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建议高等学校博士答辩学位授予取消2篇C刊文章的硬性要求

2017-12-09 范军 桂子先导

范军在发言。(陈希昌摄)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来宾、各位领导:


一晃2017年就要过去了。在这“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的隆冬时节,我们在这里举行主题为“学术 学科 学报”的首届华中学术传播论坛,共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繁荣学术,如何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加强学科建设,如何办好以学报为代表的高校学术期刊,通过学术期刊助力大学“双一流”建设,推动学术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在此,我谨代表主办方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对各位学术界、期刊界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对支持我们这次会议的学校领导、学校职能部门社科处、宣传部,还有合办会议的文学院,协办会议的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现代出版》杂志社、《出版科学》杂志社、《华中学术》编辑部表示诚挚的谢意。


关于大学“双一流”问题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热点。在前不久我们编辑部组织召开的第二届中国县域治理高层论坛上,我专门讲了一下对这个问题的一点体会。这次十九大报告关于高等教育,里面只讲了一句话:“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刚才蔡红生副校长讲到,我们学校的中国语言文学、政治学是首批进入一流学科建设的。我本人学术关系在文学院,现在具体负责“文学的跨界研究与传播”,同时协助张三夕教授建设文化传播学博士点。今天这个会,我们有点小小的私心,就是希望专家给我们文化传播学建设建言献策。


文化传播学博士点建设已经五年了,总体发展不错,毕业了两届博士生,在读的有三届。今天参会的,有我们已经毕业的博士,还有在读博士生,有20多人。我们特别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在文化传播学建设的内涵与外延、学科合法性、学科发展问题与对策等方面都有所收益。原计划年内成立文化传播研究中心的,因为杂事太多,这个任务我们留待2018年上半年完成。现在的文化传播学学科建设,不仅仅是一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的问题了。如何在一流学科的框架内,如何在文学跨界研究与传播的总任务下,来加快建设,出人才,出成果,确实需要集思广益。


关于以学报为代表的大学学术期刊,如何建设,如何发展,也是我们这次会议的一个主题。对此,想我多说一点。刚才蔡校长讲到我们学校有8种C刊(其中正式刊物6种,学术辑刊2种),学术期刊对大学的学科建设,对整个学术事业的发展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在今年第6期的《出版科学》上,我写的“卷首语”就叫《双一流大学更需要一流大学出版》,里面特别强调了学术期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离开大学学报18年后重回这里,又工作了正好1周年,还是有些感触。服务学校与服务整个学界的矛盾,直接服务现实与强调学理性学术性的矛盾,扶持青年学者与多拉名家大牛稿件的矛盾,国际评价和中国特色的矛盾,学术辑(集)刊存在的合理性与合法性的矛盾等等,都摆在我们面前。就拿内稿与外稿的比例来说,过去以内稿为主,现在往往外稿占绝大多数,这个与“双一流”建设有无矛盾,肯定有。


我初步估算了一下,我们学校文科专业教师(含部分有研究能力的干部)、在读博士生博士后加起来,静态地说,如果每人在文科学报发一篇文章,要10年还轮不到一次。这还是把所有版面都用来发内稿,发在职人员和在读博士生博士后的。博士毕业必须有2篇C刊文章,几乎是所有大学的通行规则,我们所有C刊一大半都给博士生发文章都很难满足这个需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是1918种,不到2千种。列入南京大学最新版的C刊中期刊总共是554种,辑刊是189种,C刊扩展版是200种。不算扩展版,前两种相加是743种。不算扩展版(有些学校辑刊也不认),这743种平均按双月刊算(辑刊大多是一年4本或2本),每期按照25篇文章算,总共可发文111450篇,还算宽一点就是12万篇吧。博士生招生2013年是69000人,2014年是71020人,2015年是74410人,2016、2017年这个数字略有上升,但都不大。


就算每年大约3万名文科博士生(不是精确统计),一人必须2篇C刊,就是6万篇的需求,超过所有C刊发文量的一半。关于博士后,有材料说我国30年培养博士后14万名,到2015年时,每年招收博士后1.7万名。这每年的博士后若有7000人是文科博士后,每人2篇C刊(有大学要求4篇C刊才能出站),又是1.4万篇。硕士每年大约在56万、57万左右。硕士生发文章大多没有硬性要求,但评国家奖学金、直接免试读博等,C刊文章是必备项,这个一年也不少于四五万人吧。


大家想想,这些要多少刊物特别是C刊才能满足。我到学报遇到的推荐稿相当大一部分都是博士生的,编辑也为此苦恼。现在不仅是拼爹拼妈,还要拼导师、拼学校。现在2篇C刊都快把博士生包括导师逼疯了。我建议高等学校博士答辩学位授予取消2篇C刊文章的硬性要求,关键看博士生学业水平和研究能力,看学位论文本身。我们老讲与国际接轨,国际上好像博士毕业学位授予没有这样的规定。


全国人文社科研究人员总计有多少,我没有看到统计。但有发C刊文章要求的不下数百万,评职称(包括幼儿园老师都要、干部评职员也要)、晋级、聘期考核、报项目、报奖等等,几乎都需要C刊文章。就说全国2000多所高校(不含成人高校),2012年专任教师143万多人,外聘教师43万多人;2013年专任教师约153万人,外聘44万多人;2014年专任教师约151万,外聘约46万多;2015年专任教师约160万,外聘不详。专任教师、外聘教师、部分有科研能力干部,加起来应该在200多万。若三分之一是文科就是六七十万人。每人在C刊发一篇文章就是六七十万篇。还有社科院系统、党校系统、其他研究机构人员同样有需求,大抵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十九大对当前社会主要矛盾进行了新概括。从C刊这个角度来看,现在学术界教育界最主要的矛盾就是人们日益增长且难以满足的C刊发表要需求与C刊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这些都是学术GDP,学术泛化,量化考核等等惹的祸。其实,学术、学者是非常专门的需要经过严格训练的行当,不需要什么人都去做;不是什么文章都算学术成果,什么人都要去发C刊,发学术文章。泛学者化或伪学者化、泛学术化泛论文化等现象泛滥正在降低学术的门槛,毁损学术的尊严和价值。真正优秀的学者是以学术为生命,以学术为生存方式、生活方式的。百年华师历史上的大师级学者钱基博、张舜徽、韦卓民、詹剑峰等人都是这样。


我们还是回到学术评价,回到C刊评选最重要的依据——影响因子。《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姚申总编辑在最近一次会议上讲到评价问题,我深以为然。他说,人文社科评价应跳出“影响因子崇拜”,把国外自然科学评价方式应套到国内人文社会科学上危害极大。我不是“酸葡萄心理”,因为我们文科学报影响因子一直比较好看,有时候还很好看,各种排名也比较靠前。我的博士生说我们华师学报本来很高影响因子最近又上升了0.3个百分点。但我还是认为这种影响因子崇拜,严重妨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


各位老师,各位专家,我这个发言不算是致辞,说点大白话、大实话,算是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商榷批评。我们这个华中学术传播论坛,打算每年举办一次,以后主题会更加集中一些,切口会更小一些,希望通过数年的努力,对学术传播、学科发展、期刊建设有点推动。


最后,祝各位代表在武汉、在华师期间,旧雨新知交流,有所收获,轻松愉快!再次谢谢大家!


推荐阅读

华师30万校友中,他是最独特的一个!

视频 | 章开沅:华师60年来只做了一件事

没有智慧的人,不配谈论幸福——心灵哲学教授高新民的演讲

对不起了,华师要给你点颜色看看!

播放量超过1000万次,一首原创校园歌曲的力量

厉害了,华师!章开沅周洪宇等4位华师人入选当代教育名家

厉害了,华师一附中,又是全国综合排名第一!

昨天朋友圈刷屏,今天各大媒体头版头条,武汉人都在为一鸣惊人的华师打call

签约1819.8亿,彰显华师自信!

教育是等待不起的事业——黄晓玫在资智回汉华中师大专场上的致辞

华中师范大学到底留给了我们什么呢?——华师校友、紫光集团总裁王慧轩的演讲

马敏:重读梭罗《瓦尔登湖》

华师学子拿的这个国际一等奖含金量很高

几十年来,华师这个专业一直走在全国前列

华师一能武汉做什么?——华师一附中校长周鹏程的演讲


学风是世风的反映,学风又应成为世风的先导。学风随世风堕落,随波逐流,乃至同流合污,这是最可怕的事情。如果不嫌夸大的话,那就是哀莫大于心死。

章开沅

1998年11月5日


《桂子先导》颇受各界关注,深感欣慰。今后希望能听到更多年轻人的声音。何事最令老头乐,喜听雏凤吐清音。我虽曾自喻为领着一群小鸡到处啄爬觅食的老鸡,但更期盼年轻人能够成为与暴风雨相搏击的矫健海燕。青年不能仅限于偎在火炉边听老爷爷讲故事的温驯子弟,应该努力成为引领潮流的强者。因为你们才是未来百年的真正历史创造者,理应拥有勇立潮头的胆识与明辨是非的智慧。试看历史上众多有所作为者,哪个不是在青年时代就立大志干大事,乃至成为时代先锋。

章开沅

2017年3月16日


学风是世风的先导,大学是社会的灯塔——桂子先导微信公众号,一个追求思想深度和人性温度的高校微信公众号,投稿请发至449215551@qq.com。点击识别下面的二维码即可关注桂子先导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