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基辅会战:69万苏军被俘,战斗民族,就这? | 循迹晓讲

开千岁 循迹晓讲 2021-08-13


◎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 作者:开千岁

◎ 编辑:马戏团长

◎ 全文约5000字 阅读需要13分钟

◎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1941年9月下旬,通常被认为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围歼战”的基辅战役落下了帷幕后苏联西南方面军被抹掉了德国人终于得以腾出手进攻苏联工业、交通枢纽,同时也是其首都的莫斯科

为此,冯·博克的中央集团军群将动用119万人和1435辆坦克参加代号为“台风”的行动

苏联最高统帅部则在莫斯科门前部署了西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和预备方面军的15个集团军,合计95个步兵师、13个坦克旅和62个炮兵团,125万人和1045辆坦克,试以旗鼓相当的兵力遏住德军兵锋,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 维亚济马战役


作为博克进攻矛头的装甲集群自然将在这场大规模会战中扮演主角,分别是维亚济马轴线以北的霍特第3装甲集群,维亚济马轴线以南的霍普纳第4装甲集群和最南端的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


其中霍特和霍普纳的第3、4装甲集群沿维亚济马南北展开,以钳形攻势包抄维亚济马,与此同时古德里安的第2装甲集群从南翼经奥廖尔向西北方向包抄布良斯克方面军,德国人将筑成一个双重包围圈并歼灭苏军主力。

 

◎ 德国第3装甲集群司令赫尔曼·霍特

 

◎ 德国第2装甲集群司令海因茨·古德里安

 

◎ 德国第4装甲集群司令埃里希·霍普纳


苏军一方正对德军第3,4装甲集群和第4,9集团军的是科涅夫的西方面军;其后方便是为其提供支援的布琼尼预备方面军;南面应对德军第2装甲集群和第2集团军一部的则是叶廖缅科的布良斯克方面军。


尽管有前线诸如来自第30集团军9月30日的作战报告“德军主要攻势将在我部当面展开”的警告,但西方面军和苏军统帅部还是误判了德军主攻方向,斯大林及其幕僚误认为德军将沿斯摩棱斯克-维亚济马公路从正面冲向莫斯科,因而将西方面军和预备方面军的主力集结在了正面,这就造成了实际面对德军双钳的兵力异常薄弱,在第4装甲集群的正面,德军将以17个师(其中有4个装甲师)痛击仅仅5个苏军师。

 

◎ 苏联西方面军司令员伊万·斯捷潘诺维奇·科涅夫

 

◎ 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员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叶廖缅科

 

◎ 苏联预备方面军司令员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


另一方面,西方面军和预备方面军的双层部署看似固若金汤,实则是由于苏军极度缺少通讯设备和车辆导致后备部队难以按统帅部预想的一样以完整的强大预备队投入战斗的亡羊补牢之举,如此反而削弱了一线的防御力量

 

◎ “台风”骤起


1941年9月30日,古德里安率先开始行动,在当天便完全击溃了布良斯克方面军一线并突破了苏军的防御地幅,打开一个30公里深,20公里宽的口子。10月1日叶廖缅科在与斯大林通话时为了给自己遮羞大言不惭的宣称德军只不过“攻占了部分据点,并吹水夸大德军的损失。


叶廖缅科还认为这不过是德军的牵制性攻势,只有一个军在和自己作战实际上德军已经投入了古德里安所部的三个装甲军和一个步兵军。


作为1941年俄罗斯天空的霸主,德国空军的狂轰滥炸已经让10月1日当天苏军三个方面军司令员失去了同各集团军的联系,10月1日晚上狂飙突进的古德里安已经形成了一道60公里宽,100公里深的洪流将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后方冲的一塌糊涂,直到此时叶廖缅科才确信德国人已经对他发起了主攻。


不过这仅仅是个开始,10月2日,霍特和霍普纳主要攻势在维亚济马南北两翼开始了,由于前文所提到的苏军错误部署,德军第一时间就撕开了苏军的防御:苏军第30集团军第242师在其长达24公里的战线上在霍特麾下第3装甲师冲击下被“人间蒸发”;南面的霍普纳在当日结束时其先锋第10装甲师已经推进了多达40公里。

 

◎ “台风”行动中的一个德军MG-34机枪组


和叶廖缅科如出一辙的是西方面军同样因错误的情报难以弄清德军的兵力和主攻方向,比如面对着德军牵制性攻势的第16集团军的当日报告竟宣称“我军对面的德军一线有两个步兵师,二线则有八个步兵师和两个装甲师”而实际上当面的德军仅有三个步兵师,完全没有坦克支援。


这种混乱的报告自然扰乱了苏军统帅部的判断并加剧了混乱。


10月3日,科涅夫才将方面军预备队博尔金集群投入战斗,配合第19,30集团军试图夺回第聂伯河北岸的桥头堡,这支庞大的苏军反击部队由摩托化步兵第101、107师,骑兵第44、45师,步兵第89、166、214、252师,以及第126,128,147坦克旅组成,共有250-300辆坦克。


在10月3日-4日的两天时间里,苏军反击部队与德军第56装甲军第6,7装甲师和第129步兵师展开激战,根据德苏双方报告显示,德军两个装甲师以自损15辆坦克的代价给苏军坦克第126旅造成了60%的坦克全损,第128坦克旅43辆坦克全损,博尔金带队的主力伤亡率达70%的惨痛打击,苏军将这次反击的失利原因归咎于德军接连不断的空袭,但无论如何,科涅夫最重要的预备队如今已成强弩之末。

 

◎ 随着装甲集群势如破竹,德国步兵也在大举东进


当日在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后方,古德里安麾下的第4装甲师在四天内狂飙近200公里,于当日下午16:40冲进了奥廖尔城内,正与布良斯克方面军参谋长通电话的奥廖尔军区司令员被“神兵天降”的德军坦克吓得在电话里惊呼“德国人坦克进城了!”


此时,比起苏军,燃料运输问题的制约对德军来讲要麻烦得多,在10月4日,第2,3,4装甲集群的先锋第4,6,7,10装甲师都因为缺少燃油不得不停止前进。


10月5日,才弄清楚前线状况的苏联统帅部忙派“钦差大臣”华西列夫斯基和伏罗希洛夫协调三个方面军的指挥,斯大林更是下令组建10个预备集团军,从乌拉尔和中亚等地前来保驾,但显然为时已晚。


10月6日,德军第17装甲师夺取了布良斯克,第10装甲师则在10月7日凌晨攻占了维亚济马,维亚济马-布良斯克包围圈正式成型,德军在八天内成功突破了苏军的防线,使得苏军第16、19、20,32集团军,波尔金集群以及第30集团军的摩托化第107师和步兵第241、252师被围,而之后这个包围圈还会不断扩大。


◎ 康斯坦丁·康斯坦丁诺维奇·罗科索夫斯基(1896年12月9/21日—1968年8月3日),波兰人,苏联元帅


奉科涅夫命令到维亚济马发起反击的新任第16集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到了城里,惊奇地发现这里根本没有任何归他指挥的军队,当他与当地的军政领导人研究战况时,“德国人坦克进城了!”的消息再度传来,屁股没坐热的罗科索夫斯基只好逃到了城东北的小树林里。


其实和罗科索夫斯基一样,科涅夫,布琼尼和叶廖缅科都完全失去了对麾下部队的控制,叶廖缅科在包围圈封闭的最后一刻他乘飞机逃离了战场,结果坠机躺进了医院;至于科涅夫,没人知道他去了哪,直到莫斯科保卫战前夕他才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新任西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据理力争才在斯大林面前保下了他的项上人头。

 

◎ 10月7日的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局,可以看到位于维亚济马一带的四个苏联集团军和南方的部分部队已经被德军包围


在接下来的一周时间里,口袋中的苏军尽了最大的努力延缓德军的推进,据中央集团军群的周报统计,从9月30日到十月底,德军已经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损失了57363人和122辆坦克和突击炮,但到包围圈打扫干净时,德国人与莫斯科之间原本130万之众的苏联军队仅剩下91456人


考虑到参加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斗的部队规模(后文中将详细分析苏军的损失情况),德国一方的伤亡数字算很低的。德军的巨大成功不仅体现在他们成功地快速击溃了一百多万敌军,也体现在他们为此只付出了极其微薄的代价上,若不是秋季的泥泞期,莫斯科恐早已落入德军之手

 

◎ 拯救俄罗斯的并不是冬天,而是泥泞

 

◎ 灾难后的自省


苏联和俄罗斯的一些读物一直在有意识的淡化苏军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口袋的损失,苏联军事读物写道“在10月初,红军遭受了重大失败,被包围的第19、20、24和32集团军继续进行着英勇的斗争,并‘反杀’了28个德军师。”


而《莫斯科战役:纪实和人物》一书复读了这一说法:“19个步兵师和4个坦克旅在维亚济马以西陷入包围圈,其中相当部分人成功突围回到了友军阵线。”不过显而易见的是它完全回避了苏军损失数量和为何失败的原因。


实际上,在 "台风"实施的9-10月这段时间里,德国国防军消灭了苏联三个方面军的主力部队,仅在维亚济马口袋里便有西方面军的第19,20集团军和预备方面军的第24和第32集团军,后续被围的还有第16、24、30、31、43和49六个集团军,总共有37个师,9个坦克旅和31个炮兵团,此外第3、13、50集团军的指挥部以及苏军统帅部预备队的27个师、2个坦克旅和19个炮兵团也遭围困。


◎ 1941年10月7日,维亚济马附近,德军俘虏了几名苏联士兵


10月初苏联红军15个集团军中的7个、95个师中的64个(占总兵力67%)、13个坦克旅中的11个(占85%)和62个炮兵团中的50个(占80%)于维亚济马-布良斯克被围。


而根据统计,苏军32个师、11个坦克旅和37个炮兵团被完全歼灭,第50集团军司令彼得罗夫、第24集团军司令拉库津阵亡,第19集团军司令米哈伊尔·卢金、第20集团军司令艾尔沙科夫和第2集团军司令谢尔盖·维什涅夫斯基被俘。


另有32个师的残部(包括在口袋外的6个师中的3个师)和13个炮兵团共计84721人逃出了维亚济马包围圈,23000人逃出了布良斯克口袋,合计10万8千人,而这32个师和13个团的残部勉强也就凑出不到8个苏军步兵师的编制兵力,已与被全歼无异,如步兵第248师只剩下681人;第13集团军在9月30日还有8个师和169辆坦克,在10月18日只剩下不足一个师的编制兵力,也没有足够的火炮来装备一个团,坦克更是一辆不剩;第50集团军则只剩下10%的兵员和2.4%的火炮和迫击炮。

 

◎ 根据苏军档案得出的不完全统计,苏军9月30-11月5日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一带损失达68万8329人,但这并不代表全部


美国苏德战争研究者大卫·格兰茨在其著作《巴巴罗萨》中认为“考虑到突围部队数量,苏军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可能损失了100万军队,其中68.8万人被德军俘虏。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其结果都是真正的灾难性的。


这一观点得到了俄罗斯研究者的支持,时至20世纪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为了编写没有意识形态束缚的新版《伟大的卫国战争史》,俄罗斯军事历史研究所接到了研究并出版一系列关于苏德战争军史论文的任务,这些文章主要侧重于前苏联研究不足的问题,主要便是苏军在长达四年的战争中为何总是遭受惨痛损失这一痛苦的话题。


其中第一本《严酷的考验》在莫斯科战略防御第一阶段得出的结论是:"在莫斯科战役防御阶段的头两三周战斗中,苏联红军阵亡、死伤、失踪和被俘的人数多达100万人"。

 

◎ 1941年10月底载满苏军战俘运往后方的德国火车


俄罗斯军事历史研究员内夫佐罗夫结合苏联国防部中央档案馆(TsAMO RF)得出的结论同样是:“苏军损失多达100万人,占三个方面军初始兵力的80%,其中68.8万人(占总损失的70%)被俘。”


深究苏军为何在1941-1942年的大规模会战中一败再败的原因,主要便是苏军军官普遍存在的病态心理:随着与德军战斗时的失利,苏军军官为了保住自己的顶上花翎或是项上人头,会故意在报告里低估已经突破自己阵地的敌军数量,之后奢望在真相大白前摆平战局;当战况恶化到已经无法隐瞒下去时,他们又开始夸大面前德军实力,以合理化他们的“非我也,乃是贼众势大,难以抵挡”


于是,大量不可靠的报告使苏军统帅部根本无法评估战局,更别谈制定反制措施,最终一败涂地。


不过幸运的是,苏联的人力优势使得这样的失败勉强得以承受

 

◎ 莫斯科终未沦陷


利用10-11月的泥泞期,斯大林下令组建的十个预备集团军已经陆续组建完毕。到11月时,苏军已经新组建了59个步兵师、13个骑兵师、75个步兵旅和20个坦克旅,这些部队被部署在维蒂格拉—雷宾斯克—高尔基—萨拉托夫—斯大林格勒—阿斯特拉罕一线。


此外,在10月还有12个满员的步兵师被送到前线,以充实莫斯科以西的防御力量,同期还有两个摩托化步兵师、3个骑兵师、20个炮兵团和28个反坦克团赶到前线。


◎ 1941年11月7日,苏联莫斯科红场,数十万红军官兵在接受慈父检阅后,直接奔赴西部前线。


11月时,苏联的17个坦克旅在可用战车的数量上已经超过了在10月1日德军发动进攻时与德军的中央集团军群对阵的坦克旅的数量,而且他们所拥有的T-34坦克所占比例要更大得多。


德军高层将领未曾想到的是,自己虽然已取得了规模如此之大的合围战的胜利,但正如我们之前所见,斯大林却还未将自己的预备队“榨干


德国人不禁在想,自己是不是正和斩杀不尽的海德拉(希腊传说中的九头蛇)战斗,从此以后,德国人再也无法摆脱这一魔咒:苏军虽然损失惨重,却仍有源源不断的新部队送到他们面前

 

◎ 1941年的苏军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为何北宋后,中国社会愈发逼仄?| 循迹晓讲


把所有游戏都关了,学生们都会学习吗?| 循迹晓讲


如果没有原子弹,美国能打败日本吗?| 循迹晓讲


大洪水时代,波兰翼骑兵教你如何活下去 | 循迹晓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