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非洲的经济疫情甚于新冠病毒,中国投资企业如何应对?

于佳PKU 佳话亚非啦 2023-09-17

今天参加中国新能源海外发展联盟关于非洲疫情与企业合作的研讨会,分享了我的一些观察与思考。会后很多听众私下联系希望要到我的发言稿,正好周末,趁热打铁,今天的“佳话亚非啦”就把下午的发言整理下,供大家参考啦!


我过去在国家电投一直参与非洲工作,三年前加入北大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以来,非洲也是国际合作的重点地区,在今年疫情爆发之前我最后一次出差的国家是西非的贝宁(经东非的埃塞俄比亚转机)。疫情爆发以来我一直关注非洲疫情的发展,所以今天先从疫情说起。


第一,非洲的疫情发展相对还是比较缓慢的。我计算了一下,在南非、埃及、摩洛哥等几个病例比较多的国家,从100例增加到1000例大概16天,而欧美国家的疫情从100到1000例,平均仅用8天。可见,炎热的天气还是有可能降低病毒的活性,东南亚国家的情况也类似。加上非洲的人口年轻,平均年龄不到20岁,所以免疫力也会比较强一点。另外,全球特别是中国给予的防疫支持和经验分享,欧美本身的疫情得到控制,输出的病例不会太多,我们可以谨慎地认为非洲大陆整体疫情不会成为下一个震中。这也是我们去努力的方向,大力支持非洲抗击疫情。



第二,非洲疫情本身我们希望不会失控,但是确定的是非洲经济会遭到重创,已经成为定局。因为非洲很多国家的经济还是以资源输出为主,旅游业也是外汇的主要来源,全球的疫情严重破坏了资源、旅游这两个市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经预测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的经济2020年将下降1.6%,而在疫情之前预计增长6%左右,曾被看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疫情大大拖累了非洲的经济发展,导致的失业也会引发社会和政治动荡,这是我们在非洲的企业需要面对和应对的。


第三,在经济遭遇困境的同时,非洲将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我查了一下,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欠的外债大约4900亿美元,一年还本付息就要600亿美元。外债里面大约有三分之一是欠世界银行、非发行的,这个债是没有商量余地的,还不了可以借IMF的钱还上。还有三分之一是欠中国的(参见我的公号文章:数据说话:非洲到底欠了多少外债,中国占多大比例?),在非洲国家遭遇严重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中国是不会逼债的,外交部已经表态了。但是债务减免、重整其实也意味着非洲国家更难得到新的贷款,外商直接投资等信心会受到很大影响,所以非洲国家的工业化进程将进一步滞后。这对非洲未来的前景影响很大,我们企业目前的投资项目在工期和预期回报方面也会受到不少影响。



第四,疫情打乱了全球供应链,很多国家都在重新考虑如何保证自己的供应链安全。例如,法国经济和财政部长呼吁欧盟各国政府重新考虑其价值链构建方法,以确保“自主”和“独立”供应。这种倾向其实不会对中国的产业链有太大的影响,因为我们有自己庞大的市场、技术、资金和高素质的劳动力,但是非洲国家首当其冲,除了年轻劳动力以外,优势并不明显,在未来很多年里非洲国家通过融入全球价值链进行工业化的潜力将大大降低。


第五,在能源领域,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撒哈拉以南非洲到2018年仍有5.96亿人口没有用上电,也就是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55%的人没有电用,特别是中资企业比较关注的刚果金、埃塞俄比亚、乌干达、安哥拉、津巴布韦、卢旺达、坦桑尼亚等,这几个国家无电人口都超过半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要求2030年实现户户通电,本来就是一个难以实现的目标,这次疫情造成的经济困难会进一步推迟电气化的进展。如何解决这近6亿无电人口的问题?可以通过国家电网延伸以及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微电网同时推进。由于剩余无电人口多处于边远农村地区,世行估计70%左右的地区,要依靠太阳能微电网系统来解决。在这方面中国的企业可以发挥作用,不仅可以作为发电源供电,还可以考虑在有一定制造业基础的国家发展本地光伏板的组装,创造就业,并帮助当地培养光伏设备的安装、维护和服务人才。分布式的能源要更多的依靠当地的资源来解决。



第六,在考虑以上的情况下,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非洲应该如何发展,一带一路建设基础设施的思路是否可持续?都需要我们重新思考。


我提两点想法供参考:


——首先,疫情之后我们的企业特别是能源企业需要深耕。今后我们的企业不管是央企、国企、民企要抱团,要和当地企业联营,多做惠及民生的小基建+小制造+服务业,比如农村的微电网,直接为城乡居民服务。发展微电网不仅要家庭用电,也要有生产性用电,比如农产品的加工。当然大项目也要做,包括能源项目,但需综合考虑上游(基础设施)、中游(制造业)、下游(服务业)的链接,推动企业以“基础设施+制造业+服务业”的市场化一揽子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国营企业主要注重投资基础设施项目,而民营企业主要投资制造业、服务业。投资基础设施项目必须考虑制造业、服务业的市场潜力,并结合当地的比较优势,包括原材料、劳动力以及关税优势,而就地转化生产出来的制造品,要面向全球市场,既有利于当地创造就业、出口创汇,同时,工业化的起步和发展又可以为能源企业提供稳定增长的电力消纳市场,保证能源项目的投资回报。

 

——其次,在可能的情况下,中国能源企业在园区建设和项目投资要借力多边开发银行(世界银行、新开发银行、非洲发展银行和非洲区域性的发展银行如东非发展银行、西非发展银行)的支持和资金,包括申请多边国际金融组织的贷款、股权、担保。这方面也可以借力国内的政策性银行(进出口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商业银行以及丝路基金、南南基金等金融机构共同融资,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以绿色金融推动在非洲投资项目的设计、实施、运营遵守社会、环境的高标准,杜绝输出高污染、高排放的产能。多边银行的资金量不大,但是是个保障机制,降低企业的风险。




《佳话亚非啦》往期文章——


数据说话:非洲到底欠了多少外债,中国占多大比例?


谭德赛领军世卫,他自己的国家抗疫成效如何?


“非中国制造”成为科技产业大趋势?不看炒作看数据!


英国教授从抗击疫情得到的启示:应对气候变化更需要有为政府!


美法专家“精准”预测模型失灵:非洲各国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到底来自哪里?


疫情冲击产业链,从4个“硬核”指标看谁是当今制造业大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