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梦雪|我国监察法研究热点与前沿的可视化分析——基于CNKI数据库的文献计量研究
东南大学博士研究生
要目
一、引言二、数据来源与方法三、监察法研究的基本情况四、监察法研究的热点与前沿分析五、监察法研究可视化分析的结论与启示本研究以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所收录的CSSCI来源期刊(包括扩展版)和北大核心期刊为主要的数据检索来源。中国知网相比其他同类数据库,具备来源和种类更加齐全、检索结果精准度更高、更新速度更加快速便捷、更具智能化等优势及特点,可以为研究的科学有效性提供保障。数据来源所采取的具体方法为:以“监察法”“监察体制改革”“监察制度”为主题,各主题间的联结词以“或者”衔接,并在中国知网数据库进行高级检索,标签选择“期刊”,具体的来源类别为“北大核心”和“CSSCI”。其中,北大核心指的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主导制作并发布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定期更新并对外颁布;CSSCI即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是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并由其在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经过定期精细且科学化的评选,挑出并对外公布在学术界具有高度学术性且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包括扩展板)。“北大核心”和“CSSCI”来源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在我国具有较高权威,其中CSSCI来源期刊更是为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和科学研究机构作为评价业内研究人员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准的权威依据。因此,挑选“北大核心”和“CSSCI”来源期刊中的相关论文,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监察法领域研究的具体动态及热点前沿问题,便于科学归纳和探索我国监察法的发展水平和方向。此外,本文将学科限定为法学相关学科,如行政法及地方法制、诉讼法与司法制度等,主要梳理和分析我国法学界在监察法领域的研究概况。最后,经过上述步骤共获得相关文献800篇。为了保证本研究所收集文献的准确性、可靠性和科学性,经过人工筛选剔除了部分书评、会议主持稿等非研究型文献,以及部分重复记录和无作者姓名的文献,最终共筛选出795篇有效文本作为本研究的基础样本。
本研究主要以新近主流可视化研究软件——CiteSpace5.7.R5作为整篇文章研究主题的工具载体,对监察法相关文献进行统计量化和可视化分析。该软件由陈超美教授研发,简单易上手且最终所呈现的数据非常强烈直观,最近几年在我国学界各领域均得到一定程度的适用。CiteSpace软件主要借助的是共引分析理论以及寻径网络算法,从而实现对特定领域相关文献的计量,能够输出相关主题在该领域内的具体发文趋势、关键词共现、作者共现、机构共现和研究热点聚类共现等可视化图表,以便探索该领域具体演化发展的路径和关键转折点。它以可视化知识图谱的方式,经过一定的人工数据分析和处理从而在人们面前绘制呈现出对该领域的热点和前沿问题的探测结果。以上文所提及的数据来源为基础,采用CiteSpace5.7.R5版本输出关键词、作者、研究机构等有关信息,将我国法学界在监察法、监察体制改革和监察制度主题内,于1992年到2021年间所作研究的概貌、发展趋势、热点及前沿问题进行可视化呈现。同时,本文还以Excel软件和中国知网自身所具备的可视化分析工具作为辅助性工具来协助处理部分数据,以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梳理并分析我国法学界过去近三十年在监察法领域的研究脉络,从多角度、多方位对数据统计的外部特征作具体描述,深入剖析我国监察法领域当前的研究概貌、特点、问题和方向展望。
在1992-2021年的近三十年的时间里,我国法学界相关学者于北大核心和CSSCI来源期刊上刊发了共计795篇以“监察法”“监察体制改革”或“监察制度”为主题的学术论文。根据图1所示,1992年至2015年这二十三年间,我国法学界每年的发文量均低于25篇。在1992至1998年间,发文量一直处于平稳状态,在1999年出现一个小的提升但立马在2000年至2003年间落至最低点。从时间节点来看,原因主要在于1997年行政监察法的通过,导致1999年发文量出现部分波动式上升,并迅速因立法的通过归于研究的平稳期。因2004年国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实施条例》,发文量自2004年再次小幅提升以后,一直到2015年间继续处于较平稳的研究期。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提出要形成“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的国家监察体系”,自此,我国开始大力从中央到地方推广实行监察体制改革,国家监察法的制定工作也逐渐提上了日程。在这一背景下,学术界积极响应国家时事,在监察法领域内迅速展开了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相应地,研究成果也呈多倍数、高爆发式的增长,发文量在2017年直接由十几篇飙升至99篇,几乎是五倍的涨幅。在2017年至2021年期间,相关发文量基本保持增长趋势,截止到2021年6月25日,北大核心和CSSCI来源期刊上每年均有一百多篇监察法领域的论文发表量。其中,虽然在2020年相关发文量有所回落,但仍可以看出其有继续保持年均百篇的发文热度。著名专家普赖斯(D.S.Price)曾指出,在科技研究领域内,相关文献的增长一般分为四个阶段:在学科诞生的阶段,文献产出不稳定,一般难以进行量化分析;在学科的大发展阶段,文献数量会出现剧增,可以看出明显的增长趋势;在学科日趋成熟的阶段,文献数量的增长会趋于缓慢,有时候可以呈现出恒定量级;在学科的完备阶段,文献数量会不断减少,或表现出不规律的震荡之势。由此,1992-2021年期间所呈现的相关发文情况趋势图可以反映出,我国当前在监察法这一学科领域仍处于大发展阶段,当前学界尤其是法学界对于监察法、监察体制改革、监察制度等主题仍保持高度的关注,尤其在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监察法这一学科还有很大的研究和发展空间。
在限定主题词和期刊来源类别之后,尚未选取法学学科以前,共计1398条检索结果。从此时的学科分布来看,法学学科和政治学科是重点研究监察法领域的学科。在限定学科为法学学科后,根据图2显示,行政法及地方法制占比最大,发文量有408篇,占比39.01%;诉讼法与司法制度发文量有228篇,占比21.8%,法理、法史发文量有80篇,占比7.65%,刑法发文量有24篇,占比2.29%。因此,在监察法领域,我国当前主要以行政法学科和诉讼法学科学者为研究的主力军。与之相比,刑法作为与监察法具有密切联系的法学学科,研究成果相对较少,还有进一步探索和提升的空间。
图1 我国1992年-2021年相关发文情况趋势图
图2 我国1992-2021年相关发文学科分布饼状图
表1 1992-2021年相关发文在北大核心和CSSCI来源期刊的分布情况
在CiteSpace5.7.R5界面中可以统计分析监察法相关发文作者分布情况。在其面板中,将时间区域固定为1992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节点类型(Node Types)中选择“作者”(Author),选择最小生成树算法精简网络(Minimum Spanning Tree,以下简称MST),最后得到364个节点,63条连线,密度为0.001的作者图谱,作者字体越大,其总体频次则越高,图3为经调整筛选后留下的部分总体频次数值较大的作者图谱。作者之间的连线代表二者间具有合作关系,连线越粗代表其合作共现的频次越高。根据图3显示,节点明显较大的作者分别为秦前红、周维栋、汪进元、张震、廖帅凯、王弘宁、王若磊、江国华、吴建雄。其中,秦前红更被学界称誉为“监察法研究第一人”,其在监察法领域的发文量也是最多的,高达22篇,并且根据CiteSpace自动生成作者网络数据叙述表,秦前红也是中心性排名最高的作者。其余学者也在监察法研究领域占据一定的地位,如吴建雄、江国华等人的发文量也有10篇之多(见表2)。从合作关系来看,张震和廖帅凯、周维栋和汪进元等人之间具有明显的合作关系。从论文的被引情况来看,中国政法大学陈光中发表于《中国法学》2017年第4期的《我国监察体制改革若干问题思考》一文被引数量最高,被引次数高达331次。除此以外,引用次数超过100次的还有33篇,其中秦前红发文量最多,有3篇均为100次以上的被引数,分别在《环球法律评论》《探索》《中外法学》期刊上发表。
表2 1992年-2021年相关论文的高产作者分布情况(6篇以上)
图3 作者聚类共现图谱
图4 研究机构聚类共现图谱
表3 1992年-2021年不同机构相关论文的分布情况(10篇以上)
关键词与相关领域的文献紧密相关,可以反映某一文献的核心主题词汇,是对某一文献主题的高度凝练。在某一领域内,频次出现越高的关键词越能代表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在CiteSpace5.7.R5界面中,时间区间依旧限定在1992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节点类型(Node Types)中选择“关键词”(Key-word)并进行运作,共得到568个节点,1506条连线,密度为0.0094,并最终生成图5所示的相关发文关键词共现图谱。在该图谱中,节点呈圆圈状且规律同上,节点越大,关键词的字体也越大,代表此关键词出现的总体频次越高。关键词之间的连线表明其出现在同一篇文献中,连线越粗,代表着两个关键词共同出现在同一篇文献的频次越高。图5所展现的关键词共现图谱看似错综复杂,没有规律,但实际上可以反映出诸多关键词之间的紧密联系,符合陈悦、陈超美等人所作“科学发展总的模式与其说像树,更像网”之表述。根据图5显示,在监察法、监察体制改革或监察制度的相关主题中,监察体制改革、监察委员会、监察法、监察制度、职务犯罪、监察、反腐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监察权、监察调查、留置等节点出现的频次较高,其中监察体制改革、监察委员会、监察法、监察制度、职务犯罪、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监察权的中心性最高。如表4所示,从计量的角度统计观察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可以看到,监察体制改革的频次最高,达93次;监察委员会为89次,监察法为77次,监察制度为67次,职务犯罪为55次,基本与图5所呈现的关键词共现图谱情况相符。另外,部分关键词虽然出现的频次较小,如调查权16次、刑事诉讼法15次、法法衔接14次等,但其在图谱中展现出在关键词共现关系间重要的连接作用。
图5 相关发文关键词共现图谱
表4 1992-2021年主要高频关键词(18次以上)
经过Citespace处理,最终可以导出图6所示的研究热点聚类共现图谱。根据图6显示,以监察法、监察体制改革或监察制度为主题的研究中,包含10个聚类,分别为#0留置、#1监察委员会、#2监察制度、#3劳动监察制度、#4体制改革、#5御史台、#6检察机关、#7国家监察、#8国家人权机构、#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以上10个聚类可以再次分成四个类别,第一类包括#2监察制度和#5御史台,第二类包括#3劳动监察制度和#9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第三类包括#1监察委员会、#4体制改革和#7国家监察,第四类包括#0留置、#6检察机关和#8国家人权机构。
图6 研究热点聚类共现分析图
研究前沿指向的是在某一领域的科学研究中,时间最新最近、最具有发展和研究潜力、最具先进性的研究主题,强调某一领域中最新的研究动态和突变特征。通过文献计量Citespace软件的处理,同样可以呈现和勾画出监察法领域的研究前沿问题,探索该领域内具有研究发展潜力的相关论题。根据图7所展示的1992年-2021年监察法领域内相关发文的突变词变化时区分析图谱,以及图8所展示的关键词突现信息分析图显示,我国在这一时间跨度内共有21个关键词突现,并且在不同时区内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表明我国法学界在这近三十年内的研究重点和热点话题也在发生着变迁,并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基于图8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1992年-2016年,2016年-2018年,2018年-2021年。
图7 1992-2021年相关发文突变词变化时区分析图谱
图8 1992-2021年相关发文关键词突现信息分析图
往期精彩回顾
段一鸣|合法爬虫行为的入罪思考——大数据环境下公民个人信息保护视角
陈武略|论行政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范围的扩张——以《关于国家精神损害赔偿的解释》为背景展开
上海市法学会官网
http://www.sls.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