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带你回到1968”招募:他们种下的茶林,穿过了四季星霜
乡村笔记 用教育连接城乡
带你回归中国最初的风土和古韵
寻找千年乡村生活里有温度的烟火气
你好呀,这里是乡村笔记Beyond The City。
今天,我想邀请十五个朋友来和我一起到黄山茶林场,走一条茶叶、森林与知青的历史之路。
曾在断桥残雪、草木青青的时节做了个梦,一个身穿布衣布鞋的老人对我说:“跟我来。”
于是我跟着她快速穿过青翠的茶树与竹林,踏上樱花与水杉遍布的苍山,抬头的时候望见山鹰飞过红豆杉的森林,来到知青们一土一石搭起来的楼房。
她说,这里的每一道风都带来一片叶子的清香。
01
采茶人之路:“且将新火试新茶”
这是一个适合踏青品茶的季节,树木安静、热烈地生长。看着白日满目青山里的田犬松禽、夜晚灯火幽微下的云月花影,欣赏一杯清茶里的浮叶沉根,让勃勃生机泛滥成海。
“天地有大美,人心存幽微。”
在云销雨霁的清晨,开采之前倒三杯茶敬茶圣陆羽,然后背着大大的竹筐走入山林。茶林场盛产黄山毛峰与太平猴魁,茶的味道是真的好——而且一定是要在幽深碧绿的山林间,等风顺着山脉的曲线落下,从枝繁叶茂的花丛里突然钻出来的那个瞬间。
都说时间战胜一切,而茶人们用他们的耐心对抗时间。
开垦土地、翻动土壤,用十六度的恒温、两百多米深处的山泉水来等待种子慢慢成熟、发芽、抽枝、长叶。当第一棵茶树种下去,至少要经过四到五年才能被采摘,而在那样漫长的时间里,不光有施肥、修剪、锄草这样繁琐至极的工作,同时还要经受烈日与霜雪的考验。
走进茶场,茶博士会指着如同星群般散落在山间的茶树,一一道出它们的名字和季节,语气熟稔。鸟群如迎风飞扬的蒲公英轻盈地舞动,一步即可跨过的山溪里游动着斑斓的小鱼。
活动内容
1.背着茶篓上山,学习采茶技巧,提手“一芯两叶”,细品茶园清露,了解生态茶园。
2.杀青揉捻,学习炒茶制茶,参观茶场,茶博士讲解制茶工艺。
ps:每个小伙伴都能收到一份新鲜采摘的茶叶哦~
02
知青之路:“山与树林的的旧梦”
这里,是安徽黄山脚下的茶林场,也是属于上海的“飞地”,是一代人穿过半个世纪的回家路。
上个世纪从上海来的年轻人们为这里带去了某种程度上的浪漫“混血”气质:小提琴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高尔基的小说、黑白电影,搭配着地瓜烧酒,与曾经绵延千年的汪公传说相结合,仿佛萦绕着旧时的咏叹调。
当你走进茶林场的那一刻,就会置身于一个巨大的时空迷宫:据说起源可以追溯到白垩纪的蕨菜、上百年的保护树种红豆杉、家家户户依然自己制茶的传统,路过的树就像一条绿色的隧道,因开采石煤而凹陷的岩石壁上有着土黄和银色交织的矿层……那是五十年前的知青们种的树,开的山。
与这些相比,乾隆下江南、慈溪九华山礼佛在此处的经行都显得渺小单薄。
停留在书和电影里的传奇,在现实世界的化身比想象中要雄伟得多:
全长21公里的盘山公路,皖南山区海拔最高的公路,是知青们扛着锄头铁锹一点一点把山石凿开。到冬天,霜天冻地,厚厚的积雪和冰面让修路变得举步维艰。在这条路上,有人倒下过,有人死去了,而还有人继续往下走。
三层楼的知青宿舍,知青们刚到的时候眼前所见是一座草堂木屋伫立在巨大的苍茫和荒凉之中,“床”就是水泥地上铺一层稻草,一如杜甫笔下破败的荒郊和农舍。一个冬天过去后,春暖花开,炉灶、大锅有了,水引来了,三合土筑起的房屋承载了经年的春夏秋冬。
活动安排
1.重走知青路
徒步盘山公路、水电站与知青宿舍,寻访知青小镇的故事
2.茶林场农事服务
退休多年的老人,如今仍骑着电动车在小镇周围的田地间转悠,把荒地上的杂草除掉。我们将前往茶园除草,让当年知青们开拓出的茶园焕发生机
3.林场种树
如今,四、五十年前知青们种的小树已经参天蔽日。我们将带你在林地中种下一棵你自己的树,十年以后再来展望
03
口述史:“当你走过最低处,以后的生命就不会坠落”
这里没有历史,因为它就是历史本身。在我们抵达以前,它曾在无数个长夏炎日里追逐春城绿荫,经历过凛冽寒冬的霜雪漫天,也曾在抗日战争的烽烟和枪弹下走过茶事春秋。
1929年出生的老爷爷说,当年他学林业出身,带着一批年轻人漫山遍野地种树,忍受毒虫叮咬、阴雨潮湿的恶劣环境。住宿只有茅草屋,他凭着测量学的底子硬是在图纸都不画的情况下建起了一栋三层宿舍,至今坚固不坠。
65年初中毕业后来到茶林场的老奶奶,给我们讲述萝卜酱菜烂稻草的艰苦过去。作为生产队长,起得比别人早、睡得比别人晚,夏天闷热到快窒息的天气里走到原始森林里砍树劈柴,没有收音机、电视机的夜晚也不觉得无聊——每个人收工后回到宿舍,都是倒头就睡。
但经历过那样的环境,老奶奶说:“我从20年前就开始提建议,让年轻人应该到乡村农场来历练。正是因为曾经有过那样一段吃苦的经历,所以往后的日子里变得底气十足,无论遇到什么都能够扛过去,而现在的学生除了书本就是书本,视野太狭窄。”
顿了顿,她说:“我们那一代的上海人总是在讲‘腔调’,但什么是腔调?没有见过生活最艰难的样子,责任心和胸襟哪里来?装是装不出来的。”
奶奶的话语中气十足,走起路来腰挺得笔直,脸上的容光仿佛刚刚步入中年的女子,带着辛勤操持一生的尊严和气度。
去年,奶奶的一个老战友特地从上海来黄山看望她,说:“看到你生活得这么好,我就放心了。”当时老奶奶感到有些不明所以,等她去上海拜访时,才得知战友其实已经只剩下三个月的生命极限了。走之前,他还想再来看老战友一面。
“万水千山,千山万水,跨越千里也想要来见一面,这种事情只有我们那一辈人会这样。我们彼此之前真的就像手足一样。”
没有人可以让死去的昨天复活,却一定不可以让活着的今天死去。如果现在你正拥有着最好的年华,至少不要让它变成云天之上的流光,从树叶的缝隙间仓促流逝,成为错过一生的遗憾。
是光,就把它留住。
关于口述史
18世纪时,英国著名学者塞缪尔·约翰逊曾写道:all history was at first oral.
口述历史作为一种既古老又新颖的搜集历史的方法,通过访谈亲历历史现场的见证人,整理他们的口述作为历史资料,在中国还是西方都自古有之。中国古代的《尚书》《诗经》《论语》都是口述体记录;在西方,《荷马史诗》和斯诺的《西行漫记》等也都是众所周知的口述作品。
——节选自《文学报》
活动安排
1.讲解口述史调研方法,了解茶林场知青历史文化
2.西潭村落走访,调研知青文化,用摄影和摄像的方式记录下知青影像
3.茶庄品明前新茶,写一张明信片,从知青邮局寄出,把回忆留给远方的人
森林午餐
看到满山的樱花了吗?看到成群的水杉了吗?
陌上花开,第二日中午我们徒步山林,在这里挖掘新鲜的野菜、春笋后,于林间来一场浪漫的森林午餐。
行程安排
3月30日
6:30 上海市中心集合,出发前往黄山(集合地后期通知)
12:00—13:00 午餐,了解知青历史文化,口述史基础课程学习
13:00—15:30 老知青带领重走知青路,寻访知青小镇故事
15:30—18:30 西潭村走访,知青故事采风,知青文化调研,积累口述史素材
18:30—19:30 晚餐
19:30—21:00 露天电影《地久天长》
21:00—22:00 分享会
3月31日
7:00—7:30 早餐
7:30—8:00 准备背篓,上山采茶
8:00—10:00 茶博士讲解茶叶种植与采集
体验炒茶,制茶过程
10:00-13:00 爬山徒步,上山挖笋,挖野菜
森林午餐
13:00-14:30 茶林场服务:茶园除草;种树
14:30-15:30 茶庄品茶,写明信片
15:30 返程(约20:30到达上海)
项目领队
徐瑞
湖南师范大学人文管理系
资深研学项目策划师
刘恩保
复旦大学政治学系
无障碍电影撰稿人、网络签约作家
报名详情
1.时间
2019年3月30日—3月31日
2.地点
东黄山茶林场
3.主题
追溯知青文化,倾听知青故事
往期推文:“黄山脚下的一万个上海人”:我想再去看一眼,老人们年少时的风景与梦想
4.招募对象与人数
18岁以上大学生及对乡村、知青历史文化感兴趣的社会人士
招满15人即止
5.项目费用
1188元/人(费用包含往返大巴交通、项目食宿、课程、活动体验)
最低可享:988元/人
优惠说明:知青后代减免200元;两人及两人以上组团报名减免200元;拥有摄影摄像技能且自己携带设备的减免200元(优惠不可叠加)
6.报名方式
扫码添加乡村笔记客服微信号,咨询、组团、报名
7.支付方式
支付宝支付
名称:上海乡村笔记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账号:contact@beyondthecity.cn
请备注报名者的姓名
乡土研学,去乡村,遇见另一个自己
城市职旅,来城市,发现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