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顾,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 大咖解密
在竞争激烈的证券行业保持优势,
除了不懈努力,更要不断创新。
投资者教育,真的只是“面子工程”吗?一手好牌,被券商打得稀烂。
交钱的、服务的,谁是大爷?
文 | 李宏图
编 | 券业行家
本文是券业行家『大咖解密』系列第2篇,
走过路过的好汉们,求关注,求转发!
在
昨天的文章《亿万股民之殇!“投教”,被遗弃的“私生子” | 大咖解密》推出后,(回复【投教】查看详情),我收到了好些关注者的后台留言。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是:民间投教机构的出路何在?
而我的回复是:
卖课程、不推票、别做大!
现在的金融环境正在回归“石器时代”,我们处在一个全面治理整顿的新时代,也是一个从严监管与从严执法的时期。
要么加盟持牌机构,要么对客户别宰得太狠。
我知道你不会去做公益的,但是,提高投资者认识自己、识别市场、管控风险的能力,终归对社会是有益的。
积极退费,先活下去,才是王道!
当然,还有一条路,向券商输出你的培训,对个人不收费,向券商取利。例如,培训吸粉,粉丝开户,后端分配。不少大V正在这么做!
这个世界有时就是这样,有能力、走正道能为大众服务的人,却得不到“指定”“特许”!
想想袁隆平也曾落选院士,你就别再抱怨了!历史总是在变化中前行,一切都有可能!
1
券商的投顾与投教
书归正传,券商在做投资者教育工作吗?
当然在做,而且是争着做、抢着做!
只是,官方听得见,股民看不见(看看点击量就知道)。
不走心的内容,没人看!
不走心的东西,没人信!
投资者教育,真的只是“面子工程”吗?一手好牌,被券商打得稀烂。
今天,我们再谈谈券商的投顾与投教。
说起券商的投顾,就像个旧社会“媳妇”,里外不是人。说起券商投教,就像个“车模”,就是供人拍照的。两者之间有个共性,都是免费的。
按照绝大多数客户的认知水平,都觉得是券商的服务应该是免费的。而投教券商不仅免费还外带送礼,就怕你不来。
但奇怪的现象是,券商为开一个户彼此争的头破血流。为什么刚在证券公司开完户的股民,转身却给民间投顾双手递上8888元一个月的服务费?
2
投顾业务的两个误区
“行走江湖,这一年”是我人生难得的一段经历,也开始破解这个谜团,找到了两者间的差距,体会了服务的真谛与人性的奇妙!
做博览财经资讯十多年,我的政策研究在行业内也算小有名气,同时也给证券公司的投顾做专业技能培训,对券商经纪业务也有所了解。
但自从投笔从戎,亲自操刀血拼个人投顾市场后,方知此前对投顾、投教的理解是那么幼稚,充满了书生气,而此刻券商的投顾业务正在重复我的老路。
其一,认为投顾的职能是为客户赚钱。
其二,认为股民对金融产品有识别能力,股民可以自助。
第一个问题,如果投顾真的能为客户持续赚钱,要么调到资管部门或自营部门,要么自己发产品干私募去了。
这个职能定位其实一直困扰着券商。定位都不清晰,就别指望有统一的标准模式出现。
券商投顾现状非常可悲可叹:极个别投顾收入高,绝大部分业绩表现平平,甚至成为“鸡肋”,索性都去干销售去了。
第二个问题,是我要讲的重点。
除固收类产品外,我还要排除一部分客户不在我讲述的范围,也就是券商客户中的高净值客户。这类客户是有识别能力的,用资产配置的理念打造投顾产品是有市场的(准确定位这又应是资管部门的活)。
但是,90%以上的股民都是中小投资者,这个庞大的群体在与券商之间未建立互信之前,他(她)们永远抱着试错的心态来选购券商的收费服务与产品。
站在券商APP角度,因为相对开户股民人数多(其实大部分已成“僵尸”),通过客户自选方式,的确可以获得一些单笔小额的收入或提高佣金。
但是,如果真的想大金额的投顾收费,我认为金融产品不是消费品,中小股民没有这个识别力。
万一有(股票池收益类产品、资讯荐股类产品),则券商投顾与股民之间必然陷入对赌收益率的模式,很可能引发跟投客户的投诉量立马就会上来。
这是券商高管不愿意见到的结果,这也是券商投顾业务这么多年以来裹足不前的主要原因之一。
3
投顾产品的两个小问题
再讨论两个小问题:
第一,中小股民要的是票,还是投顾标准化的产品?
第二,固收类产品好销,投顾高风险组成的产品也一样吗?
当初,我与券商一样,站在供给侧的角度,将专业能力标准化形成产品、将服务标准化形成模式。
可是,推给股民后远没有我预期要的效果,甚至就连自己管辖的销售人员,也不会细心了解产品的特点。他们只关注哪个产品的定价最高;正如股民只关注,票涨了没有!
投顾市场就像一个互相赌票的大集市。
正因为如此,整个投顾市场就像一个互相赌票的大集市。民间独立投顾年收费大约在150亿元,而券商投顾收入整体不足10亿元。
都是赌票,为何“国家队”干不过民间呢?
如果不是亲身游走于民间投顾市场,我也会简单粗暴的以为,因为有“不合规”的做法才取得150亿。
但仔细想想,市价已标出1.5亿独立投顾牌照的老板,在同一个“投顾规则”下,对合规的重视程度,难道还不如一个年薪500万券商分管合规的高管吗?
4
哥,卖的是希望
我刚进入个人市场做投顾业务时,曾与某民间投顾公司老板有一番对话。
我问:为什么一个交了3000元投顾费的股民,推票后客户亏了,为何他还会再交9000元投顾费,还让你的老师来服务呢?
他答:我们没有推票,我们卖的是希望!
希望,是一个产品吗?希望能够标准化吗?
消费者,究竟为了什么而花钱呢?
我不能说这个观点完全是对的,但至少投顾赌票是短命的,卖希望却是可以长久的。
券商习惯用产品功能思维提供服务,而民间投顾习惯用人性思维提供服务。
在一个不确性收益的股票市场,究竟哪一个更适合些呢?值得思量。
5
功能与人性
为什么券商从供给侧思维打造投顾产品,卖不过从人性思维的民间独立投顾呢?
我的研究表明,这是因为:从起点上投顾专业能力显现赚钱的周期,与中小股民期盼赚钱的周期不一致!
大家都知道巴菲特、索罗斯赚了大钱,但有几个人能持股几十年呢?大家都知道“徐翔”赚了钱,但有几个人拥有这样的资金操纵力呢?
所以,券商投顾一直拿自己需要长周期才能体现专业能力的产品,推销给短周期试错心态的股民。而民间投顾,却是以短周期营销股民。
注意,我说的是券商用“推销”,而民间用的是“营销”。也就是说,即便券商规划了短周期产品,但你只是“推”而没有“营”。
券商的“推”,展示的是功能;
民间的“营”,展示的是人性!
从“推”到“营”,券商赶上民间还得三年,只因为券商的销售不具有民间“狼”的基因与生存困境。学历太高干不来!
投顾只能靠营销发展吗?
这显然是错误认知。但有一个问题,再好的专业能力,客户不来,你又能如何呢?更何况,专业能力在一个不确性的股票市场,知识越多并不一定管用。
股票市场的盈利真的是市场给的,只有亏多少才是自己能够决定的。这一市场特征与固收市场有着迥然不同。长久以来,券商已习惯“投机倒把” 赚点差价,而不太适应做持续服务!
6
重塑服务模式
讲到这,不得不说“投教”了!(不知道一个习惯了吃快餐的,能否适应细嚼慢咽!)
投顾推票,客户交钱,在市场中已形成固化的潜规则:老子交了钱,就看你投顾点票准不准,能不能让我赚到钱!
经验表明,从用户还没有交钱的营销环节看,是我们给股民挖坑。但真的收了钱,其实是股民在给投顾挖坑。
这就不难解释,为什么长久以来投顾模式会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只是中国股民人数巨多,加之券商对投顾约束紧,给了民间独立投顾巨大空间。
两年来的血拼让我领悟到,流程上前端还得走老路。尤其是粉丝越来越贵,但在后端的粘合度上必须“半投顾、半投教”——
将投顾追票的投资收益端与投教的服务端相结合;化短为长,让客户真正了解自己与市场的关系;掌握一点风控的方法,由推票责任变成是学的不够好;通过陪伴模式建立互信,让客户存活下来!
券商需要重塑投顾服务模式,盘活存量,以服务带动开户增量!
如果投顾、投教的结果能够为客户赚到钱当然更好。但这只是一个过程,并非是券商服务的终极目标。
券商的终极目标仍是资产配置、家庭理财,但前提是客户是否足够信赖你!
券业人都关注的公众号
数十万同僚的交流平台
期待你的加入
↓↓↓
精彩回顾
亿万股民之殇!“投教”,被遗弃的“私生子” | 大咖解密
券业行家
经纪业务的第四次变革 | 行家·说
券业行家
最贵的东西,以前是地段,现在是流量,未来是粉丝! | 行家·说
券业行家
营业部发展转型思考 | 行家·说
券业行家
伟海
精英
金融精英的信息交流平台
关注
扫码关注了解券业行家
戳这里,打开军师锦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