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河南两会丨关于教育,这些代表、委员说——

教育时报 2023-06-28



1月17日

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1月16日

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胜利闭幕


两会期间

河南教育传来哪些好声音?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

关于教育

关注了哪些热点话题

提出了哪些建议

一起来聆听他们的声音!

↓↓↓

河南省人大代表


省人大代表 盖会章

加强留守儿童教育


儿童承载着国家未来的希望,现在农村的孩子尤其是低龄孩子绝大多数是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一般是由其爷爷奶奶照看,加上家中还有土地,边种地边带孩子,没有时间教育,再加上老人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造成了对留守孩子教育的缺失。


要想乡村振兴、乡村文明,必须从小抓起,把部分小学教学楼改造成幼儿园,让农村闲置的小学教学楼得到利用,政府帮扶一批幼儿教师,给他好的待遇,使其安心在农村培养教育留守的孩子。


省人大代表 肖振宇

加强教育引导,呵护未成年人成长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如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引导他们健康成长、避免误入歧途,这是我一直关心的问题。


针对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一方面要建立健全未成年人犯罪矫治体系,制订有针对性的矫正方案,大力提升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成效。


另一方面要健全未成年人保护体系,探索建立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数据平台,对纳入数据库的重点未成年人,开展思想引导、法治教育等,帮助这些未成年人塑造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三观”,引导他们走向人生正途。


省人大代表 张岩

构建多元化托育服务体系,解决双职工带娃难题


一是重点推进具有承担一定指导功能的示范性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的建设,构建多元化的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体系。
二是了解市民群众对不同形式的托育服务需求,提供全日托、半日托、计时托、临时托等多形式托育服务。
三是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向托班延伸,增加托班规模,推进托幼一体化建设。
四是规范婴幼儿照护服务监管体系,实行登记备案制度,从而增强婴幼儿托育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诚信度。
五是将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体系纳入公共财政支持范畴,鼓励社会多方参与,通过统一规划建设一批方便市民、价格可接受、质量有保障的托育服务机构,扩大公办普惠性托育资源,让普通市民能够享受到高质量、低收费的托育服务。
六是发挥行业协会、专业机构、社会职业培训机构的作用,加强托育专业人员队伍体系建设,实行婴幼儿托育服务人员持证上岗,提高婴幼儿托育服务能力和水平。


省人大代表 陶金华

深入发展农村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发展农村教育,不仅是我国社会、经济和文化长远开展的需要,也是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建议加大乡村教育投入力度,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增加教育投入、优先保障和支持乡村教育发展提出明确要求,调整乡村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加大对教育教学的投入,推动乡村学校提质增效;提高乡村教师待遇,特别是体育、美术、音乐等专业教师,通过优厚的工资待遇或者政策补贴吸引更多优秀教师愿意前往乡村任教,安心工作,从而使农村孩子得到全面的教育;积极鼓励社会各方参与到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当中,通过企业募捐、赞助等形式,给农村学校提供现代化信息化教育设备,改变目前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滞后的现状。


我们要通过有力措施切实改善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努力激发农村地区的办学活力。 


省人大代表 孙建铎

支持林州市红旗渠精神营地创建国家级、省级中小学综合性实践教育基地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红旗渠时指出:“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一看。”这些重要指示,为林州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特别是研学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为支持林州市红旗渠精神营地创建国家级、省级中小学综合性实践教育基地,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建议对红旗渠精神营地的课程开发、路线设计、服务管理等方面给予人才支持和专业化培训,支持、指导营地创建国家级、省级基地。


二是建议出台指导和推动中小学校开展研学实践教育活动的相关细化政策,拓宽营地市场,提升品牌建设。


三是建议对红旗渠精神基地的建设、运行、活动开展等方面给予资金支持和奖补,促进林州文教旅体产业深度融合、健康发展。


省人大代表 杨华

以寄宿制学校建设为抓手,全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提升工作站位。充分认识“两集中”对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建议将“两集中”由部门层面的工作上升到各级政府层面的工作,列入省政府目标考核范围,进一步明确责任,强化措施,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二、开展“一集中”建设试点工作。支持和鼓励各省辖市选择县域面积中等、人口数量适中、交通条件便利、经济相对发达的县(市),开展农村寄宿制中学、小学全部向县城集中试点。一次规划、分步实施,通过5年左右的努力,从根本上解决城乡教育一体化的问题。


三、强化要素保障。一要加大各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解决好基础硬件、设备仪器及信息化建设问题。二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解决好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三要探索并完善建立寄宿制学校管理规范、质量标准,监测和评价体系。四要加强育人模式创新,坚持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五要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加强家校沟通,共同做好留守儿童的关心关爱,确保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省人大代表 刘继中

落实“双减”工作,主要做好“加减法”两篇文章


2021年,国家出台“双减”政策,主要是为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的负担,让学生自由、健康、活泼地成长。结合工作实际,我们落实“双减”工作,主要是做好“加减法”两篇文章。


做“减法”,减——要减负担,是措施,是要“压总量、控时间”,切实减少重复性、机械性作业。比如实行“精品作业”,教师会注重作业与课程的衔接,突出在游戏中学,在实践中记、在读物中悟,贴近学情更能吸引学生乐学善思,以“精品”确保“双减”减量不减质。


做“加法”。加——要提质量,是目的。通过推进家校共育,让学生既“学得饱”又“学得好”。


通过做好“加减法”,许昌已经初步出现了从政策“要你减”到家长“我要减”的小小变化。所以,学校和家长携起手来共同推进’双减‘落地见效,才能让教育回归本真。


省人大代表 闫银凤

培养基础教育专家型校长


基础教育在我国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领导者——校长显得尤为重要。


一、校长要拥有精深而又广博的专业知识。校长面对的主要工作是教育教学管理,特别是面临“经营好一所学校”的时代挑战,要求校长们在专业知识上除应拥有精深的学校管理知识、课程知识、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科研知识、信息技术知识之外,还应用有丰富的人文知识、社会学知识、跨领域的多学科的常识,对经济、政治、政策、法律要有一定了解,要做学者型、研究型校长。


二、校长要具备适应现状与持续发展的专业能力。一是与校长管理实践直接相联系的特殊能力,如规划能力、领导决断能力、团队组织能力、情势判断能力、学科敏感性、领导艺术和现代管理技巧等。二是有利于深化校长对管理实践认识的研究能力及自我完善能力,如教育管理能力、教育经营能力、教育科研能力等。


三、校长要形成稳定而又成熟的专业情意。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教育是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开发人才智力资源的教育,其核心是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面对创新教育的竞争,中小学校长必须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和能力,这是未来对校长们的第一要求。


四、教育行政部门要定期组织进行有目标、有计划、有主题的校长培训。对校长的选拔要公开、公正、公平,促进专家型校长脱颖而出。要建立专家型校长的标准考核机制,促进基础教育阶段校长健康成长。


省人大代表 何慧丽

加快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教育不仅是家事,更是关乎国家发展、民族进步和社会稳定的国事。为加快推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地实施,形成社会合力,提高人们家庭教育指导能力,为家长育儿赋能,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社会氛围。检察院、妇联、关工委、教育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充分发挥部门功能,多角度、多元化进行城乡全覆盖宣传,尤其加大农村宣传教育力度,深入宣传和解读《家庭教育促进法》。


二、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地方政府统筹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四个领域,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三、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保障《家庭教育促进法》顺利实施。建议把家庭教育纳入公共财政的保障范围,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开展多样化活动,加快推进步伐。如成立各级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组织编写或者采用适合当地实际的家庭教育指导读本,并免费、全覆盖发放;持续进行家庭教育专业教师队伍培训;定期邀请专业人员进行家长培训和开展活动等。


四、加强家庭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提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水平。目前家庭教育主要靠教师,但大部分教师不具备专业家庭教育能力,日常又忙于教学,建议在教师承担家庭教育任务的基础上,挖掘鼓励具备专业家庭教学知识的家长、退休教师、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高校学生及其他社会人员参与家庭教育志愿服务。


五、完善长效协同育人工作机制,为孩子成长保驾护航。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和模式,加强统筹规划和资源整合,形成协同育人合力。


河南省政协委员


省政协委员 张秋萍共同为孩子们立好身体健康这个“1”,让更多的“0”去成就孩子们最灿烂最美好的明天



我们都知道身体健康是1,没有这个1,再多的0都毫无意义。“小胖墩”“小豆芽”“小眼镜”越来越多,如何用最安全、最长效、最便捷的办法,来维护好孩子们身体健康“1”所需要的饮食文化教育十分重要。


守护孩子的健康,需要个性化定制食谱,重视家园共育,让孩子做健康的小主人,等等。近年来,省实验幼儿园致力于食育的推广,得到了许多跨专业多学科的医学食养农业专家的支持。省教育厅在全省遴选了百所幼儿园作为食育试点园;河南食育品牌已经叫响全国。


呼吁将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孩子们的食育工程中来,共同为孩子们立好身体健康这个“1”,让更多的“0”去成就孩子们最灿烂最美好的明天。


省政协委员 刘志恒

鼓励中职学校附设“职普融通普高实验班”


职普融通既符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更好服务现代化河南建设的需要。


鼓励中职学校附设“职普融通普高实验班”,在普通高中附设“职普融通中职实验班”,学生自主选择,探索职普科目综合化及学分制、选修制,实现中学阶段职普融合、互相贯通,与应用型高等职业教育做好衔接;鼓励普高和职高开展“结对式”融通试点,发挥各自优势,在资源共享、课程共建等方面进行探索,同时完善本科学校招收具有工作经历的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办法。


省政协委员 李远

加强中小学文化课试卷命题管理

中小学文化课试卷试题市场的规范管理,对于落实“双减”政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发展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与教科图书出版行业相比,试卷试题出版行业的政策相对宽松,且准入门槛较低,进而导致试卷试题的泛滥。目前试卷试题行业存在内容同质化、竞争无序化、宣传虚假化的“三化”现象需引起重视。


提升中小学文化课试卷试题命质量,可从政府监管层面和试卷试题命制体系建设两方面进行着手。从政府监管层面,首先是加大政府监管力度,将试卷试题命制权纳入法律范畴,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强化政府主体责任,使出版商在发行试卷试题时能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再者是规范试卷试题行业竞争,不断增强试卷试题出版机构和书商的责任意识。


从试卷试题命制体系建设层面,不仅要设立专业命题机构,加强各级教育考试院附属专业命题机构建设,同时各地应建立命题人员遴选制度,明确命题人员的资质条件,明确遴选条件、程序和办法,加强命题人员培训,通过完善命题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优秀教师、教研人员及有关专业人员参与命题工作的积极性。对参加命题的教师,学校应按其原课时计算教学工作量,享受相应绩效工资待遇。


省政协委员 李敬欣

建设全省家庭教育平台,共绘育人“同心圆”


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家庭教育缺位造成的孩子走极端、酿成的惨剧,也常常见诸报端、网端,让人感到无比痛心。家庭教育市场鱼龙混杂,乡村的家庭教育水平和城市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存在诸多问题。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家庭教育不仅关系家庭和个人,更关系社会和国家,提升乡村家庭教育质量刻不容缓。


如何破解这些难题?首先要加强宣传引导,父母要承担起主体责任。其次,建立家校社协同机制十分必要——家庭教育重在立德修身、培育性格,学校教育重在求知探索、涵养学识,社会教育重在提高社会参与能力和实践能力,三者各有侧重,共同作用于孩子的成长,形成以孩子为圆心的“同心圆”。最后,要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全省家庭教育平台,将优质的家庭教育资源输送给更多家庭。


此外,对于如何破解乡村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专家团队要通过定期开展调研,为乡村家庭教育提供智力支撑和科学指导;要建立和完善留守儿童所在社区或乡镇相关部门定期走访等制度,建议专家团队定期开展调研;相关教育部门要将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乡村教师业务培训的内容,提高教师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能力和水平;妇联等部门协同推进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


省政协委员 张琴

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家庭梦融入民族梦之中,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大量案例表明,一个在良好家教家风下成长的孩子,人格、品德、学业都是优中之优。


作为一名家庭教育行业从业者,我一直关注家教家风工作。要全面推动家教家风建设,应该做好四件事:


一是将家庭教育专业纳入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培养大量家教人才,推动家庭教育事业发展。


二是开展线上线下家教课堂,在全社会形成注重家风、家教的好风气。


三是开展婚前、产前教育,让每一个新家庭都打造好的家风,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四是实现家校共育,大量开展家长课堂,让父母成为智慧父母。


来源:河南人大官网、大河报


两会好声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