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丨詹国枢:我为什么甘当“码字工匠”
作者简介
詹国枢,1949年生于四川西昌,汉族,老三届高中生。1969年赴四川会东县下乡插队,后任县文化馆干部、副馆长。1974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8年至1982年在复旦大学新闻系学习。后到经济日报社工作,历任记者、主任、高级记者、编委委员、副总编辑。2006年到人民日报社工作,任人民日报社编委委员、海外版总编辑。第二届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奖者,现已退休。
本文作者
老詹退下以后,既未感到失落,亦不觉得寂寞,整天忙忙叨叨,只觉得时间过得太快,总不够用。
忙些什么呢?也没忙什么,就是码字,写文章,还开了一公众号。
老詹呀,六十多奔七十的人了,为啥还要开公众号呢?那可就得经常更新呀,你有那精力吗?
嘿嘿,说起开公号,先讲一故事。
那天到外地出差,火车上,与同行一总编聊天,说起我正准备出的一本书《感官消费学》,如何如何有新意,如何如何开创了一个全新的经济学领域,如何如何将会到影响人类的消费行为……
总编被我忽悠,听得津津有味,甚至十分激动,说,老詹哪,既然你有这么精彩一书,为什么不宣传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到时候好大家都来买呀?
我请教,怎么宣传?我一退休老头,与人交往不多,手中又没媒体,谁愿替你宣传?
总编说,网络时代,人人都是媒体呀,何不开一公众号,自我宣传呢?
太对了,一语惊醒梦中人!我为什么不开一公众号,宣传自己这本书呢?
说干就干,公号《老詹聊发少年狂》很快开了张!从我为什么要写书,这本书到底说些什么,到全书共分多少章节,主要讲些什么内容……一篇一篇,就这么发上去了。
文章刚一发表,读者还真不少。曾经的人民日报海外版总编老詹,退而不休,竟然要写一本全新的经济学理论方面的书!这本身就是新闻呀!同事中、朋友中、同行中,引起不小反响,大家纷纷登陆,来看热闹!
然而,没过多久,渐渐冷落下来。发一篇东西,也就两三百人阅读,写得再卖力,角度再巧妙,也是如此,冷冷清清,半死不活!
这可不行呀!老詹急了,开始焦虑起来,好嘛,照这么弄下去,不也就这么两三百人感兴趣么?到时候,这本书撑死也就多卖两三百本而已!
难道,俺辛辛苦苦开一公号,吭哧吭哧弄它一年半载,就吸引这点粉丝,就这么个效果?
冷静分析,我这公号,发的全是《感官消费学》中的内容,一缺少新鲜故事,二没有热点时评,干巴巴,硬梆梆,谁感兴趣,谁愿意看!
琢磨许久,好几晚上没睡踏实,终于下定决心,改弦更张,另起炉灶!
于是,公号正式更名,改为《码字工匠老詹》!
码字者,写文章之别称也,比直接说写文章更具“网络”味儿,更接地气,还带点儿幽默。
工匠者,从事某一工种之匠人也。时下不正提倡工匠精神吗?做啥事情都要像木匠铁匠故宫钟表匠一样,踏踏实实、安安心心地把它做好喽,要把它当做一项伟大的、终身的事业来做!
咱们写文章,不正需要这样一种“夜半寺前说推敲,语不惊人誓不休”的工匠精神吗?
自那以后,也真是奇了怪了,文章一篇一篇发上去,粉丝噌噌噌噌冒上来!每篇阅读量从两三百剧增到六七百、七八百……没过多久,竟然跨上四位数门槛,差不多有一两千甚至三四千了!
比过去增长十倍还不止呢!
前些日子,新年元旦,发了篇《别了,京华时报》,阅读量接近9万,差点就成100000+爆文了!
令人感动的是,留言不但很多,而且非常真诚,很有感情!
如此体验,在老詹从业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常常每发一篇文章,两三个小时之内,根本消停不了!每隔一会儿,就是一留言,每隔一会儿,就是一留言!老詹又是一比较死心眼的人,别人一留言,我就得回复,感谢鼓励啦,谢谢理解啦,谈点感想啦……顺手,还贴个笑脸,发杯清茶,或者,送上几朵红花!
好玩得很,简直!
更为有趣的是,《新闻与写作》杂志新开一网上授课项目,邀请我作为嘉宾,讲了一课,谈如何开公众号。粉丝中竟有700多人心甘情愿付费听课,听后还大加赞扬,认为应该推荐给央视《百家讲坛》!弄得我怪不好意思!
若问,《码字工匠老詹》为什么受到粉丝欢迎?初步分析,原因有三。
一是定位比较明确。
既然叫码字工匠,阅读对象当然是对写作感兴趣的人。我的文章,也就围绕写作而展开。目前,大抵有五方面内容,一是时事评说,二是写作技巧,三是旧时佳作,四是人生感悟,五是亲历故事。
五方面文章,我都精耕细作,反复斟酌,尽量写得有特点,有味道,努力在文章中弄点儿创新,说得文雅点儿,叫做“探索文字表达的多种可能性”。为突出特点,还在文章后面,常常加一“码字师点评”,对整篇文章的写作特点、风格,以及长处、不足,作出一些客观的技术性点评。
就这么着,渐渐吸引了一些喜欢文字写作的网友,尤以媒体同行和学新闻的在校大学生居多。
二是感情比较真挚。
写文章,一定得笔带感情,心怀真诚,这是我几十年一惯风格。因为,只有真诚,文章才能放得下架子,说得了实话,带得出感情。
一篇文章真不真诚,字里行间,是很容易就能看出来的。我写的亲历故事,有记述自己和老伴杨乔相识相知相爱故事的《金沙江畔,我的知青生涯》《一杯糖水》《公社除夕夜》《老伴杨乔》等,以及怀念老总编范敬宜的《恩师老范》《和老范最后一次见面》等,都因故事真实、感情真挚而受到读者欢迎。
记得我还发过一篇通讯《豪华三轮》,记述在经济日报当记者时,与京城一位三轮车夫交朋友的故事。这位下乡知青,回城当了车夫,却又不甘心向命运屈服,其间种种曲折,深深打动了读者!虽然是20多年前的老文章,大家却看得津津有味。
三是观点比较鲜明。
我的文章,时事评说占了较大比重。毕竟开的是一微信公号,与当前时事离得太远,读者就会感到疏远。时下发生的热点新闻,只要是能够评说而且也有话可说的,我一般都会及时跟进,进行评说。
比如,人们关心的房价问题、腐败问题、医疗问题、教育问题,以及官场小圈子、官员宁左勿右、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民主等问题,我都作过认真坦率的剖析。
我想,反正已经退下,也没什么包袱,那就干脆放开写吧。所以,文章写得比较尖锐,观点鲜明,直面现实,常能说出一些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见解,自然会引起读者共鸣。
《码字工匠老詹》虽然还有不少缺点,尚在探索之中,但是,短短不过半年多时间,已经让我体会到了自媒体写作的诸多乐趣。
我曾自创一首《码字工匠之歌》,歌词写道:
沉睡的雄心已被唤醒,
让生命发出光和热。
思想在手中转化为文字,
它们将得以永存,永存!
不要说我们劳而无获,
我们内心充盈着创造的喜悦。
这是灵魂的雕刻,
全身心沉醉其中,
生命的价值就一定要实现。
生命的价值就一定要实现!
是的,生命的价值,
就一定要实现。
仔细想想,觉得真好。
原载复旦大学校友网,本号获作者授权推送
相关阅读
人民大学文革片章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关注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