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事件的警示:遏制中国,冷战再起!
1
中兴公司被一纸禁令制裁,在中美之间贸易战阴云的背景之下,犹如一颗重磅炸弹,激起了中国公众舆论的广泛关注。
根据今天澎湃新闻的消息,中兴事件还在持续发酵,严重程度还要进一步升级。美国商务部官员在接受澎湃采访时表示:
对于中兴的禁令目前没有扭转的余地或协商的空间,要严格地等到7年后才有望重启协商。
美国商务部长罗斯,VCG
商业竞争瞬息万变,就是几个月的延迟都受不了。
七年之后?黄花菜都凉了。
目前美国芯片巨头英特尔公司,已经宣布将执行美国政府的禁令。在澎湃记者求证中兴公司是否将不能使用包括安卓手机操作系统在内的美国公司软件时,美国商务部官员确认了这一点,并强调了禁令条款中的“任何软件”。
在谈到“对中兴的这一禁令最终也会使包括中兴供应商在内的美国企业受损”时,他未正面回应,但表示这是一个“国家安全问题”。
从对方商务部官员的发言来看,他们对制裁中兴导致的国内企业受损也是充分估计的,最终以「国家安全」的名义,实施了对中兴的制裁。
很显然,这已经不是单纯的中兴违反美国政府相关规定向伊朗出售商品和技术这么简单的问题了,而是国家层面的对抗。
很不幸,中兴显然成为了本次中美对抗的靶子。
如果美国在对中兴的制裁上,继续保持当前的强硬态度,那么中兴公司走向破产不可避免。目前来看,这种结果的概率正在显著上升。中兴董事长殷一民发表讲话,这样的制裁将使公司立刻进入休克状态!
中兴破产并不是一家公司的倒闭那么简单,它会在市场上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今天的中国股市迅速做出了反应,在澎湃新闻稿公布后,三大股指持续走低,沪指一度跌超1.5%,创指盘中跌超2%,市场近两千只股票下跌。从盘面上看,半导体、视听器材板块涨幅榜前列,海南、数字中国居板块跌幅榜前列。
更重要的是,美国商务部官员在面对澎湃记者就是否会对华为等中国公司开展类似中兴这样的调查时,拒绝了评论。
换句话说,对方并没有否认将战火扩大的可能。
其实这个事件已经远远超出了商业的正常范畴。世界头号强国美国以国家的力量,专门针对他国的一个企业,换成任何企业都是扛不住的。如果美国以同等力度对付三星、索尼、爱立信,统统都是要跪的。
中兴的问题其实就是中国产业链的问题,中兴的短板,其实就是中国的短板。中国必须从国家战略安全的层面,对这件事情高度重视,深入认识到这一事件背后所反映的严峻现实,成为本国企业的坚实后盾,不要再让甲午战争中“日本以举国之力打李鸿章”的悲剧重演。
美国摆出“国家资本主义”的架势制裁中国企业,中国政府如果不做点啥,枉被美国称为“国家资本主义”了。
更何况,美国的火力打击范围本来就不限于中兴,而是一切可能威胁到美国优势地位的中国企业。
2
根据彭博社4月20日报道,因特朗普政府希望惩罚中国“侵犯美国知识产权”的行为,美国财政部正在考虑通过一项紧急法律,限制中国对敏感技术的投资。
美国财政部国际事务办公室助理部长希思•塔尔伯特(Heath Tarbert)表示,根据1977年通过的《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有权宣布全国紧急状态,以应对“不寻常及极其严重的威胁”(unusual and extraordinary threat),他有权阻止交易,并扣押资产。
美国政府3月27日已经威胁过对中国动用“紧急状态法”
美国政府官员表示,特朗普对外国投资限制的指示只针对中国。据四名匿名知情人士透露,财政部官员正在就禁止中国企业投资领域制定具体的计划,比如半导体和“所谓的”5G无线通信。
除了应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美国财政部官员还在研究如何依据美国外资审议委员会(CFIUS,Committee on Foreign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的立法,对中国企业施加更严格的条件。美国外资审议委员会专门负责审查涉及“国家安全问题”的交易。
美国政府对于市场干预的强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主流自由主义经济学者所鼓吹的“小政府”的范畴。美国对中国的态度,也已经远远超出了正常贸易摩擦的范畴,距离触发全面政治军事对抗的红线越来越近。如果现在是十九世纪,这已经足以成为挑起两国之间战争的导火索了。
从中美关系的全局视野来看,中美关系全面恶化,已经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趋势。美国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的台湾问题等方面扬言滋事,试图挑战中国的底线;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在高科技领域禁止向中国出口,并持续打压中国为数不多、在国际上名声鹊起的高科技企业;继续在南海和西太平洋保持军事高压态势。即使是贸易战本身,美国针对的也不是中美之间的大宗商品,而是直指中国制造2025中提出的十大高新技术领域。
美国的组合拳清晰无误地表明,美国的真实意图不在于贸易战,而是扼杀中国制造业追赶的势头,狙击中国制造2025的宏伟计划。
它涉及美国对中国全面发展、实力逐步接近西方平均水平的战略意图的判断,涉及到把中国当作“合作伙伴”还是“主要战略竞争对手”的大是大非问题。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技术战争!
指望美国因自身损失放弃打击的幻想也可以休矣。为了遏制中国,美国可能会采取非常动作,甚至愿意自身承受高昂代价。
第一财经网站3月曾报道称,除了在并购领域的限制性措施外,《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案》的“可怕”之处还在于,该法案规定在“美国国家安全保障和经济利益遭受重大威胁”时,美国政府可冻结、没收外国持有的美国资产。也就是说,在非常时期美国可据此法冻结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甚至一笔勾销美国对中国的欠债。
美债是美元发行的基础,美元霸权又是美国这个金融帝国存在的基础,冻结甚至购销中国持有的美债,将会导致美债信用的崩溃,并引发严重的连锁反应。也就是说,极端情况下,白宫甚至会不惜玩“金融核爆”,拉着中国一起同归于尽(当然这种可能性极小,除非白宫先出手搞定了华尔街)。
在中国人看来,《中国制造2025》只是自身重要产业的发展规划,中国重回世界之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中国一再强调,我们是和平崛起,不争霸,不谋求与美国的对抗。
但是,在美国人看来,中国崛起并超过美国,这本身就是最大的“原罪”,击中了美国人心中最恐惧的部分。
白宫绝不能接受中国的制造业全面超越美国,因此会采取任何手段进行遏制,如果达不到目的,就继续升级。
美国人为什么会这么恐惧失去领导者的地位?
本质原因在于,美国不是一个普通的民族国家,而是以清教信仰为内核的文明型国家。
根据美国人的清教信仰,他们自认为是代表上帝统御全世界的“神选之民”,是山巅之城,如果被中国赶超,就代表着信仰的彻底崩塌。(关于美国人的清教信仰,参见《美国的种族问题为什么如此根深蒂固?(上)美国的种族问题为什么如此根深蒂固?(下)》)。清教信仰,又是美国的立国之本。
对于美国这个世界移民组成的大杂烩来说,信仰崩塌可就意味着文明的崩溃,国家的解体。《文明的冲突》的作者亨廷顿对此也有过类似的论述,而且更进一步地,他认为美国的终结,将意味着整个西方文明的终结!
因此中国超越美国,对于美国来说,其实也是生死问题。它也是被逼到悬崖边上,退无可退。
尽管中国一万个不情愿,但是中美掉进所谓的“修昔底德陷阱”,已经是板上钉钉了。中美矛盾是不可转移不可调和不可避免的,必须以一方倒下作为结局。
3
美国对于制造业高地的高度重视,将其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又与过去几百年国家间的“产业战争”的历史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从农业国快速跨越到现代化的工业国,没有经历过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工业强国之间,残酷而激烈的产业竞争的洗礼(这一过程以后另文详述),因此很多中国人对产业升级与大国兴衰的重要性,严重认识不足。
但是中国的高层对此保持着清醒的认识,否则也不会在重重封锁之下(如何封锁的,后面会讲),实现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达到今天这样的成绩。
美国人从《中国制造2025》中,研判出中国的战略企图,我们也可以从美国的战略文件中,推测出美国人的战略构想。
2017年12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向国会提出了他的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由总统的国家安全团队撰写、总统签署,虽不具法律效力,却显示了总统在国家安全领域的施政意图与目标。
特朗普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为其军事和外交政策、国防开支、贸易谈判和国际合作描绘了具体的蓝图。他将保护国土安全、促进美国繁荣、以实力维护和平和彰显美国影响力,定位为支撑国家安全的四大支柱,也就是其《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所要达成的四大目标。
这份《国家安全战略》是公开的,网上可以检索到中英文全文。其中,是这样为中美关系定性的:
“中国和俄罗斯挑战美国的实力、影响和利益,企图侵蚀美国的安全与繁荣”。
“这些竞争(指中、俄、朝、伊朗、恐怖主义及跨国犯罪集团),要求美国重新思考过去20年的政策,这些政策是建立在与对手进行接触及将他们纳入到国际机构和全球商务体系中,就可以使他们变为无害的行为者和可信赖的伙伴的假设之上的。总的来说,这一假设是错误的”。
“美国面对三个主要的挑战者——中俄修正主义大国、北朝鲜和伊朗流氓国家以及跨国犯罪组织,尤其是伊斯兰圣战组织恐怖集团——他们积极地与美国及我国的盟友和伙伴进行竞争”。
总之,这份报告把“中修”列为美国面临的五大威胁之一,而且认为中国是通过不公平的贸易手段获取了竞争力,用违反知识产权的办法获得技术进步,与美国企业的合作取得了竞争优势。派留学生到美国侵占了美国教育的好处,美国要切断这些使中国获益的渠道。
从历次国安报告来看,总统越是对这个报告重视,就表示美国的危机感越强。小布什、奥巴马时期,冷战结束,美国一家独大,这两位干脆连公开发表演讲的兴趣都没了,直接把报告丢给国会发表了事。
特朗普则将国安报告的演讲,变成了一个充满意识形态色彩的战斗檄文。美国上一次如此严肃地针对另一个国家进行全方位遏制,还要追溯到冷战时代对苏联的遏制。
罗纳德·里根是国安报告的始作俑者。当年,里根老爷子也是报告一出,一扫美军败走越南的阴霾,美苏争霸由此进入新的高潮,直到把苏联斗倒解体。
罗纳德·里根
特朗普的政策处处模仿里根,把自己的地位定位为林肯之后的“第二个林肯”。所以不要心存任何幻想,美国政府已经把中国提到苏联那样的高度。战火已经烧到家门口,软弱退让不会使得对方放弃对抗,而是步步紧逼,不把中国搞成像苏联那样解体,对方是不会罢休的。
4
你是否会想,只有特朗普所在的共和党才如此针对中国?如果换成民主党总统,会不会与中国重新缓和?
你的愿望很好,但可惜与事实不符。驴象两党在其他事情上可能尿不到一壶,但是在遏制中国这件事情上,两党已经迅速达成了共识。
2018年3月4月,美国《外交事务》杂志合刊上,刊登了题为《中国的算计》(副标题是“中国是如何抗拒美国的期待的?”)(“Reckoning”这个词可以翻译为“算计”,也可以翻译为具有强烈宗教色彩的“最终审判”)的文章。
该文的第一作者是库尔特·坎贝尔,他现在是亚洲集团主席,曾于2009年至2013年任美国国务院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另一位作者是艾丽·兰特娜,现为外交关系委员会中国研究部的高级研究员,2013年至2015年曾任美国副总统拜登的副国家安全顾问。
这两位都是民主党的大佬。
可以认为,这篇文章的观点,就代表了美国民主党的官方态度。
这篇文章对于我们理解《国家安全战略》的真实意图,提供了清晰的指引。文中说:
“胡萝卜与大棒都没能使中国变成我们所预期的那样。外交与商业的接触和包容,也没使北京的政治与经济变得开放。美国的军事力量和地区平衡政策,也没制止北京寻求取代美国主导的制度的核心内容。自由的国际秩序,也没有能像我们期望的那样有力地引诱或是限制中国。相反,中国一直在自己的道路上前进,在这一过程中使美国许多期望落空”。
“美国曾设想更多地与中国进行经济交往,可以使中国经济逐步地,但是坚定地走向自由化。1990年,美国总统布什的国家安全战略说,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的加强,对中国重回改革道路至关重要。这一观点在美国曾占据几十年的统治地位。这一信念驱使美国在90年代给中国最惠国待遇,在2001年支持中国加入WTO,2006年与中国进行经济对话,在奥巴马政府期间与中国进行双边投资协定谈判”。
“然而,本世纪初期,中国的经济改革停止了。与西方的期望相反,在中国变得更加富裕时,北京反而加强了它的国家资本主义模式。持续的增长没使中国变成一支更加开放的力量,反而是为中国共产党的合法性及国家主导的经济合法性服务了。”
“华盛顿现在面对的是现代历史上最有活力和巨大的竞争者。正确对待这个挑战,就要放弃美国长期以来对中国充满希望的政策。特朗普政府的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用对美国战略上的假设提出质问的方式,向正确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
美国之所以耐着性子与中国保持接触,是因为他们始终期望在接触的过程中,中国实现“颜色革命”,变成一个能够被美国操控的“美式自由民主"国家,成为美国主导的国际贸易体系中地位较低的打工仔,丧失威胁美国优势地位的可能性。说白了,就是要求中国要么像苏联一样解体后衰弱下去,要么像日本一样被“去势”,成为一条乖乖的哈巴狗。
然而,美国在屡次碰壁之后,如今已经彻底放弃了这一幻想。
4月13日联合国秘书长古铁雷斯在个人社交媒体上表示,“世界保障危险升级的机制已然失效,冷战归来了。”
虽然秘书长发表这一言辞,针对的是美英法联合打击叙利亚这一丑恶行径,但是“新冷战时代”已经到来,这是一个毫无疑义判断。
中美关系可能通过谈判、妥协,达成一定程度的阶段性缓和,但是中美关系继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重大转折,从对抗转向合作之后,再一次向相反的方向转化,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在核威慑的背景下,与冷战时期的美苏关系类似,中美之间正面爆发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围绕着国际贸易、产业竞争、货币金融等方面的暗战将越演越烈。
其中,决定中美综合国力实力对比的根本要素——美国针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与中国锲而不舍地追求产业赶超,将成为中美之间所有较量的重中之重。
5
与大多数人的认知不同的是,这种较量并不是近些年才开始的,而是早在新中国成立之时,就已经悄悄地拉开了帷幕。
1949年11月,距离中国开国大典过去还不到一个月,美、英、法、德等17个国家秘密成立了巴黎统筹委员会(简称“巴统”),目的就是要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禁运和贸易限制,通过技术封锁限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促使其早日崩溃。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份禁运清单上有一份所谓的“中国禁单”,即对中国贸易的特别禁单。该禁单所包括的项目,比苏联和东欧国家所适用的国际禁单项目还要再多 500 余种,由一个专门的机构“中国委员会”全权负责落实。
也就是说,从新中国成立的那一天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就在对中国进行严密地技术封锁,目的是提防中国的复兴,促使中共政权崩溃。
这一目标,甚至比打倒苏联还要优先!
“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这不仅仅是当时的宣传用语,而是冷冰冰的现实。西方对于中国的全方位绞杀,比普通中国人所认识到的要认真严肃得多。
为什么对于当时还十分弱小的中国,他们会如此提防?
除了中国庞大的人口,关键的地缘战略地位,还可能来自于,中国曾在国际贸易历史上长期占据绝对支配地位,西方国家对其再次变成现实感到深深的恐惧。
欧美对于曾经长期碾压欧洲的中东帝国也抱有深深的恐惧,因此采用种种手段肢解了中东,并防止其再次统一。幸好,中国在共产党的带领下重归统一,并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否则,中国的现状可能还赶不上中东。(参见《叙利亚为什么变成人间地狱?》)
1953年之前,巴统是极其保密的,并且成员国互相约定,必要时可以公开否认加入组织。巴统这个名字第一次对外界泄露是在1952年,是日本人干的,这一年日本加入巴统。1964年,美国财政部长第一次在国会证实了巴统的存在。
随着前苏联1991年解体,1994年4月1日,“巴黎统筹委员会”正式宣告解散。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对中国技术封锁的结束。更加严密的技术封锁罗网,在紧锣密鼓地编织之中。
1996年7月,在美国的操纵下,以西方国家为主的33个国家,在奥地利维也纳签署了《瓦森纳协定》(简称“瓦协” Wassenaar Arrangement),决定从1996年11月1日起,实施新的控制清单和信息交换规则。
绿色为瓦森纳协定缔约国
与“巴统”一样,“瓦协”同样包含两份控制清单:一份是军民两用商品和技术清单,涵盖了先进材料、材料处理、电子器件、计算机、电信与信息安全、传感与激光、导航与航空电子仪器、船舶与海事设备、推进系统等9大类;另一份是军品清单,涵盖了各类武器弹药、设备及作战平台等共22类。中国同样在被禁运国家之列。美英法德澳日等所有的发达国家均属于瓦协的成员国,后来发展起来的韩国也同样是瓦协的成员国。
可以看出,所有第三世界国家几乎都被被瓦协排除在外。而这些国家中,有实力有可能挑战发达国家技术地位的唯有中国。因此,这实际上就是一份针对中国的技术封锁协定,其他第三世界国家就是“烟雾弹”,显得好像不是特意针对中国。
欧盟理事会在2000年通过了《1334号法令》,将《瓦森纳协定》的机制贯彻到欧盟高科技出口贸易方面,欧盟《1334号法令》确定的控制出口清单,同《瓦森纳协定》没有太多区别。
尽管“瓦协”规定,成员国自行决定是否发放敏感产品和技术的出口许可证,并在自愿基础上向“安排”其他成员国通报有关信息。但实际上,“瓦协”完全受美国控制。
当“瓦协”某一成员国拟向中国出口某项高技术时,美国甚至直接出面干涉。90年代中后期中国投入巨资发展的908和909工程,受到美国、日本等国在设备、技术出口管制方面的限制。华晶、华虹等到国际市场采购设备,都先后遭遇到了“瓦森纳安排”的限制。2004年,捷克政府曾批准捷克武器出口公司向我国出售10部总价值为5570万美元的“维拉”雷达系统,但在美国的压力下,取消了这一合同。2006年,我国与意大利阿莱尼亚空间公司曾签署了发射意卫星的合作协议,但由于美国的干预,意方不惜经济和信誉损失,最终取消了合作协议。
正如你所料,这次中兴事件使得舆论聚焦的“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或者通常所称的芯片技术,正是瓦协规定的对中国进行封锁的重点技术。
英特尔、三星、台积电2015年能买到ASML10NM的光刻机。而大陆的中芯国际,2015年只能买到ASML2010年生产的32NM的光刻机。5年时间对半导体来说,已经足够让市场更新换代3次了。
如果大陆能像中国台湾和韩国一样购买最先进的半导体制造设备,追赶英特尔很难,但快速拉近跟中国台湾、韩国的半导体制造水平是有可能的。
除了不能买到最新的设备以外,受到瓦尔纳协定的影响,华裔工程师还不能进入到欧美等知名高科技公司的核心部门,防止技术泄露。华裔在跨国公司中遭遇“玻璃天花板”限制,除了通常所认识的文化隔阂之外,瓦协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印裔就没有这个问题,因为人家不用担心印度崛起,威胁到他们的地位。
你以为这个世界是在搞公平公正的自由贸易?
那不过是存在于小清新头脑里的幻象罢了。实际上,人家对你是处心积虑地层层设卡,处处提防。
你是否常常感觉到,中国的技术研发,是在跟全世界较劲?恭喜你,这种直觉是正确的。中国确实在用一己之力,追赶整个发达世界。在这种情况下达到今天的成就,实属不易。
国与国之间的产业战争,到底是如何进行的,意义究竟有多大?为什么美国在高新技术层面,始终对中国进行如此严厉地严防死守?中国是否能像韩国那样加入“瓦协”,从而获得技术转让与输出,进而跻身发达国家之列?中国是否能够最终赢得这场命运之战呢?
要解释清楚这一连串的问题,需要首先回顾过去几百年隐藏在国际风云中的一条暗线,这就是国与国之间的产业战争与专利暗战。
具体内容,下一篇接着说。
请扫描以下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北山浮生谈古论今(BSFS_View),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热帖推荐:
以金融视角看世界:从万历十五年到2017年,大国衰落的轮回又将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