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任务单】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汉语拼音复习巩固练习(二)|可下载

获取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获取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获取电子版请拉到文末


【课件教案】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课件】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全册ppt课件教案
【预习】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全册图文视频辅导
【预习】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全册图文视频辅导
预习】新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上)全册同步微课辅导
【课堂笔记】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全册
【知识点】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汇总
【习作范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1-8单元汇总
【写字表】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识字表+生字组词
【识字卡】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识字表》附组词造句
【预习手册】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5-8单元
【预习手册】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1-4单元

【期中试卷】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5套

【期末试卷】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

【拼音词语】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看拼音写词语 |可下载

【基础知识】四年级语文上册基础知识点 |可下载

【习作范文】部编四年级语文上册1-8单元写作指导及点评 

【思维导图】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课文 |可下载

【任务单】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汉语拼音复习巩固练习(一)


四年级语文上册任务单复习巩固练习(二)

 5《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任务一(12分钟)



1.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注音的词语反复读。

2.读词语。

(1)读词语。

         

(2)读多音字。更正:hè (应和)(唱和)

    

3.读课文。

(1)读句子。

虽然母亲不相信,但她还是仔细地/用一根小棍子/把这植物支起来,好使它/不至于被风吹断,因为它/使女儿对生命产生了愉快的想象。

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

(2)自由读课文。要求:多字、漏字、疙瘩的地方,反复读;第12、21自然段,停顿较长。

任务二(10分钟)


1.抄写词语,我细心。                    



2.选择读音,我能行。

豆荚(jiáxiá)  窗框(kuàngkuāng)  水笕(jiànjiǎn

揭(jiéjiē)晓   按(ānàn)照        青苔(tāitái

3.当堂听写,我不怕。



任务三(6分钟)


1.思维导图。我喜欢。

提示:找一找五粒豌豆最初的想法和最终的去向。

2.课文填空,我最行。

本文的作者是安徒生。文中的五粒豌豆分开时,第一粒豌豆的愿望是“飞向广阔的世界”;第二粒豌豆的愿望是“_直接飞进太阳里去”;第三粒、第四粒豌豆的愿望是“到了哪儿,就在哪儿住下来”;第五粒豌豆的愿望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其中第粒和第粒豌豆自高自大,第粒和第粒豌豆满足于现状,第粒豌豆随遇而安,喜欢过平静的生活。

 


拓展阅读

帘(上)

帘之为用,可以隔内外,阻灰尘。夏时炎热,用帘以蔽(bì)日。

——选自《民国老课本》

任务四(8分钟)


1.阅读理解,我专心。

(一)

有一个豆荚,里面有五粒豌豆。豆荚和豌豆都是绿的,豌豆就以为整个世界都是绿的。豆荚在生长,豌豆也在生长。豌豆按照它们在家庭里的地位,坐成一排。太阳在外边照着,把豆荚晒得暖洋洋的。这里既温暖,舒适;白天明亮,夜间黑暗。豌豆坐在那儿越长越大,它们想,我们得做点儿事情啊。

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它们中的一个问老这样坐下去我恐怕会变得僵硬起来我觉得外面似乎发生了一些事情我有这种预感

许多天过去了。豆荚变黄了,这几粒豌豆也变黄了。“整个世界都变黄啦!”它们说。

(1)在“”里填上合适的标点。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反义词。

写近义词:温暖——(暖和) 舒适——(舒服) 明亮——(透亮

写反义词:僵硬——(柔软) 黑暗——(光芒) 暖洋洋——(冷飕飕

(3)“难道我们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吗?”这是一个反问句,意思是说“我们”不能永远就在这儿坐下去

(4)“我有这种预感”中的“预感”的意思是事先的感觉。选文中指豆荚和豌豆由_绿,变得僵硬起来,意味着它们将离开豆荚

2.尝试提问,我可以。

“我胖得够美了!”这粒豌豆说,“我胖得要爆裂开来了。我想任何豌豆从来不曾、也永远不会达到这种地步的。我是五粒豌豆中最了不起的一粒。”

我的问题:第四粒豌豆真的是最了不起的一粒吗?

我的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好帮手:对照最后一粒豌豆来回答。



任务五(8分钟)




1.阅读片段,我能行。 “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一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紫色的豌豆花。小女孩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1)短文中描写豌豆花的样子是盛开的、紫色的豌豆花_

(2)“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的依据是什么呢?用“    ”在短文中划出一句。

(3)“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是因为(2)。

1这一天正好是一个节日。

2豌豆花使小女孩感受到了节日的快乐。

3一粒豌豆形成了一个小花园。

2.尝试提问,我可以。

(1)母亲向窗边走去,把窗户打开ー半。“啊!”她说,“我的天,原来是一粒小豌豆在这里生了根,还长出小叶子来了。它是怎么钻进这个缝隙里去的?你现在有一个小花园了!”(2)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

我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好帮手注意带点的词。

3.片段写话,我挑战。

五粒豌豆有着不同的理想和不同的结局。请你选择一粒豌豆,把你想对它说的话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帘(下)

冬时严寒,用帘以御风。故门户、窗牖(yǒu) ,皆可用帘。 

——选自《民国老课本》

6《蝙蝠和雷达》

任务一(12分钟)


1.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注音的词反复读;不会读的问老师。

2.读词语。

   (1)读词语。     


         


3.读课文。

(1)读句子。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2)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多字、漏字、疙瘩的地方,反复读;注意段落的停顿。

任务二(8分钟)


2.选择读音,我秒杀。

敏锐(ruì yuè)           蝠(biǎn  biān

竖(hén  héng)         荧光屏(píng  pín)

(1)你得系(xì  jì上红领巾去学校联系(xìjì)少先队员来参加

活动。

(2)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shì  sì)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

个不停。

3.当堂听写,我不怕。


任务三(8分钟)




拓展阅读

吃螺蛳(上)

有盲子暑月食螺蛳,失手堕(duò)一螺肉在地。低头寻摸,误捡鸡屎(shǐ)放在口里。

——选自《笑林广记》


任务四(15分钟)


(一)

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做了一次试验。 在一间屋子里横七竖八地拉了许多绳子,绳子上系着许多铃铛。 他们把蝙蝠的眼睛蒙上, 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飞了几个钟头,铃铛一个也没响,那么多的绳子,它一根也没碰着。 

科学家又做了两次试验: 一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一次把蝙蝠的嘴封住, 让它在屋子里飞。蝙蝠就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挂在绳子上的铃铛响个不停。  

三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 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1.选择答案,我拿手。

(1)选出下列问题的提问角度。53天天练,有改动
A.课文内容      B.课文写法     C.联系生活实际
①课文一开始为什么要自问自答呢?               ( B )
②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并发明雷达的?( A )
③生活中还有其他使用无线电波的发明吗?         ( C )

2.完成练习,我动脑。

(1)读课文时,你还产生了哪些疑问?请你从不同角度提出两个问题,并尝试解答

问题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  提问角度:(课文内容

我的回答:模仿蝙蝠探路的原理,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问题“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 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中“反复、终于”两个词中感受到什么?提问角度:(课文写法

我的回答:科学家工作认真、锲而不舍的精神。

(二)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 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它一边飞, 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向前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 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 从雷达的荧光屏上,驾驶员能够清楚看到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飞行就更安全了。

人们根据蝴蝶的翅膀发明了迷彩服。

人们根据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

学习好帮手:仔细看图,一一对照。


任务五(10分钟)


(一)苍蝇与仿生学

令人望而生厌的“逐臭之夫”——苍蝇,原本与现代科学技术事业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仿生学却使得它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一只灰色的苍蝇落在桌面上,如果你用手去捕捉它,那么始终是你的手还未落下,它早已飞离了这“是非之地”。这是什么原因呢?人们通过对苍蝇的眼睛进行研究后发现,原来苍蝇的眼睛是由许多六边形的视觉单位(即小眼)构成的。这种复眼具有很高的分辨率,它能把运动的物体分成连续的单个镜头,并由各个小眼轮流“值班”。人们根据苍蝇复眼的构造,仿制了“蝇眼”照相机,其镜头由1329块小透镜黏合而成,其分辨率达4000线/厘来。这种照相机被用来复制计算机的显微电路。另外,人们还仿制了测量运动物体速度的光学测速仪。

1.完成练习,我喜欢。

(1)苍蝇能轻易躲避人类的捕捉的原因是什么?用“     划出文中相关语句。

(2)如果文中划“      ”句子中的“1329”改成“许多”,“分辨率达4000线/厘米”改成“分辨率非常高果将会(C)。

A.更好。因为文中数字太绝对了,不能让人信服。

B.无所谓,只要不影响阅读即可。

C.不好。改后不如用数字表述得更加准确、直观、严谨。

(二)

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它们躲在泥土里变了模样,你不要把它们认错了。这种变了样的茎,有一个总的名称,叫做变态茎。

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作块茎;茡荠、慈姑和芋头长得圆头圆脑,叫作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鳞片一样,叫作鳞茎;藕和马铃薯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

1.完成练习,我动脑。

(1)读下面的片段,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提问角度:课文内容

我的问题:什么是变态茎?

提问角度:联系生活实际

我的问题:你还知道哪些植物的茎是变态茎?

学习好帮手:紧紧围绕文本内容,提出自己的疑惑。



拓展阅读  

吃螺蛳(下)

向人曰:“好热天气,东西才落下地,怎就这等臭得快!”

——选自《笑林广记》

7 呼风唤雨的世纪

任务一(10分钟)

1.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注音的词语反复读。


2.读词语。

(1)读词语。

(2)读多音字。


3.读课文。

(1)读句子。

◎……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

◎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

◎科学的确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神话,为人类创造了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速,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

(2)自由读课文。要求:多字、漏字、疙瘩的地方,反复读。

任务二(10分钟)


1.抄写词语,我细心。

2.选择读音,我能行。


3.拼音填词,我拿手。

(1)这个项目难度很大,jìshù( 技术)人员lián shǒu(联手)各部门,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出色地完成了这个投资chāo yìyuán( 超亿元)的shì jì(世纪)gōng chéng(工程)。

(2)只有zhī rén shàn rèn(知人善任),才能人尽其才。


4.当堂听写,我不怕。



任务三(8分钟)


1.思维导图。我喜欢。

2.课文填空,我最行。(选自《亮点》《补充习题》,有改动。)

本文讲述了20世纪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展示了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的灿烂的前景,激发了我们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拓展阅读

逐雀(上)

红日将下,打麦已完。

小雀一群,纷集场上,觅(mì)食余粒。

——选自《民国老课本》


任务四(8分钟)


(一)

1.选择答案,我拿手。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A.20世纪人类在支配和利用自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B.20世纪人类能够实施人工降雨。


2.完成填空,我可以。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1)这几句话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2)这几句话分别强调了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


(二)

1.完成练习,我动脑。

(1)用“\”划去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

(2)用一句话概括选文的内容。

现代科学技术使人类的许多幻想变成了现实

学习好帮手:注意结合文中的中心句。


2.选择答案,我拿手。

选文中引用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表现了( B)。

A.科学家给世界带来了美丽的景象,科学成果像梨花一样开满枝头。

B.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3.完成填空,我可以。

(1)选文中的加点词语“没有……没有……没有……没有……”既表明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还起到了强调的作用。

(2)想一想,在现实生活中,下列事物又会是什么呢?

千里眼:望远镜雷达    顺风耳:电脑电话



任务五(12分钟)


1.片段练习,我拿手。


2.尝试提问,我可以。

读课文时,你还思考了哪些问题?写下来并试着解答。

我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回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片段写话,我挑战。

“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逐雀(下)

数童子立门前,拍手噪逐之。

雀闻人声,散入林中。 

——选自《民国老课本》

8* 蝴蝶的家

任务一(15分钟)

1.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要求:注音的词反复读。


2.读词语。


3.读课文。

(1)读句子。

◎人们的屋宇里/从没有见过/有蝴蝶来避雨。◎花朵自己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这里从没见过/有蝴蝶落到石头上的呀!◎这倒有些说得过去,但我也从没见过/蝴蝶在树叶下面避雨呀,而且树叶/也经常被风/吹得翻转不定……◎但我却总没见到过/下雨时蝴蝶藏身的地方。(2)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要求:多字、漏字、疙瘩的地方,反复读。


4.读段落。

(1)自由读1~2自然段;读句子。◎这不是难为蝴蝶吗?◎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着急。(3)自由读3~4自然段;读句子。◎我真为蝴蝶着急了。◎我真为蝴蝶着急了。(4)自由读5~6自然段;读句子。◎谁要是能说给我听,我就不着急了。讲解:还是“着急”。



任务二(5分钟)

1.选择读音,我秒杀。

家雀儿(què   qiǎo)  屋檐(zhān  yán)   

湿漉漉(nù   lù)  喧嚷(xuàn   xuān)    

避雨(pì  bì)    禁得起(jīn  jìn)


2.思维导图,我喜欢。



3.课文填空,我最行。

《蝴蝶的家》构思独特,以问题下雨天,蝴蝶躲在哪里为线,写出了“我”总没见到下雨时蝴蝶藏身的地方而着急 的心情。



任务三(10分钟)

1.片段理解,我专心。

但是,一位小朋友非常确信地说:“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下雨的时候,它们就会急忙飞回家里去哩!”不过它们的家在哪里呢?人的屋宇里从没有见过有蝴蝶来避雨。麦田里呢?也不能避雨。松林里呢,到处是水珠滚坠。园里的花是它们的家吗?花朵自已经被雨点打得抖个不停了,怎能容它们藏身呢?就连老树干的底面,也是顺下水来,湿漉漉的。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它们的家会不会是在桥下面呢?这也未可知,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这里从没见过有蝴蝶落到石头上的呀!那它们会不会是藏在树叶下面?这倒有些说得过去,但我也从没见过蝴蝶在树叶下面避雨呀,而且树叶也经常被风吹得翻转不定,被雨冲刷得透湿,也不像是蝴蝶的家呀!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1)阅读短文,找一找下雨时,蝴蝶藏在了那里?哪一个不是文中作者的猜想?( C 

A.屋宇   B.树林  C.蘑菇下  D.园里的花朵

   E.麦田   F.桥下  G.树叶下  H.老树干的底面

(2)短文最后一句话在文中出现次,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作者关心蝴蝶、爱惜蝴蝶,以及为蝴蝶的住处而担心、发愁的心情

(3)关于文章内容,下列说法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C 

A.作者构思独特,一次次的疑问,一次次的猜想,充分表达了作者对蝴蝶的恋爱之情。    

B.作者为蝴蝶在哪避雨而着急的情感是贯穿全文的线索。

C.作者觉得探寻下雨天蝴蝶藏在哪里很好玩。

(4)把下列问题进行分类,并选出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进行回答。

A.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B.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C.引发深入的思考

  ①蝴蝶的家在哪儿呢?作者是怎样想的?     ( 

 ②我们该如何保护弱小的动物?      ( C 

 ③蝴蝶身上的彩粉是什么?  ( 

 ④篇短文的文笔细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表达了作者对幼小生命的关爱之情


2.拓展阅读,我喜欢。

兰阳是这样一个地方:那里有一山的阳光,有一年四季弹跳的水,有大声说话的杨树和捂着嘴说话的花朵。如果这个山和那个山说话,或者这棵树和一万个影子后的一棵树说话,他们就这样传话——椿树传给身边的榆树,榆树传给身边的杏树,杏树扔一颗杏给柳树,柳树咬着辫子思考了一会儿,翻译成另一种语言给纳草婆婆,纳草婆婆将要传的话录音封签打包给小河。这时小河的鱼就有事情干了,他们嘴对嘴,一个一个传递消息,一直传递给领一群孩子在河里洗澡的芦苇叔叔。芦苇叔叔弯腰接到信,甩一下湿湿的手,笑着摇一摇头——那封信就变成了一片片洁白的芦苇花,这些精灵一样的芦苇花飞啊飞啊,飞到收信的那棵树身旁,贴到他的树叶上,那棵树就幸福地抱起一片一片花朵,慢慢地读起来…… 




拓展阅读

采桑

种桑数亩,春日发芽,芽渐大而成叶。农家妇女,携(xié)剪刀与筐,同往采桑,以为饲蚕之用。 ——选自《民国老课本》





点击以下对应版本链接进入即可


语文/数学/英语/道德

语文1-12年级上册/教案/课件/说课反思/朗读/微课/知识点/|可下载

数学1~12年级上册/说课反思/微课辅导/知识点/课件/教案|可下载

英语1~12年级上册/说课反思/朗读/微课/知识点/课件/教案|可下载

道德与法治1~9年级上册 说课反思/微课辅导/知识点/课件/教案|可下载





点击以下对应版本链接进入即可


其它科目

【说课稿】1-9年各科目说课稿汇总

【预习】教科版小学科学1~6年级(上)全册微课+课件教案

【课件】人教版美术1-6年级/课件/教案/计划/微课/ 试卷/习题等 |可下载

【课件】人教版信息技术3-6年级上下册课件教案|可下载

【课件】人教版美术1-6年级上册课件教案 |可下载

【课件】小学音乐、美术、体育课件教案 可下载

【预习】1~9年级(上下)全册美术科资源(含微课、课件、教案)|可下载

【预习】1-9年级音乐(上下)册 同步微课+MP3歌曲+课件教案

课件】音乐 体育 美术1-12年级/微课/电子课本/课件/教案/音频 |可下载

领取方法1


第一步:长按二维码关注中小学师生

第二步:在公众号最下面对话框输入112下载


领取方法2

打不开百度网盘链接的地区

可长按扫码直接进入下载


电脑端下载网址

http://jazpan.com/box/708.html

(回复关键词位置如下图所示)‍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全册PPT课件动画教案习题朗读试卷整套资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