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俄乌之战的反思2:随你怎么说,但我未必信

如是大牛哥 第五十六区 2022-07-15

谎言是真相的影子,而影子下的东西,我们只能想象!

上一篇原创文章《俄乌之战的反思:一个人的改变,从愿意接受真相开始》发布后,收到不少读者的私信反馈。我一直以为是个非常幸运的人。在如此的现实世界中竟然还能有相当多的朋友可以精神共鸣。这对于我而言,是难得的殊荣。其实真相一直都在,不外乎你是否愿意相信真相。而有些时候,人宁愿相信一个并不高明的谎言,也不愿意相信显而易见的真相。因为真相很可能会颠覆掉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观念。那种天塌地陷的感觉,会让人觉得自己曾经的追求变得毫无意义。我恰好经历过这一过程。不过,幸运的是那时候我还很年轻,还有机会重建自己。关于这一段,以后再找机会给朋友们细讲。


上周,我在写《从纽伦堡到东京,战犯的下场都不会太好看》一文的时候,顺便转发了“联合国”官方公号的文章。没看到的朋友可以去我朋友圈里找。该文后面给我留言者不乏提到一个观点:联合国国际法院的判决是受到立场左右的,是有倾向性的,是不公平不客观的;以此类推,如果怎样怎样,就会如何如何,并将会导致如何怎样……对此,我首先可以确定的是,他并没有看过整个判决的全文。甚至很可能连这篇文章都只是浏览了一下标题。最多不会超过第一自然段的概述。这下搞得我都不好解释了。如果你认为法律只是一种工具,而我认为它是一种社会契约。那我们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你让我还怎么给你解释。如前文所言,如果一个人的独立思考不是在良知的驱使下做出的,那它将毫无意义。



大多数时候,当你的逻辑对上别人的生理反应,结果往往会是逻辑落下风。前文中我提到过真相和“真相的描述”的区别。其实现实中的情况会比我文章中讲到的复杂得多。很多人接触到的可能是对“真相的描述”的描述,或者是对“对‘真相的描述’的描述”的描述,甚至是第N手的描述。而这些描述不仅不会让你看到真相,而且还会导致你陷入一种循环论证的逻辑谬误。


举个栗子:

老师:你为什么要打他?

学生:因为他该打。

老师:他为什么该打?

学生:因为我想揍他。

……


所以说,当你带着预先设定好的结论去寻找真相,那你能看到的只会是符合你的结论的那部分“描述”。然后将其当作论证的前提。但我不能不承认一点:这种“不断肯定自我”的感觉真的会让人感觉很飘很爽。请注意,我并不否定做人要有立场。但立场的前提一定是“作为公平的正义”。我以前专门写过相关的文章。可惜的是,有趣的文章往往都很短命。

每个人都有权决定自己相信或者不相信。但有一点很关键:你所相信的,到底是基于所见事实,然后经过自己的常识判断和逻辑思考后得到的“相信”,还是别人硬塞给你的“相信”。以至于我有时候不得不怀疑,人们其实是并不需要什么“真相”的。


网上有句话,说的并不一定百分之百正确,但是很有趣:谎言是真相的影子,而影子下的东西,我们只能想象。心理学研究表明,谎言是人类为了适应群体社会而进化出的一种生存技能。因为有时候说出真话实在是太冒险了。在一个自愿荒诞的世界里,亮明真实观点反而需要莫大的胆量。所以,用一种大家都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说出来,就成了顺理成章的选择。哪怕是被誉为最后一位圣人的王阳明,在平宁王朱宸之乱的时候也免不了伪造一份圣旨,撒谎说是朝廷派来的大军先锋。


就谎言来说,有些可能是善意无害的,有些则会带来难以承受的后果。有些谎言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或者实现某种目的,有些则是为了以更低的成本获得更可观的额外收益。很多人所谓的聪明,其实不过是谎言和心术。而无论谣言还是阴谋论,亦或是某些虚伪的作秀,他们的母体其实都是谎言!

这个世界上,我们很多时候看到的、听到的,其实都是不真实的。真相往往被隐藏在一个无法被直接观察的区域或系统中。像是一个看不透的黑色箱子。你想了解箱子里的真实情况,只能通过信息的输入输出来确定。这就像夏天里挑西瓜。既然不能把每个瓜都切开看看,那就拍一拍,通过反馈出来的声音来判断生熟。这听起来很像是“计算机原理”入门篇,对不?我们在分析复杂情况的时候,恰恰经常会用到“黑箱”原理。有些直观的结论反而是错误甚至可笑的。


我小时候曾经看过一个从日本引进的少儿电视剧《恐龙特急克塞号》。对同龄人来讲,这个名字应该并不陌生。没看过的朋友也可以简单理解为“迪迦奥特曼”的弱智简配版。剧中有一个超级无敌的大杀器——人间大炮。发射和攻击效果见下图。

这玩意一旦发射出去,马上就能变身为任何外星怪兽的噩梦。但通常情况下,一定是外星怪兽先出尽风头。最后的千钧一发,头戴全覆盖式头盔,身穿廉价PU材质运动套装的克赛才会在小朋友们的期待中闪亮登场。如果现在有人穿着这身走在街上,你十有八九会以为这货是哪家快递公司的骑手。只见克赛超人用早已经憋足了的大招,大喊一声:Give you a color to see see!三下五除二的解决战斗。


此武器对环境友好,不会因武力值外溢造成太大的额外损失。同时兼具收放自如的优势。只要指挥官下命令,立即可以“一二三、放”。那时候的我们,面对雷同的剧情和千篇一律的“克赛,前来拜访”总是乐此不疲。不过,日子久了偶尔也会产生出疑惑。既然“人间大炮”这么好用,为何不一上来就速战速决结束战斗?打仗又不是玩斗地主,非要憋到最后才出“王炸”。现在看来,很多人其实都有这种“克赛”式的幻想。例如有人会认为:哪怕战斗已经打响了近四周,俄军依然没有完成对乌克兰首都基辅的全面包围,也未取得绝对的空中优势,甚至连乌克兰的基础能源供应和通讯也没切断。这依然说明俄军还在不急不慢的憋大招。一旦放出俄版“人间大炮”,马上可以一击必胜。嗯,都被干翻了4个少将1名中将和N多校级军官了,这大招还能憋的住?的确不容易啊!


当然,也会有人嘲笑我。啥叫大招懂不?大招乃重器,不可妄动。大招一出,不仅四夷臣服,还会附带玉石俱焚的范围性伤害效果。那么我想请问,如果有这么一个流氓,骂骂咧咧的拿个煤气罐威胁别人要“同归于尽”。正当大家都很紧张的时候,这货一转身,先把欠的水电物业费都给结了。这时候你还相信他是真的会亲手点鞭炮吗?拜托,有些人仅仅是坏,但并不蠢!话说,如果谈判双方其中的一方不断降低自己的条件,还有人始终坚持认为他能赢。那这样的人百分百是P2P最理想的下手目标。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通过信息反馈了解真相呢?我再给大家讲个故事。据《清史稿》记载。洪承畴被清军所俘之后,皇太极爱惜其才,于是派人前往招抚。但洪承畴言辞态度十分激烈。来人每每被骂到体无完肤掩面而去。皇太极最后委派范文程招抚洪承畴。起初遭洪承畴“科跣谩骂”。但范文程并不在意,反而和洪承畴东拉西扯谈古论今。这时候,梁上有尘土掉落下来,正好落在洪承畴的衣服上。洪承畴随手将尘土拂去。范文程心下大定。返回对皇太极说:洪承畴不会真的想死。他连衣服都舍不得弄脏,哪里会舍得豁出性命呢?而后,洪承畴果然受到皇太极的“感化”,投降了清廷。

谎言,只有对于愿意相信它的人来说才是有意义的。每个人的认知都会和自己的受教育水平以及生活阅历有关。当然也离不开人的主观看法。很多人的“相信”,仅仅是因为他选择相信。而这种选择,会使他丧失掉问一句“为什么”的勇气。那些不断强化和重复的声音,会在他脑子里留下难以消除的烙印。


举例来说。直至民国初年,女人仍然需要裹小脚。女孩子从一生下来就被告知裹脚是对的,不裹脚是错的。那些曾饱受痛苦摧残的母亲,会亲手给自己的女儿缠上裹脚布。没有人敢于质疑。凡是勇于反抗的都被视为异类,遭到批判甚至责打。裹脚,就是她们的常识,她们的追求,她们的信仰。


如果你能始终保持一种“随你怎么说,我都未必信”的质疑精神,谎言就很难锁定你。

真正高明的谎言是使人陷入自我愚弄。因为人类的大脑其实并不喜欢逻辑思考这类苦差事,而是倾向于挑选那些已经符合、并可以强化我们原有观点的证据。互联网和大数据推送还会使这种情况进一步得到强化。于是便会形成一种“确认偏差”。这时候,只要有人出来带节奏,就可以很轻松的让你放大自己想看到的部分,产生“自我合理化”的期待,诱导你走入“自我欺骗”。这一套,西方的白左媒体最是轻车熟路。前美帝大统领就吃过他们的暗亏,被一连串的“通俄门”“税务问题”等折腾得不厌其烦。


因为人们对抽象的思想往往只有一知半解,他们的反应较多地表现在情感领域。所以,高明的谎言甚至可以摆脱科学和真相的束缚,只要在情感上能引人入胜就可以。而我们也会很容易的陷入“自我欺骗”的循环,甚至乐此不疲。就好像是喂熟了的鸭子,无论人手里有没有食物,都会主动簇拥上去。

在现实生活中,说谎其实比说真话更辛苦。试想一下,你一边说谎的时候,不仅要忍住不把实情说出来,而且要努力的记住刚才说过的内容,以免重复不上来露出马脚。一边要让自己的谎言显得逻辑合理,一边还要观察听众是否产生质疑。一边要让自己的情绪跟得上语言,一边还要引导对方走入“合理的陷阱”。所以,撒谎对大脑来说是一种强负荷劳动。在很多心理学课堂上,都会教授人如何通过微表情以及肢体动作来分辨对方是否在撒谎。例如,频繁的眨眼、不由自主的耸肩,故意加强眼神交流等。


在互联网时代,很多人非常善于“自我包装”。大家都在精心的打扮自己。越是所谓的名咖大V越热衷于此道。谎言还被赋予了一个很动听的词儿——经营人设。而面具戴的越久,与心灵本质的错位越严重,人格越扭曲。所谓粉丝经济学,其实不外乎是“割韭菜的一千种方法”而已。


而根据英国大学做过的一个实验:通过大脑扫描发现,说谎者的大脑里的兴奋区是不说谎者的三倍。因为绝大多数人从小获得的前置知识就是要诚实。所以,当他们成年以后,处心积虑的篡改真相编造谎言的时候。大脑中就会进行一场正邪之间的激烈搏杀。在谎言占上风的同时,肌体也会认为遭到入侵而释放出毒素。所以,经常撒谎、编造恶意谎言或者做见不得人的勾当的人容易得癌症等恶性疾病。你可以把它说成是“遭天谴”,但其实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学现象。中国历来也有“心病难医”的说法。所以说,人可以亏嘴,但绝不能亏心!


下面这张图是乌克兰人在利沃夫市的广场上摆放了109个婴儿车。为的是纪念战火中死去的109个无辜儿童。如果一个人连这都无动于衷。那我只能说,他一定配得上自己的命运!

而在互联网的世界里,人和人之间缺少直接接触。怎样才能确保不被一个简单粗犷的谎言骗到呢?美国宾州大学临床心理学博士布莱恩·沙普利斯(Brain Sharpless)在研究阴谋论的时候提出了四个诀窍。我觉得也完全适用于识破谎言。


首先要保持批判性及存疑性。当你在消化新闻时,先问自己一个问题,这是可信的吗?来源是哪里?这是基于事实,还是有政治目的消息?这几秒钟的思考有很大帮助。

其次,要增加自己的信息来源。这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专门讲过。

第三,试着转换角色。比如一句话如果是A立场的人讲的,问问自己,如果这句话是B立场的人说的,我还会相信吗?这种练习可以避免你陷入僵化的思考模式。进而摆脱头脑烙印的束缚。

第四,进一步纠错。当你明显发现有人刻意忽视重要的事实,偏重散播某类讯息,可以提出纠正意见。这有助于打破“确认偏差”。



总结来说。虽然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不是在谎言的包围中,但不要习惯于接纳谎言。因为谎言与真相天生对立。习惯于谎言的人会主动排斥真相。后果就是,失去最起码的价值判断,变的冷血而且没有头脑。这样的人的存在,无论是对别人还是对自己,都是一种威胁。


本文4700字。感谢您耐心读完。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北京刚刚下过一场“春雪”。在我四十多年的人生经历里,从未在三月里见到过这样的暴雪。下面这张照片是我拍摄于北京的朝阳公园。有人看到雪的肃杀,而我却看到了属于生命的颜色。没有任何人能挡住春天的脚步。该来的总是会来的!

关联文章:

《俄乌之战的反思:一个人的改变,从愿意接受真相开始》

《从纽伦堡到东京,战犯的下场都不会太好看》

请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的公众号

求是大牛哥

wgct-003

提示:鉴于不言自明的原因,请还没有加好友的朋友添加好友。请勿重复添加。你若不离我便不弃。


本文系作者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

图片整理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好的内容可以分享给朋友哦

商务合作请联系微信:wgct-002


最近三篇原创文章

# 俄乌之战的反思:一个人的改变,从愿意接受真相开始

# 从纽伦堡到东京,战犯的下场都不会太好看

# 你能保证自己不是下一个么?我不信!


大牛哥精选原创文章

1

徐州事件的一小步,将是社会的一大步!

2

让7亿农民重回公有制?你这是在玩火!

3

塔利班永远也不可能成立阿富汗的合法政府

4

神秘的凯勒奇计划,阴谋论还是大预言?!

5

打M国捐5个月工资?这样的教师应该除名!

5

病重的英国首相约翰逊,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7

最无耻的“反华”,都披着“反美”的画皮!

8

两千年前,我们和西方早已分道扬镳

9

中国历史转折,一场流氓战胜规则的悲剧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

欢迎点赞、在看和转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