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红基会刘选国:新时代中国基金会国际化的契机与路径 | 年会回顾
2017年11月22日至23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17年会在成都川投国际酒店举行。本次年会是中国非公募基金会发展论坛转型升级为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后的首届公益盛会,也是基金会论坛的第九届年会。为期两天的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关心基金会和公益事业发展的571家机构的918名嘉宾与会。其中,基金会197家,有近200名理事长和秘书长莅临现场。
以下为主题演讲环节,围绕“我”理解和实践的新价值新生态,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副理事长刘选国的演讲实录:
一、十九大和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基金会国际化提供了大环境和新契机
2013年我发表过一篇文章《中国的基金会离伟大还有多遥远? 》 (http://hope.huanqiu.com/exclusivetopic/2013-03/3754501.html)我当时的结论:中国基金会离世界伟大基金会的距离还十分遥远。无论是在愿景使命设计,还是从实力、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准看,离洛克菲勒、福特、盖茨这些伟大基金会差距的确还十分遥远,但我看到了好的趋势,并预期伟大基金会将在中国非公募基金会中出现!
才不过四年多的时间,随着《慈善法》出台不仅仅非公募基金会这个名称将改变,而且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一带一路建设开展,尤其是十九大新确立的两个一百年目标,中国已经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将建设现代化强国,而且重新定位了未来三十多年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十九大报告第十二部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要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因此,作为中国第三部门的重要组成,基金会走向国际化,主动担当“全球发展贡献者”责任,成就为世界伟大基金会的大环境和大好契机已经来临。像2011年援非引起的卢美美舆情事件,应当是再也没有舆论土壤了,中国红基会今年开启了近20个国家的国际援助项目,基本上没有负面舆论评价。
二、中国红基会近年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人道行动的做法及体会
中国基金会行业走出国门,中国红基会不是领先者,由于我们属于中国红十字会发起设立的基金会,而总会重要定位就是民间外交渠道。中国红十字会自1904年诞生以来,作为红十字国际运动的一名成员,开展国际合作一直是其重要的工作内容。
早在1906年美国旧金山地震,刚刚成立的中国红十字会就捐银元2万元;1923年日本关东大地震,中国红十字会不仅仅捐款还派出了第一支对外援助救护医队;即使是文革期间国内工作停滞,但国际合作交往还在继续。配合国家的外交战略,针对国际重大自然灾害、疫情、饥荒、战争冲突等情况,中国红十字会每年都有一笔国家预算援助。当然,此前因中国经济欠发达,所以中国红十字会更多时候是受援国,接收外援更多。
2006年,中国红基会成立海外联络部,寄希望于海外筹资,发现受红十字运动七项基本原则限制,海外筹款走不通,一度撤销了海外联络部。近年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开展,红十字国际运动对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期待提升,希望中国成为援助国。在这一背景下,在陈竺会长的倡导下,中国红十字会加大了国际援助力度,制订了“红十字与‘一带一路’同行”人道救助计划,并亲自动员发起在中国红基会成立丝路博爱基金。
现在国际性的重大自然灾害、疫情突发,由中国红十字会派出专业救援队或提供捐款。常态性的筹资援助项目则通过中国红基会来承担。为加强国际援助,中国红基会去年重新组建了海外与青少年项目部,成立了“海外人道项目中心”,招聘了三位外语好、有社工或项目管理经验的员工,去年以来,中国红基会开展的国际性援助项目就涉及近20个国家,援助金额价值8000多万元。
中国红基会目前国际化项目的类型和特点:
1、配合国家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发挥人道组织优势,开展医疗救援类硬件项目建设。
中巴急救走廊建设项目,是中国红基会丝路博爱基金今年重点资助开展的红十字与“一带一路”同行示范项目,主要沿中巴经济走廊布设由急救站点、急救人员、急救车辆、信息系统等组成的“应急单元”,提升经济走廊沿线应急救护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今年5月7日,首个“应急单元”——“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落成,该急救中心包括轻钢结构的板房和急救设备、急救车辆等,均由由中国红基会丝路博爱基金动员资源援建。9月由卫生部参与协调、由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京红十字会999急救中心的医疗专家组成的中国红十字援外医疗队入驻开始对外服务。
2、呼应受援国需求,发挥中国红基会品牌项目优势,开展生命救助项目。
“天使之旅”是中国红基会从2007年以来动员志愿者、医生、捐赠方等多方资源奔赴西部贫困地区、边疆地区和灾害突发地区进行先心病、白血病、唇腭裂等疾病筛查、救助、探访、紧急救援的一个品牌项目,今年我们根据一带一路国家需求,组织中国的医生,在爱心企业的支持下,开展了天使之旅——“一带一路”大病患儿人道救助计划阿富汗行动、蒙古国行动,帮助这两个国家进行先心病患儿筛查和手术救助,培训他们的医生,推动双边的医学交流促进。
医疗物资药品捐助也是中国红基会的项目优势,针对叙利亚多年战乱的人道需求,今年中国红基会给叙利亚援助2套大型多功能移动医院,每组移动医院由两辆大巴车和两辆救护车组成。每辆大巴车经过改装,装配了手术方舱、生化检验、X光、B超、除颤、心电图等设备,并配套开发了信息系统,可实现远程会诊和实时通讯,可为当地民众提供基本诊疗、手术、体检、疾病筛查、医疗转运等综合性卫生健康服务。同时还为叙利亚提供脊髓灰质、脑膜炎、肝炎等疫苗援助。
应孟加拉国的请求,“丝路博爱基金” 在达卡建设中孟博爱血液透析中心,其中包括8台血液透析设备,总价值134.4万元。9月25日,中国红十字援外医疗队赴孟加拉国对当地医护人员开展培训,还就后续医务人员来华培训等进行调研。此外,今年开展的救护车捐赠项目,还向柬埔寨、老挝各捐赠了5辆红十字救护车,帮助两国红十字会提高应急救护能力。
中国红基会“赈济家庭箱”项目以《国际红十字和红新月运动救灾行动行为原则》和环球计划标准,秉持“一箱救灾物资,一户受灾家庭,一周应急生活”的理念,通过捐助一个箱子的物资支持受灾家庭灾后一周的应急生活。近年在国内开展重大自然灾害救援中,赈济家庭箱是最受灾民欢迎的救灾物资,近年在国际灾害和冲突地区救援时,我们先后开展了缅甸冲突地区和尼泊尔地震灾区的赈济家庭箱援助。
3、与国际红十字组织合作,推进运动发展,援助海外红十字会及志愿者物资项目。
“博爱单车”全球志愿服务项目是丝路博爱基金今年重点资助开展的红十字/红新月与“一带一路”同行框架下的示范项目。项目由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秘书长哈吉•阿西与中国红十字会会长、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副主席陈竺共同发起。“博爱单车”项目首批募集10000辆博爱单车,并配备志愿服务工具,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志愿者在人道救助、应急救护、灾害救援以及社区防灾减灾等方面扩大人道服务可及范围。目前,已向文莱、柬埔寨、印尼、老挝、缅甸、菲律宾、罗马尼亚、泰国、越南等国家红会捐赠“博爱单车”。项目长期目标是为全球100万名红十字/红新月志愿者提供100万辆自行车,促进世界多方共同参与人道事业。
4、与国内民间组织和企业携手合作,依托国际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在地组织网络,联合开展公益慈善项目。
2016年9月我访问非洲埃塞俄比亚和乌干达,在微信中发出了“谁能拯救亚的斯的十万流浪儿童”图文,迅疾收到邓飞的回应,表示免费午餐要开进非洲。随后,我们通过研讨达成共识,在深圳慈展会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倡议开展“中国公益联合援非活动”。经过众多周折, 2017年3月,中国红基会提供资金渠道,通过中国留学生志愿者组织追梦行动公益的执行,首家援非免费午餐成功落地肯尼亚,在内罗毕贫民窟启动了六所学校免费午餐项目。通过沟通协调,我们与埃塞俄比亚、乌干达红十字会开展联合援非行动的协议已经签订,项目包括中国红基会的博爱家园项目、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的免费午餐项目、昆山昱庭基金会冲水公厕和免费厕纸项目。通过红十字国际组织的非洲在地网络,为中国公益组织进入非洲提供渠道和平台的探索,初步获得成功。
三、新时代中国基金会国际化及成为伟大基金会的路径及修炼
近年来,开展国际援助走在前列的有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青基会、爱德基金会等,还有一些企业家设立的基金会和民间救灾也在走出去,如老牛基金会、浙江杭州市公羊会等,他们在摸索前行中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援外路径,有的还在境外建立了分支机构或者项目办公室。
一些学者也在积极开展中国公益走出去的理论研究和政策倡导,黄浩明理事长和邓国胜老师都有中国公益国际化的课题和论著出版,他们指出中国公益实现国际化具有必要性、紧迫性、重要性,指出了当前存在的认识误区和政策障碍,提出了提升能力建设、开展与在地组织合作等策略,还研究了走出去的路径和合作模式等。
通过中国红基会近年的国际项目实践,我们的体会是做国际项目的确困难多,成本高,风险大,但是非常受欢迎,既受受援国人民欢迎,也受中国外交部门、中资企业、海外侨胞的欢迎,还能满足一些具有国际化战略的捐赠方的公益需求,也非常符合中国当前的国际交往和经济全球化的战略,目前也获得了一些部委的口头支持,可以说是一个合作多赢的结果。
目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资源动员不够和不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红十字组织向我们提出了很多需求,但我们还没有足够能力都去满足,援外人才也严重短缺。
中国红基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充分利用红十字国际组织在地网络体系,是一个有效合作模式。通过与在地红十字会或红新月会的合作,不仅仅可以帮助了解受援地的最急迫需求,通过他们的专业团队和网络帮助项目实施落地,尤其是可以提供项目考察和执行验收等工作的安全保障;这些欠发达国家的红十字组织,由于多年接受红十字国际组织和西方国家红十字会的援助,一大批领导人和高级职员都系统接受过西方项目培训,掌握语言和规则的水平较高,与他们合作,可以减少建立合作渠道、寻找合作伙伴、执行项目的成本。因此,中国红基会可以为一些有国际化梦想、但目前实力还不足以建立专业团队的组织走出去,提供渠道和服务。
去年底,我在出版文集《中国公益的修炼》时,曾与出版社领导有过书名的冲突,我希望以发表的文章《中国基金会离伟大还有多遥远》为书名,但他们看来“伟大”这个词似乎不能用于基金会这种组织,所以最后折中才使用了现在这个书名。陈越光老师在书的序言中(http://www.sohu.com/?strategyid=00005),有一段特别经典的对如何“伟大”的概述:平庸是“熬”不成伟大的,“伟大”是从伟大出发点的出发。
我在《改变中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华百年》书评(http://hope.huanqiu.com/exclusivetopic/2013-05/3982710.html)中曾经归纳说:“一个基金会之所以成为伟大基金会的要素构成: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弘善资本+科学的基金会制度设计+有伟大理想的专业人才。”
越光老师结合我对慈济基金会的介绍文章指出:对于需要募集基金的基金会来说,这个三要素的种子结构似乎可以做一点修订:伟大的愿景+科学的基金会制度设计+有伟大理想的专业人才。我很赞赏他的指正,的确,对于慈济,还有红十字会、救世军、乐施会这样一些使命驱动型的全球性公益机构来说,起初创始人并没有一笔弘善资本,但他们就是在一个伟大愿景和改变世界的目标感召下,持续动员社会资源推动,终于让这些机构成为造福人类、温暖世界的伟大机构。
进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基金会作为中国第三部门的有生力量,如果我们诸位基金会负责人有了这种从伟大出发点出发的愿景,还有锲而不舍的持续努力,我们就有可能成长为走向世界的伟大基金会!
相关阅读:
1、刘选国:《中国的基金会离伟大还有多遥远? 》(http://hope.huanqiu.com/exclusivetopic/2013-03/3754501.html)
2、陈越光:《中国公益的修炼》序言:http://www.sohu.com/?strategyid=00005
3、 刘选国:《改变中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在华百年》书评(http://hope.huanqiu.com/exclusivetopic/2013-05/3982710.html)
演讲视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517dqvrju&width=500&height=375&auto=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