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观点」治学经验谈

本文原载于《文史哲》1983年第五期,作者为张岱年先生。





◉ 研究学问必须有追求真理的热忱,必须有爱国的真情实感。

◉ 在今日而言学问,必须深切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 研究哲学史必须理解古代思想家所达到的理论深度。

◉ 研读古书,要力戒“望文生义”,要力戒“随意曲解”。这是哲学史工作者必须注意的。

◉ 研究中国哲学史,还必须对于近代西方哲学有所了解。

◉ 学术研究没有捷径可走。研究任何问题,必须掌握所有的有关资料,进行全面的客观的辩证的分析,才能达到科学性的结论。


张岱年

治学经验谈

我从开始学习哲学和哲学史,到现在已五十多年,然而经验不多,略有可言,简述如下:

第一,吾以为,研究学问必须有追求真理的热忱,必须有爱国的真情实感。从古以来,凡在学术上有所建树、有所创获的人,莫不有追求真理的强烈愿望,或者为了解决人生的疑难,或者为了探索自然的奥秘,或者为了挽救当时社会的危机,从而致力于理论问题学术问题的研讨。近代学者向西方寻找真理,晋唐时代的佛教徒向印度寻找真理,宋代理学家“返而求之六经”,在本土寻找真理。事实上,实际的生活经验才是他们的认识源泉,他们所关心的正是当时的实际问题,所谓“求之六经”不过是从古代经典中得到一些启发而已。在一定条件之下,向国外寻求真理是必要的;但是切不可认为在国内就找不到真理。寻求真理的目的正是为了解决本国的问题,必须怀有对于祖国的诚挚之爱,才能坚持不懈地追求真理。学问不是用来哗众取宠的装饰品,不是用来谋求个人利益的敲门砖,惟有诚恳地追求真理,才能达到一定的学术高峰。

第二,在今日而言学问,必须深切领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唯物论是人类二千多年进步思想的总结,真可谓解决了一些“千古之惑”。专就哲学史的研究而言,唯物辩证法提供了全面客观的分析方法,唯物史观更提供解释思想的社会根源的有效钥匙。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来研究哲学史,就能揭示一些哲学思想的客观本质,就能理解人类认识发展史的基本线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是“实事求是”,是“从实际出发”,是“对于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开辟了探索真理的广阔道路,引导人们向更新的领域前进。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所阐发的深湛观点是我们研究问题的指南。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第三,研究哲学史必须理解古代思想家所达到的理论深度。我们研究哲学,必须研究哲学史;我们研究哲学史,也必须研究哲学。研究哲学史就是对于古代哲学家的思想进行“再思”,只有对于哲学问题进行过一定思考的人,才能对于已往哲学家的思想学说有所了解。古代一些卓越的思想家,凡能提出理论体系、自成一家之言的,大都达到了一定的理论深度,或者说达到了一定的思想高度。研究古代思想史,必须深入理解古代思想家所提出的哲学命题所包含的固有义蕴,不能“浅尝辄止”,同时也要避免“扬高凿深”,不能把近代才能出现的思想强加于古人。司马迁说过:“好学深思、心知其意、难为浅见寡闻者道也”。(《史记·五帝本纪》)这是研究哲学史必须牢记的名言。就中国哲学史来说,不论先秦哲学或宋明哲学,距离我们都已经很远了,他们所用的名词概念、他们所提出的命题判断,都有其时代的特点,在今天看来,都是不易理解的。古书并不易读,常须反复阅读,才能了解其中言论的含义。例如《论语》、《孟子》,都是比较明白晓畅的,但是如果仅仅粗览一两遍,也是难以了解孔孟学说的真实意义。至于《老子》、《周易》、《庄子》,号为难读,就更不是泛观浏览所能通晓的了。宋明时代,张载《正蒙》辞句晦涩,王夫之《周易外传》、《尚书引义》等著作,文笔凝炼,如果仅仅寻章择句,不能贯通全书,是难以了解这些哲学家的真实意指的。研读古代哲学著作,需要古代汉语的知识,但是哲学著作有其特点,仅仅具备古代汉语的一般知识,也不一定能了解哲学命题的本义。研读古书,要力戒“望文生义”,要力戒“随意曲解”。这是哲学史工作者必须注意的。

第四,研究中国哲学史,还必须对于近代西方哲学有所了解。中、西、印的哲学都是独立发展的,中国古代哲学著作中多“睿思”、“隽语”,其中包含高深的思想,而每每不易理解。西方古代希腊哲学重视“论证”,逻辑推论比较详密。近代西方哲学更是发展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对于学习马克思主义,对于训练理论思维,研读近代西方的一些哲学著作都是必要的。我们反对欧洲中心论,但是对于欧洲哲学的优点也必须有充分的认识。西方资产阶级的哲学自然包含很多资产阶级的偏见。我们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武器,一定会有必要的分析批判的能力。

恩格斯曾经指出,在任何一个专题上进行唯物主义的研究,都需要几年的静心的工夫。(大意)学术研究没有捷径可走。研究任何问题,必须掌握所有的有关资料,进行全面的客观的辩证的分析,才能达到科学性的结论。这就是我的基本经验。


1983年5月22日于黄山

《中国哲学大纲》



作者简介 

 张岱年(1909—2004),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著有《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中国哲学大纲》《文化与哲学》《中国伦理思想研究》等。


往期推荐

观点

卫兴华:教之以事而喻诸德

数迹

C刊公号热文——综合性社会科学(二季度)

方圆

最新学科专业目录正式发布

刊界

省级党报理论版块简况(二)

智汇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公室负责人就《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答记者问

书简

中华优秀传统典籍中的学术智慧

撷英

高被引期刊公号热文(5月)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研究院编辑部出品


● 声明

推文基于更好更多传递信息之目的,限于视野和能力,可能会有疏漏及不足之处,请随时指正。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致信zhpj@nju.edu.cn,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如需转载,请保持图文完整,并标注版权及本公众号ID、二维码、作者,谢谢!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第一时间获得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动态与研究资讯。

觉得“好看”请点赞或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