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时发财路:椰城小南门万隆鲁玛摩登往事

丁剑乃辉 丁见印尼纪事 2023-03-23
今天讲讲万隆一位纺织业华商大佬——金宝岛(吉斯德Gistex)集团董事长郭孝安和他太太许明珍,当年从一穷二白拼搏奋斗,发财致富的往事。
奔波小南门:商海生涯的起点
这还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的岁月。
凌晨4点左右,西爪哇山城万隆月明星稀,仍是一片夜色朦胧。寂静的市区清凉如水,乳白色的晨雾无声无息,在道路两旁的树间飘来飘去。大街上偶尔有几辆亮着大灯的汽车轻轻驶过,小巷两旁居民区的人们,都还沉浸在香甜的睡梦中。

1960年代的万隆市区一角。
在万隆南区苏迪曼将军大街南端,靠近城乡结合部的那条哈德巷里,走出一个身材修长的年轻人,二十三四岁的样子,梳着整齐的分头,戴一副塑料四方框的近视眼镜,脸庞清秀,举止斯文,很像是一个办事处的文员。
他走到苏迪曼街上,远远看到有人力三轮车停在店铺门前,就招呼车夫过来,坐上去不必吩咐,三轮车夫就知道这位熟悉的顾客还是和往常一样,要他直接送到万隆火车站,赶那趟早晨5点开往雅加达的第一班火车。
这位赶火车的年轻人,正是当年做布料生意的郭孝安。
1961年3月,万隆清华中学毕业生郭孝安,从巴查查兰大学英语系退学回家,开始帮忙父亲打理那间生产的纱笼布的小作坊。
在此之前,他的父亲因为与合伙人分家,独自经营,步履维艰。看到老实巴交的父亲一个人做事,独木难撑。
郭孝安觉得不能再袖手旁观。他想,父亲的生意急需帮手,自己作为家里唯一的男孩子,已经20来岁,每天躲在大学校园里,叽里咕噜地背那些英文单词,有什么用?还是退学去赚钱好了,无论如何也不能让家里再供养下去。
那个时候,万隆已经有了不少规模较大的纺织印染厂,而万隆本地纺织的坯布,还远远不能满足印染厂的供货需要,必须从雅加达等地购买大量由国外进口的坯布,才可保证印染工厂的生产和销售。郭孝安发现这是一个巨大的商机,就劝说父亲暂时关闭了生产纱龙布的工厂,改为专门为经营布料生意,一方面从雅加达小南门购入适合加工印染的坯布,卖给印染厂,另一方面再把印染好的布料,卖给小南门的经销商,再推销到印尼各地。
那几年,郭孝安每个礼拜至少要从万隆往返雅加达两三趟,去小南门办货,每次凌晨出门,深夜回家,早出晚归,可谓披星带月,来来回回都是坐火车。
郭孝安去雅加达,早上不到四点就出门了,坐三轮车45分钟到火车站,天比较凉,肚子也饿了,火车站旁边有很多印尼人的传统小吃,一般用小推车出售,价钱便宜,他就买一包印尼饭充饥。用香蕉叶包的印尼饭,有鸡肉、生菜叶,还有花生酱和辣椒及小红葱佐料,吃起来很爽。
郭先生回忆说:“那个时候,有这样一包印尼饭,我就觉得是天下最好吃的美味。”
从万隆到雅加达不到200公里,但是火车要走三个半小时。50多年前是这个速度,现在还是一样,只不过火车里有了冷气,变得豪华舒适。而当年孝安坐的火车还是冒黑烟的蒸汽机车牵引的,车箱里也没有冷气,打开窗子,不时有煤灰飞到脸上。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印尼火车。
上午八点半,火车开进雅加达老城区的库塔火车站,这是椰城的中心,车水马龙,人流如潮。孝安出了车站,走路不过十分钟,就到了阿森街附近大名鼎鼎的小南门。
这里有几条不起眼的街道:没有豪华的标识,没有富丽的建筑,只有拥挤的车流和一间间门脸不大的店面,但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小南门。从前小南门的店屋大都是两层高的闽南或者岭南式的房子,现在有许多已经变成四五层或更高的楼了。

五六十年代小南门一带的街景。

图为第二道小南门(Pintu Kechil II),其街巷陈旧而杂乱,已经没什么看头了。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小南门一直是印度尼西亚全国的纺织品交易中心,也是华人在雅加达最早的聚居地。曾几何时,有无数印尼富商从这里起家。
82岁的雅加达福清公会主席姚忠从先生,是印尼最大的塑料注塑企业——雅顺利有限公司老板。他年轻时自主创业就是从小南门经营布匹开始的。
此前我为写一篇文章,采访过姚忠从先生,这里先插一段姚主席叙述的经历。
那个时代,老一辈华侨文化普遍不高,更不懂法律,口头承诺和守信便是他们经商必须的前提条件,也许正是这个劣势,才培养出经营者良好的商业传统。“讲起来,我们福清人做生意,就靠两个字:诚信。五六十年代福清人做买卖,几百捆的棉纱和几千匹布交给商家,不要说合同,连个纸条都没有,但是绝对不会扯皮赖帐,来往都是清清楚楚。”
姚忠从记得,“五十年代在雅加达小南门,我们有个福清人林聚善,专门开钱庄放利息。我们如果有钱拿给他——阿伯,我有两百万先放你这边,他看一下支票,顺手就在日历上写一行字:收到忠从两百万。——我有时候也需要钱,阿伯,开一百万给我。好!马上开给你,他也没说叫我们拿收据,顶多就是我去他的财政那里报告一下,叫他记起来。财政一翻账本,噢,你还有钱在这里。你看,我忘记了,他没有忘。所以,每个人做事情都是这样踏踏实实,不会亏欠别人。”
除了诚信,做生意发财,很多时候要靠运气。
姚忠从先生就给我讲过他本人当年赚到第一桶金的故事:
也是在1961年,他从雅加达小南门跑去万隆纺织品重镇马加拉亚做棉纱生意。开始也是小打小闹,到了1962年,行情突然持续大涨。
六二年正月份,一捆181公斤重的棉纱是两万盾,年底的黑市价格就涨到四十五万,翻了二十来倍。那个年代印尼华商做生意,都是按照物值计价,做布匹的就按照棉纱计价。刚好棉纱便宜的时候,我在马加拉亚进了一大批货,然后运到自己在当地开的一家小织布厂织成布。
到了六三年,布厂都没有原料,停工了,市面上到处缺布。我们还有棉纱,可以照常生产。所以我两万盾买回的棉纱,变成布,是按照四五十万盾的行情卖出去,所以就赚到一大笔钱。到了六四年,政府放开纺织品进口,以前只有政府八大国营公司可以输入棉纱,现在什么输入商都可以从国外进货,棉纱一下子落价到一捆十万盾左右。可是我以前采购的棉纱都已经变成布慢慢销掉了。这样赚了钱,大半年时间,我也不必再去做生意,每天就在椰城和朋友叉麻将,过了一段轻松日子。你说是我本事吗?不是啊!这个是靠运气……
接下来再说雅加达小南门,这个被当年被称为印尼华尔街的地方,自然也是本文主人公郭孝安早期做生意的发迹起点。
笔者因为写他的传记,曾跑到班芝兰唐人街,请了一位老椰城——联通书局经理李世谋先生当向导,专程带我到小南门考察了一番。(见下图)

据李先生介绍,早年椰城的马路很窄,交通主要靠水运。往来货物多从雅加达老的港口进入市区,经过鱼市场,就是小南门前方的加里河。那时候,一到集市,舟船往来,人声鼎沸。卖布匹的、卖土产的、卖小吃的,商贾云集。纺织品交易尤其活跃。由于受风俗习惯影响,印尼对纺织品需求量很大,经商的又多是华人,久而久之小南门便成了繁华之地。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雅加达小南门附近唐人街的繁华夜市。
有一位华人前辈钟先生在小南门做生意50年了。他说,华侨集中到小南门来经营布匹至少也有100多年的历史。现在这里还有100多家公司。别看那些不起眼的店铺,有很多当年在印尼商界叱诧风云的大人物,都在这里做过生意。比如,福清人的印尼首富的林绍良就曾经投资纺织业,在小南门开过办事处。
此次采访使我了解到,郭孝安经营布料生意的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是小南门最兴旺的时候。有人告诉我,那时这里不仅印尼国内的布料,还有中国、印度、波兰等国的纺织品也大量进入,通过小南门批发到各地。每家商店从早上六七点开门,到晚上六点才关门。门口的大卡车一辆接着一辆,全是订货的。
小南门确实来头不小,卧虎藏龙,年轻的郭孝安一到了那里,就顺风顺水地打开了局面。这也是他为人正派,得道多助的结果。他虽然不多讲话,但是诚恳踏实,在经营中勤奋进取,尤其注重信誉,加上聪明善学,注意收集各方面的信息,总能根据信息做出恰当的市场安排,把生意越做越大。
这个经营布料的行当,使郭孝安在茫茫商海中捞到了第一桶金,他获得了成功,并很快积累了买地置业的本钱。
他在万隆苏迪曼将军大街南端的那条哈德巷子里,买了一块大约3000平米的地皮,新建了一座大院。大门进去,正对面是一排货仓式的房屋,白墙红瓦,几座灰色的大门上方搭着宽宽的屋檐。货仓的左边有一栋厂房,竖排向后,比货仓的房子更高大一些。从货仓的旁边走到后面,还有一个小一点的院落,里面是一个住家,有三间卧室,客厅、厨房、卫生间一应俱全,房屋的一端与厂房相连,比较隐蔽,也相当幽静。
到1970年代,郭孝安经营坯布的事业最高峰时,一个月可以卖到400万码,按1码(yd)=0.9144米(m)计算,400万码坯布就有360多万米,染整出厂再销售到市场,至少可以满足一百多万人衣着穿用。
这个过程中,郭孝安得到的最重要成功秘诀是:
做生意首先要诚实,能做到的事情,千方百计要做好,不能办到的事情决不信口开河,轻易答应人家。
当年在小南门做生意的华商,都很有背景和实力,郭先生也得到过一些贵人的帮助。那时有一位福清人前辈布商伊诺先生(其中文名无从考证),就很欣赏郭孝安。
孝安向他买坯布,有时候资金周转紧张,不能付现钱,伊诺老先生总是非常爽快地把手一挥,亲切地对他说:“没有问题,把货拿走好了,我信得过你,给你多欠两个月也不要紧。”
1972年,32岁的郭孝安结婚发情谏给他,这位伊诺老叔还大吃一惊,后悔不迭地说:“哎呀,孝安哪!我以前不知道你这样大了还没有找老婆,如果早一点知道的话,我就要你当我的女婿。你不知道我有很多女儿啊!”

郭孝安和太太许明珍热恋时的留影。
如今的小南门,仍有不少开布店的商家,但已不复往日的繁华。据说90年代开始,小南门逐渐衰落。究其原因,首先是地域狭窄。政府在西区的丹拿阿邦地区新建了纺织品交易中心,有上千家摊位,而小南门现在门口多停两辆车都困难。其次是很多纺织工厂改变营销策略,直接到各地设立销售网点,做中间贸易的生意就差了。还有就是受到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
那位老布商钟先生对笔者感叹:“以前卖一尺布可以吃两碗面,现在吃一碗面卖两尺布还不能够”。
常言道,时事造英雄,英雄亦适时。对于那些在商海扬帆、市场弄潮的人们而言,更是如此。没有像样的行情,水平再高,也只能保本经营,静观其变。
在郭孝安风华正茂的年代,社会生产力还不能适应消费者的需求,人口众多的印尼正处在百物供不应求的时期,大部分商家都是拿钱找货。而郭孝安的幸运与过人之处在于,他赶上了那个年代,并且有眼光审时度势,果断抓住机遇,能够顺流而上,再加上做人做事沉稳冷静,有心计,有手段,又不失忠厚诚信,于是从万隆奔波往返小南门的过程中,成就了一番自己的事业。

2016年4月,76岁的郭孝安站在他的金宝岛(Gistex)集团旗下的一座印染厂沙盘模型前。

从1975年到2012年,这个金宝岛(Gistex)集团,先后在印尼西爪哇省的芝马墟(Cimahi)、芝拉尼(Cileunyi)、拉亚Purwakarta -苏邦(Subang)、井里汶(Cirebon)、普哇加达(Purwakarta)等地,开设了6间纺织印染与成衣工厂。

其中:由郭氏家族掌控经营的两个纺织印染工厂,一个位于Jalan Nanjung No. 82 Cimahi 40216;另一个位于JL. Raya Purwakarta - SubangKm. 12 Purwakarta 41181。
两间成衣工厂——PT.GISTEXGARMEN INDONESIA地址位于:Jl.Panyawungan Km. 19, Cileunyi, Bandung, Jawa Barat 40393;还有一间SELAMATDATANGDI PT.GISTEX地址位于:JL.RAYA BAND UNG-CIREBON DESA SINARJATI KECAMATAN DNWUAN KABUPATENWAJALENGKA。
这些工厂的占地面积,最大的70万平方米,最小的也有3万平方米,全部加起来超过130公顷。集团员工人数最多时达一万多人,后因其纺织机器不断更新换代,大规模引进了世界上最先进的全自动生产线,其中两间与日本、韩国合资的工厂,近年来又相继租给合资方经营,员工人数亦随之减少到目前的6000余人。
金宝岛(Gistex)集团的纺织产品,从纺纱、织布、染整到成衣制作等,一应俱全,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旗下纺织工厂每月生产300万码(一码约等于0.914米)涤纶化纤面料,成衣工厂每月加工200万套内衣内裤,上述产品全部供应欧美等国际市场。

金宝岛(Gistex)集团位于芝玛墟的一间工厂办公室。

作为印尼纺织业界的出口大户之一,金宝岛(Gistex)已经成为美国最大的服装集团GAP(盖璞)公司,以及香蕉共和国(Banana Republic)、老海军(OldNavy)、布鲁克斯兄弟(Brooks Brothers)、阿迪达斯(Adidas)和瑞典H&M等国际时装品牌的面料及内衣与运动服的主要生产商。

印尼2亿6千万人口,纺织业是该国最早发展的工业,也是国家最重要的产业。根据台湾纺织综合所2013年6月发表的资料显示,全印尼目前大大小小的纺织厂总共超过2500间,加上成衣厂,整个行业有4500多间工厂,就业人数超过140万人。所有这些工厂,实力最强的纺织企业有18家,郭孝安的金宝岛(Gistex)集团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

2016年,笔者在郭氏工厂车间。

“总有一天,我要飞黄腾达!”——郭夫人和她的鲁马摩登

说起郭氏家族的产业,不能不提到由郭夫人许明珍主管经营的另外一个商业品牌——鲁马摩登(Rumah MODE)。
鲁马摩登翻译成中文就是“时尚之家”的意思。这个位于万隆市北区博士路14号(斯蒂亚菩提 Jl. Dr Setiabudhi.NO.14)的鲁马摩登,乃是一家面积2万多平米的休闲购物中心,在当地可谓大名鼎鼎。

万隆鲁马摩登时尚休闲购物中心一角。
这些年在全球各大城市,那种在一座巨型建筑物中——集购物、休闲、娱乐、饮食等各种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销品茂”(Shopping Mall),已是司空见惯,没什么新鲜了。可是这个鲁马摩登(Rumah MODE)不一样,其别具特色的地方在于,它并不是一座大型商厦,而是在一处绿树成荫,流水潺潺的园林之内,由五六间荷兰式建筑与巴厘岛装饰风格的别墅公馆组成,既有印尼感觉,又有欧洲气息。地理环境闹中取静,整体形状犹如一个宝葫芦,又像一个聚宝盆,风水好的不得了,每天都是车水马龙,财源滚滚。

上世纪九十年代,许明珍(左)陪同时任总统苏哈托夫人西蒂·哈迪娜在鲁马摩登购物。

在鲁马摩登,除了有工厂直销模式的各类品牌服装、皮包以外,还有两个很受客人欢迎的饮食区,由各种风味小吃、精美糕点和咖啡馆组成。整个院子的购物休闲环境一流,消费价格合理,又有时尚品味,使它不仅是本地人最喜欢的去处,更是雅加达等外地人来万隆的必逛之地,好像不逛逛Rumah MODE就等于没来万隆。

鲁马摩登(Rumah MODE)已经成为万隆市的一个旅游景点,每天都有大批顾客在其标志前合影留念。
其人气之旺,生意之火,以至于每到周末双休日或印尼放假的大日子,大门入口处的保安人员不得不对蜂拥而来的车辆,采取限时排队进入的措施,防止太多顾客把鲁马摩登挤到爆满。
鲁马摩登在整个印尼和东南亚一带都很有名气,金发碧眼的洋人老外也喜欢来这里坐坐。其知名度甚至超过了金宝岛(Gistex)集团,差不多成了万隆人引以为豪的一张城市名片。
成衣厂变身为购物休闲胜地
1970年代以来,印尼纺织品的大发展还带动了服装生产的发展,使服装制造业从1980年代开始形成了本国又一个重要的行业。其中在西爪哇发展最快的,是年产数十万件到二千多万件的大型服装成衣厂,它们往往同外国公司合资经营,注册生产多种名牌服装。
自1990年代起,郭孝安的PT. Gistex集团也随着这个潮流,开始向服装成衣业延伸扩展。他先是在万隆市区比较热闹的斯蒂亚菩提博士路14号(Jl.Dr Setiabudhi.NO.14)地段买了一座瑞典人留下的老别墅,起先打算建一座酒店,后来决定用来开办了一个中等规模的成衣厂。
在此十多年前,也就是1980年代初期,孝安曾经涉足过地产业。他在万隆市近郊,距离印尼师范大学不远的地方(也是在这条长长的斯蒂亚菩提博士路旁边),孝安买下了一块几万平米的地皮。他自己在此建造了一座新的花园洋房,总占地面积3000平米,然后把家从北区兰宾高地搬来这里。他的两位从小一起玩大的好友曹常隆和温应添,也先后搬来这里安家,与孝安做了邻居。短短几年时间,孝安买下这块地皮,便被开发成为一个环境幽雅的高档别墅住宅区,而地价也随之翻了不止几倍。
因为有了这个经验,郭孝安后来买下斯蒂亚菩提博士路14号那栋别墅公馆时,只是敏锐地意识到,这里作为地产,未来的升值空间很大。不过在那个时候,郭孝安也没有想到,这个地方在太太许明珍的亲手打理下,居然变成了万隆休闲购物最有名的风水宝地——鲁马摩登(时尚之家Rumah MODE)。
写到这里,有必要再记述一下鲁马摩登,这个郭氏家族企业的另一段插曲与传奇故事。
那个时候,郭家的几个孩子已经长大,陆续去了国外念书。在家相夫教子的郭太太许明珍,开始有了大把空闲,也跃跃欲试,想出来干一番事业。
郭孝安就把他买下的这个位于繁华市区——由别墅改建的成衣工厂交给太太管理。
明珍也确实精明强干,其见识与魄力远非一般家庭主妇可比。她以此为平台,边学边练,很快上路,把这个专门加工出口服装的工厂经营的有模有样。10多年后,成衣业市场竞争愈加激烈,明珍发现她这样规模的成衣厂,为国外客商代工的利润越来越低,而且在如此繁华的市区老别墅里加工出口的衣服,实在是浪费了那块地皮的商业价值。于是,她便和丈夫商量过后,将那座原本用来做成衣的别墅工厂,改建成了一个服装鞋袜店。
可是由于这间店面的位置并不靠近路边,需要从斯蒂亚菩提博士路14号转弯进去再走几十米才能看见,很少人知道这里有一间别墅商店。所以最初开张时,可以说是门庭冷落车马稀,许明珍也经历了无人问津的清淡。“我还记得,整整一天,我们八九百平米这么大的一间店,只卖出了一双袜子。”
但是,明珍没有灰心,她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眼光,并且预感到“只要坚持下去,研究客人心理,一心一意好好经营,早晚会有生意兴隆的时候!”

2016年,许明珍和她的餐饮部经理在鲁马摩登的面包店视察。
许明珍从小到大,为人热心大方,喜欢照顾亲朋好友。她年轻时,有几年经常跟随商务旅行的丈夫环游世界,每到一地,最爱逛街购物,乐此不疲,回来送给娘家人和其他亲友,花了很多钱。而郭先生的母亲是位旧式妇女,一向克勤克俭,为人也相对保守,她老人身为家婆,自然看不惯儿媳妇这一代人的消费习惯,曾不止一次地责备明珍,明珍倍感委屈,那些年没少为此暗自流泪。

“我那时候只是一个家庭主妇,就算能够天天享受锦衣玉食,宝马香车,但这一切毕竟都是老公提供的。我有志气,并不甘愿,为什么不能像他那样创出一番自己的事业呢!我不止一次鼓励自己,也对老公发誓说过:郭孝安,我这辈子花了你很多钱。但是你看着,总有一天我许明珍要飞黄腾达,加倍还给你!”

郭先生的隔壁邻居兼好友温应添先生,对郭家那时发生的趣事也比较了解:

说起来挺好玩的,有时明珍跟着孝安出国回来,大包小包买了很多东西,准备当礼物送给别人。因为怕家婆怪罪,明珍不敢直接把东西拿回家,而是先存放在我家里,然后和孝安若无其事地回去。孝安的老母亲有些怀疑,有时也会叫上老伴,悄悄来我家里打探。老人家问我:“哎——应添哪!明珍刚才有没有把什么东西藏在你家啊?”我假装莫名其妙:“奇怪呀!没有看到孝安和明珍过来!他们已经回来了吗?我还不知道呢。”老人家见我这样说,就放心了:“哦,没有大手大脚,乱买东西乱花钱就好。”然后就满意地告辞了。哈哈!你看多有意思……

对于太太外出时喜欢逛街购物的爱好,孝安其实比较大度,只要太太高兴,花钱不是问题,该买还是要买,当然也要把父母亲哄好,不让二位老人生气。明珍也因此练就了丰富的购物经验和不俗的时尚品位。
为了提高鲁马摩登的知名度,许明珍开始在当地印尼文报纸上大做广告,宣传自己经销的商品和厂家直销店模式的优惠特点,顾客随之闻风而来。明珍又进一步掌握了鲁马摩登的基本顾客人群,再根据客人的喜好,确定适合的服装种类,又从香港、台湾和印尼各地不断寻找、完善供货渠道,生意慢慢做起来了。
2000年之后,其家族又斥巨资,把旁边的几座老洋房统统买下,许明珍负责装修改造,一步一步扩大,不断完善,便逐渐形成了环境独一无二的庭院式购物中心——鲁马摩登(时尚之家Rumah MODE)。
2017年,笔者应邀采访写作郭氏家族的传记。承蒙郭夫人专门提供了别墅餐厅楼上的一套客房,方便饮食起居,我在鲁马摩登住了两个多月,从而对这个休闲购物中心有了更多了解。

笔者在鲁马摩登楼上的客房前留影。
在每天络绎不绝的顾客眼里,Rumah Mode是万隆最大、最著名的Factory Outlet(厂家直销店),可供选购的衣服、鞋子的手袋堪称琳琅满目,而且价廉物美,让你大包小包买得过瘾。这个占地2万平米的悠闲购物中心,实际上并不是一般的店铺,它绿树掩映,核心区由四座欧式公馆别墅组成,中间回廊相连,周边流水环绕,各种传统与现代气息的雕像与装饰物,布置的都很巧妙。
在Rumah Mode,拥有500名员工为客人提供满意的服务,除了购物场所,它还拥有广阔的庭院及餐厅、面包店、咖啡馆和特色美食排档,并且前后都有足够大的停车场,从首都雅加达等其他城市来的旅游大巴,每天在此进进出出。
Rumah Mode每栋房子的台阶上,均设有相对宽敞的走廊,走廊上面是遮风挡雨的屋檐,下边摆放着各类舒适的座椅,给人的感觉非常亲和。走累的顾客可以随时坐下来小憩片刻,叫一杯果汁,来一碗新鲜椰汁冰。那些等待妻子或女友从“战场”上“厮杀”归来的男士们,则可以在此看书、玩手机,或低头观赏脚下水池里游来游去的金鱼。肚子饿了,还可以到餐厅用餐,有多种印尼美食可供享用。
总之,对于郭太太许明珍而言,能亲手打造出鲁马摩登这个平台,并在万隆商圈大放光彩,是她和整个家族的幸运。
而让万隆华社敬佩的是,许明珍不仅是商界公认的女强人,还是一个对公益事业慷慨出手,毫不吝啬的热心人。
那些年,万隆渤良安福利基金会扩建殡仪馆,郭孝安、许明珍夫妇与好友温应添、梁丽娜夫妇,四个人联合捐建了一间治丧大厅。后来,万隆客联所属的崇仁三语国民学校正在筹建中学大楼,明珍听说此事,爽快捐钱,出手就是十亿盾(当时相当于七十万人民币),令很多男性大佬也自愧不如。
许明珍从一个家庭主妇,就这样变成了一朵盛开于商界的铿锵玫瑰,不仅在万隆技压群芳,更在其人生旅程中绽放出绚丽的篇章。

本期故事就讲到这里,最后引用一首田震的老歌《风雨彩虹铿锵玫瑰》,让我借这首歌词向郭夫人明珍大姐致敬,同时也献给仍在艰辛打拼的人们。

一切美好只是昨日沉醉/淡淡苦涩才是今天滋味/想想明天又是日晒风吹/再苦再累无惧无畏/身上的痛让我难以入睡/脚下的路还有更多的累/追逐梦想总是百转千回。

风雨彩虹/铿锵玫瑰/再多忧伤/再多痛苦/自己去背/风雨彩虹/铿锵玫瑰/纵横四海/笑傲天涯/永不后退。

思绪飘飞/带着梦想去追/我行我素/做人要敢作敢为/人生苦短/哪能半途而废/不气不馁/无惧无畏。

桃李争辉/飒爽英姿斗艳/成功失败/总是欢乐伤悲/红颜娇媚/承受雨打风吹/拔剑扬眉/豪情快慰。

风雨彩虹/铿锵玫瑰/芳心似水/激情如火/梦想鼎沸……

(本期封面图片:上世纪五十年代,万隆街头摆摊卖布的华侨商人)

本号往期回顾:

中国和印尼:城市审美之比较

她令人感慨的风光与落幕 |一位值得怀念的华人女性

34个印尼省区,竟有25个推广这项中国传统功夫|有关舞龙舞狮的人和事

从国防部五院到七机部(中)|一位开国少将的战争与和平(连载七)

在印尼搂草打兔子——捎带手读个硕士?解读该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印华文坛忆旧:因六首毛主席诗词关停的一本著名刊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