辛。

寄语多财诸父老,青蚨飞去莫生瞋!



寿庆征诗,移风易俗PART.05


民国十八年(1929),张继善七旬晋一,作自寿诗,分发亲朋好友及社会各界名流贤达,广征和诗,并且郑重声明:“舍间多事,屡扰亲友,此次实行征诗以外金钱屏幛及一切珍物绝不敢领。”
这一移风易俗之举,轰动梁山城乡,一时传为佳话。


“自寿诗出,深情逸致,倾动一时,和者踵至,愈出愈奇,五光十色,如游山阴道中,令人应接不暇。”(张孔修《板桥唱和诗集·序》)一石激起千层浪,沉寂多年的梁山诗坛,一时热闹非凡。现将张继善自寿诗抄录于后,以便大家共同赏析:


七十初度述怀四首




1


七旬阅过几穷通,回首都归感念中。十载重游芹泮日,卌年一度桂林风。老亲娱彩输莱子,健客披裘让楚公。休谓稀龄真罕有,光阴强半水流东。





2


甲第官阶两未圆,大难为计对高年。满腔俱携龙门望,屡刖终慳雁塔缘。宦海苍茫方觅路,亲云惨淡又归田。归来便是收帆日,毛义孤踪不似前。





3


说甚林泉趣味长,浮沉随俗笑居乡。缁衣小赋新花样,绛帐重开旧桂香。日暮吹埙索谁和,夜阑搦管替人忙。频年更听歌苌楚,处处金融比岁荒。





4


懒到老来始作诗,鸠盘脂粉惹人嗤。抛砖引玉痴心寄。点铁成金妙手医。但冀文章娱晚景,敢希颂祷届期颐。多情亲友重加嘱,此外隆仪一是辞。
张继善国学功底深厚,精通诗词格律,其诗作音韵和谐,历代典故,前人诗句,信手拈来,天然浑成。
诗中“游芹泮”,语出《诗经》“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后称读书人为采芹人。”“游芹泮”即读书求学,“桂林风”语出《晋书·郤诜传》“桂林一枝,昆山片玉。”此指40多年前张继善乡试考中举人。
“缁衣小赋”出自《诗经·郑风·缁衣》,赞郑武公好贤,借此赞梁山黄荐鄂方瑞两县令礼贤下士,登门拜访,请其出山。
“歌苌楚”出自先秦《隰有苌楚》,苌楚,羊桃。咏叹人不如草木那样无忧无虑,有人不如草木之感。
“鸠盘脂粉”出自宋代刘克庄《再和》诗句“鸠盘谬以脂粉涂”,用以自谦,言所作自寿诗惹人嗤笑。
“老亲娱彩......”“......雁塔缘”“毛义孤踪......”分别用了“老莱娱亲”(《二十四孝》)“雁塔题名”(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毛义孝行”(《后汉书·毛义传》)的典故。“抛砖引玉”“点铁成金”则是人所共知的常用典故。
读张继善自寿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饱经沧桑的古稀老人站在我们面前,向我们倾诉他丰富多彩而又坎坷曲折的人生:科场拼搏,宦海觅路,丁忧事亲,归隐田园,书院授徒,山寨遭劫,撰联吟咏,寿庆征诗......一幅幅鲜活的人生画面呈现在我们眼前。


诗集出版,享誉梁山PART.06清末废科举,兴新学,西学东渐,国学冷落,一时教者学者皆以西学西语为时尚。梁山诗坛,“扬风扢雅之事,新学少年都鄙夷不屑。十数年来,只一二空山老宿感时书愤,尚有作者。”(张孔修《高梁耆英集弁言》)


面对这种现状,晚清举人孙尔康、廪贡生张孔修结社呕吟,力挽国学颓势。
从民国八年(1919)至民国十三年(1924),张孔修焚膏继晷,呕心沥血,历时五年,搜集梁山明清两朝耆宿及当代英俊64人的诗作400余首,编辑刊印《高梁耆英集》上下两集。他屡邀族兄张继善入诗社联欢,卒不肯就。
张继善七十大寿之后,张孔修再次登门拜访族兄,见族兄已将七十大寿唱和诗“褒然成帙,手不停挥,拟付梓行藉酬和者”。(张孔修《板桥唱和诗集·序》)
交谈中,张继善又谈到近年古体诗作,张孔修乃知其“涵泳于此道者深,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张孔修请求族兄将这些诗作与唱和诗一同结集出版,张继善谦让再三,最终以类相从,摘取闲居唱和近体诗若干,附于此次唱和之末,而名之曰《板桥唱和诗集》,以补张孔修所辑《高梁耆英集》所未逮者。
张孔修大喜过望,欣然命笔,于民国十九年(1930)农历二月花朝前三日为之作序。
光阴荏苒,91年过去了,在梁平民间还能看到1930年出版的《板桥唱和诗集》,封面上除书名外,还有“梁山张璞山孝廉辑”“男衍薰张伯开编辑”“门人钱德安校订”的字样。
正如张孔修所言,此书是《高梁耆英集》的补充。它是梁平宝贵的文化遗产,它充分显示了梁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以上作者:蓝振中

2021年3月于梁中竹园

资料来源:张继善《板桥唱和诗集》

张孔修《高梁耆英集》


相关阅读>

《梁平第一大镇【屏锦】投资1980万建市级特色小镇》

重庆最牛大学曾迁校屏锦2年多!有条街以此高校命名…

航拍梁平第一大镇屏锦

梁平文峰塔原是巨款修建的

上图据梁平博物馆
 特  别  提  醒 

梁平万事通旗下公众号首页

输入来知德 屏锦 梁平人物查详情提示

精彩文章推荐






梁平大规模种油菜花有补助:400元/亩…


梁平中小学暑假时间已定:7月初就放假!


梁平男子醉驾撞车“成本”: 赔6580元, 还面临罚金12000元+拘役…


万事通客服| 18725647187

广告推广|15213523870 或 15084314271 或 15023099985

律师服务支持|易华13628210599 陈帅13628202166

↓↓点“阅读原文”进入梁平万事通主页

看都看完了,点个赞再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