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FoodPlus团队 2018-05-31

这是FoodPlus第一篇半周年系列文章

我们想谈谈过去这半年,也想谈谈接下来的这半年


声明:本文为FoodPlus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如需转载请在公众号后台回复【转载】了解详情。


关于半周年系列文章:每过半年我们会对FoodPlus过去半年做的一些事情做总结和思考,也会对过去半年食品消费品创业这个领域我们观察到的进行一些思考,同时也会对接下来半年我们将做的一些重要事情先进行一定程度的小曝光。


在少部分知名上市公司都会在年报里附上一封致股东信,比如亚马逊、伯克希尔哈撒韦、恒隆地产等,半周年系列文章的灵感一定程度上是来源于这里,不同于上市公司是给股东一个『交代』,我们写这一系列的文章是想给关注我们的朋友一个『交代』,希望你们能够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FoodPlus以及我们正在做的事情。



其实最开始我们并没有想到这件事情会发展成今天这样,也没有想到FoodPlus会成为一个食品消费品创业洞察的内容输出者。


当有一天我们意识到这点,是因为参加第一期FoodPlus·小饭局的一位投资人嘉宾给Sean的微信,我们那时才发现FoodPlus做的事情还蛮特别的,而且不论是在内容还是在社群活动上都聚焦在食品消费品创业,这个事情足够垂直,而且没有人跟我们做同样的事情,也许有做创业相关社群的,也许有做食品消费品社群的,但是聚焦食品消费品创业的好像还没有,用这位嘉宾的话来说是:“还有谁?”


经过半年的积累,内容上从来没有哪一周有断更过,即便在国庆长假也没有,小饭局活动从9月份举办第一期,到1月份也连续举办了五期,历经上海、杭州、北京这三个城市。


也正是有这半年的积累,我们意识到这件事情持续做下去的价值,也对FoodPlus有了更多的想象。虽然我们FoodPlus的五位成员都在以兼职方式在推动这个事情,但我们在2018年会有一些新计划,这些新计划我们认为会非常有趣,也有一些对于自身以及食品消费品创业的思考,在这里想跟关注FoodPlus的朋友们分享。


第一篇半周年系列文章会成为四部分:1、诞生与初心;2、总结与思考;3、食品消费品与创业;4、第2个半年。


其中第1部分我们会写诞生的故事以及最开始做FoodPlus的初心;第2部分我们会对FoodPlus的第一个半年进行总结以及对目前做的事情的思考,也会对内容创业这个事情有一些思考;第3部分我们会用这半年的观察与积累对食品消费品在2018年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思考,以及对于食品消费品创业我们的理解;第4部分我们会提到第2个半年里我们会进行哪些大胆的尝试以及现在就会开始的事情。


希望这篇文章里我们的思考能对你有用。



1、诞生与初心


FoodPlus第一次对外正式曝光是在2017年8月1日,也正是因为这个关系我们把这天做为FoodPlus成立的时间,当时在宣传海报中我们提到:一个专注于食品创业的垂直社群即将诞生。


当时我们还特意准备了一篇Weekly,这篇Weekly并没有在公众号内推送,而是在FoodPlus三位发起人的朋友圈进行了转发,到第二天时这篇Weekly的阅读量就突破了400多,当我们既觉得意外也带有惊喜,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篇Weekly才是FoodPlus的第一篇文章,如果想回顾这篇文章可以在后台回复『weekly』查看。


FoodPlus公众号正式文章推送是在2017年8月4日,第一篇正式推送的文章是一篇Insight,由海枫来撰稿,据他个人说这篇Insight写了半个月,是他对食品消费品创业的总结和思考,这篇文章推送之后也让我们挺意外的,到文章推送之前公众号的关注用户也不过100多一点,然而这篇文章在那周阅读量过了1500多,现在阅读量超过了2500,这篇Insight也是目前FoodPlus阅读量最高的一篇文章。


后来我们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以及发现许多来参加小饭局的嘉宾都是因为这篇Insight关注到FoodPlus,这是第二个感到意外的点。其实最初我们对FoodPlus想法是以线下分享活动为中心的社群,而并非目前以洞察&分析类内容为核心的社群,即便到2017年9月份时我们也没有调整心目中对FoodPlus的定位,当时还想着在10月份做第一期线下分享活动。


为此我们还在2017年8月3日建了一个FoodPlus的微信社群,截止到目前这个微信群依然在内测中没有正式对外开放,我们当时对微信群的定位是基于食品消费品创业的一个线上交流渠道,小饭局其实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这个微信群的线下延伸,只不过小饭局逐渐成熟起来,微信群依然在号称内测中。


FoodPlus团队也从最开始的三人(Tracy、Sean、海枫)变成了现在的五人(崔绮雯、小柒),发起人也从Tracy、Sean、海枫这三个人变成了加上崔绮雯后的四个人。虽然我们五个人并未全职来运营FoodPlus,但之所以能够持续做了半年很大程度是因为我们这五人团队的配合、协作,当然还有一大原因是我们都认同FoodPlus在做的这件事情以及能产生的价值和今后的想象空间。


FoodPlus公众号菜单栏中一直挂着一篇文章《FoodPlus是食品创始人的聚集地,也是食品创业的黑土壤》,这也是一开始我们对于FoodPlus的定位,在这篇文章里提到三个我们认为对于FoodPlus来说很重要的三个点:1、探索食品创业的逻辑与规律;2、推动食品消费品产业的创新与发展;3、希望在FoodPlus能诞生食品消费品领域的独角兽公司。


这三个点是FoodPlus团队做这件事情的初心,在2017年6月中旬的一个周末,在浦东嘉里中心的星巴克,Tracy、Sean、海枫针对三个点的第一点讨论了近一个下午,一直在谈论FoodPlus是否追求食品创业的基本面以及如何探索这个基本面,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思考食品消费品创业的基本面成为了驱动FoodPlus最核心的一点,没有其他东西比这更加重要。对了,其实在2017年6月份时还不叫FoodPlus,代号是『食品创业Club』,很俗气的名字吧。


什么是基本面?


我们的理解是最底层的逻辑,比如不论做哪个细分品类的食品消费品,始终逃不开产品、品牌、渠道、供应链,其实第一篇Insight《食品是不是一个好的创业方向?》就是我们对于食品消费品创业基本面的思考。


产品包含品类、市场需求、消费者需求,也包含跟产品本身相关的定位、品质、形态、概念、配方以及产品结构、产品线规划等,跟产品有关的Insight我们写过《从产品切入,创业公司如何分食食品巨头的市场?》《食品创业公司如何在食品安全上与消费者建立信任?》。


品牌包含了消费者面的形象、认知、口碑,也包含公司运营面的推广、曝光、获客等,很大程度上品牌建设以及市场相关的事情是跟一家公司的增长正向相关的,所以关于增长方面的Insight我们写过《亚马逊的飞轮效应,是否也适用于食品消费品公司?》《当业务停止增长了,食品创业公司该怎么办?》。


渠道是产品与消费者接触的地方,有多重形态,线下的与线下的,自营的与非自营的,跟渠道相关的Insight是我们相对写得较多的一类,其中包括《绝大多数的食品消费品,都脱离不了零售!》《为什么自营渠道对当下的食品消费品创业公司是一种核心能力?》《食品消费品创业,是怎么做渠道品牌还是消费者品牌?》。


供应链跟食品生产相关,特别涉及到多产品以及多市场的食品创业公司,产品生产供应是否跟得上至关重要,对于早期食品创业公司解决供应链也异常重要,你总得找到供应链上品质可控的工厂吧,目前我们还没有专门撰写过供应链的Insight,2018年会有一些关于供应链的Insight文章。


我们认为只有思考清楚了食品消费品创业的逻辑和规律,也就是掌握基本面的能力,才能够有机会去实现其他两个初心,而要做到这三点,注定会是一个漫长积累与探索的过程,当然它也可以变得更快一些。



2、总结与思考


FoodPlus的第1个半年是有得有失有惊喜有遗憾的半年。


得在于我们有一个不错的团队以及初具雏形的公众号和社群结构,失在于我们并没有把最开始的线下活动呈现出来,惊喜在于FoodPlus收获到的肯定和鼓励以及我们思考的得到一些确认,遗憾在于有位小伙伴中途加入又离开了我们团队以及本来FoodPlus可以做得更快一些做得更好一点。


首先是内容部分,有一个称得上齐全的栏目结构,这包括已经推出的栏目及储备中的栏目,已经推出栏目包括Weekly、Insight、Diss!、Monthly(这个栏目并不在公众号中推送,而是在小饭局现场分享),储备中的栏目包括Interview、Feature等,其中Weekly、Insight及Monthly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栏目了。


Weekly栏目截止到这周我们一共更新了27篇,FoodPlus的Weekly栏目有个特点是我们觉得很棒的地方,那就是总是由某一个资讯点来展开一些深度的思考,这是从第一篇Weekly以来就保持的传统,比如那篇Weekly中我们提到乐纯在上海全家大规模铺货,我们会思考乐纯做这个决策的原因以及那个时间点整个公司面临的挑战,同时我们也会去分析这个决策到底时机对不对、是否有价值等。


而且一般一篇Weekly会有多条资讯组成,也就是说每周会有多篇不同品类&公司的分析小文章。半年里27篇Weekly文章我们分析了有数十个细分品类,从酸奶、代餐食品、宠物食品、糖果、速食面、冰淇淋、NFC果汁、自有品牌、精酿啤酒、曲奇、茶叶、袋泡茶、婴儿辅食、昆虫蛋白、区块链与食品安全、精品咖啡、坚果&零食、牛奶、健康零食、可替代蛋白、高蛋白食物、速溶咖啡、饼干、医疗食品、运动饮料、饮用水、营养补剂等等(可以通过菜单栏Weekly·周报回顾所有文章)。其中宠物食品、NFC果汁、可替代蛋白、咖啡等是我们Weekly文章中出现比较多次数的品类。


半年里每周都没有缺席的Weekly是我们觉得做得还不错的地方,但略有遗憾的是资讯条数大多数时候都保持在两条,之后我们也会努力增加资讯条数。


Insight栏目直接到目前我们一共更新了10篇,并且这个栏目分成两种类型的文章,一种是创业洞察,我们会从渠道、品牌、产品、供应链等角度去研究与分析食品消费品创业公司如何运营与发展,另一种是行业洞察,我们会从微观的角度去分析某个细分品类,会去谈这个细分品类的趋势、逻辑以及现状,也会谈这个细分品类的突破口在什么地方。


创业洞察是我们认为Insight这个栏目中比较棒的文章类型,不过有一个缺点和行业洞察类似,就是更新数量太少以及更新周期不太稳定,当然这同样也是我们2018年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需要突破的地方。


我们很明确的知道FoodPlus的基础是内容,也正是因为有一篇篇还不错的文章让我们获得了一些认可和小小的认知度,当然我们也很明确FoodPlus的内容深度还可以持续进行挖掘,增加内容数量以及持续提升内容深度会是我们2018年需要加强的地方。


我们第一个半年比较遗憾的地方也来源于此,可以更快一些是指内容深度可以迭代得更快一些,比如Insight的行业洞察、Diss!在更新频率上需要加强,更快一些也指储备中的栏目可以加快推出,可以更好一点是指内容丰富程度上可以更加完整一点,比如Insight的创业洞察,从多个维度更加细致去对食品消费品创业进行思考、研究与分析。


其次是活动&社群部分,小饭局是我们在线下活动上非常成功的试验,从第一期到第五期,基本上每一期都在流程以及体验上有所迭代,小饭局也从无主题讨论到有主题并且针对性讨论。


每一期小饭局的嘉宾数量差不多有20人左右,举办五期下来也有百来位食品创业者、投资人以及食品消费品相关的专业人士参加过,不仅我们FoodPlus团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也让来参加小饭局的嘉宾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当然我们更加希望的是成为朋友,彼此能有机会展开合作或建立更加深度的关系&友谊。


同时我们也建立了一个持续在成长的FoodPlus公众号,也就是你现在读到这篇文章的载体,通过这半年时间有非常多食品创业者以及关注食品消费品的投资人有在后台关注我们,有一些已经通过一些渠道与我们认识,有一些暂时还建立在内容生产者与读者的这种关系。


短时间内,FoodPlus的公众号是我们运营的核心,不论是内容的更新还是活动的曝光,在第二个半年里我们也会去尝试让公众号的增长变得更加稳定以及快速一些,当然增长的核心还是靠更丰富、有专业深度的内容来驱动。同时经过这半年我们也有一些思考,对于自身定位的思考以及对于自身机会的思考。


思考一:FoodPlus到底是不是一个媒体?


最开始的那几个月我们一度在纠结这个问题,后来我们在讨论FoodPlus应该不是一个媒体,媒体更多是记录和发现,虽然我们目前做的是内容,或者说我们不是以一个媒体的角度来思考目前正在做的事情以及之后会做的一些事情。


尽管很多关注我们的朋友会认为FoodPlus是一个专注于食品消费品创业领域的垂直媒体,但我们想说是不是媒体这不重要,重要的是食品消费品业内的人在FoodPlus能够获得什么,以及FoodPlus做所有事情的原点是什么?


在我们看来是对于食品消费品创业以及食品消费品领域的洞察和分析,我们希望以后能够从现有的洞察和分析做到更深度的和更全面的研究与分析。以这个为原点去展开一些事情,去为食品消费品这个领域做更多有价值的事情。


即便我们之后的Interview·访谈和Feature·特写这两个栏目,我们更多也是侧重在挖掘背后的思考和逻辑上,文章的对象在现在以及之前是如何做决策的,以及决策的逻辑和背景又是什么?


思考二:我们是如何思考内容创业这件事情的?


虽然我们并没有将FoodPlus定位成一个媒体,因为我们并不是以一个媒体的思路来思考FoodPlus在做的这个事情,但是在我们的理解里FoodPlus目前以及将来是属于内容创业这个范畴。尽管我们目前还未成立公司正式往商业化方向走,但这谁又说得清楚呢,也许第二个半年里FoodPlus商业化的时机就变得成熟呢。


所谓的成熟也并不是等来的,而是主动去寻求和不断积累得来的。FoodPlus的机会,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我们处在一个超级大的消费市场中,而目前这个阶段正处于食品消费品迭代的时期,有很大的创新&创业机会,但没有一家专业垂直的机构做一些实事去推动食品消费品创业这件事情。


如何去推动?其实可以发现FoodPlus的内容并不是纯报道式的,我们试图在做一些深度的分析和洞察,我们在分析一个特定公司的时候也会去找问题和逻辑上的漏洞,而且还会提供一些我们思考的、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但我们也在思考,这样有多少效果,能产生实际的意义有多大?以及目前FoodPlus的内容体系是不是真的能够对食品消费品创业这件事情产生有意义和长远的价值。


我们的观察,内容创业这个事情有几个常见的商业化出口:1、是比较传统的,也就是通过广告获得收入,但这属于流量型内容;2、做付费内容,以前的报纸、杂志是付费购买才能看的,到现在的知识付费;3、偏消费者的内容机构,做电商是一种很好的尝试;4、专业化,延伸到产业链中去,深度参与产业的创新与重塑。


我们对于FoodPlus的内容定位不是资讯型的,也不是报道型的,而是深度研究与分析型的,深度、专业、有效、系统是我们需要追求并且达到的。对于FoodPlus来说,我们会在知识付费以及专业化延伸上去做探索,其中深入到产业链中去是之后我们会侧重探索的核心点。


比如经过我们深度研究和分析的内容对于食品创业者来说是不是有深远意义的,比如我们是否能够帮助某家食品消费品创业公司解决实际的某些问题,比如当某个食品消费品品牌在增长遇到瓶颈时,我们是否能够提供策略或团队帮助他们突破瓶颈,比如某个初创型的食品消费品团队,我们是否能够从产品研发、品类分析、市场机会以及品牌&渠道建设上提供绝对意义上的帮助,等等。这些就是我们在思考的,FoodPlus所能够产生的价值到底会有多大,可能远不止以上比如的这些,当然也可能我们无法提供深远的价值。


回到文章第一部分我们做FoodPlus的三个初心:1、探索食品创业的逻辑与规律;2、推动食品消费品产业的创新与发展;3、希望在FoodPlus能诞生食品消费品领域的独角兽公司。这三个目标也是为什么我们把对食品创业以及各个食品细分品类的深入研究与分析做为FoodPlus核心驱动力的原因,这也是FoodPlus做为内容创业这个角色,我们看到的机会和想象空间。


我们现在这个阶段对于FoodPlus这件事情的思考,会直接影响到第2个半年我们的一些计划和行动上,关于我们之后的计划,可以在文章第4部分详细了解。



3、食品消费品与创业


经过半年我们做FoodPlus的观察,大多数的食品消费品创业公司可以分成两种类型,第一种是始终徘徊在从零到一这个过程中,无法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第二种是经历过一轮或几轮快速增长但现阶段处在增长放缓处境的,也就是增长遇到瓶颈了,没有办法实现持续增长。


这两种类型中,第一种又占了绝大多数,这些公司缺少了什么,问题的关键在什么地方,这是我们这半年里一直在思考的。也许是品类选错了,这根本就是一个没有前景的产品品类,也许是产品概念做错了,在这个概念下没有需求或者与产品本身的品质差距太大,再或者产品做得太差劲,无法让消费者买单,亦或是渠道没有建设好,基本比较差,而且运营也不够精细,当然也可能是品牌或市场的原因,好的产品没有包装或推广好。


我们也看到很多明星型的食品消费品创业公司在2017年出现增长瓶颈,在早几年增长很快,但整个2017年结束增速放缓,甚至有出现倒退的情况。也许是产品结构还不够完善,无法满足多种消费需求和更广泛一些的消费客群,以及原有的产品线也开始老化,老的消费者开始出现审美疲劳,转而选择其他品牌的产品,同时新顾客在推广以及创意上又吸引力不够,还有新产品在规划上本身就出现问题,这就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本身实现过快速增长的食品创业公司不论在产品、品牌、渠道、供应链以及消费者认知和口碑就有一定的基础,这些基础得到稳固以及不断有更多更好积累的时候,是可以继续保持增长的,但可惜的是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就有可能把这个基础打散,毕竟这个阶段是根基不太牢靠的阶段。


我们在反思,食品消费品创业的存活率如何提升,到达增长期之后如何保持持续增长?以及为什么会出现我们看到的这种情况?早期以及增长期的食品消费品创业公司到底需要什么?


这半年中我们也有观察到一些有趣和值得反思的现象。


先来说说值得反思的,我们发现国内的食品消费品创业公司普遍不够重视创意,这里的创意既指产品上的创意,也指品牌上的创意,当然还有营销上的创意。在我们看来创意是有可能发生几何效应的,好的创意有机会去解决品牌与产品曝光的问题,也有机会去解决品牌与产品做消费者认知的问题,还有机会去建立品牌与产品的口碑和影响力。


也许是因为国内的食品创业公司没有看到创意的价值,也有可能是没有创意能力,亦或是没有创意的资金,或者根本就是忽视创意的。


我们平常观察消费者行为和消费趋势,特别是在时尚行业里消费者在追求个性化的东西,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产品的品质和功能,更关注这个产品或品牌是不是能够代表我,代表我的兴趣、价值观以及调性等。也就是说消费者在选择购买一项商品的时候,考量的维度是多方面的,这个商品以及背后的品牌是不是能够代表我。


这个观点是我们在FoodPlus·小饭局第四期的Monthly·月报中提出来的,国外的食品公司非常注重创意,会围绕产品以及品牌展开很多创意的营销、内容、活动等。随着一些明星的食品创业公司出现增长瓶颈,创意上做投入以及创意能力做提升,是解决增长瓶颈所需要做的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


这算是我们的一个预判吧,在2018年会出现一些较多注重创意的食品消费品创业公司,甚至在食品消费品创业公司中有可能会出现创意总监这样一个角色,就像时尚行业里的创意总监,负责品牌、产品以及营销等多个方面的工作。


另外,可口可乐在2017年撤销了CMO(首席营销官)这个职位,转而开设了CGO(首席增长管),不同于CMO只负责营销与市场,CGO主要对公司业务增长负责,除了负责营销与市场外,还负责客户与商务以及战略。也就是说CGO可以调动的资源要比CMO大得多,而且对于一家消费品公司来说增长是整个公司的事情,正也是CEO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将这部分工作设立一个专门的职位去完成,也赋予权利,这会让事情变得很有趣。


这也算是我们的一个预判,在2018年会有越来越多的食品消费品创业公司会在组织机构上重视公司增长,用组织结构的调整去赋予负责公司增长的人以及团队更多权利,以确保增长战略以及策略能够执行到位。当然需要明确,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会比较复杂而且艰难。


因为增长是需要涉及到产品以及产品结构的调整,也需要涉及到品牌建设以及营销策略上调整,更会涉及到渠道策略以及渠道建设的调整,如何调整是难题,如何调整到位又是一个难题。要想推动增长,涉及到多个公司业务以及运营板块,而赋予增长团队相应的权利是需要勇气的。


除此以外,在2018年营收达到上亿人民币规模乃至数亿人民币规模的食品消费品创业公司会出现很多,以及基础不错的初创型食品消费品公司也会出现很多。因为我们发现蛮多食品初创团队比较重视食品消费品公司基本面的建设,而且还在在不断夯实这些基础,不论公司到达哪个阶段。


至于说会不会出现十亿人民币规模以上的食品消费品创业公司,我们的判断是这很难,即便是有,也是少数的特例。


一家食品创业公司从数百万做到数千万人民币,并没有那么困难,在早期时产品、品牌、渠道的基础做好了,达到数千万只是时间问题。从数千万做到上亿乃至数亿人民币,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产品迭代、品牌迭代、渠道迭代做到位了,当然还需要在团队以及供应链能力有保障,以及不要犯一些低级错误,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困难。


但从数亿做到十亿人民币以及以上,这就不仅仅是产品、品牌、渠道以及团队和供应链的问题了,视野、战略、执行以及管理能力都会至关重要。当然我们乐见这样的特例,但真的很难。


下面提到的这些是就是我们的愿望了,我们希望食品消费品创业的土壤会更加好,能够有一些专业的机构和组织愿意去扶持食品消费品初创公司,在供应链、渠道提供资源,在产品、品牌上提供支持。特别是在早期的时候,食品消费品创业公司能够得到比较专业的帮助和匹配的资源,把一个初创公司能够获得突破以及持续增长的基础给建设好。


提到的这几点也是我们希望在接下来半年希望去尝试而且是大胆尝试的,我们希望FoodPlus能够更加生猛一些,能够更加迅速一些,能够更加庞大而灵活一些。



4、第2个半年


我们会让FoodPlus的动作更加迅速一些,也会更加大胆一些。


更加迅速,最直接的体现是在内容上我们会增加内容的数量以及提高内容更新的频率,也包括在FoodPlus的线下社群活动上。


其实第1个半年在内容更新上让我们感到意外的有两点:①、Insight栏目才更新10篇;②、Diss!栏目更新了第一篇之后就再也没有更新了。


除了增加目前几个栏目内容的数量以及提高更新频率外,我们会陆续推出几个新栏目,其中包括Interview·访谈、Feature·特写以及Research·研究,这几个新栏目我们会保证稳定的更新频率。


Interview·访谈类文章,我们会邀请一些还不错的、明星级的、蛮特别的食品初创公司创始人做访谈,并不会简单去了解创业故事,我们会去深挖这个公司的逻辑以及各个时间节点上决策的逻辑等。同时也会邀请一些在食品消费品领域比较资深的、有丰富案子的投资人做访谈,去聊聊他们的投资逻辑以及判断好食品公司的逻辑。


Feature·特写类文章,我们追求的是用非虚构报道去记录某家食品创业公司或者某个创始人在某一时期的事情,这个栏目可能是FoodPlus少有的会去关注故事的栏目了。创业是一件很艰难的事情,我们希望用一些真实的故事去分享创业也有让人动容的一面。


Research·研究类文章,我们会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公司案例,另一种是细分品类创业的知识图谱。从研究与分析的角度去分析一个公司的发展和成长历程,也用研究与分析的方式尽可能去探索每一个食品细分品类创业的要点、细节和逻辑。


线下社群活动我们会增加类型,除了已经比较成熟的小饭局之外,我们会增开一个小饭局的分支活动:私享会,这是一个高端版专业版的小饭局,我们会以专业分享为核心来办这种类型的小饭局。


同时,FoodPlus在筹备期就想办的分享会活动我们也会在第二个半年开始运作起来,分享会活动的人数规模会更多一些,我们会尽可能开放给对食品创业感兴趣的朋友,哪怕没有在食品行业,我们也欢迎参加分享会活动。这个活动里,我们会邀请行业里比较资深的人士来进行分享,而且会去保证分享嘉宾不做公关,将自身的经验、思考、逻辑分享出来。


内容和活动上的加强仅仅是我们的第一个半年基础上去做的一些提升,这些既不生猛也不大胆,在生猛和大胆上我们会做两个事情:①、花更多时间去研究和分析食品消费品创业和各个食品细分品类,让FoodPlus成为这方面比较有洞见和影响力的智库;②、主动让FoodPlus去探索商业化的机会,而且是去寻找规模商业化的可能。


2018年上半年的这些计划让我们FoodPlus的几位成员很兴奋,这是一种可能性,我们感觉得到这对于FoodPlus来说会显得非常不同。在探索商业化机会里,我们有4个方面的计划,其中有些计划如果你很感兴趣,可以提前加入进来我们一起尝试。


第一,我们会去建设一个付费社区。


这个付费社区里我们会提供很多个食品细分品类的月报,去研究分析和动态跟踪各个食品细分品类,也会建立数据库,对各个品类的新产品以及各个品牌的新动态进行点评与分析。同时也会不断去更新我们对食品消费品行业以及食品消费品创业的一系列思考,不排除会专门为付费社区的用户设立针对性的线下活动。


第二,在IT&互联网领域有一中针对产品开发与产品创新的活动,叫黑客马拉松。


我们计划把这个活动移植到食品消费品领域,做食品黑客马拉松,我们想通过一套系统化机制和流程提升食品产品开发与创新的可能性。


目前我们已经构思和筹备了一个多月时间,FoodPlus去做食品黑客马拉松活动会做到什么程度,我们希望通过Hackathon活动做出来的产品能够投入市场,并且有机会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所以我们会从商业、产品开发、食品工程、团队等几个维度来设计Hackathon的机制与流程,从细分品类的研究分析到产品开发如何与商业、品牌相结合,从产品定位到产品DEMO制作到产品迭代、市场测试等。


食品黑客马拉松计划我们大致会分成三步走。


第一步,我们会寻找一家有成熟供应链的食品消费品公司,用交换的方式由FoodPlus团队帮助这家公司开发一项新产品,不过进入到新产品的开发过程后FoodPlus团队需要有独立自主权,这家公司不能在这个过程中干涉产品形态以及产品方向。如果你的公司在2018年年初就开发新产品的计划,并且可以愿意尝试和FoodPlus团队合作,可以通过下面这个二维码填写相关信息报名,我们会单独联系你。


扫一扫二维码,提交信息即可

我们会保护好你的隐私


为什么会这样来考虑?主要是因为我们想以严谨的方式做好食品黑客马拉松的准备。


第二步,在有第一步的积累后我们会用小范围内测的方式做一次小型的食品黑客马拉松活动,我们会邀请有供应链基础的并且有新产品开发计划的食品消费品公司来参加这次小范围内测,这个时候FoodPlus是做为主办方去帮助各个公司派出的团队进行食品黑客的工作,并且通过这一次食品黑客马拉松开发出有市场潜力的新产品出来。如果你的公司想参加我们黑客马拉松活动的小范围内测,也请通过下面这个二维码填写相关信息进行报名。


扫一扫二维码,提交信息即可

我们会保护好你的隐私


第三步,则是正式的、开放的、相对大规模的食品黑客马拉松活动,我们会整合供应链、渠道以及市场资源,参加食品黑客马拉松活动的人员也会更加多元化,可以是个人、团队甚至食品公司的团队,更加详细的通知以及介绍请关注FoodPlus今后的内容推送。


第三,我们会做咨询,为食品消费品创业公司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会从解决问题以及做好基本面的角度来做这件事情,具体会细化到增长遇到瓶颈后如何解决增长问题、产品方面的咨询以及营销方面的咨询等,FoodPlus提供咨询服务计划我们也会进行内测,我们会在2018年上半年挑选2-3家食品消费品创业公司免费提供咨询。


FoodPlus咨询计划内测招募

扫一扫二维码,提交信息即可


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先提交一些简单的信息给我们,只需要公司名称、联系人以及职位等信息即可,更多信息我们会通过公开信息去收集。我们会从中挑选有挑战或值得服务的公司来进行咨询计划的内测。


第四,我们对FoodPlus的定位是给业内人看的,也就是说FoodPlus是在做一件ToB的事情,而且我们确实也在做ToB的事情,但在接下来的半年里我们会尝试做一些面向消费者的事情。


这算是我们更大也是更大胆的探索,当然面向消费者的这件事情会独立于FoodPlus来运作。Maybe会给我们带来惊喜以及给业内带来惊喜,面向消费者的事情也可以侧面去帮助早期的优秀食品消费品初创公司做品牌的冷启动。


最后,如果你对FoodPlus做的事情有兴趣,有意向和我们团队一起来推动这个事情,我们期待你的加入,可联系FoodPlus的小柒公主,微信号FoodPlus007。


愿我们2018一起生猛、一起庞大而灵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