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高中语文】必修1~5 师生资料总汇


精品高中课程精讲汇编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地理
高中历史 高中生物  高中政治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知识精讲
部编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知识精讲



人教高中语文必修资料
语文电子课本


全册资料

 修上册电子课本

 修下册电子课本

 必修一电子课本

 必修二电子课本

 必修三电子课本

必修四电子课本

必修五电子课本

 

语文名师视频讲解


全册资料 必修上册师视频讲解 必修下册师视频讲解 必修一名师视频讲解 必修二名师视频讲解  必修三名师视频讲解 必修四名师视频讲解  必修五名师视频讲解


其它相关资料
推荐资料

 高中语文必修1-5电子课本汇编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精讲 高中语文必修1~5素材梳理 高一的新生如何学好高中语文 王遐之:高中语文提分精讲视频 高中语文必修1-5常考文化常识梳理 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小说与散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该如何学习,才能大幅提升成绩 高中语文必修二第1-4单元知识点全汇总! 高中语文:文言文常见实词和虚词用法总结 高中语文必修1至5整册课文朗读录音打包下载

2扫码下载

扫码下载:





【高考】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八套卷作文浅析



一、2019作文考纲要求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能力层级为E,即表达应用。

E.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作文考试的评价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2.发展等级:

(1)深刻 (2)丰富(3)有文采 (4)有创新

 

二、2019高考真题涵盖内容

(一)2019全国卷 I-----传承优秀传统

(二)2019全国卷II-----激发时代使命

(三)2019全国卷III----珍惜师生情谊
(四)2019北京卷--------厚植国家情怀

(五)2019天津卷--------树立爱国意识

(六)2019浙江卷--------辩证思考问题
(七)2019江苏卷--------融合达到共生

(八)2019上海卷--------坚守民族文化

 

三、2019高考真题分析

(一)2019全国卷 I(适用地区:河北、河南、山东、山西、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广东、福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全国卷 I分析

 

 传承优秀传统   具有批判思维

A.读材料

1.正面材料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转》)。意思是民众的生计、生活在于勤劳,勤劳就不会出现物资匮乏。勤是生计的手段,勤可获得物质资源。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诗经·大雅》)。《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勤是优秀传统,是儒家的礼文化,洒扫庭除等待客人到来。

2.反面看法

不理解劳动  ②不愿意劳动  ③劳动太占学习时间  ④人工智能完全代替人去劳动  ⑤花钱让别人劳动,自己不劳动  ⑥不尊重劳动者、不尊重劳动成果。

 

B.读要求

文体:演讲稿,②主题:“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③内容: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④其他要求。

 

C.审题立意

1.要求写演讲稿,是属于实用类范畴。

2.“劳育”是“五育”之一,也是党的教育方针的主要内容,关于劳动费时间、机器替代、花钱雇人等行为的讨论正是人们劳动观念模糊的表现,因此,作文题只能从正向立意,即“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3.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D.写作构思

    ①从人类历史演进角度: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历史。制造工具、直立行走、用手劳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所在。

  

    ②从社会重视的角度:劳动节的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 (2018年设立,每年“秋分”,将极大调动起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提升亿万农民的荣誉感、幸福感、获得感。。

   

    ③从人类实践的角度:大国工匠用双手创造美好。历史上的大型工程,如李冰父子设计的都江堰、京杭大运河、美丽西湖边的苏堤白堤、太行山的红旗渠、宁夏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引黄灌区等。

  

     ④从文学的角度:“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关怀情感。“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辛劳。“人间辛苦是三农”(《南柯子·山冥云阴重》宋 王炎)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 )

   

    ⑤从自我的角度:从我做起,提出希望和建议。培养中小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能磨练意志,尊重他人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二)2019全国卷II(重庆、陕西、海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甘肃、青海、宁夏)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 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② 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③ 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④ 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 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19全国卷II分析
树立国家意识    激发时代使命

A.审题立意

  1.要求写演讲稿,是属于应用文范畴。

  2.材料选取了与“9”有关的五个时间节点,依据材料中提供的事件,按情景写成不同的应用文,即演讲稿、书信、观后感、慰问信。

  3.写作时学生一定要有代入感和情景意识,想象此时此刻自己置身于当时的情景之中。

 ①演讲者是1919年5月4日当天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不是现在纪念时的演讲。

  ②将自己想象为参加了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自己是游行队伍中的一员。

 ③想象自己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这份信的内容围绕科学报国,主动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

 ④在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写一篇观后感,内容围绕新时代青年主动融入强国之中。

  ⑤想象在建国百年大庆到来之际,写给“百年中国功勋人物”一份慰问信。

 

B.写作构思

 ①五四演讲:突出反帝反封建的主题,围绕爱国、民主、进步、科学构思立意,突出那个时代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

 ②开国家书:新中国建立,是多少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游行当日的场面描写:氛围、队伍、口号、情绪。自己作为新中国成立的见证人,通过书信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作为当时的热血青年决心为新中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③开学书信:有感而发,开学典礼的内容激发了自己饱满的热情,决心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努力学习知识,报效祖国,要向那些归国的知识分子学习,向那些具有创新精神的时代先驱学习,永立改革开放的潮头。

  ④五四观后:习总书记的五四报告主要包括6个方面:青年一代要有远大理想,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当时代责任,要勇于砥砺奋斗,要练就过硬本领,要锤炼品德修为。围绕一个或几个方面写作。

 ⑤慰问功勋:给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中,为祖国做出重大贡献的人物写一封慰问信,这个人物一定是为祖国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的人物,这个人物至少现在是健在的,但再过30年未必还在人世,故这个作文有一定的假设性、虚拟性、限制性,可以从近两年感动中国人物中选取,他们或许学成回国,建功立业。

    如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或扎根本土,科研兴国,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或披甲上阵,屡建战功,如女排教练郎平;或如科技报国,量子科学家潘建伟;或青蒿素的发现者,获得诺贝尔奖的屠呦呦等,他们有的是一个个体,有的则是一个群体,写慰问信为他们的爱国、奉献、敬业精神所感动,从而表达立志报国的决心。

 

(三)2019全国卷III(适用地区:四川、广西、贵州、云南、西藏)

阅读下面漫画,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根据小林漫画改编)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2019全国卷III分析
渗透人文情怀    珍惜师生情谊

    内容:一位毕业班的老师在给他的学生们上最后一节课,学生的书桌上摆着厚厚的书,一个戴着眼镜的老师对学生们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情景:真实场景再现,真实情感外露。温暖的、温情的、和谐的画面。

    信号:写作要立足实际生活需求,强调实际应用,避免言之无物、大而无当。

    文体:记叙文、议论文、书信。

    写作:

    第一,整体立意。漫画的主体部分是学生在埋头读书,身边是高高的书本和复习资料,老师慈祥地看着学生,这是非常温馨而动情的一幕,写作时,考生要首先描述画面内容,接着亮明观点。

    第二,写作任务。写给谁?采用什么方式?表达什么观点和思考?

    第三,提炼主题。老师的奉献、责任、期待、希望、关爱、祝福、眷恋。

    第四,逐层深入。师生情是学生时期最重要的情感,我们可以写师生之间的平等友爱,可以写老师的外严内慈,写自己对老师的误解与追悔,写老师的苛刻、博学、热情、关注等等,总之要体现出对老师的敬重与爱戴,表达新时代师生情的内涵。

 

(四)2019北京卷

发挥优长    选好言说对象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①“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

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色彩,指颜色;不同的色彩常被赋予不同的意义。2019年,我们隆重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欢庆共和国70华诞。作为在这个特殊年份参加高考的学生,你会赋予2019年哪一种色彩,来形象地表达你的感受和认识?

 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感情真挚,运用记叙、描写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2019北京卷分析(一)
文明源远流长    厚植家国情怀

文明的韧性:韧性,不易折断,顽强持久。“文明” 限定“韧性”,中华文明历经几千年从来没有断流,具有顽强生命力。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文化自信,厚植国家情怀。

中华文明韧性表现: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鼓舞民族自信心j激发抗日斗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鲁迅1934年》)

 ①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张载)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老子)

 ③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

 ④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⑤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王阳明:“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心学三大核心,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

《大学》八修条目: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019北京卷分析(二)色彩瑰丽斑斓   祖国蒸蒸日上

请以“2019的色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红色热烈、黄色高贵、金色财富、绿色生命希望、蓝色深邃、白色纯洁。

无论考生笔下是哪一种色彩,都鲜明地体现了对当下时代的关注,对社会生活的思考,体现了对青年学生的良好引导。

2019年北京卷作文注重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考查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充分指向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今后语文的学习指明方向。

 

(五)2019天津卷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

——方志敏

 国家是大家的。爱国是个个人的本分。

——陶行知

 若能作一朵小小的浪花奔腾,呼啸加入献身者的滚滚洪流中推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我觉得这才是一生中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

——黄大年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感悟?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 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800字;④ 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2019天津卷分析
树立爱国意识    融入祖国洪流

1.找关键词:相信、本分、献身

2.材料之间的关系:

三则材料的逻辑顺序是:什么是爱国一一为什么爱国一一怎样爱国。

3.立意角度:天津卷作文以“爱国情怀”为主题,选择方志敏、陶行知、黄大年三则材料,分别表达对祖国光明前途的坚定信念,个人对国家、民族的责任,献身人类历史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

4.命题主题:爱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革命家方志敏面对屠刀,仍然坚定地相信中华民族会拥有光明的前途;教育家陶行知在书信中对青少年的谆谆教诲,至今叩击着华夏儿女的心灵;科学家黄大年学成归国,以宝贵的生命兑现了自己的铮铮誓言。

启迪考生体悟爱国主义精神内涵,深入思考个人与国家、民族、人类的关系,感受理想信念对引领新时代青年接续奋斗的重大意义。

 

(六)2019浙江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9浙江卷分析
培养思辨能力    辩证思考问题

角度:可从两方面三个维度思考,有侧重点。

 第一种观点:作为“作家”,应“坚持自我,表达自己”,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不能一味迎合读者,而应有个性,有主见,有更长远的思考。

 举例:《红楼梦》《哈利波特》》《雷雨》《阿Q正传》等名著,有个性风格,有生命力,能经受住时间检验的作品。

第二种观点:作为作家,心里应该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写出读者喜闻乐见的作品。现实生活是作家创作的源泉。

 

举例:《平凡的世界》《茶馆 》  

 第三种观点:兼顾两方面,辩证思考。

 作为作家,一方面要坚持自我,另一方面要倾听读者心声,不能特立独行;

 作为作家,一方面要倾听读者心声,另一方面应有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判断,不能失去自我。

 

 做到:有个性,但不脱离生活,脱离读者,那将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有共性,但不迎合世俗,不媚俗低俗庸俗。

 

 思考:新时代青年人如何处理好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思考在艺术创作与社会生产中如何处理好经济利益与社会价值、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等方面的关系。

 

(七)2019江苏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

  

 2019江苏卷分析
逐层分析问题    融合达到共生

分析:

第一层:“ 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物”各有性,此物区别于彼物,是物的原始(本来身份)。

 第二层:“酸甜苦辣咸,五味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这里的关键词是:调和、共存、相生,不同事物间的融合,达到另一种更美的境界:如经济共赢、文化相容、思想互通等。

第三层:“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由物及人,由事及人。材料落脚到人,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人类社会普遍规律。那么,人应该实现怎样的融合共生呢?

 

 立意:

就个人而言:保持自己的个性的同时,融合别人优长,相互调和,丰富,体验;与别人合作,合作出智慧,出成果。三人行必有我师。

就组织而言:学会交流合作,在合作中显示集体智慧。

就文化而言:传承优秀文化,坚守民族文化,吸收借鉴西方文化,彰显民族优秀文化魅力。

 

(八)2019上海卷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

 

2019上海卷分析
接受异域文化    坚守民族特色

 1.什么是中国味?即有中国的传统与人文的气息,带有中国特色的物品或具有中华民族个性的事物都可以说其有中国味。是本土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如中国结、京剧、中国菜等。

 

2.外国味与中国味那个更有味?广泛接触异域文化,学习了外民族的才知道本民族的更可贵,文化的交流互通是以民族文化为底色的。

 

3.民族文化有何特色?民族文化是各民族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其中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民族文化反映该民族历史发展的水平,也是本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根基所在。民族文化具有顽强生命力和民族特色。

 

4.民族文化怎样发展?需要进一步挖掘与创新,寻找“中国味”,有文化自信,探讨见多识广与发现自我的辩证关系,切中当前全球化的时代特点,当我们的青年面对文化多样性之时,如何能不迷失自我。

 

 

四、2019语文高考作文分析总结

全国Ⅰ卷: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演讲稿

 

全国Ⅱ卷:家国情怀。演讲稿、观后感、书信、慰问信

 

全国Ⅲ卷:立德树人,漫画作文“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爱岗敬业、爱生乐教的教师形象。文体不限

 

北京卷:“文明的韧性”(不易折断,顽强持久)或“2019的色彩”(红色热烈、黄色高贵、金色财富、绿色生命希望、蓝色深邃、白色纯洁)议论文或记叙文.

 

天津卷:国家的前途,作文以“爱国情怀”为主题,选择方志敏、陶行知、黄大年3位仁人志士的名言构成的材料。议论文:思考感悟

 

浙江卷:作家与读者。在作家、作品、读者、生活等要素中理解各要素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思考新时代青年人如何处理好自我与他人、个体与社会的关系,思考在艺术创作与社会生产中如何处理好经济利益与社会价值、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等方面的关系。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江苏卷:物各有性,事犹是,人亦然。物各有性”和“共融共生”,坚守民族文化又接纳文化的多样性。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上海卷:中国味,考题以音乐设喻,引导考生集中探讨见多识广与发现自我的辩证关系,切中当前全球化的时代特点,当我们的青年面对文化多样性之时,如何能不迷失自我。议论文






喜欢就扫码关注


教育是个美好的过程

有我你不寂寞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朗读试卷整套资料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