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三国”类比俄乌战争,到底错在哪? | 循迹晓讲

三喵先生 循迹晓讲 2022-07-18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瑞鹤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4000字 阅读约10分钟


前几天,一个小女孩儿火了。


她先是对那些在战火中饱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随后说起自己最近在看《三国演义》,认为俄乌局势与其有相似之处。她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就好比是曹操势力,而俄罗斯就像是孙权手下的江东乌克兰则是兵家必争之地荆州,夹在它俩之间,不断撩拨着前两者的神经


后来,提问者问她,泽连斯基下场会是怎样的,小女孩儿眼睛滴溜溜地转,鬼灵精怪地来了一句“想想刘琮呗。”


◇ 小姑娘的视频还是颇受大众喜欢

◇ 菲律宾外长特奥多罗⋅洛钦认为是中国教育给予了中国孩子宽阔的视野和独立思辨能力


这段话让网友们直呼不可战胜,甚至还惊动了国外的政要,甚至把菲律宾外长都给震惊了,外长大人直呼“这是俄乌局势最有智慧的点评”,大赞小女孩“这一代中国人是中国乃至世界的希望”,更动了想把孙女送去中国接受教育的念头,“我想让她也成为像视频中这样很有见解的小女孩。”

 

这小女孩讲的是不是“对俄乌局势最有智慧的点评”,这个咱也不敢说,咱也不敢问。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位小姑娘英语还是很流利的,作为一个未成年人,她说什么其实都没问题,都非常好,即使看起来说得很荒谬,那也不是她的问题,而是有别的大人教她这么来说的

 

◇ 这种类比在网络上比比皆是


小姑娘用三国类比现在国际局势,其实也并不新鲜,早些年某些知名的微博大V还拿魏蜀吴三国类比中美俄,引起了大棋党们的一阵狂欢。其实这样的类比仔细一琢磨是有问题的,魏蜀吴这三个国家都是怎么没的?这样的类比,难道不是在诅咒么?点到为止,多的东西您就自个儿琢磨吧。



首先来说,从逻辑上讲用三国去类比现在的俄乌局势是说不通的


东汉末年那种你死我活的争斗跟现代社会的底层逻辑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并不能拿来乱类比。退一万步,如果说这个逻辑是对的,那也可以拿三国类比二战嘛


先是对那些在战火中饱受苦难的人表示同情,随后类比《三国演义》,认为欧洲局势与其有相似之处。英美为首的盟军就好比是曹操势力,而第三帝国就像是孙权手下的江东。法国则是兵家必争之地荆州,夹在它俩之间,不断撩拨着前两者的神经。

 

◇ 也可以类比二战欧洲战场


假设荆州被曹操拿下,按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没有了战略缓冲区”,曹操可以直接顺江而下,对孙权来说威胁极大。孙权对此寝食难安,心想不能坐以待毙,赤壁之战由此爆发。


那么看看二战的诺曼底战役,和三国时期没有任何区别,英美想在法国扩张势力,被逼近家门的第三帝国同样也不能坐以待毙,因此爆发了战斗。至于自由法国的领导人戴高乐会是怎么样,那就“想想刘琮呗。”

 

◇ 曹魏水军在蔡瑁张允的率领下成功登陆


当然,这样的类比那是离了大谱,不过,还是那句话,小姑娘这么讲,真的没有任何问题,但教她这么讲的成年人,或者把这话给当真了的成年人,那就真的不知道说啥好了。遗憾的是,古今中外,这样的成年人还真不少。

 

◇ 不万能的《三国演义》


说起来,小姑娘提到的《三国演义》,还真是古人经常拿来借鉴的东西,比如满清入关之前,《三国演义》就是满清军事贵族的必读书目,三国演义里的打埋伏,反间计等等,也都是满清军队经常使用的计谋。


且不论《三国演义》有多少会夸大的成分,它的底层逻辑之一就是智斗,权谋这类东西,在当时,满清的主要敌人大明也在有意无意地遵循这样的底层逻辑,所以,满清拿三国里头学来的东西去对付大明,成功率还真不小


◇ 皇太极即位后,命大学士达海将《三国演义》翻译成满文,达海死后,大学士范文程等继续翻译。直到顺治七年(1650年)才译完,并颁发全军。从此,《三国演义》成为清朝将领的教科书。


袁崇焕是不是被反间计给除掉的,这个有争议,但在几次重要的决战中,满清的确实实在在地打了几次成功的埋伏战。

 

不过,即使在传统的中国社会里,《三国演义》也不是任何人在任何场合都可以用的,尤其是在满清入关之后,天下“承平”,谁再拿乱世的三国去做借鉴,就非常居心叵测了


比如雍正朝的大臣隆科多,这位可是《三国演义》的忠实读者,他受了康熙遗命,就自比受了白帝城托孤的诸葛亮,当然,他内心想的无非是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雍正不这么想,您是诸葛亮我不就成阿斗了,您这不就是变着花样骂我傻X么?


 影视剧中的隆科多形象


所以,雍正三年,众官僚给这位一共罗列了四十一条大罪,其中一条就是自比诸葛亮,坚决要求将之斩首抄家。雍正皇帝“仁慈为怀”,把他圈禁在圆明园外,以示“宽大为怀”——这就是盲目借鉴《三国演义》的下场。

 

当然,到了后来,天下也不“承平”了,洋鬼子打过来了,英国人乘着大船,凭借火炮指哪儿打哪儿,这玩意儿太厉害了,大清打不过,咋办呢,还好他们还有《三国演义》,大船来了咋办,当然是火攻啦。


鸦片战争的时候,跟英军对阵的前线,无论广州还是浙江,中国军队都采用过火攻之术。这样高明的主意,据说来自开眼看过世界的林则徐。当然,如你所知,鸦片战争这会儿,借鉴《三国演义》的火攻,并没有任何egg用。

 

 想象中英夷战舰的下场应该和三国演义里曹操水师差不多


当年传说赤壁之战的火攻,您得对面大船被锁起来,自己火船借假投降冲进去,这才烧了起来。三国时期的战船都是木制的,外面涂了桐油,易燃。这样的火攻,听起来还“有可能实现”。


但是,鸦片战争中跟中国军队对垒的英国战舰,虽说多数是木制的,但都包了铁皮,不大容易烧着。而中国人的火攻就是弄一些木筏子,堆上柴火,先点着了,然后顺流往下放,指望把敌船烧毁。英军见了这样的火攻,有的干脆不理,有的派一只小船,用抓钩把着火的木筏子一拨,就都溜到别处去了。

 

这么借鉴《三国演义》是彻底失败了,不过没关系,还有《封神演义》可以借鉴。


◇ 在杨芳看来,英夷这么厉害,肯定是用了邪术。我们用正常手段赢不了,必须“以邪制邪”,而用装满狗血鸡血的马桶就能克制英夷。奕山听后,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命令地方保甲遍搜民间马桶,载于木筏之上,并纸扎草人、建道场、祷鬼神,准备以邪术御敌。然后,英夷就直接攻破了城墙,长驱直入,直逼广州城下。图为杨芳画像


封神榜里不是各种神奇厉害的妖术,这英国船这么厉害,一定是有妖术的,那咱们也用妖术去对抗妖术。如你所知,广州城名将杨芳搞了个马桶阵——城头上一下子竖起无数个女人用过的马桶,再加上臭臭的裹脚布,迎风飘扬。当然,这一切又一次,没有什么egg用。

 

这样的事情久了,大清无论是文治武功,都被按在地上摩擦,所以后来的李中堂才会感叹,自己面对的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过去的借鉴全然失效了

 

◇ 不能瞎类比


怎么会这个样子呢?其实这也不复杂,所谓的“借鉴”,本质上是“类比”的思维方式,这也是人类的本能,面对未知的东西,希望找到与之类似的已知的东西做参考。


这也没什么,但问题是,“与之类似”的界定太难了,如果只是表面类似,就去盲目类比,然后拿这个做决策的依据,于国,于组织,于个人,这都是至大的悲剧

 

大清盲目类比三国玩不转,道理显而易见。三国的底层逻辑和现代世界的底层逻辑并不相容,盲目类比一定会出事儿。就拿打仗来说,无论做什么,斗智不斗力,是国人的传统。打仗也是这样的。蛮打的人,即使打赢了,人家也不佩服。


所以,《三国演义》里才有这么多火攻。但西方人不一样,人家就是一板一眼,炮兵轰,步兵包抄,绝对的实力碾压,所谓的“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您还是省省吧。

 

这样的悲剧不但大清遇到过,别的国家也栽过跟头,比如日本。


当年昭和男儿很有精神,决定跟美国开战的时候,有一条理由是这样的:北条家当政的时候,我们击败了从北方来的元寇。那么,现在我们是东条首相执政,也一定能击败从东方来的美国人”。

 

然后他们就开战了,打了几年之后,很有精神的昭和男儿们不得不考虑,是不是找个中间人递个话,跟英美和谈?他们找来找去,找到了斯大林,理由是什么呢?“斯大林的面相跟西乡隆盛很像,是个好人,不会坑我们的。

 

◇ 也不知道哪里像了


以后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吧。

 

这是国家层面上的悲剧,组织层面上盲目类比也一样。比如民国那会儿有个军阀想去学战国名将田单的火牛阵,没有牛咋办呢?我用羊嘛,搞个火羊阵,结果呢,这些乱窜的羊都被阵地前的马克沁机枪扫倒,倒是让对面吃了一顿烤羊肉,这都不是悲剧,而是闹剧了。

 

于个人而言更是如此。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里写过,他有一个世伯当工读学校的校长,平日里经常讲《二十四孝》,尤其爱讲“卧冰求鲤”,结果后来世道乱了,学生把这位赤身裸体拖到冰上,说我们打听好了,你妈今儿病了要吃鱼,你看着办,然后这位就落下了病根,王小波最后不忘揶揄一句——“幸好没讲郭巨埋儿和割骨疗亲啊!”

 

这么看来,历年来那些拿着哈佛女孩儿刘亦婷去逼孩子的家长们,真的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不能瞎类比啊。

 

◇ 一点题外话


其实这事儿讲到这里就可以结束了——所谓类比,要非常谨慎,看到底层逻辑的相似性,这样才有类比的可能,这是需要动脑子的。想在思想上懒惰,盲目类比,只会导致悲剧和闹剧,所以,我们为什么要开拓眼界,为什么要去了解世界各国的历史,本质就是为了这个。

 

如你所知,过去我是教英文的,我自己也见过很多小孩子,英语说的一个个极其流利,甚至可以给我纠正发音,说我说的根本不是美式发音,诸如此类。想想自己初中那会儿才接触到英文,就对这些孩子挺羡慕的。

 

但这些孩子写出来的英文文章,一看就能看出相当大的问题——他们的英语无可挑剔,但思想上,我不敢说贫乏,只能说是可怕了

 

比如说,“如果薪水相同,你选择有挑战的工作还是假期多的工作”?有孩子的作文写“只有努力挑战自我才叫工作,工作不是让你去偷懒的”。我看到这几行,脑子里浮现出一行字——Arbeit Macht Frei.

 

再比如说,“国家应该投资体育竞技还是艺术”?有孩子的作文写“艺术毫无作用,而体育可以为国争光......”——如你所知,我想到了郑大世的眼泪。

 

所以怎么说呢,我不否认这些年孩子们的英文越来越好,但这些年,中国学生在海外似乎愈发举步维艰,这大概不是因为英文讲得不够“美式发音”,而是因为别的什么吧

 

当然,这不是孩子们的错,正如小女孩说什么都没问题一样。但给价值观还未成熟的孩子们灌输“权谋,厚黑”的成年人,就相当那啥了。

 

(END)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从因材施教到应试教育,是老师不行了吗?| 循迹晓讲


“山羊医生”布林克利:用羊睾丸治疗不孕不育的“男科圣手” | 循迹晓讲


约翰万次郎:一个日本“带路党”的奇幻漂流 | 循迹晓讲


俄国黑海舰队:这颗老葱还能卷几张饼?| 循迹晓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