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0年代丨祝华新:了解改革前的晦暗,才能理解小平的伟大

祝华新 新三届 2020-08-25

 作者档案

本文作者


祝华新,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常务理事,互联网与新经济专业委员会主任,财新网专栏作家。


原题
了解改革前的晦暗,
才能理解小平的伟大



作者:祝华新

原载财新网2月19日



2月19日,是邓公去世23周年。这些年来,怀念小平的声音越来越多。只有过来人明白,这一切需要冲破什么样的教条束缚,上至中央下至个体户,需要付出多少坚韧不拔的努力



2月19日,1997年的今天,邓小平同志逝世。


  这些年来,怀念小平的声音越来越多。在物质充裕和个人生活自由环境中长大的年轻人,可能觉得今天的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天生该有的。只有过来人明白,这一切需要冲破什么样的教条束缚,上至中央下至个体户,需要付出多少坚韧不拔的努力!越是了解改革开放前传统体制的僵滞和晦暗,才越能理解和敬佩小平的伟大。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支持胡耀邦大规模平反几十年的冤假错案。曾被打成“右派”的诗人邵燕祥无限感慨地说:“当时20岁以下的青少年,还有后来成长起来的又一代人,不会像亲历者和目击者那样,能够在‘平反’这两个字后面读到那么多的沧桑,那么多的血泪,那么多正义与邪恶、人道精神维护者与极左路线辩护者之间的较量!”

  邓小平经历过中共历史上遵义会议、延安整风、八大等重要历史场合,又是率先放眼看世界的共产党领导人。三起三落的邓小平,深刻反思国际共运的挫折,大胆尝试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嫁接起来。尤其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他被贬入民间,深切地体会到国家经济的停滞和民生的艰辛,无数战友和部下迫害致死,包括长子邓朴方在“文革”批斗中坠楼致下半身瘫痪的悲惨遭遇,让他对“造反派”和极左政治深恶痛绝。他主张把中国经济落后、科技落后的真相告诉人民,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奋起直追,改善人民生活,重塑执政合法性。

  “文革”结束时中央承认“国民经济已经濒临崩溃的边缘”,但江青等“四人帮”当政时,还在鼓吹“到处莺歌燕舞”,睁眼说瞎话。当时,从年轻人结婚渴望的“三大件”——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到布料、大米、面粉、食用油、盐,甚至区区火柴,都要凭票供应。在斯大林式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整整一代中国人作出了巨大牺牲。全国企事业单位职工从1957年开始工资冻结,奖金取消。一代人美好的青春年华,伴随20年一成不变的工资清贫度日。一直到1977年,全国才第一次普调工资,最高每人可加薪7元。

  网友“gosunsh”在1976年只是翘着两根羊角辫的小学生,刚从湖南来到北京父母身边,她在博客中回忆那年初的首都市民生活:

  那真的是一个极度匮乏的年代,从精神到物质。为了买齐妈妈让我采购的副食本上供应的春节年货,我在寒风中排队,足足站了一个下午。花生、瓜子、芝麻酱、白薯,每一样都少得可怜。为了买到3毛2分钱一斤的宽带鱼,我坚持等到下午6点,结果,整个人冻得比鱼都直。而那鱼的味道,对我这个湘江边吃新鲜河鱼长大的妹子来说,那是连闻也不要闻的,可哥哥姐姐却吃得很香。

  而从农场回来的哥哥,仿佛一夜之间变成了饭桶。每餐能干掉一斤白米饭,还要辅以大肥肉解馋。每逢这个时候,妈妈眼眶里都有泪光闪动,自言自语地呢喃着:“这孩子,肚子里太寡了呀!”

  特别是城镇1600万高中毕业生、初中毕业生,约1/10的城镇人口,“文革”期间被驱赶到农村“广阔天地”,在集体化条件下垦荒、种地、修水库。当年美国牛仔身上也有过类似的冲动与豪迈,但私有化条件下的拓荒属于个人创业、发家致富,不会有这些中国“知识青年”体验到的乡村对城市文明的逆淘汰,青春被历史埋葬的悲凉。

  邓小平是当时政坛罕见的明白人。1975年九十月间,中央在山西昔阳县召开全国农业学大寨会议。邓小平在会上公开指责说:“我们不能吹牛,我们现在积了多少粮?全国还有部分县、地区的粮食产量还不如解放初期。”

  江青脸上挂不住了,插话说:“不能那么说,那只是个别的!”

  邓小平寸土不让:“个别的也是不得了的事呀!就是个别的,也是值得注意的事!”

  1974年中国自己制造的一艘万吨远洋巨轮“风庆轮”回到黄浦江,张春桥、姚文元如获至宝,部署媒体大肆宣传,借题发挥批判国务院系统的“崇洋卖国”、“洋奴哲学”。邓小平又直言不讳地发话了:“才一万吨的轮船,就到处吹。我对他们说,一万吨有什么可吹的。1920年我到法国去的时候,坐的轮船就有几万吨。”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与物质匮乏同样严重的,是政治的肃杀气氛和人们精神的压抑。8亿中国人都隶属于某个“单位”:在城市是政府的机关事业单位,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以及街道居委会;在农村,是人民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单位”领导决定你能否结婚,能否分配到住房。你不可能跳槽到别的“单位”找工作;连出门旅行,没有单位的介绍信,没有一家宾馆敢接待你。单位限制了中国人的自由,也扼杀了中国人的创新精神。直到1986年上海市民的一次抽样调查表明,这座曾经是远东商品经济最发达的“冒险家乐园”,在同样年龄和资历的人群中,能够接受的最大收入差距是区区10元!

“小平您好”

  几十年间,不仅是那些习惯于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凄惶落难,连众多解放前出生入死的老干部、老将军,直至国家主席、元帅都未能幸免,被迫害至死时连亲友都不在身边。从胡风案、潘汉年案,到反右、反右倾、社教运动,直至让全世界目瞪口呆的“文化大革命”,搞得哀鸿遍野。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邓小平从江西回到北京,主持中央工作,审时度势接过“四个现代化”这面大旗,形成一个与“文革”极左路线相抗衡的权力中心,并在毛周朱相继辞世后,携强大民意成为党的第二代领导核心,作为“总设计师”,系统规划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1977年8月17日,邓小平副主席会见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物理教授丁肇中时表示:科学是老老实实的事,一点不能弄虚作假。我们一定要搞好科学研究。“四人帮”最蠢,胡说什么知识越多越反动,把知识分子说成是“臭老九”。邓副主席指出,科学技术是人类共同创造的财富。学会先进的东西才能超过先进。

  这年9月27日,邓小平会见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客人时说:必须承认自己落后,这样才能向前迈进。我们要以现代世界先进水平为起点,老老实实地、虚心地学习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在学习中创新。

  邓小平1992年的南方谈话振聋发聩,其实他在1978年三中全会前的“北方谈话”同样犀利和深刻。1978年9月16日,他在长春听取吉林省委负责人汇报后,一针见血地指出:“外国人议论中国人究竟能够忍耐多久,我们要注意这个话。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们一定要根据现在的有利条件加速发展生产力,使人民的物质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

  中央文献研究室牵头创作的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里有个情节:当年限制家庭养殖,养3只鸭子是社会主义,养第4只鸭子就是资本主义。施大嫂养了十几只鸭子,被发现后下跪讨饶。邓小平掷地有声地表示:“你没有错,是我们这些人的错。要下跪的话,是我们这些人给你下跪。一定要把日子过好。”视民如伤,与民更始,是中国改革的原动力。

  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邓小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并初步完成中央改革团队布局后,1979年人民日报的元旦社论《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坦率承认:“由于我们的底子差,近十来年又遭到林彪、'四人帮'的严重破坏,我国的工农业水平,同经济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对这种状况,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人民日报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对比:

  现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主要还是建立在手工操作的基础上,几亿人口搞饭吃,每个农业劳动力平均一年生产的粮食,同美国比较,相差几十倍。我国钢铁工业的生产技术,一般还停留在五十年代的水平。日本炼钢工人平均每人一年生产300吨钢,我们不过10吨左右。世界上一些国家的铁路,早已实现牵引电气化、内燃化,我国的蒸气机车至今仍占机车总数的80%以上。在一些新兴工业部门,我们同人家的差距就更大。我国目前科学技术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多数领域大约相差15到20年。

  党报得出结论:“实现四个现代化,大幅度地提高目前落后的生产力,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

  据报道,1973年,中学生谭盾在湖南的人民公社地里插秧,村头大喇叭突然响起他从未听过的音乐。美国费城交响乐团来华访问,演奏的是贝多芬《田园交响曲》 ,那一刻谭盾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血液都几乎凝固了”。1993年谭盾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并得到有生第一次指挥合约——指挥费城交响乐团。谭盾为那次演出安排了自己创作的《道极》和贝多芬的作品。“排练时我心潮澎湃,右手怎么也挥下不去。”乐团问起缘由,谭盾便讲起20年前在稻田里聆听乐团演奏贝多芬的经历。乐团成员告诉谭盾:“其实你所走过的不仅仅是二十年,从湖南乡间到贝多芬的世界,你走过了两百年,而从楚文化走到西方文化,你大踏步穿越了两千年!”

  从20年代到200年、2000年,邓小平就是这样,给中国带来了两千年未有之变局。

1984年国庆大阅兵


以上文章来自财新传媒

即刻订阅财新通

可畅读更多优质报道和专栏文章


图片视频选自网络,版权事务请联络编辑
表扬小号
就摁下识别二维码吧


初心.弄潮

周其仁:邓小平做对了什么?
王志纲:邓小平的遗产
 许小年:邓小平与改革的历史
邓小平南巡,告别革命转换经济模式
吴晓波:如何评价改革开放这40年?

从 "万岁" 到 "您好":35周年庆典意蕴深远

习仲勋南下广东,走进改革开放元年
习仲勋:广东改革开放的奠基人
习仲勋主政南粤, 力推思想解放拨乱反正
吴南生口述:亲历经济特区决策过程
陈锡添:若不报道邓小平南巡会遗憾终身
李辉:1977年,世界聚焦邓小平的复出
凌云:1979年邓小平访美历险记
邓小平决策对越自卫反击战内情
孔丹:回忆邓小平往事
彭劲秀:邓小平对朝鲜的几次严峻表态
何方:亲历中国外交政策的历史转折
1977年邓小平与恢复高考
刘冰在清华“渣滓洞”十个月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少达审读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


童年  文革  上山     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       职业  学术   追师长教育  养老   兴趣爱好……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联系人微信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