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特别专访 | “架桥者”吴伟和微笑明天的公益慈善战略考量

吴伟 CFF2008 2021-10-10

   导读: 


2021年4月25日,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以下简称“基金会论坛”、“CFF”)秘书处专访了浙江省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吴伟。在专访中,吴伟理事长分享了发起微笑明天基金会的心路历程,担任杭州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会长的思考,以及作为基金会论坛2021年度轮值主席对基金会行业建设的看法。现将专访全文分享如下。


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文字内容经作者确认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全文约1万字,阅读时长约15分钟。


*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2021年度轮值主席

浙江省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吴伟


CFF:微笑公益项目已经进行了30年,微笑明天基金会成立了8年。您本人何时参与微笑公益,又为何发起微笑明天基金会?


吴伟:今年是微笑公益项目30年,1991年是微笑明天现任医疗总监史颂民教授等专家在中国开展第一例唇腭裂免费手术的时间,我们以此作为微笑公益项目的缘起和纪念的时间。我本人是1999年的秋天通过这些专家了解到微笑公益项目,逐渐开始推动这个项目走向全国,走向海外。


微笑明天基金会创办于2013年,跟国内很多项目一样,我们也是先有具体项目,然后一步步把平台做起来,最后成立一家基金会来推动项目运作和发展。微笑公益项目能够在短时间内对孩子的改变非常大,这是非常有意义的。我也希望能够整合更多的爱心力量和资源,一起来推动这个事。


CFF:成立基金会为何取名“微笑明天”?

 

吴伟 :我们当时以唇腭裂救助项目为主,希望孩子们拥有微笑,所以这个项目原来叫微笑活动或者微笑行动。当作为项目名称的时候,微笑活动、微笑行动可能比较适合,但是作为一个机构名称,还是要有更好的愿景和期盼。


开始的时候还想取名叫“微笑梦想”,因为那段时间党中央刚刚提出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但后来感觉,梦想好像太远大,还是更希望有一个具体的明天。我们几个理事商量后,决定叫“微笑明天”,寓意希望改变这些孩子们以前孤独和封闭的生活状态,让孩子绽放笑容之后,有一个新的开始,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2015年,吴伟在广西玉林微笑公益活动上


CFF:微笑项目走过30年,一件事做30年很不容易。2013年微笑明天注册基金会,2017年取得公募资格,最初有20多年是项目式的运营。在您看来,成立基金会前后,以及取得公募资格前后,做公益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吴伟 :变化还是很明显的。比如说早期我们所有的资源、人力、精力都围绕单一项目去打造,做得专一,做得很深。微笑明天成立前几年是非公募基金会,那段时间也是围绕着一个项目在做,把所有的资源调动起来,帮助推动在国内和在海外的唇腭裂救助项目。

 

《慈善法》颁布以后,我们成为浙江省最早一批取得公开募捐资格的基金会之一。我们所链接的资源更多了,所要帮助的项目更多了,所要服务的社会组织也更多了。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多元。我们要打造一支不一样的团队,方式方法上有很大的不同。比如说我们以前筹款注重线下企业端资源的联动,成为公募基金会以后,刚好赶上互联网科技公益的时代,我们和很多科技公益平台,比如腾讯公益、阿里巴巴公益、支付宝公益、微公益等,以及很多现代媒体,有更多的结合。

 

在业务领域方面,民政部门对微笑明天赋予的业务范围比较宽,除了传统的医疗救助,还有教育资助、乡村振兴、公益行业赋能以及减灾救灾等。我个人的理解是,一个组织有能力、有资源帮助更多社会需要帮助的领域,对这个机构而言是一件好事,这也是民政部门对微笑明天专业性的肯定。

 

近几年,我们做的大量公益项目都和扶贫有关,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脱贫攻坚战略,很多项目都在广袤的中西部地区,包括云贵、川藏、广西、新疆等地。

 

取得公募资格前后对比就很强烈了。原来只是单一项目在运作,取得公募资格后到去年年底,我们在全国范围内帮助了180多家公益组织联合做项目,开展的项目大概有300个。从数量来讲,比过去多了很多;从领域来讲,也比原来更加丰富。


*2020年2月27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王文序、民政厅厅长王剑侯一行视察指导微笑明天抗疫工作


CFF:联合180多家公益组织,开展300个项目,确实是很大的体量。过去的一年,微笑明天表现突出,从2020年初不到24小时为抗疫筹集1000万元开始,微笑明天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当中,全年的项目体量翻了一倍。异军突起的背后是否也意味着风险或质疑的增加?对于风险防控,基金会有怎样的准备?

 

吴伟:在组织的发展过程当中,随着知名度的提升,项目越来越多,遇到一些质疑或者疑问、疑虑,也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捐赠人,他们希望公益项目有更多的信息公开,希望反馈更加及时、详细。幸好现在有互联网公开募捐信息平台,对于所有项目都有反馈信息的通道,这一点比较重要。


从我们基金会内部角度来讲,我们需要做好信息化管理。我们去年建立了志愿者信息管理系统,做了唇腭裂定点合作医院的管理系统,项目管理得以进一步信息化。从内部资料审批到后续处理,管理软件可以更好地把信息反馈给公众和捐赠人。我们也做了内部管理系统的升级,现在微笑明天内部管理基本上是无纸化办公。


这两年也招了不少新员工,我们对员工专门做能力培训,特别是服务捐赠人的培训。因为很多平台的捐赠人很有爱心,会经常关心项目进展,时常通过邮箱和留言向我们提问,我们员工需要给他们做解答,消除他们的疑虑,这些都是我们要做的。


另外,很多风险的来源可能存在于合作机构。这几年通过和本地很多机构合作,希望能够提升合作伙伴的能力,比如对公益慈善的理念、项目的初心、项目的设计策划到后续的总结反馈,做一些梳理和培训。最近政府在大力打击非法社会组织,目的就是要营造更加良好的公益生态,一定要在规范和专业的基础上去行善,去做我们的慈善工作。


总之,我们要加强内部治理,从科学管理、信息化着手;外部也需要改善公益伙伴合作的小生态;处理风险和疑虑一定要做到及时有效,假如有风险产生,要尽早回应,消除公众疑虑,这是很重要的。我们通过这些方法来提升应对风险的能力、处理危机的能力,当然也需要得到专业机构的建议和支持,希望和同行、专家学者以及新闻界的朋友一起,进一步提升风险防控和危机应对能力。


当然,我们也希望公众能够给予一定的时间和宽容,因为中国公益特别是互联网公益方兴未艾,刚刚起了好头,在发展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作为公募基金会,我们肯定是希望自身越来越完善,公益项目的执行和透明度越来越高,能够让每一位爱心人士看到所捐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应该花的地方。


CFF:您曾经说过,中国有8400家基金会、90万家社会组织,如果联合起来,积少成多,未来力量会很大。多年来,微笑明天积累了大量的合作伙伴,在和地方政府、医疗机构、基金会、慈善会、高校、媒体不同合作的经历中,您认为合作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吴伟 :所有合作都源于信任。我们以前推动唇腭裂在全国的救助过程当中,和地方政府谈、和医院谈,成功率大概百分之六七十,我们所做的事有的时候和当地政府的聚焦点不在一起。

 

这几年要感谢党和政府脱贫攻坚的大战略,进入到2010年以后,很多公益的项目更加容易谈了,谈的成功率也提升了,因为找到了双方彼此共同关注的点,产生了共鸣。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合作就会比较多。不是一方在使劲,而是双方一起相伴而行,大家联合起来做一个事。我们在做工作的时候,不光要考虑自己,也要设身处地为合作方解决问题。

 

比如说我们以前和计生协会合作,计生协会的网络遍布乡村,但是微笑明天的工作人员很少,我们怎么样找到这么多的唇腭裂孩子,要和政府、跟群团组织去合作。我经常讲一句话,我们基金会人员的数量很少,但政府的网络很大。我对计生干部讲,我们所做的唇腭裂救助,是跟你们对妇女的生育关怀,培育出更加健康的宝宝紧密相关的。因为唇腭裂的救助对这些妈妈来说是第三期干预,在怀孕期改变不了的事情,等到宝宝生出来以后,我们最后把痛点给解决掉,成为一个有微笑的宝宝。

 

计生干部们听了以后,就觉得这个事情值得一起干。所以在一些区域这个项目就叫“生育关怀·微笑明天”,不是好像我们挑头做的事情,而是双方一同努力。在和机构合作的时候,要设身处地为对方考虑,找到共鸣。在共鸣基础上的合作是更加有效的,双方合作的共鸣可以建立非常坚实的信任。

 

合作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位无名英雄,也叫架桥者。架桥者很关键,如果他很有公信力,也有一定的专业度和爱心,合作的成功率会大大提升。早年我们做的是很专业的领域,是医疗专业的事,当时和公益界的老师们互动不是很多,那就需要找到架桥者,让我们共同打开公益这扇窗户。一旦项目做起来,政府和医院也看到了改变,由他们去口碑相传起到的效果,比你自己去说更好,到后来整体会越来越顺。

 

通往合作的道路,早期肯定会有瓶颈、困难,好在不管道路多么崎岖,终究能够到达,可以获得成功,这也是一种坚持的力量。


*爱心企业毕马威、丝芙兰以及腾讯公益支持微笑明天2017四川泸州微笑公益活动


CFF :您之前有丰富的企业工作经历,包括在赛格集团、浙江原达、沧海控股等企业,企业的经历对您主持微笑明天基金会的工作和从事公益事业有哪些影响?商业领域的合作和公益慈善领域的合作,最大的不同是什么?您更享受哪种方式?

 

吴伟 :徐永光老师有句话,意思是要在商业和公益之间找一个中轴线,商业跟公益要有更多的互动和互补。过往我的企业经历,有助于开阔我在做公益方面的格局和胸襟,会更加包容和开放,在规范的基础上,去探索公益和商业的互动和结合。


我们不是要去学习怎么做商业产品、商业服务或模式,而是要学习怎么管理,学习运营的理念。我坚持现代公益组织的管理要借鉴商业公司一些比较成熟的做法,而不是说慈善组织可以对自己放松要求。


恰恰相反,我认为做公益比做商业要更难一些。因为公益讲求要触达人心,通过感动人,让他对项目或者对机构做出捐赠或者爱心参与,这其实会更难一点,而且对人才的要求会更高一点。慈善组织所做的事,很多时候不一定能够亲眼看见,是利他的。帮助身边人比较容易理解,但是要触达和去帮助毫不相干的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做公益,不能只盯着自己的项目和自己的组织层面,要考虑到公益行业的长治久安。因为很多民间的社会组织、基金会,如果不是一个强大的企业基金会的话,它要付出很多努力,做好自己的精品项目,运用好捐赠人的网络,不断做项目产品的迭代创新,来吸引更多的爱心人士和志愿者的加入,才会更持久地发展下去。


另外,文化是永恒发展的动力,企业打造企业文化,公益组织也要形成自己的文化。公益组织也要把自己的文化内涵提炼和创造出来。可以说,在管理上、思想上、文化上,商业都能够带给公益组织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我发现很多基金会的发起人来自各个层面,有的是做企业的,有的是媒体人,有的自己曾经是患者,感同身受以后,希望发起基金会救助同样的群体……发起机构的每个人都不太一样,但是每个创始人或者秘书长,都要去学习更多领域的内容,要懂得金融方面、管理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和概念。做公益不能眼睛朝下看,眼睛要朝前看,朝左右看,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要能够吸纳各种有益的知识,去容纳、整合更多资源。这些在商业领域都是现成的。


反过来做公益以后,公益也会反哺商业。有人做公益做久了以后,他在做商业的时候,自然而然会联想到希望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举个例子,房产企业的董事长未来是不是可以在开发的地产项目里面,建个咖啡屋、图书馆,请残障人士来管理和服务?在写字楼里面拿出一个区域或房间,做无声咖啡屋,等等,就能帮助解决残疾人的就业问题。或者公益组织希望有空间运维项目,但没有办公场地,是不是企业可以拿出小一点的面积来帮助这样的机构,有一个公益组织的共享空间?假如没有做过公益,企业可能不会想到这些事情。


通过参与公益项目以后,他会带着爱在商业里面,这种爱会让商业项目里有爱心的力量涌动,会激发好的理念。因为企业家的思维是比较跳跃式和创新的,公益项目会产生一种催化的作用,思想和思维进行碰撞,它就会产生创造力。


商业与公益可以相互赋能,相互成长,但是我觉得,商业领域要更多地去帮助公益领域,因为整个中国的捐赠总额最近每年基本上维持在1500亿元左右。这个量对商业领域来说,是一个小数字。比如一些和我们有合作的像锦江集团、中南建设这些企业,一年收入就是几百个亿,整个中国公益捐赠量也就是三五家较大的企业加在一起的量。所以我觉得,商业端还是要更多地去赋能和帮助公益端。


中国社会公益发展的潜力很大,但是需要有更多包容和开放的土壤,要在规范的基础上获得更多的公众信任,让更多的企业和企业基金会参与进来,这样我们的力量会越来越壮大。


CFF:微笑明天今后的战略,除了做医疗救助项目外,在其他方面有哪些资助的方向或考虑?

 

吴伟 :未来微笑明天的发展方向是坚持以医疗救助为特色,同时参与到行业生态建设中。

 

微笑明天的自主项目是医疗救助为主,包括主打的唇腭裂救助项目,以及启动不久的重疾救助项目。核心项目发展坚持12个字: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数字化。其他自主项目,也包括一帮一助学、心肺复苏急救项目等,相关领域都有覆盖。目前来看,整体还可以。


未来在领域和量上面,我们基金会没有过多的增长诉求,更多的是从已有的合作伙伴里面选择一批更加优秀的机构,帮助他们共同成长发展。当然,我们也欢迎更多优秀伙伴一起协同推动现有项目发展。


另一块我们希望能更多地参与公益慈善行业生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赋能,这是微笑明天已经在做、也是未来继续要做的事情,同时我们也希望来影响浙江更多的公益组织一起做这方面的事情。


*2020年12月,杭州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成立,吴伟作为首任会长发言


CFF :您之前在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的讲座中,引用孙子兵法的说法“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来形容优秀的公益慈善组织,尤其提到“侵略如火”,指的要大事大办,集中力量能够快速有效地整合资源加以利用。您是杭州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的首任会长,杭基会里面有基金会、慈善会、媒体、社会人士等很多主体,在您看来,这些多元主体可以集中力量办成什么样的事?

 

吴伟 :我的本意是,做大事业需要集中各方面的资源、力量一起来推动,仅凭个体或者单一机构的力量是不够的,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平台,能够链接到更多的资源。有感于推动行业发展方面的力量不足,杭州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就应运而生。


微笑明天是个混合型基金会,自己有很多项目,不是资助型基金会,但是哪怕是混合型基金会,是不是也能够为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整个行业的发展做点什么?


我们浙江省在经济领域走得比较前面,也走得比较创新,但是在公益领域我们确实稍显不足。我们不太可能像南都基金会、敦和基金会这样每年拿出很多善款来做行业建设,但是我们积小成多,把大家的力量都调动起来,每家都奉献一点爱,比如杭基会有80家会员,每家基金会都拿出一点资金,来支持行业基础建设和行业生态发展,那我们的力量其实是不小的。


另一方面,杭州市民政局、都市快报快公益等等,他们也在思考怎么样给杭州慈善、浙江慈善带来更多资源,联动头部基金会去帮助一些成长中的基金会,再去帮助那些基层的社会组织。


基于这些理念,我们打造了杭州市基金会发展促进会这样一个平台,杭基会里面有很多优秀的企业基金会,包括阿里巴巴、海亮、传化、正泰、锦江等企业基金会,这些都是在浙江省乃至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力的企业基金会,这是我们的特色。


相互的正向影响很重要。比如说慈善会系统的优点是很规范,我们以后和慈善会可以有更多的交流、分享、互动。慈善会系统有很好的政府资源,特别是很多国有企业的资源、社区的资源,如果再加上创新的力量、科技的力量,那么以后发展会更加快速。对于我们很多民间基金会来讲,我们要学习慈善会系统完善的体系、规范的管理。


杭基会目前正在找到一些突破口,能够做比较创新的东西。比如说我们今年想做捐赠人大会、慈善音乐节,我们要做基金会的通识培训,我们要链接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创新工具包、筹款工具包,给我们的会员单位带来实质的服务,学到一般平台学不到的东西。对他们来说,能够增广格局和眼界,能够触发新的创造力。


当然,杭基会也希望打造成一个很温暖的机构,这个温暖要靠文化去做铺垫和推动。我们希望这个平台能够集聚各方力量。最近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在杭州的分部,也希望加入我们,他们可以帮我们梳理现有法律体系,提出法律专家的意见建议,帮助慈善组织做得更加规范和专业。我认为很好,德恒律师事务所服务了很多银行和金融机构,他们未来可以引导这些资源跟我们联动起来,联合的力量以后是会很大的。包括我们以前基金会之间的联合,有的时候好像不来电,但是接触交流多了以后,谈着谈着就来电了,就可以共同去打造一些项目或者去做一些事。


这么多的力量,包括媒体的力量、企业的力量、法律界的力量联合在一起,我们希望能够推动整个公益行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建设以及未来的创新赋能。


我感觉到北京的慈善是比较活跃的,深圳、广州那边也很活跃,但是在长三角地区缺少了一些活力,缺少了一些交流和联合。比如说前面讲我们做了两个信息系统,其实是从联劝网得到的启发,我通过联劝基金会了解到,他们内部的信息化系统做得特别好,这方面我们就可以借鉴。在交流之后,就知道自己的短板在哪里,知道需要怎么去进一步弥补和提升短板。


只有立足于联合的理念,才能把项目做好、机构做大。假如封闭自己,这个事情就做不好。所以,我们打造杭基会平台,实际上也是为了促进长三角地区和北京以及珠三角地区在公益圈有更多的交流。


我们前段时间接待了来自广东深圳、顺德在一些领域做得非常创新的基金会,我们也受到很多启发。有了平台以后,在这个平台基础上会有更多的交流,有共同的探讨,有更多的研究。


虽然刚开始我们的力量还比较小,但我相信假以时日,有更多的会员能够学习南都基金会、敦和基金会,能多出一份力,这个行业会越来越专业,越来越规范。我相信公益行业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越来越红火。


*2020年9月,吴伟与南都公益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徐永光先生等在2020钱塘善潮论坛上分享行业发展趋势


CFF:前几天,长三角慈善一体化联席会议在淳安召开。主导联席会议的长三角三省一市慈善会(基金会)表示,希望能够和全国各地的公益慈善组织广泛开展务实交流和对话,实现经验互鉴和共同发展。5月18日,中国基金会论坛也将在杭州举办长三角峰会,探讨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公益慈善如何实现高质量融合发展。对于长三角慈善一体化的理解,我们也听到有不同的声音,认为一体化应该是交通基础设施、市场经济以及政府公共服务领域的事情,公益慈善应当各放异彩,各自把特色做出来,而不是盲目追求一体化。您个人如何理解长三角慈善一体化这个命题?基金会参与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应该从何处发力?

 

吴伟: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其实就是一个大的区域慈善的联合和融合发展。关键看理解的角度。每一个慈善公益组织,必须要做出自己的特色,要有一个在公众面前的识别体系,比如说微笑明天的特色是医疗救助、唇腭裂救助,北京新阳光基金会的特色是儿童白血病治疗,爱佑基金会是先天性心脏病救助。保持特色,才能放出光彩。同理,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前提是每个基金会必须做出自己的特色。假如自己都没有发展好,是没有余力去参与长三角慈善一体化进程的。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不能排斥大的区域联合,长三角或者在全国层面有更多的慈善的联合、协同发展。微笑明天从项目层面就有长三角布局,我们有很多伙伴来自长三角,比如说我们一个做环保的专项基金,它的执行机构在南京;三四年前我们就和无锡灵山基金会一起联合筹款;我们跟上海很多机构做社区公益项目。其实,长三角一体化提出来以后,很多民间基金会都已经在做,包括像爱德基金会、真爱梦想基金会、联劝基金会,服务遍布长三角。如果单独从项目层面上来说,其实基金会论坛组委会的很多成员早10年前就在做这样的事情。


长三角公益慈善一体化协同发展,慈善会系统是最先响应的,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是我们浙江省慈善行业龙头组织,他们早两年就已经联动长三角三省一市经常交流探讨一些重要议题。我们微笑明天也经常参与相关活动,互通有无。


我理解是像慈善会系统或者红十字会系统,它的属地概念比较强,从省级、市级到区县一级,慈善会是一个垂直细分领域,当属地概念比较强的时候,跨地域的合作相对就没那么活跃。所以,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官方背景的慈善会系统先走出这一步,希望能够在长三角地区跨出省市的行政界限,在理念方法上有更多新的探讨,或者研究解决共同的问题等等,他们已经做了一些有前瞻性和创造性的交流。


推动长三角慈善事业全方位的发展,需要政府部门、有政府背景的慈善会和民间机构大家共同探讨研究、协同发展。如果把政府和民间的合作推动起来了,长三角慈善一体化就有了活水,被赋予了动能,会有更多的创新理念出来。我们一定要跟政府机构联合起来,请他们多多指导、多多交流。


另外,我们需要从更大的层面、全方位的角度去理解长三角慈善一体化。


第一个层面,像刚才说的,官方背景的慈善会系统和我们民间的基金会体系,能不能跨圈发展?能不能在长三角慈善一体化的进程中实现更好的协作和融合发展?


第二个层面,从民间基金会的角度来讲,怎么样联动各种不同背景的主体做出自身特色?又怎么能够找到合作的共同点、落脚点?落脚点是落在某个具体项目上,在行业的建设上,还是行业的研究上?有不同的层面可以去拓展,但是要找到一两个可以去做的突破口。长三角一体化肯定不只是口号,公益组织做事情就是要做踏实。


还有一个层面是,怎么样联动更多资源推动长三角在公益项目、学术研究等方面有新的探索?比如说《慈善法》的修订,长三角的公益界可以做调查、研究、探讨,贡献一点力量。


基金会论坛的平台确实可以为长三角乃至全国的社会组织交流和联合做大量的工作,可以先从长三角开始。希望研讨之后产出一些思想成果,将来能够对实践工作有启迪引领的作用,最后一定要落到具体可实践的一些举措,让长三角慈善一体化进程走得更快更好。


*2020年11月,吴伟在中国基金会发展论坛轮值主席交接仪式上


CFF:微笑明天是基金会论坛2021年度轮值主席。您曾经表示,愿意推动慈善共同体的进程,希望和组委会成员以及全国的公益伙伴一起推动美好的事情发生。今年是基金会论坛新战略落地的一年,战略重点聚焦4个方面:第一个是人的能力提升,主推“鸿鹄计划”新任秘书长能力提升项目;第二个是资产扩大,希望从保值增值的角度做一些探索;第三个是政社协同,做好行业成员和民政部门之间的桥梁;第四个是生态建设,主要围绕区域和产业链两个维度。您如何看待这一战略?您对基金会论坛的工作有哪些具体期待?微笑明天希望通过基金会论坛向行业传递什么样的声音?

 

吴伟:这四个方面,我都挺期待。一般我们说人财物,最重要的是人。“鸿鹄计划”对公益界未来的领军人物和骨干有一整套全方位的培育体系,是一个特别好的项目。关于资产的保值增值这块,国外做得比较好,我们国内相对偏保守,做得相对不足。在规范和稳妥的基础上推进资产扩大,基金会论坛可以推荐一些平台和渠道给行业。


政社协同这块,我觉得很有意义。基金会论坛将来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成为社会公益领域、学术界和民政部门之间的可靠桥梁。基金会论坛是一个互联互通的平台,通过基金会,我们又连接了很多社会组织。了解社会组织的痛点是什么,它们缺什么,需要怎么样的土壤去培育发展,我们可以给政府提供一些实务的建议。


这几年,互联网公益的发展,有一批专业度比较高的基金会脱颖而出,其实跟《慈善法》的出台息息相关,好的政策、法律对于整个行业的推动是非常大的。


在这块,希望基金会论坛把实务界普遍的诉求和想法提炼出来,提供比较中肯、全面和专业的建议,给到有关主管部门和全国人大等等,让他们在制定政策法规的时候,对包括基金会在内的公益慈善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有更深刻的了解。有了这样的了解和理解后,法律会更加完善,更加能够推动中国社会公益事业的发展。


关于行业生态,我觉得这是基金会论坛所擅长和一直在倡导的事情,一定是要持续做下去。只有整个生态变得健康规范了,我们整个公益行业才会欣欣向荣。从政府的角度讲,它也希望整个公益行业在规范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能够帮助更多领域,这是政府所期待的,也是我们所期待的,不能完全是放羊式的胡乱发展,那是不健康的。


行业生态要做到健康发展,需要把生态的基础设施和上层建筑共同提升好。很多基层的公益组织有热情、有激情,但有的时候就缺少实现理想的方式、方法。假如我们推动从上到下,从省到市到乡镇不同层级的组织的能力,有了普遍性提升以后,整个国家的社会公益生态才会变得健康、规范、专业。公众、媒体会有更多的信任,政府对我们也会有更多的支持。正向反馈增加,未来就会一顺百顺。


如果基础建设没做好,基层公益组织没有把改善社会某一领域作为自己的使命愿景,没有把正能量的东西放在首要的位置,它是会跑偏的。所以,做公益有一句话:光有激情是不够的,还要有专业的手法。


行业生态方面,需要通过基金会论坛的平台,通过南都基金会、腾讯基金会、阿里巴巴基金会、敦和基金会这些机构,去帮助到我们整个公益行业的整体发展。


从我们微笑明天的角度来讲,这四点都特别重要。从我个人角度来讲,我觉得最后两项,政社协同和行业生态建设的地位会凸显一些,希望这方面可以联合更多的组委会成员做好相关工作。


此外,基金会论坛也要加强国际交往。我们有这样的资源,一定要把国际上最先进的理念带到我们国家来,然后看一看适不适合我们的土壤。假如刚开始感觉不太适合,咱们可不可以浇水施肥,对它加以改良,形成我们中国特色的创新内容。


我一直觉得,中国经济发展资源非常好,起点非常高,基金会论坛一定要做公益慈善行业的倡导者、引领者,联合全国的力量,推动整个公益生态链欣欣向荣地发展,助力中国的慈善事业能够更好更快地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吴伟

 

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微笑明天慈善基金会发起人,理事长。2018年度中国公益人物。于1999年开始推动儿童颜面部畸形救助项目-微笑公益项目在中国的发展,通过整合海内外社会资源,使项目惠及海内外超过7.5万个家庭。2017年微笑明天基金会获颁公募资格,在医疗、教育、农村发展等领域开始资助开展相关项目,并在公益赋能,推动互联网公益、人人公益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END


文字整理 | 张珑玥、史成斌

排版 | 陈晨、陈晨





-近期热文-


王丽惠:公益比商业更难做,但我想继续做下去!

基金会从业者,我们如何建设自己的行业?

高倩倩:中美关系下的基金会与行业发展

你真知道什么叫公益生态系统吗?

公益慈善需要更多跨界思维和改革魄力

要想筹款做得好,这份书单少不了!

今后5年,基金会行业有哪些发展机遇


点击“在看”,你最“好看”


欢迎将基金会论坛公众号CFF2008设为“星标”,点亮“赞”和“在看”,可以第一时间收到我们的文章哦!


视频 小程序 ,轻点两下取消赞 在看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