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22“熊猫大使”|世界遗产教育源起及其中国的实践

教席秘书 UNESCO 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 2023-04-02

写在前面
为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和中国“十四五”发展规划,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管理”项目(第四期 2021-2024)的框架下,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驻华代表处委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在成功举办2021“熊猫大使”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自然教育和可持续生计项目系列活动的基础上,将于2022年8月20-25日在四川汶川卧龙开展2022“熊猫大使”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自然教育和可持续生计工作坊。为更好地帮助营员及社会公众对“熊猫大使”活动及世界遗产教育的认识,本期推出文章为《世界遗产教育的源起及中国的实践》作为行前导读。


世界遗产教育的缘起及其国内实践


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可持续旅游教席、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承办的“熊猫大使”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可持续生计与自然教育工作坊于10月2日-5日在世界自然遗产地大熊猫栖息地举办。


一、世界遗产教育

缘起

1962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第十二届会议通过的《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性的建议》第五项“公共教育”指出:“教育活动应在校内外进行,以激发和培养公众对景观和遗址的尊重,宣传为确保对名胜和古迹保护所制订的规章”。


1972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第十七届会议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第27条明确要求:缔约国应该通过一切适当手段,特别是教育和宣传项目,努力增强本国人民对本公约第一、二条中确定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赞赏和尊重,并使公众广泛了解对遗产造成威胁的因素和根据公约开展的活动。


1962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第十二届会议通过的《关于保护景观和遗址的风貌与特性的建议》第五项“公共教育”指出:“教育活动应在校内外进行,以激发和培养公众对景观和遗址的尊重,宣传为确保对名胜和古迹保护所制订的规章”。


1972年,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第十七届会议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第27条明确要求:缔约国应该通过一切适当手段,特别是教育和宣传项目,努力增强本国人民对本公约第一、二条中确定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赞赏和尊重,并使公众广泛了解对遗产造成威胁的因素和根据公约开展的活动。


发展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发起旨在鼓励年轻人参与世界遗产保护和发展的世界遗产教育项目(The UNESCO Young People’s World Heritage Education Progamme)。该项目由世界遗产中心领导、UNESCO联系学校项目网络(ASP net)协助,通过与UNESCO的外派机构、国家委员会及其他相关机构的密切合作来开展工作。


1995年,第一次世界遗产青年论坛在挪威卑尔根举办,并诞生了世界遗产青年保卫者形象——“帕特里莫尼托”(Paterimonito;西语:小遗产) ,由此掀开了世界遗产教育的序幕。


1996年5月,第一次欧洲地区世界遗产青年论坛在克罗地亚举行。同年6月,第一次非洲地区世界遗产青年论坛在赞比亚和津巴布韦举办。


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编写了国际通用的世界遗产教材《世界遗产与年轻人》,并持续推进世界遗产教育纳入世界各国的教育课程之中。至今,推动“年轻人参与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发展”的遗产教育项目已成为全球性、区域性世界遗产保护项目。



备注:本公众号此前已推出《世界遗产教育 | 世界遗产教育:源起与发展》,对世界遗产教育的起源与发展做了介绍,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图片获取详情。下面将对国内世界遗产教育情况进行主要介绍。


二、中国的世界遗产教育实践


2.1 遗产教育的国际交流

1997年,中国在北京天坛承办了第一次亚太地区世界遗产青年论坛,标志着我国正式参与世界遗产教育国际交流的开端。


2004年7月,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在中国苏州召开。参加“世界遗产·中国论坛”的与会代表,根据《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等国际文件的精神,制定《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苏州宣言》,该宣言获得大会审议通过。


2021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福州召开,在大会开幕式上,孙春兰副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宣布将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共同建立世界遗产教育在线平台。中国教育部将与其他政府部门一道,积极履行承诺,尽早付诸行动,为世界遗产保护这一崇高事业贡献力量。在教育部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作举办“面向未来的世界遗产教育”主题边会上,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会上指出,在世界遗产教育领域,中国既是倡导者,更是实践者,将世界遗产教育纳入国家教育发展总体规划,纳入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遗产教育理念与实践,并表示中国教育部将与其他政府部门一道,为世界遗产保护这一崇高事业贡献力量。

2.2 遗产教育的学校实践

2.2.1 中小学层面:“世界遗产与青少年教育”

2004年6月,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教育部联合推出“世界遗产与青少年教育”计划,提出把世界遗产教育纳入部分重点中学教学课程。
  • 苏州外国语学校

2001年最先将世界遗产中心的教材《世界遗产与年轻人》引入课堂教学,还通过举办讲座、组织兴趣小组、“遗产申报模拟”、世界遗产模型制作、遗产地考察、世界遗产画信、世界遗产小导游活动等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等。


2.2.2 高校层面:世界遗产教育与研究

  • 北京大学世界遗产教育

国内高校开展世遗教育始于北京大学。早在1998年,“世界遗产”课成为北京大学第一批素质教育通选课。同年,中国第一个世界遗产研究机构诞生于北京大学,即“北京大学世界遗产研究中心”。


  • 大学生世界遗产论坛暨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

活动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名录遗产地教席、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主办。活动旨在通过“提案竞赛”的形式激发大学生主动思考与探索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利用的关键问题,并自己动手深入遗产地实地调查,提出解决遗产保护利用矛盾的具体方案,将优秀提案交给遗产地管理的方式促进知识转化,以社交媒体广泛传播的形式推动面向更广泛公众的世界遗产教育。自2008年创办以来,已顺利举办十届,成为国内大学生遗产教育品牌活动之一。


大学生世界遗产论坛暨世界遗产保护提案大赛


2.3 遗产教育的专业机构实践

  • “遗产进校园”——与学校合作开展世遗教育。杭州西湖世界文化遗产监测管理中心不仅走进校园宣讲,还重点针对高校学生推出了“西湖文化特使”计划,通过对其进行系统培训和各项实践训练,参与世界遗产知识、文化遗产保护以及西湖文化景观遗产的传播,并积极实践西湖世界遗产保护工作。

  • “遗产进社区”——世界遗产的社会教育。南京明孝陵博物馆和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暨苏州市世界文化遗产古典园林保护监管中心的做法值得借鉴。明孝陵博物馆不仅重视与南京市各大中小学的合作,还坚持定期走进社区,开展社区中心文化讲座,在社区、市民中普及世界遗产文化知识。

  • 遗产教育进入义务教育的探索。为了促进青少年的世界遗产教育,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苏州)暨苏州市世界文化遗产古典园林保护监管中心启动“世界遗产教育与学校课程体系相融合”研究课题,为世界遗产教育在中学教学体系中的融合寻找合适路径。




2.4 遗产教育的遗产地实践

  • 四川大熊猫栖息地自然教育

为推动四川大熊猫栖息地普遍价值的传播,提高当地社区的可持续生计可能性,近年来,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将自然教育确定为发展方式之一,探索了面向本地和面向社会公众的自然教育,有效地促进了遗产价值的传播,并打造了社区观鸟、手工制作、寻迹大熊猫等多个自然教育课程。



  • 丹霞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科普志愿者项目

为进一步推动“中国丹霞”的世界遗产价值传播,2014年丹霞山发起了科普志愿者项目,面向全国高校师生、社会人士招募志愿者,通过“集中训练,因地科普”的方式向外传播丹霞山的生态价值、地球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目前已经形成一支近600人的科普志愿者队伍。


  • 故宫的“你好呀!故宫”遗产教育项目

“你好呀!故宫”是故宫·紫禁书院聚焦中国3-12岁青少年及其家庭,以传递世界文化遗产故宫之艺术文化价值、弘扬中华经典传统艺术文化而共同策划的教育实践。案例自2018年起正式启动,充分挖掘紫禁城与故宫博物院超过186万件的馆藏藏品及其承载的文化内涵,依靠故宫博物院建院95年以来的深厚学术传统,借助故宫各领域遗产保护专家的力量,整合文化、艺术相关教育工作者,利用互联网和科技手段、“听+看+学”的多媒体形式,对社会公众特别是青少年人群,策划、研发并实施了传递世界遗产价值的多元教育产品。


《你好呀!故宫》 图/网络


相关链接

世界遗产教育 | 世界遗产教育:源起与发展

2021世界遗产青年论坛在福州圆满闭幕

2021“熊猫大使”四川大熊猫栖息地可持续生计与自然教育工作坊在四川卧龙开幕

“熊猫大使”可持续生计与自然教育培训讲座活动在四川卧龙顺利举行

“世界地球日”“熊猫大使”遗产教育讲座活动在四川卧龙顺利举办

教席活动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世界遗产教育创新十佳优秀案例”

世界遗产教育| 第九届大学生世界遗产论坛圆满落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