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 | 听说你们以为这样喂宝宝是对的?
公众号内回复关键词
查看更多相关文章
导言
每个妈妈对宝宝的爱都千真万确,但对宝宝的喂养方式却千变万化。无论怎么变,都不能违背科学的喂养宗旨才是,否则很可能把对宝宝的爱悄无声息地转化为害。
以下这些喂养误区,我实在是见到太多,可惜很多妈妈还信以为真。细数的话,一口气根本说不完,暂时先聊聊这些「经典」的吧。
01
给6个月内孩子喂水
大人会口渴,宝宝会不会口渴?尤其是夏天,妈妈的这种担心更加强烈,甚至早早就给小月龄宝宝喝水了。
这个看起来富有「同情心」的做法,其实很不科学。因为一般情况下,6个月内的宝宝根本就不需要喝水。
当看到这个结论时,很多父母会问「真的假的」?
其实,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此都有明确的阐述,例如:
美国儿科学会:婴儿开始吃辅食前可以从母乳或配方奶中获取所需要的水分。6个月内吃母乳或配方奶的婴儿通常无需补充水。
中国营养学会:孩子在出生后6个月内只喝母乳,除了需补充维生素D外,不需要任何其他饮食,包括水。
由此可见,6个月的宝宝没必要额外喝水。宝宝从奶,尤其是前奶中可以获得足够的水分。相反,如果额外给小月龄的宝宝喝水,还会有一些潜在危害,例如腹泻和营养不良。
P.S. 宝宝在发生腹泻、呕吐、发烧等情况时是否需要额外补水,请咨询儿科医生。
02
用果汁、蜂蜜水等代替水
宝宝天生爱吃甜,要不要投其所好给宝宝们喝点甜甜的果汁或糖水?
千!万!不!要!
先说果汁。
美国儿科学会明确提出:不建议给1岁以内的婴儿喝果汁。果汁虽然含有一定营养,但是整体营养价值不及水果,且含糖量平均在10%左右,大概与一般的甜饮料相当,健康效益远比不上吃新鲜水果。
蜂蜜水、糖水基本上除了水就是糖,营养价值更低。更为严重的是,蜂蜜中可能有肉毒杆菌及其芽孢出没,而肉毒杆菌所产生的肉毒杆菌毒素毒性非常强。极微量的肉毒杆菌就可能使本身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就不强、胃酸杀菌能力较弱的婴儿中毒。为此,各国大都不建议给3岁以内的婴幼儿吃蜂蜜,尤其是1岁以内的婴儿。
此外,无论是果汁还是糖水,这类甜口吃多了可能会使孩子对甜味上瘾,从而摒弃白开水之类寡淡无味的水,这个习惯可能会为孩子埋下超重、肥胖以及多种慢性病的种子。
如果实在想让6个月后的婴儿喝点果汁,最好选择随餐的时候一起喝且一定要限量,不要让孩子觉得果汁是用来代替白开水的。
03
过早吃含盐调味品
控盐是个大工程,当从娃娃抓起。
盐等重口味食物吃得多,一方面会干扰孩子的口味,让孩子从小就养成重口味的饮食习惯,不利于将来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另一方面,盐、酱油、豆瓣酱、鸡精等高钠调味料吃太多,会加重婴幼儿的代谢负担,而婴幼儿本来肾脏等器官发育就不够完善,高盐膳食更是对身体不利,所以我们建议:
1岁以内:辅食不需要加盐,奶和食物中本来含有的「钠」足以满足孩子的钠需要。
2岁以内:每天的钠盐总量≤1克。
3岁以内:每天的钠盐总量≤2克。
5岁以内:每天的钠盐总量≤3克。
身边很多家长在宝宝添加辅食后,就跟大人一起吃,但是成人一般口味都比较重,这样的饭菜显然不适合宝宝。
建议1岁内宝宝的辅食单独制作,1岁后可以尝试部分家庭食物,但要注意烹调方式,少用含盐调味料。另外,给孩子选择市售加工零食时,一定要关注钠含量。
04
1岁内用牛奶代替母乳/配方奶
用牛奶代替配方奶甚至母乳的情况并不鲜见。当听到这些妈妈说出「都是奶,大同小异,喝啥不都一样吗」时,我的内心是十分诧异的。
事实上,牛奶和酸奶的营养价值远比不上配方奶,更比不上母乳。牛奶和酸奶营养上没有经过全面的修订和强化,不如配方奶全面。同时,牛奶和酸奶中,钙、磷等矿物质比例,酪蛋白与乳清蛋白的比例等,都不适合婴儿的需要,导致营养物质吸收利用率降低,甚至还可能出现腹泻等不适。
所以,建议1岁以内的孩子不要用牛奶或酸奶来代替母乳或配方奶。
那么,辅食可以加牛奶或酸奶吗?
其实,只要不影响宝宝总的喝奶量,辅食中可以用一点牛奶或酸奶。
1岁后的宝宝,可以将牛奶或酸奶作为食物多样化的一部分逐渐尝试,但建议还是少量进食为宜,不能以此完全代替母乳或配方奶。
2岁后的宝宝,膳食更加均衡,这时候就可以在平衡膳食基础上适量喝牛奶或者酸奶。
05
预防过敏不吃海产
很多妈妈为了「回避」过敏问题,迟迟不让自己的宝宝吃鱼、虾、海产、鸡蛋、豆类等食物。这样预防过敏,好吗?
当然不靠谱啦!研究证实,婴儿满4月龄前过早添加辅食会增加食物过敏的风险,但到了该添加辅食的时候(6月龄),延迟添加易过敏的食物并不能预防婴幼儿食物过敏的发生,还可能增加食物过敏的风险。
现在,宝宝的辅食添加已经不再过分强调各类食物的添加顺序,唯一一点建议是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添加,例如米粉糊、肝泥、红肉泥、蛋黄泥等,逐一引进,然后扩展到多样化的饮食。只要是营养安全、符合宝宝咀嚼特性的食物,都可以。
相反,为了预防过敏而刻意不给宝宝吃某些食物,不仅可能导致宝宝营养不均衡,而且可能导致宝宝将来排斥这类食物,养成挑食、偏食的坏习惯。
06
1岁以后才能吃全蛋
鸡蛋,无论是营养、性价比,还是质地,都是很适合宝宝的「珍贵」食物。
但有的宝宝可能对鸡蛋过敏或者不耐受,让不少妈妈对鸡蛋敬而远之,甚至还散播「1岁后才能让宝宝吃全蛋」的说法。这真的不科学。
其实宝宝在7个月~9个月时,随着辅食的添加,可以逐渐达到每天一个蛋黄或全蛋的程度。开始添加时,可以先从蛋黄开始。如果蛋黄适应良好,再试着添加蛋白,而不是非要等到9个月或者1岁后才吃。如果宝宝确实对鸡蛋黄或鸡蛋过敏,那么需要适当回避。
特别提醒一下,生鸡蛋、溏心鸡蛋、鸡蛋沙拉、生鸡蛋冲豆浆、提拉米苏等糕点都不适合孩子吃。
07
1岁后母乳没有营养了?
这个说法在民间流传甚广,导致很多妈妈以此为由过早给宝宝断奶,取而代之的是配方奶甚至牛奶,真是可惜。
确实,母乳的成分不是一成不变,例如刚开始一周内分泌的是初乳,然后是过渡乳、成熟乳,其中的营养成分与含量都不一样,甚至在每次喂奶前后也不一样。
喂养到大约10个月之后,乳汁的量和营养成分相对于之前可能会有所减少,但这个时期宝宝辅食的量已经明显增加。反过来想,如果乳汁的营养与能量一直「居高不下」,宝宝的辅食量就很难随月龄的增加而提升。所以,乳汁的变化都是为了适应宝宝生长的需要,这也是它的神奇之处。
可以确定的是,2岁之内无论哪个阶段的母乳(健康的正常母亲生产),相对于配方奶和牛奶等而言,营养价值都更胜一筹,是更适合宝宝的「私人订制」奶,配方奶只是模拟母乳调配,并不具备个性化。
因此,中国营养学会建议,7月龄~24月龄婴幼儿应继续母乳,并持续到2岁或以上。
08
芹菜钠含量高,不能吃吗?
随着控盐意识的增强,很多妈妈不仅在含盐调味料上下工夫,而且对天然食材中的「盐」也斤斤计较,例如芹菜、茴香就是经常位列榜首的「少吃」食物。
宝宝真的不能吃吗?
芹菜、茴香等蔬菜的钠含量确实属于蔬菜中比较高的。此外,常见蔬菜中茼蒿、达根菜的钠含量也都名列前茅。具体钠含量如下:
芹菜茎:159mg/100g
茴香:186mg/100g
茼蒿:161mg/100g
达根菜:260mg/100g
那么,宝宝每天需要多少钠呢?
0个月~6个月:钠的适宜摄入量(AI)是170mg,乳汁中的钠就可以满足宝宝的需要。
0.5岁~1岁:钠的AI是350mg,辅食和乳汁中的钠就可以满足宝宝需要。
1岁~4岁:钠的AI是700mg。此时宝宝可以适当吃点含盐调味料,建议2岁以内,每天的钠盐总量≤1克;3岁以内,每天的钠盐总量≤2克;5岁以内,每天的钠盐总量≤3克。
芹菜茎的钠含量虽然比较高,不过芹菜叶的钠含量却很「正常」(83 mg/100g)。况且芹菜叶的营养素密度比芹菜茎要高,所以如果给1岁内的宝宝吃芹菜,首选芹菜叶。
另外,这些钠含量较高的蔬菜不是绝对不能吃,1岁内的宝宝可以少量尝试,吃的时候适当焯下水也有利于去除部分钠盐;1岁后的孩子可以通过焯水以及少放或不放盐等方式避免钠超标。
总之,只要适当注意量和烹调方式,这类蔬菜都可以吃。
09
出生就开始补钙?
在很多家长的心目中,补钙一定要趁早,这样才能不让宝宝输在起跑线上。事实上,这恐怕只是家长的一厢情愿。
6月龄内的宝宝,每天钙的适宜摄入量是200mg,每天的奶量不低于700ml。对于纯母乳喂养的宝宝,母乳中的钙完全能够满足其需要。因此,纯母乳喂养的宝宝6个月内都不需要额外补充钙剂。
6月龄内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在满足自身热量需求的前提下,钙的含量也能够满足宝宝发育的需要。所以,配方奶喂养的宝宝一般也不需额外补充钙剂。
P.S.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100千卡婴儿配方食品中的钙含量在50mg~146mg。市面上的奶粉一般在每100千卡80~100mg左右。以1个5kg的婴儿为例,每天需要的能量是450千卡。
7个月~12个月的宝宝,每天钙的适宜摄入量是250mg,奶的摄入量与6个月之前的水平差不多。随着辅食的正常添加,钙的摄入量也会增加,所以奶+辅食适当的宝宝也不需要额外补充钙剂。
对于1岁~3岁的宝宝,每天钙的推荐摄入量是600mg。与此同时,建议每天的奶量不低于500ml。只要满足孩子每天的奶量供应,注意饮食多样化,也不需要额外补钙。
所以,合理喂养的宝宝其实完全没有必要额外补充钙剂。
10
自己做的糕点可以放心吃
大家都知道,市售的糕点可能存在糖、油、反式脂肪酸过高等问题,所以很多妈妈都选择给孩子DIY。自己制作,所有食材都可以「见证」,觉得更放心,于是就让孩子敞开吃。
其实,要做成甜香味美酥脆的糕点,离不开油、糖的贡献。虽然自己做可以适当控制某些食材的用量,但总体来看,无论是市售还是自制,依然属于含油、含糖大户,热量比普通主食高得多。宝宝胃口有限,糕点吃多了,此消彼长,其他高营养的食物吃得就少。这样不仅不利于营养均衡,还有超重的风险。
所以,自己做的糕点照样要限量、限频次。如果非要给孩子做一些不同于一般家庭主食的「点心」,可以尝试在不加糖、控制油的基础上做适合宝宝的零食,例如小溶豆、香蕉小饼、南瓜饼、紫薯奶酪椰球等,既改变了花样,也不至于让糖、油摄入太多。
完
洋洋洒洒说了这~么多,希望能对你们有所帮助。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总会听到许多「谣言」。有的可能是道听途说,有的可能在坊间流传已久,有的可能是上一辈的经验。这些「谣言」大多都出于好意。但无论来源如何,在接受这份好意之前,一定要用科学的头脑「过滤」一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希望你们都能用科学知识武装自己,也武装孩子。
晚安,我爱这个世界。
▼点击下方标题,更多相关知识等你来撩~
封面图片:Dribbble
图片设计:Milos
责任编辑:大眠
原创文章,未经许可,请勿转载。
商务合作敬请联系:
business_6team@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