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思享者丨张鸣:我们这代父母的怕与爱

张鸣 新三届 2021-04-24

学者简历


张鸣,浙江上虞人,1957年生,长在北大荒。做过农工,兽医,初学农业机械,后涉历史。199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历史系研究生;1996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教授、博士生导师。

原题

我们这代父母的怕与爱



作者:张 鸣


一转眼,我们也到了父母当年的年龄了

传统的中国,跟世界上多数处于中世纪的民族一样,对于教子这点事儿,是比较马虎的。虽说上流社会总有几部流行的“家训”,而底层社会,无论工匠还是农夫,也会有几分言传身教,但更多的是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道理。今天的虎爸狼妈,不过是传统教子方式的现代体现。


虽然说,我们“50后”“60后”这代人成长过程中,多数的父亲还是执行棍棒教育,但这种教育,已经不大理直气壮了。乡村固然棍棒依旧,在城里,就多少有了点嗦。打狠了,不仅学校会干预,单位和街道也会出来说点什么。所以,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中,父母更多的是放任不管,只有在人家(包括老师)上门告状的时候,才不由分说地给一顿棍子。父母那一代,似乎很忙。除了工作,还要开会,“抓革命,促生产”,或者光革命不生产,斗天斗地斗人,或者提防被别人斗。不管儿女,不顾家,似乎在那个时代是一种美德。


更麻烦的是,在这个总是有运动和革命的环境里,比父母还老的老一辈传下来的价值观出了问题。传统上的好和坏,好人和坏人,都出现高度的错乱。甚至有一度,孝敬父母和尊敬师长,都有“封建主义”的嫌疑。助人为乐,如果没有看清楚,助到了“地富反坏右”头上,就会变成大坏事。打人、骂人这种亘古不变的恶行,在某些场合下,居然会成为革命行动,值得提倡。


所以,我们这一代,基本上没有从上一代那里继承多少教子的传统,而且由于价值观的错乱,负面的东西倒是不少。读书人家曾经流传的家训,没有多少人知道,就是知道了,也看不大懂。而传统的棍棒教育,也遭遇到了一个特别的情景——独生子女政策。一对夫妻一个孩子,谁舍得打,谁敢打呢?比起上一辈来,即使打,也有一个不能伤人的底线。像贾宝玉那样,被他的父亲打得半个月起不来床,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儿。


一个民族,在非战争状况下,整整十年,中小学教育混乱,大学教育停摆或者大体停摆。“50后”和“60后”的两个十年的生人,虽说程度不同,但都被耽误了。这两个时段的人,没有受过大学和中专技校教育的人,比例之高是惊人的。在这种情况下,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把希望寄托在了孩子身上,拼了命也要让孩子成才。他们发誓,要在孩子身上实现自己的梦想。一个个的独生子女,身上背负的是几代人的压力。


但是,怎么让孩子成才,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只好跟风,人家学钢琴,我也让孩子学钢琴;人家学画画,我也让孩子学画画;人家学奥数,我也必须让孩子学奥数。看架势,家家的孩子将来都是全才,都是贵族坯子。当然,这样的全才教育,由于棍棒不再灵光,威逼的力度有限,除了极少数特别狠的家长之外,绝大多数孩子的教育都是失败的。唯一的后果,是成全了一些商家。


每两代人之间都有代沟,但寻常的父子之间不过是“沟”而已,到了我们这里,有时像是“深渊”,而这样的“深渊”也是我们自己挖的。尤其在稍有出息的子女和父母之间,代际差距之大是惊人的。子女所受的教育,比起我们这些父母来,毕竟好得太多,双方知识和境界差得也太远。原本就说不到一起,但是,做父母的并不服气。文革中反智主义残余犹存,他们总觉得自己有实践经验,碰到实际问题,还是有发言权的。


况且,从来没有过这样一代父母,对子女付出这么多。有些父母,为了孩子甚至放弃了自己的一切,过不了正常人的生活,把心掏出来都没有二话。如果孩子一旦有点出息,理所当然,会被看成是自己的功劳。反过来,由于很多父母对孩子实行狼性教育,以至于孩子长大后根本不知道感恩。即使感觉到父母的不容易,由于长期高压专制的爱,造成孩子心理的伤痛,对父母也不以为然。


这样的巨大反差,使得两代人之间很难互相理解。对付已经长大成年的孩子,唯一的武器就是以死相拼。当然,这样的武器,也就是用在还算有出息、也还有良心的孩子身上,如果孩子长大了连工作都找不到,依旧啃老,即使以死相拼,也没有任何用处。


其实,这一代父母很可怜。他们为子女、为国家付出的多,却得到的少。如果养育儿女,是一本经济账的话,那么,我们这代人做的完全是赔本的买卖。在自己上伺候着老、下伺候着小的过程完结之后,轮到自己养老了,竟然眼睁睁地没有了着落。当今之世,“50后”和“60后”,有几个人敢指望子女反哺呢?又有几个子女能反哺得了呢?


这个光怪陆离的时代,造就了巨大的代际鸿沟,无论在沟的哪一边,日子都不会好过。填平鸿沟,凭孱弱的社会,似乎又不大可能。

张鸣阅览室

数千年的帝制

真那么容易告别吗?

外国人下毒的谣言

为何很多人信?

外国人病死

为什么要为此点赞?

理工科教授哪来底气

鄙视文科教授?

张鸣:议会里打打架

街头打架就少了

张鸣:我的野读生活

敲锣女为什么过河拆桥?

父亲是国军少校军需官

一辈子赎罪


选自爱思想网

版权事务请联络编辑

给老编续杯咖啡

就摁下打赏二维码吧


思享

五零后,两面焦糊

的一张苦饼

中国最幸运的一群人

1962-1972年出生

王毅:你我拿起笔来
不负此生坎坷
梁衡:官员辞职
尚留做人底线
葛剑雄:时代性的人性扭曲

钱满素:希特勒为何

能够统治德国?

王元化:左”的思潮
在中国源远流长
钱永祥等:自由主义
与爱国主义
萧功秦:我们缺少
特立独行人生态度
吴建民:不怕大灾大难
就怕头脑发昏
易中天:我对未来中国的希望
就是守住底线不唱高调
于建嵘:请记住那些
曾仰望星空的人
徐贲:犬儒时代的
良心与希望
许纪霖:知识分子
唱主角的时代过去了
方方:知识分子
从未像现在这样堕落


一个转身,光阴就成了故事
一次回眸,岁月便成了风景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2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新三界

余轩编辑、子夜审校
公 号 征 稿主题包括但不限于童年  文革  上山当兵月  青工  高考校园  浪漫  菁英职业  学术  追师长……新三届人一路走来的光阴故事40后、50后、60后的关注热点都是新三届公号期待分享的主题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