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轻人患上“求被陈珊妮骂”的怪病
随着第14张录音室专辑《调教》于年中推出,陈珊妮的发片巡回演唱会“调教×教条”也应声而来,最具标志性的“啰嗦体”影片更是作为演唱会的保留节目在这轮巡演中追加两波更新:台北演唱会以“你是自由的”为题,到了高雄场则由时下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的网络流行语“笑死”开头。对live即时意义的在意,让陈珊妮可以随时产出突发奇想的桥段和互动;而对看过了台北场再去高雄二刷的观众而言,犹如拆盲盒般随机惊喜,让live的有趣之处加倍放大。
舞台周身呈二倍速环绕着键盘打字的音效和陈珊妮不带任何表演性质的朗读,一长串无法被定义文体且毫无上下文逻辑的啰嗦提醒逐字地跃到巨幅LED大屏幕上,一旦台下观众被戳中笑点或痛点,便会引发一阵掌声、欢呼、尖叫甚至眼泪。渐进的排比句和漂亮的格式塔诉说着陈珊妮对现行社会的观察和思考,一派并不正经的醒世恒言给予这个世代难得的文字刺激。
404 not found 巡演影片片段
做演出的由头向来都只为发专辑这一项,陈珊妮也视办演出为做作品,她的现场绝不会出现填充的画面、无意义的文字或视觉,而是影像、灯光和音乐张力紧扣下的流动以及夹带的大量信息。“尤其音乐产业全面奔向单曲和流媒体的当下,社交媒体上又充斥着大量没有文本的图像分享,势必使现场演出越来越变成一个人与人之间最亲近的场合。如何在现场呈现有意思又能承载有份量的意识的视觉?这是我一直在思索的事。在这个过程中,由于不倚赖套路,所以不知不觉就能慢慢发展出独特的、新的表现形式,产出不一样的观点。”陈珊妮对出发点确切性的阐释,让啰嗦体的出现,实属顺理成章。
「调教×教条」高流场 “笑死”啰嗦体影片片段
作为创作者,她始终对网络时代的新鲜事物表现出警觉的态度和敏锐的观察。倍速播放、推荐算法和“X分钟看完一部电影”的解说视频,在她看来都在阻碍人类的思考,让被动吸收算法投喂的成为大多数。如果一个人只看得到算法内涵盖的内容,长此以往,搜寻和解析的能力会慢慢丧失,表达和分享自己所见所知的能力也将消失。
“我说过‘复制一个答案简单,理解一件事情很难’,如果没有咀嚼和反刍的过程,就没有办法将知识变成自己的东西,所以我一直很认真地在训练和培养自己品味美学的能力,坚持用自己的方法去表达。每个人的人生经验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当代所有事物的理解也是,如果一直在搬运思想,就无法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时代脉络揉合成为更有价值,能够让你前进的东西。”陈珊妮渴望带来有讨论空间和解码需要的互动。
“我最近...” 如同悲伤被下载了两次巡回演唱会安可影片中陈珊妮分享的爱吃、爱看、爱听
如果没记错的话,“啰嗦体”或可称为“初代啰嗦体”的第一次出现还得回溯到2015年。那年发行的新专辑《如同悲伤被下载了两次》不仅集结大中华文化圈绝对的全明星十人阵容跨刀作词,还在演唱会上以碎碎念的PPT演讲方式带来7分钟的安可影片——陈珊妮的电脑桌面被投屏到身后的大屏幕上,逐个点开事先加载好的浏览器页面,她便按图索骥地分享起近期最爱影人,心水手办,购物车好物,零食推荐,着魔片单、歌单、书单和一些有的没的的to do list来。
“我最近...” 如同悲伤被下载了两次巡回演唱会安可影片结尾
若问哪句话颇有如今“啰嗦体”的风骨,似乎唯有全片的最后一句,陈珊妮连祭出punchline都娓娓道来,“Be a voice, not an echo”。经年累稔,punchline的版本几经迭代,比如有“你知道英文的邪恶(evil)倒过来念就是生存(live)吗?”再比如“你是战神,无需成为卡尔迪亚”,还有“Prove them Wrong”,都给人回甘持久的感觉。
就是从这么一句句在网络上疯传、很巧妙又很哲学的金句慢慢叠加发展成一个时长两三分钟的独立段落,“啰嗦体”甚至最终覆盖其他功能性的表述例如cue流程、鸣谢幕后工作人员等,直接晋升为如今呈现的“安可影片”的核心主体。
404 not found 巡演影片片段
“啰嗦体”被安排在安可前作为次压轴出现,陈珊妮的用意无非是对全场振臂高呼“安可!安可!”用以制造演唱会最后的情绪上扬感到不必要。“观众心知肚明,台上还会继续演出压轴的曲目,但是一群人在那边嚷嚷个形式,我觉得挺无聊,不如在这段时间分享些什么。”最早是因为陈珊妮在家中的杂物中找到了一本大学时期的笔记本,里面记录了很多有意思的内容,有的是书摘,有的是她自己的想法。因为这些文字都是杂记,只是随手的用来帮助自己思考的记录,很多主题都是不连贯的,陈珊妮将它们串联起来,‘啰唆体’的雏形就诞生了。
404 not found 巡演影片片段
“其实直到现在我还是有这样的习惯,我的手机备忘录上一直都有上百份文件的杂记,我会时不时在上面找数据,也在心中对话思辨。我想这个时代,原本网上就充满大量破碎断裂的信息,短视频又大行其道,‘啰唆体’的时间和形式,反倒显得合理起来。加上我原本就有一种平静的说话方式,和平均一秒六个字的语速。无意间创造了的这个形式被喜欢,开启了更多思考的可能,应该不是坏事。”陈珊妮这样概括道,“每个人的演出都有自己的风格,我觉得演出不只是给予音乐或视觉上的娱乐以及提供回忆之用,反而是给予更多作品以外的,关于诸多事情的思维,你是可能带走一些东西、影响你对于未来的一些想法的。”
「调教×教条」北流场 “你是自由的”啰嗦体影片片段
如果恰巧能迫使大家去思考一些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啰嗦体”就没白啰嗦。“思考,不要停止思考。即便是身边最紧密的伙伴或朋友,我也会指出他们的问题,也会思考自己的盲点和偏误。总之对于‘大家都认为’以及‘正确’的事,我会更谨慎的思考。我喜欢纠错,纠别人的错和自己的错。”自“啰嗦体”走红以来,台上台下便很有默契地形成了一种有趣的联结,歌迷们都无故染上了一种叫“求被陈珊妮骂”的“怪病”,“不过的确有很多人对人生不满足,想要成为更好的自己,是喜欢听我说教的(笑)。但我不会滥用主人的角色啦,演出时和台下的互动与我平日作风无异。”
「调教×教条」北流场 “你是自由的”啰嗦体影片片段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不仅“啰嗦体”喜提微博热搜,倾情讲述“制作人是什么”的金曲奖颁奖引言也引发全网病毒式传播,陈珊妮近年来最受瞩目的两个时刻包裹着她对产业的责任感和那些在欢聚和娱乐的场合看似不合时宜的严肃真诚,成了新的流量密码,也是青年一代的精神养料。陈珊妮笃信爱默生的一句话:鞋匠能做好鞋子,因为他只做鞋,不做别的。但当了这么多年制作人后,她才总结说,制作人不仅需要秉承这种匠人精神,还要在音乐和音响间整合一切琐碎与创意,做到另一种极致和无可替代。
作为著名的表演者、创作者和制作人,陈珊妮的曲风从早期自弹自唱的民谣摇滚游走至拼贴的、电子基底的另类流行,听感时而热血时而冷酷,记叙主干则以社会批判和女性议题为主……艺术家式的创作手法让她的音乐始终不具备普世性的商业成功,却也不妨碍她始终是中国台湾流行文化中女性力量最具代表性的声音。
《恐怖谷》MV中以“蛇精脸”出现的女歌手
近年来以《如同悲伤被下载了两次》为起点,陈珊妮开始大量介入网络议题,于网络世代的细微处见宏大真章。《恐怖谷》就是一首对美颜滤镜及其所造成的当代畸形审美观毫不客气进行尖锐批判的歌曲,这首歌引起了女性乃至全社会对容貌焦虑、身材焦虑的极大反响。Hebe田馥甄、徐佳莹、周笔畅、林嘉欣等女歌手更以“蛇精脸”的样貌出现在MV中,讲述自己作为女性的心路历程和对美的理解。至于全新专辑《调教》的讲述,用特为尤甚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捆绑》《访客》《罪美》勾连女巫意象、黑丝书套、皮鞭封面呼应着BDSM情色题材的贯穿,以女性视角“鞭打”着脆弱世代的不疼也不痒。
「调教×教条」专辑造型
陈珊妮既不是健身辣妹,也不是清纯玉女,常穿一身五彩斑斓的黑,留武士头并剃掉一边鬓角看起来很朋克,被说丑被异化也被规训过,她倒全然不被打扰地早早走向了华语乐坛的女性意识解放浪潮。2005年斩获金曲奖最佳专辑制作人奖同时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女性时,陈珊妮在产业中的女性经验才被无限放大,但这其中是否也充满了男性偏见,却不置可否。
遥想近20年前陈珊妮和李端娴共组“拜金小姐”时,两位将自己化作虚拟救世女英雄的幕后高手,包揽作曲、编曲、录音、器乐演奏等,带来了千禧年之初的复古未来感朋克美学,一反将女性掌握高科技电子设备新颖化和边缘化的行为。
近几年,陈珊妮习惯以送大家一首诗的方式为演唱会作结,跟随摇滚乐的声响送出的诗们充满仪式感和记忆点。置于如此情境,人群共享着灯光、音乐还有表演,再咀嚼一点点的文字,对于读和听的人来说都算不上费力,诗歌这一体裁呈现出的空间感令人愉悦。
陈珊妮巡演现场
陈珊妮在台上读过鲸向海的诗,因为他的诗乍看讲的是些情色、自嘲的东西,其实里面充满了隐喻;她读过eL的诗,这位“卫生纸诗人”的第一本诗集《失去论》里有很多的排比,彰显着作者异常冷静而强烈的性格;她读过波兰女诗人辛波斯卡的《时代的孩子》,因为我们都是“时代的孩子”;她读过中国台湾90后新生代诗人潘柏霖的《你会被爱的》,“你已经通过了/你是完整的/你即将成为自己/别人的拥抱/就要来了”;她还首次读了自己的诗,名字叫《怪物》,反讽的功力继续升级。“我想活着越久,就越是发现,这世界上存在各式各样的人,无论如何相濡以沫,如何顾虑他者的感受,有些人终其一生相信与努力的事,永远也无法与另一群人取得接纳与平衡……”
「调教×教条」巡演现场
陈珊妮喜欢读诗,早在1995年发行第二张专辑《乘喷射机离去》时,她便把诗人夏宇于1984年出版的诗集《备忘录》中一首长达200多行的现代诗变成了一首歌。与“作词人李格弟”这一分身的文法完全不同,诗人夏宇似乎打破了一切既定规则,是不可定义、无法用语言描绘的型格,恐只有陈珊妮敢于挑战。
「调教×教条」专辑造型
“‘思想决定行动,行动是对生命本身的肯定’,如果你对于自己的生命有足够的热情,那么一切行为都会存在着希望。”无论“啰嗦体”的呈现、女性的表达抑或读诗,陈珊妮挥之不去的信念感始终如影随形。
采访、撰文:惠智茹
编辑:张子妍
监制:D.P
图片:由艺人团队提供
部分来自网络
排版:张子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