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前有“走西口”后有“下南洋”,老祖宗:爱润才会赢! | 循迹晓讲

三喵先生 循迹晓讲 2023-10-22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三喵先生

策划:三喵先生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000字 阅读需要8分钟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北京线下游活动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三喵先生的北京-孔庙线下游活动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三喵先生的北京-天坛线下游活动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天津&河北线下游活动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上海&宁波线下游活动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厦门&福建线下游活动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广州&虎门线下游活动


之前讲过“走西口”和“闯关东”(详见:关外水深火热,大清百姓为啥死也要润出去?| 循迹晓讲 走西口:老祖宗为啥拿命赌明天?| 循迹晓讲),跟这两个齐名的还有一个那就是“下南洋”。而要论影响力,下南洋对中国和世界潜移默化的影响,比走西口和闯关东都大得多。


那么安土重迁中国人好好的不在国内呆着,为啥非得到南洋闯世界?这下南洋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有多大?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 日南郡即秦时象郡,郡治西卷


下南洋历史悠久,《水经注》记载,汉朝日南郡朱吾县的民众不满县吏苛政,逃亡马来半岛,这就是最早的下南洋。唐宋时期,中国海商在东南亚生活贸易经商已经非常普遍。到了公元15世纪初,爪哇、苏门答腊等地开始出现华人聚居区。


虽然明朝开始为了维护统治而实行海禁,但还是不能阻止福建广东地区的人逃走,原因很简单,家乡七山二水一分田,靠着种地根本活不下去,而跟海外做生意倒能养家糊口,如果有机会到南洋定居下来,甚至能收获更多的自由,不用被限制迁徙,更不用动不动去服徭役,所以即使朝廷三令五申,片帆不得下海,但还是不能阻止东南地区的人们大批去南洋,更不能阻止南洋和中国的贸易。


◇ 福建省永定客家人早在明成化十四年(1478)建县前,就有人出国谋生。到了清代,永定出国谋生人数逐渐增多。相对于北方的同胞,福建两广地区的中国人出国谋生的方向主要是下南洋


满清入关后,大量反清复明的组织经过跟朝廷的几十年斗争,渐渐式微,有的离开中国,去南洋继续存在,而满清朝廷自然对他们严防死守,于是就有了比明朝更严格的禁海令。即使如此,福建广东一带的人们为了更好的生活,还是毅然决然闯荡南洋。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以宗族为单位,立足南洋,开垦土地,跟周围的人进行贸易。在宗族当中,最重要的地方是宗祠,下南洋的各家族非常重视宗祠,凡有公开的大事,必须在宗祠里决断,而且必须在宗祠里制定规章制度,比如规定家族子弟必须习武,以保卫自己地盘,不得在外面寻衅滋事,等等等等。


◇ 图为位于马来西亚槟城的世德堂谢公祠(公司),该公祠创始于1810年,是原籍中国厦门海澄谢氏族人在槟城聚族而居后所建的大宗祠。此外,谢公祠还是槟城历史最为悠久的华人会馆,同时兼具庙宇、议事堂等多种功能。


久而久之,这样的宗祠演变成了“公祠”,再往后,这个词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经常听到的“公司”。这也不难理解,只有在下南洋以后,华人宗族才会接触到大量的商业,而这种有组织的宗族应对商业的办法,就这么一直继承了下来。


到鸦片战争之前,华人的“公司”在南洋大大小小很不少,有的非常成功,甚至发展成了地方的政权。之前提到在印度尼西亚的“兰芳共和国”就是其中的翘楚,这个政权的核心,一开始就是来自广东的宗族,靠着经营生意和井井有条的治理,在婆罗洲一直存在了一百多年(详见:兰芳共和国:华人史上第一个海外共和国 | 循迹晓讲)。


鸦片战争之前,下南洋的华人还得偷偷摸摸,靠着宗族势力来偷渡,但在鸦片战争之后,一切就不一样了。


清政府在战败之后无力维持海禁,而此时东南亚种植园经济发展,英法等国纷纷设立招工公所,很多民众走投无路,纷纷离开故土。当然,这就是我们知道的卖猪仔,出去的大部分都是穷苦人,目不识丁,连哄带骗签订契约,以出国后的工资为抵押,换取出洋旅费。


◇ 新加坡电视剧《小娘惹》剧照

当时出去的绝大多数都是青壮年,他们想着在南洋赚大钱之后还能回家娶媳妇生孩子,但现实就是绝大多数人就一直留在了那里。在马来西亚,大量的青壮男子跟当地女性通婚之后,形成了一个新的族群,也就是峇峇娘惹,他们之前的福建广东土话慢慢地被当地同化,但还保留着很浓的故乡习俗,直到现在,马来西亚的华人当中,占据主流的就是这群人的后代。不过,还是有些人坚持认为自己就是中国人,于是他们被称为“华侨”,这也就是“华侨”一词最初的来历。


◇ 这些“猪仔”的故事是一部求生史也是一部血泪史

当然啦,虽然这个时候大量华人都是被“卖猪仔”给弄到了南洋,但离开了故土,到了一片相对不那么压抑的环境,华人们还是可以大有作为,至少在相当多的时候不再是任人欺负的状态。


比如马来西亚有一位叫叶亚来的华人,本来在马来西亚柔佛呆的好好的,但当时的柔佛王下令驱逐华人,引起了华人们的普遍反对,这些华人们推举叶亚来为首,跟柔佛王直接开展了武力对峙。叶亚来遣人返回国内,纠集自己老乡及邻村族人万余,渡海到柔佛,还想办法搞到了武器,跟柔佛王血战八年,平定柔佛全境,此后又率众平定槟榔屿,声望隆重,被当地华人推举为“甲必丹”,也就是首领。


◇ 叶亚来雕塑

◇ 叶亚来(前排右四)与吉隆坡当地各族首领合影,雪兰莪参政司罗爷(前排右五 )、马亚人领袖拉惹劳勿( 前排右六 )、印裔领袖淡布沙美比礼( 后排右五 )、叶石(前排左一 )。


后来英国殖民者势力壮大,叶亚来主动和英国人合作,保全了马来西亚华人的安宁。因此,他在马来西亚历史上成了非常传奇人物。至今吉隆坡还有一条叶亚来路,就是纪念他的。像叶亚来这样的人物,在当年的东南亚并非个案,所以虽然当时的华人大部分都是卖猪仔下南洋,但因为有这些勇敢者的抗争,总体而言过的并非那么不堪。而且,到了清朝末期,南洋也成了革命者逃避清政府迫害的避难地,比如同盟会的很多活动都是在新加坡,马来亚等地筹办的。


1912年,大清灭亡,刚成立的民国政府颁布禁止贩运“猪仔”的法令,而在往后的几十年里,下南洋的华人有增无减,中国国内军阀混战,无安身立命之根基,而东南亚则得到殖民宗主国的扶持,除了传统的种植园、采矿业外,铁路、航运、金融、制造等新产业也获得空前发展,急需熟练劳工,而相比于当地土著,华人识字率高,学这些很容易上手,是填补这个空缺最好的人选。


 下南洋主要始发地和目的地

从1920年代到1940年代,仅从厦门港下南洋的就多达500万人,他们在南洋各地从事的不再是艰苦且地位低下的体力劳动,很多人成为司机,工程师,也成了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的中流砥柱,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些下南洋的人们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尤其在抗战爆发,国家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比如前面讲过的“南侨机工会”,就是南洋华侨陈嘉庚先生倡议下,广大南洋华侨舍弃自己优渥的生活工作,甘愿投入滇缅公路,从事危险艰苦的运输,为抗战做出巨大贡献的故事(详见:最后一位“南侨机工”去世,他们的功绩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 循迹晓讲)。


抗战期间,南洋华侨们不但为抗日出力,也为抗日踊跃捐款,他们为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华侨义勇总队第二大队全体出发留影


整个“下南洋”的风潮,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也就基本结束了。这个风潮延续几百年,一代又一代华人们在东南亚不仅站住了脚跟,还赢得了尊敬,并靠着自己的力量最大限度帮助中国抗战挺了过来。中国人本来就是有很多优秀的品质,只要环境不那么压抑,这些优秀品质就会迸发出来,成就一个繁荣的社会。下南洋的历史,就是这个道理最真实的写照了。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北京线下游活动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三喵先生的北京-孔庙线下游活动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三喵先生的北京-天坛线下游活动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天津&河北线下游活动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上海&宁波线下游活动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厦门&福建线下游活动

◇ 手机微信扫描识别图中二维码,即可报名参加头牌老师的广州&虎门线下游活动


    

★历史大咖正在进驻循迹晓讲ing,我们将帮助您成为百万UP主,讲自己的漫聊,阐述您对历史事件的独到见解。


★想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吗?想成为循游线下领队吗?想加入循迹大家庭吗?有录制过的小片,Vlog,写过的讲稿,欢迎给我们投喂。


★投喂方式:添加下方微信号,和我们聊聊你有趣的想法。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招安下场都不好?别被《水浒》忽悠了 | 循迹晓讲


奥本海默:我在研制原子弹,身边全是五十万?| 循迹晓讲


普大厨为啥死在一架外国飞机上? | 循迹晓讲


身为“控制狂”的大清,为啥把海关交给洋鬼子管理? | 循迹晓讲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