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国史上居然也有一个“淝水之战”?

2017-11-26 北山浮生 北山浮生谈古论今

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中国北方统一的游牧民族政权前秦,向南方偏安的汉族政权东晋发起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前秦皇帝苻坚率领举国军队号称百万,出兵伐晋,其出征前狂妄地说:“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成语“投鞭断流”即出于此。双方于淝水(现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交战,最终东晋仅以八万军力大胜十倍于己的前秦军,恐慌败退的苻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而溃退的前秦士兵自相践踏,伤亡不计其数。拥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草木皆兵


下面我们就讲讲英格兰历史上与淝水之战惊人相似的战役——班诺克本之战。这场大战发生在1314年,交战双方是英格兰VS苏格兰。


前文说到,以国王爱德华二世的性取向以及对于男宠过分宠溺的问题为核心,王后伊莎贝拉与贵族集团结盟,与自己的同性恋老公展开恶斗。混乱不堪的英格兰宫廷就这样折腾到1314年。这一年谐音“一生一世”,注定要发生大事。


3月,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以莫须有的异端之罪,把曾经拥有强大武装,并且富可敌国的圣殿骑士团大团长雅克·德·莫莱(JacquesdeMolay,1240至1250年间至1314年3月)绑在火刑柱上,用文火慢慢烤死,终于彻底解除了圣殿骑士团这个心腹大患。


换句话说,现在腓力四世终于在大陆上再无对手,可以腾出手来进攻英格兰了。苏格兰和法国有攻守同盟,如果到时候英格兰腹背受敌,就要面临亡国的危险!当然爱德华二世并不能未卜先知,腓力四世半年后就在打猎中神秘死亡了,并没有机会对英格兰动兵。



烧死他!用文火


对于英格兰人来说,苏格兰战场的局势已经败坏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在1313年夏,苏格兰军已经夺取了除斯特林堡以外的其他城堡。


缺乏攻城器械的苏格兰人,是如何做到这一切的呢?


圣殿骑士团被歼灭后,幸存的圣殿骑士纷纷来到苏格兰,成为罗伯特·布鲁斯麾下的得力干将。圣殿骑士团在中东纵横一百多年,大小战役打过无数,什么大场面没见过,积累的丰富的作战经验。他们采用了各种智取的手段,巧妙地攻克了这些被认为是坚不可摧的城堡。


攻击珀斯城堡时,布鲁斯率军围困了六个星期才发起攻击,但是攻城不顺没过多久便全军撤退了,城上的英国守军纷纷吹口哨讽刺苏格兰人,其实苏格兰人并未走远。


就在此后不久的一天深夜,布鲁斯率军偷偷潜回珀斯城外,他一手持矛,一手持梯,第一个纵身跳进深可没颈的护城河。看到主帅身先士卒,苏格兰人士气大涨,纷纷跟着渡过护城河,当睡眼惺忪的守军发现大事不妙的时候,已经大势已去,只好仓惶逃跑。


攻击林利斯哥时,苏格兰人用一车干草塞住了城堡吊门的升降机,军队顺利攻入。


斯特林堡是苏格兰王宫所在,地势险要,储备丰富,易守难攻,因此苏格兰军久攻不下。布鲁斯自己率军围城,派麾下大将——原圣殿骑士詹姆斯·道格拉斯,越过边界攻击英格兰本土。


即使法国不来,斯特林堡一丢,英格兰对苏格兰的控制就彻底归零,再想重新征服就更难上加难。苏格兰军在英格兰北部烧杀掳掠,而国王无所作为,已经引得民间对国王的怒火与日俱增。


人民纷纷抱怨,这届国王实在是不行啊。


爱德华二世自己也知道,再躲在宫里鬼混,他的国王也就做到头了。于是他决定,集结大军彻底荡平苏格兰。


斯特林城堡

(在15世纪被入侵的英格兰军队攻陷而迁都爱丁堡之前,

一直都是苏格兰王国的首都和王室所在地)


据史书记载,在爱德华二世的率领下,英格兰集结了10万大军,这是英格兰有史以来动员的最大规模的军队。在爱德华二世看来,这么强大的军队平趟过去,那些讨厌的苏格兰乡巴佬就被碾平了。


但是世界军事史告诉我们,打仗不是简单的堆人数,而是天时地利人和等综合因素的较量。再强大的军队摊上猪一样的指挥官,后果也是灾难性的,发生公元383年强大的前秦与弱小的东晋之间的淝水之战,就是血淋淋的教训。


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淝水之战



在爱德华二世的带领下,英格兰军队空国而来,期望一鼓作气碾压弱势的对手苏格兰。但实际上,这是一支过于庞大且指挥不灵的军队。虽然英格兰总兵力号称十万,但历史学家估计,其中充分训练的精锐不超过2.5万人,其余都是临时招募的农民军,组织性纪律性很差,战斗力也不高。


英格兰大军压境,苏格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全苏格兰只要有武器和盔甲的人都被动员起来抗敌。苏格兰几乎全军都是农民军,加上所有凑数的,总人数也就两万来人不到三万。双方实力的对比,非常类似东晋时期前秦对东晋的淝水之战。


后面发生的事情证明,英格兰和苏格兰的这场大决战,不仅双方态势,连作战过程和最终结果,都与中国历史上那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极为相似。


这里面存在一个历史疑问:为何毫无民望、又没什么权力的爱德华二世能集中如此庞大的军队?


其原因还要追溯到1295年的模范国会,爱德华一世开启了面向全民的战争众筹模式,当时投资苏格兰远征的人都大大地发了一笔财。这个财如何发的?抢苏格兰人啊!为何攻占苏格兰城市后就开启屠城模式,就是为了将全城的财富洗劫一空。


对于屠城抢钱的勾当,十字军是行家里手。比如在第一次十字军东征期间攻陷耶路撒冷之后,十字军嫌从死人身上扒首饰太麻烦,干脆将屠城后所有尸体聚集在一起烧成灰,再从灰烬中扒拉金银。参与过十字军的爱德华一世自然深谙此道。


现在听说国王又要对苏格兰远征,英格兰人第一反应是:发财的机会来了!英格兰人的印象中,苏格兰人除了华莱士,其他人都很呆萌,华莱士已经死了这么多年,现在去远征就白捡钱啊,不去的都是傻瓜。而对于爱德华二世来说,他对于带兵打仗几乎毫无概念,在他印象中,打仗就是以多欺少,因此军队多多益善。在民间狂热发财欲望的驱使和国王出于壮胆的考虑,爱德华二世召集了史无前例的大军。


如果是知兵的爱德华一世在世,绝对不会召集如此庞大臃肿的军队,这对于后勤和指挥来说,都是天大的噩梦。


1314年6月17日,英国国王爱德华二世率领这支空前的英国军队御驾亲征,担任前锋的是2500名重骑兵,接着是3000名令人生畏的长弓兵,500名轻骑兵担任侦察和警戒等任务。此外还有好几万的轻重步兵,其中大部分是从民间招募的、被发财念头驱使的狂热民众。


在随后的战役中,这些步兵还没来得及上战场就大局已定,而这些纪律涣散的步兵成为英军惨败的重要因素。


战争一开始,英格兰军行动迅速,1314年6月21日拿下苏格兰军占领的爱丁堡,获得大量物资,使得英军士气进一步高昂。次日,英军行进到距斯特林堡仅20多英里处,斯特林堡的英国守军得知国王亲自率领大军救援,士气也旺盛起来。英军全军上下都充满着“苏格兰叛乱逆贼可以一鼓而下”的盲目乐观情绪。


苏格兰军的军事素质、装备都与英格兰存在巨大差距,最大的依仗唯有地利以及人们的爱国热情。根据这么多年对英格兰作战的经验,经过仔细筛选,布鲁斯决定在班诺克本与英格兰一战定生死。


班诺克本是斯特林堡以南两英里处的一个小村子,得名于从村边流过、由西向东汇入福斯河的班诺克溪。由班诺克本通向斯特林堡有两条路,一条大路是罗马帝国时期的古道,另一条小路狭长而崎岖,叫做伯利德尔克小路。两条道路的西面是山丘和森林,东面是福斯河畔的大片沼泽。罗伯特抢先占据了班诺克溪北岸的坡地,扼守伯利德尔克小路,背靠难以行军的山丘和森林,右依班诺克本,对罗马古道设置大量障碍物将其封死。这样,留给英格兰军的道路只剩下难以通行的沼泽。


苏格兰军中,战斗力最强的是6000名使用12英尺长矛的步兵,其他还有700名重骑兵和少量短弓兵提供支援。与装备精良的英格兰军队相比,苏格兰步兵缺乏金属铠甲,只有前几排士兵才能穿着皮质短铠和手工织的护膝短裙,后排士兵基本就是身穿便装拿着长矛,很多人连鞋子都没有,只能打赤脚。


现代苏格兰人cosplay班诺克本之战的情形

历史上的苏格兰长矛兵装备远不如图上这些人


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苏格兰人输了将一无所有,他们的身后是他们家园,他们的父老乡亲,他们的妻子儿女,因此每一个人都小宇宙大爆发,立下庄严的誓言:死战到底,决不后退!


苏格兰长矛步兵编成并排的四个方阵,由南向北依次由罗伯特本人、他的弟弟爱德华、他麾下两名猛将道格拉斯和兰道夫统领。方阵之间和侧翼仍然是少量短弓兵,少量重骑兵放在步兵队形的后侧。


咋一看,与福尔柯克会战中华莱士摆出的阵型极为类似,这种方阵很适合在防御作战中对付快速冲击的重骑兵,但机动性极差,经不起来自侧翼和背后的打击,更无法抵御对方弓箭手射来的箭雨。作为福尔柯克会战的亲历者,布鲁斯花了大量时间对步兵进行训练,来提高方阵的机动性和协调性。


但这些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班诺克本之战与福尔柯克会战最大的差别在于,苏格兰的地利优势以及双方指挥官的素质差距。


苏格兰方面,当年只有一个华莱士堪称合格的指挥官,如今来了一票圣殿骑士;英格兰方面,当年的指挥官是经受过中东战场洗礼的爱德华一世,如今则是只知道跟男友秀恩爱、对军事一窍不通的爱德华二世。


班诺克本之战第一天形势


1314年6月23日清晨,由500名重骑兵组成的英军前锋抵达班诺克本。由于对方人少,为了引诱对方进攻,首先出战的仅有兰道夫率领的方阵。


英格兰重骑兵沿小路进攻,由于道路狭窄崎岖,骑兵形成长蛇阵,而地面极为松软,战马速度提不起来,形成的冲击力非常有限。骑兵在长矛阵前就如同扑火的飞蛾,纷纷被扎成筛子。眼见英格兰重骑兵士气受挫,布鲁斯派出道格拉斯率军掩杀,英军旋即大败,指挥官阵亡并损失100多名英格兰重骑兵,而苏格兰军仅损失6人。这场前哨战的胜利,极大鼓舞了苏格兰将士的士气。


接下来,700名英格兰重骑兵沿着大路向苏格兰军看上去薄弱的右翼发起攻击。当英格兰重骑兵冲过来后,地上突然冒出一个个浑身长草的人,向英格兰军发起猛攻。


原来,这是苏格兰人设下的诱敌之计,这些战士都是事先埋伏在地面坑里,上面覆盖草作为伪装。突遭伏击之下,英格兰重骑兵不是向后退,而是继续向长矛阵发起冲击,接下来的情景就如同塔防游戏一样,一个个悍不畏死的英格兰骑兵冲到枪林之中被戳无数窟窿,然后纷纷倒在地上。幸存的重骑兵一部分逃回英格兰军本阵,另一部分则成为苏格兰军俘虏。


骑兵被扎成筛子


英格兰在第一天的愚蠢战术以及惨败,仿佛预示着战役的不详结局——当然是对英格兰人来说。


当天晚上,格洛斯特伯爵与国王吵了一架。伯爵认为,军队在行军过程中已经精疲力竭,急需休整,才能与苏格兰人交战。爱德华二世责骂伯爵是叛徒和骗子。第二天早上,爱德华二世亲自指挥主力前来交战,如果说前面的指挥官是轻率鲁莽,他就是愚蠢透顶了。前一天英军遭受的惨重损失没有换来任何战术的改进,他仍然令英格兰军穿越沼泽,向严阵以待的苏格兰军进攻,继续采用已被证明是错误的重骑兵突击战术。


在中国冷兵器时代的战场上,还真是很难见到如此愚蠢的指挥官,恐怕纸上谈兵的赵括活过来看到这一幕,都会被再度活活气死。



班诺克本之战第二天形势


英军不仅要穿过沼泽,还必须通过班诺克本边上的一条不太深的峡谷,它虽然不深,但是对于骑兵来说也是没法翻越的,关键是这个峡谷非常狭窄,英格兰军又被迫形成了一个长蛇阵。在中国这种峡谷一般叫做“一线天”,是兵家所称绝地之一,军队通过这种地方一定要慎之又慎。结果英格兰的骑兵大大咧咧就进来了。


苏格兰的探马发现了这一情况后立即汇报,苏格兰人的长矛阵迅速移动,布置在峡谷的出口。


刚刚穿过峡谷的英格兰重骑兵,对长矛阵发起攻击,正如第一天一样,骑兵对长矛阵的正面冲击是自杀式的,英格兰人死伤累累。


更要命的是,身后就是峡谷,后面还有后军不停前进,他们无路可退!骑兵绝望的冲击一波比一波弱,而苏格兰长矛阵步步向前,可供他们腾挪的空间越来越少。


就在英格兰骑兵绝望的时刻,英格兰的长弓兵移动到长矛阵侧翼,并射出收割生命的恐怖箭雨。成排的苏格兰人倒下,方阵出现骚动,如果这一情况持续下去,方阵有可能崩溃,就会重现福尔柯克会战的一幕。


布鲁斯吸取了福尔柯克会战失败的教训,他对此早有防备,随着他一声令下,埋伏在苏格兰军左翼的700名重骑兵迅速冲下山坡。


由于距离太近又事起仓促,长弓兵来不及射出一轮箭雨,骑兵的长矛已经伸到眼前,转眼间防护能力极差的长弓兵被杀得尸横遍野,英格兰军取胜的最后希望破灭了。这些重骑兵是布鲁斯手中掌握的唯一能攻击长弓兵的力量,被他恰到好处地用在了刀刃上!


前方的重骑兵和长弓兵已经溃败,但是后方还有好几万的英格兰步兵,还在缓慢地向前行军,并不断涌入狭窄的峡谷。


当败兵夺路而逃向后退时,峡谷里已经人挤人人挨人,根本没有可供逃跑的空隙,于是双方挤在一起,相互践踏,死伤无数。


更糟糕的是,后军根本搞不清前面发生了什么情况,只是听见前面突然乱糟糟地人仰马翻,哭喊声、惨叫声、人员践踏跌倒的声音响成一片。


就在乱成一锅粥时,苏格兰的长矛阵也逼近峡谷口。看到这“死亡枪林”,英军士兵发出绝望的呼喊,更增添了恐怖的气氛。苏格兰军中的后勤人员出现在在英格兰人右侧的山头上,一边挥动旗帜,一边呐喊,造成英格兰军已经被包围的假象。


不知谁先喊了一声“败了败了”!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恐慌如瘟疫一般蔓延并一发不可收拾,并传染到峡谷另一端出口外的大队英格兰步兵,最终导致英格兰全线崩溃!


令人绝望的大溃败开始了……


(未完待续)


本文为长篇连载,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北山浮生谈古论今(BSFS_View),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热帖推荐:



以金融视角看世界:从万历十五年到2017年,大国衰落的轮回又将重演?

马云和刘强东不约而同开始谈论马克思主义,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一带一路与《战狼》:中华觉醒的两个符号

《建军大业》没有告诉你:为何当初的革命同志会反目成仇?

从2017回望1927:中共军队的战斗力从何而来?

宋江为何造反?我们都被《水浒传》骗了!

从万历十五年到2017年,历史的轮回?

东方“罗斯柴尔德”是如何灭亡一个帝国的?

寒门能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得感谢一个山西女人

华夏文明能够延续至今,居然跟一个山西商人有关?

美国都退群了,《巴黎气候协定》这个游戏还怎么玩?

荷兰的“东林党”如何以人民的名义把强大帝国玩残的?

被难民摧毁的文明帝国


赞赏请扫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