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占有与使用 | 面向田野的住宅 / 空格建筑

空格建筑 建筑实践 2022-04-24

住宅与稻田相呼应 © 值更

项目名称  面向田野的住宅

设计单位  空格建筑

项目地点  中国上海市

竣工时间  2019年

缘起:由不确定性引发的思考

这几年乡建的话题在政策和资本的引导下,已经成为中国建筑设计界不可或缺的热门话题。在长三角地区,上海都市圈的城市居住密度不断上升,乡村成了都市人群向往的水乡乌托邦。


在现代都市中奋斗的新中产阶级对乡野生活的体验性消费催生了一批设计精良的民宿、书店等旅游型消费场所,与当地村落生活有所联系又有所区隔。在乡村造一个乌托邦,对建筑师而言固然充满吸引力,但就设计的价值而言,本质依然是为开发商的投资增加溢价。

原有房屋拆除是否意味着一个乌托邦的诞生 © 值更

坂本一成在讨论建筑中的图像性时,曾提到“作为占有对象的建筑”的概念。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已经度过了高速发展的阶段,其社会结构开始转向消费社会,今日之中国面对的情况非常类似。


建筑从“使用对象”逐步变成了“占有对象”,从而加剧了建筑的自主性与资本社会之间的矛盾,业主与使用者的分裂亦加剧了设计的不确定性。

设计如何规避不确定性 © 值更

设计认为,场所和人之间的关系极其重要,如果无法精确地定义场所中人的生活、行为、动线,设计前期对不确定性的研究会生成多种空间形态,在最终的方案里被动形成一部分多义性空间。


在城市脉络中做设计,这种不确定性普遍存在,整个设计过程,甚至建成之后都需要面对功能变动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这是资本、市场、政策、业态等外部条件本身的变动导致的。和大部分城市项目一样,典型乡建项目无法逃脱外部条件带来的“不确定性”。

非典型性的面向田野的住宅 © 值更

带着这些思考,空格建筑在2019年完成了一次“非典型性”的乡建住宅项目。业主是一对年逾六十的本地夫妇,他们的房子是三十多年前修建的,几年前已经被政府部门鉴定为危房。


业主决定在原有的宅基地上重修一座新的自宅,作为夫妇二人自住养老的归所,也可以供在市里生活的子女偶尔回家小住。因为业主完全没有任何商业化的考虑,设计的价值完全体现在使用者的体验之上。

设计浸于日常生活 © 值更

对建筑师而言,这种“非典型性”的委托充满挑战。如果建筑是个容器,当它容纳的是简单而琐碎的乡村生活,而不是迎合市场的旅游产品时,设计可以更好地实现使用者的意图,更能实现建筑的自主性。


在与业主进行沟通之后,我们决定为业主设计一处浸于日常生活的、反乌托邦的家。

总体策略:回应乡村的“两套规矩”

“两套规矩”清晰地定义了建筑尺度与形式 © 空格建筑

 <<  滑动查看更多  >>

各层平面图 © 空格建筑

项目位于上海郊区,基地东西紧邻其他村宅,南边面对农田为开阔景观,北侧靠近道路。原来的房子和村子里大部分自建房的形式比较接近,主房部分为两层,辅助用房与主房共用山墙,只有一层,主辅用房都是双坡屋顶。


在深入调研之前,我们认为江浙一带农村自建房千篇一律的原因是业主对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造成的,在有限的造价和建造技术限制下,只能采取一样的形制来得到更多的房间和面积,美学追求甚至不在讨论的范围。


而事实上,自建房的设计要求是一个系统化决策,设计规范对方案的影响甚至超过了造价、技术和审美。

立面设计充分反映了乡建的“两套规矩” © 值更

乡村私宅的设计需要面对两套规则的限制:一是农村自建房管理规定,比如屋脊、檐口高度必须统一,住宅面积和宅基地面积等数据也是明文限定;二是当地约定俗成的“规矩”,比如阳台露台不计入房屋面积,南北房屋靠马路一侧的山墙要对齐,房屋的南立面不能比西边邻屋的北立面更靠南,山墙上不能做拱形窗户等等。


当地约定俗成的规矩里,有很多与当地传统文化、信仰相关,有些地区需要考虑宅基地入口与宗祠或庙堂的关系,或者破土开工的日期必须符合一些要求等等。设计规范和当地规矩这两套规则共同作用,生成了现代村落的肌理,清晰地定义了建筑的总体尺寸和形式。

 <<  滑动查看更多  >>

将原房屋体量拉长并强调水平性 © 空格建筑

 <<  滑动查看更多  >>

完成版手工模型展现设计尺度与形式 © 空格建筑

空间逻辑:公共/共有/私有

public/common/private

在法语中,公共的意思是执政者创造出的空间,共有则是人们自己创造出的空间。在空间排布方面,我们强调了室内空间和室外景观之间相互观照的高度互访性,将建筑的公共/共有/私有三个部分整合并加以区分。


对于内部空间的排布,满足业主夫妻日常生活和邻里交往成为整理两层空间的关键。真实的乡村生活和都市人的幻想最大的不同,在于住宅不仅满足居住的需要,还必须满足生产和社交的需要。

公共空间的花园惬意且悠闲 © 值更

今天的农村,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大大减少,但长居于此的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保留着人与土地紧密的关系。


南边院子里按照业主的习惯保留了菜地,并在一侧重新设计了宽大的洗涤槽,平日里洗菜刷碗、种地取水等都在户外完成。建筑师在院子的边界设计了一些简单的体块来限定场地,不需要晾晒作物和被褥的时候,这里也可以成为邻里相聚休闲的场所。

院子里的菜地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 值更

村子里的流动人口比例远比城市里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我们为业主和邻居设计了客厅、厨房、餐厅等一系列共有空间。


客厅的概念在这里被无限放大,位于一层的菜地、晒场、厨房、餐厅都可以是邻居相聚聊天的地点。从院子里的菜地拔出带着泥土的萝卜,就在菜地边冲洗干净,过路的邻居在院子门口寒暄几句,便搬张凳子坐下来开始聊天。


天气好的时节,相熟的邻居一起在院子里洗洗涮涮、杀鸡杀鱼,也在院子里的大水池旁聊着家长里短。平日里做饭的时候,来串门的邻居和主人同时待在厨房里,不时下到菜地里取来新鲜蔬菜。

 <<  滑动查看更多  >>

客厅厨房餐厅共有空间 © 值更

江浙一带的农村住宅依然保留着传统民居的布局逻辑——正厅或堂屋的中央空间是神格空间,每逢重要节日需要承担祭祖、宴会等功能,其他房间都围绕着堂屋这个精神性的空间展开。


堂屋既是家庭生活的中心,亦是室内外联系的节点。在这次设计中,堂屋的概念与客厅重叠,形成一个可变空间。

居民利用共有空间参与传统活动 © 值更

乡村住宅的整个一层几乎是可以与邻居共享的。我们希望在设计的节点空间充分还原江南建筑室内外交融的特点,所以除了厨房、餐厅这部分辅助用房,主房的玄关与客厅的交接处设计了移门,玄关也可以作为打麻将或会客的独立空间。


在楼梯处设计了半通透的木格栅门,作为进入二楼的提示,也是共有空间和私人空间的分隔。

 <<  滑动查看更多  >>

门厅透视体现共有与私有空间的分隔 © 值更

木格栅门充分还原江南建筑室内外交融 © 值更

细节落实:两代人的生活

二楼走廊水吧消解了纯粹的交通空间 © 值更

二楼主要包括业主和儿女的卧室,以及供家庭成员偶尔交流休闲的角落。二楼的空间排布以功能和效率为出发点,利用走廊串联各个卧室、洗手间。


我们在走廊挑空处设计了一个简单的水吧,将“共有”的概念从一楼玄关延伸到二楼,也消解了走廊作为纯粹交通空间的用途。

卧室内景 © 值更

浴室内景 © 值更

二楼的阳台和露台是二楼室内空间向外的延伸,偶尔可以邀请亲友进行相对私密的露天晚餐、烧烤派对,并且不会受到打扰。二楼的室外空间与一楼和远处田野在视线上的联系很紧,又保留了一些距离。

 <<  滑动查看更多  >>

二楼露台成为了活动的触发器,延伸了室内空间 © 值更

阁楼处在住宅最私密的部分,是完整的私人空间,由多功能活动室、储藏室和一个很小的屋顶户外花园组成。


小花园位于坡屋顶最高的山花部分,除了提升阁楼的采光和通风条件,私密的阁楼花园可以给偶尔回来小住的女儿提供一片瞭望、思考、冥想的私密天地。

小花园提供了儿女的私密天地 © 值更

阁楼挑空处扶手栏杆细部 © 值更

为何而建:占有与使用

如今资本依然推动着建筑的商品化,人们所憧憬的乡村生活方式的意象赋予了乡建项目很高的投资价值,建筑作为一种视觉的文化符号被消费和传播。


我认为居住的本质,是基于使用者在空间中的身体经验的集合。当使用者进入一种意象之中,其空间体验并不能成为居住。从这个角度来说,物质的建构、形式、构成、细节等等陷于设计语言层面的讨论应归于技术和美学的范畴,而非建筑本体。

 <<  滑动查看更多  >>

大门、屋面、扶手、景观细部彰显设计品质 © 值更

作为建筑师,我时常反思“为何而建”的问题。如前文提到,“作为占有对象”和“作为使用对象”的建筑设计中,建筑师所面对的责任和享有的自由并不相同,其中的“不确定性”是始终存在的。


这些不确定性最终可以呈现为一场激进的建筑实验,亦或是,一次对生活的回顾和冒险。

项目名称:面向田野的住宅

项目地点:中国上海市

设计单位:空格建筑

项目周期:2017-2019

建筑面积:230㎡

结构形式:混凝土框架

主持建筑师:高亦陶,顾云端

设计团队:高亦陶,顾云端,方寒柒,周怡,陈和巧,叶常青,陈静仪

本文图片由空格建筑事务所、值更提供

新媒体编辑 / 田毓丰


© 建筑实践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泥土的诗与重量——《建筑实践》专访穆钧

对谈 | 当我们讨论乡建时,我们在讨论什么?

视野之外 | 林君翰的乡间发现

“上海公司”KOKAISTUDIOS的社会公共性实践——访Andrea Destefanis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