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评职称有团队帮忙,学生毕业不舍离校……这所学校,缘何有强大凝聚力?

课改先锋公益论坛 教育时报 2024-01-06


这所学校

给每位需要评职称的老师

配备了一个材料整理、上传团队

个人只需要提供基本材料


这所学校

学生毕业了不愿离开

希望校长能够办一个初中学校


什么样的理念

什么样的文化

能营造出让教师倾情

让学生留恋的幸福校园?

5月11日、12日

邀您一同走进这所百年名校——



这是一所足够“古老”的学校——拥有着近500年办学历史,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商丘古城西北隅。丰厚的底蕴,让学校传承着优良的文化基因。


这又是一所足够“现代”的学校——由于商丘古城修复重建,2018年学校搬迁到新校区,崭新的教学大楼、齐全的功能教室、优美的校园环境,让学校呈现出朝气蓬勃的积极力量。


更难能可贵的是,学校有一种高度的理论自觉——基于办学历史,基于校情学情,基于乡土文化,基于师生认同,提炼出属于“胜利人”独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正合文化在这里应运而生。


2023年5月11日至12日,第19届河南课改先锋公益论坛暨“正合文化·幸福校园”观摩研讨会将在商丘市睢阳区胜利小学举行。届时,学校将通过全方位展示,呈现学校文化的强大力量。


主办单位

河南教育新闻中心

教育时报社


承办单位

商丘市睢阳区胜利小学


协办单位

“教育时报”微信公众号

“河南教师”微信公众号

河南睿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会议内容


A.主题报告:商丘市睢阳区胜利小学校长张凤仙做“正合文化·幸福校园”的综合报告。


B.组合报告:师生关于正合课程、正合教师、正合德育等做组合报告。


C.校园文化观摩:观摩学校文化,参观开放式校史馆。


D.课堂观摩:观摩立本求真的融通教学。


E.社团活动观摩:学生社团常态化开展的现场展示。


F.专家点评及报告:知名专家将做精彩点评和主题报告。


与会专家


余清臣: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基本理论研究院院长,中国教育学会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分会副理事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研究分会秘书长,出版《权力关系与师生交往》《教育实践的哲学》等著作。


魏宏聚:河南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河南省中小学课堂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中原英才计划“中原教学名师”,长期深入中小学开展教学研究,系列成果分别于2014年、2018年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


会议时间


2023年5月11日下午、12日上午


报到时间


2023年5月11日上午


报到地点


商丘市维景国际大酒店(商丘市睢阳区神火大道288号)


报名方式


本次论坛为公益性质,不向与会者收取会务费,交通、食宿费用自理,会议限制规模,有意参会的老师,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咨询电话:0371—66336831、15188306169(王老师)


识别二维码

报名参与



秉行正合文化,营造幸福校园

——商丘市睢阳区胜利小学内涵式发展探析




“很少有学校能像我们这样评职称评得这么轻松、开心的!学校给每位需要评职称的老师配备了一个材料整理、上传团队,个人只需要提供基本材料。”刚刚通过副高级职称评审的有着20多年教龄的贺婷兰老师告诉记者,“评上高级职称后,我不能停歇,总觉得如果不带头为学校做一些事情,就对不起大家的帮助。”


“我不想毕业,我舍不得离开咱们学校。校长,咱们小学能不能再办个初中啊?”六(2)班的张冰婕和同学们在校园劳动实践基地一起种下毕业树后,这样对校长说,眼睛有些泛红,言语中透着不舍。


什么样的理念、什么样的文化,能营造出让教师倾情、让学生留恋的幸福校园?近日,教育时报记者一行走进商丘市睢阳区胜利小学(以下简称“胜利小学”),感受、探寻一种无形又巨大的精神力量——


01正合文化:属于“胜利人”独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

胜利小学校长张凤仙,知性中透着干练。2011年,33岁的她开始接任胜利小学校长,当时,70%的教师年龄都比她的年龄大。而今,12年过去,张凤仙已经成长为中原首批领航名校长、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校长培养对象,而胜利小学,也已经从一个地处城乡接合部、属于办事处的小学,变成了一所区属的占地80多亩、设施先进、口碑一流的省标准化管理示范校、河南教育名片学校。


校长张凤仙


12年里,这所学校究竟发生了什么?


“胜利小学是一所百年老校,我接校长之前,胜利小学的教师就有着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的传统,大家相互都是‘抬轿人’,校园里充满着正能量。”张凤仙说,“我做校长第一个要考虑清楚的问题,就是要在原有的基础上,把学校带向何方。”


的确,胜利小学足够“古老”——有着近500年历史底蕴,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先后被封为府学、县学、黉学;胜利小学又足够“现代”——1976年正式更名胜利小学,由于商丘古城修复重建,2018年9月搬到新校区,有崭新的教学大楼、齐全的功能教室、高规格的报告厅、优美的校园环境。


硬件环境升级后,学校的内涵发展如何相应升级?


“我们依靠什么建立、发展品牌学校?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让我们的老师更有朝气、有活力、有成就感、有幸福感?怎么让我们的学生更有精神、有气质、有学习力、有思考力?”张凤仙带领着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师,从这些最本质的教育追问出发,寻找办学的方向。


可贵的是,学校有一种理论的自觉:诚意邀请老教师、老领导、大学教授等,到学校调研,对学校的文化体系建设问诊把脉。最终,学校基于办学历史,基于校情学情,基于乡土文化,基于师生认同,提炼出属于“胜利人”独有的精神气质和文化内涵——正合教育理念在这里应运而生。



何谓“正合文化”?


“正”首先来自商丘的地方文化和地域性格:范仲淹在应天书院任教席时勤勉督学,矫正世风,书院学风焕然一新,范仲淹死后谥号即为“文正”,是睢阳文化圣地的骄傲,这里的“正”是正合文化的基础之一;设置800年之久的归德府,治所正是位于商丘睢阳,商丘人几百年来对“归于正德”的追求几乎融于骨血。这也是正合教育取“正”之本意。


“正”更来自胜利小学“正能量引领”的文化土壤。这里的“正”高度概括和描述了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和校园氛围。


“合”来自对契合、合作、和谐融通的理解。更通俗地说,就是契合的人际关系、合作的工作态度,即相互“抬轿子”。这种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胜利小学今天取得的成绩。


“胜利小学的‘胜’,并不是要打败谁,而是多出一分和合正气,要和合共生,美美与共。‘胜利人’都有成全他人的格局!”张凤仙说。


正合文化,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统领着学校各个层面工作的开展。


02正合管理:制度先行,不留暗门;文化引领,凝心聚力

“老师们平时不会关注校长在不在,一切以工作成绩说话。老师平时工作量很大,但内心是舒服的,大家听的、聊的都是工作的内容,校长在与不在都是一个样。”杨艳丽老师告诉记者。杨艳丽就是学校职称评审材料整理团队的一员,她精通电脑技术,对职称评审文件和要求熟稔于心,这些年帮很多老师整理过材料。


记者采访时翻看了《胜利小学教师积分评分表》,其中优质课、综合表彰、教研课题、班级管理一共占50%,教龄占10%,任现职年限占10%,教代会评分占10%,评审组评分占20%。学校教导处副主任阚庆国说:“评分办法很明确,多方打分,立体评价,不是某一个人能说了算的,这样就最大限度减少了外部干扰,在制度上保证了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形成人人敬畏、人人履行的风气。”



张凤仙认为,为实现学校规范化管理,必须制度先行,满足教师对“公平”的需要。为此,学校充分发挥教代会、党代会、工会、班子会、家长委员会等的职能作用,不断修订完善《胜利小学管理章程》。


同时,制度文化管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学校管理过程中,没有制度是万万不可的,但制度建设并非治校治教的“制高点”,文化的引领方是学校管理的最高境界。



学校对于老师们生活的关注可谓无微不至:教师家属生病,领导班子一定要去看望;在去年疫情封控期间,学校想尽办法给老师们家中送菜;各种节日,学校都有仪式感很强的集体生活。刚刚过去的三八妇女节,学校给每位女老师都送了一束鲜花,连18位男老师也人人有份。“家属这么支持学校的工作,男教师要把鲜花带回去送给家属!”张凤仙说。


学校的人文关怀,让制度充满温情,让学校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胜利小学教育集团还有两个幼儿园,各校区先后搬了5次家,每次都是全体教师齐上阵,有事儿大家都往前冲。


03正合教师:走专业发展之路,做守正循道的润心长者

“我调到这所学校两年时间了,平时走路都变得快了,也不穿高跟鞋了。以前工作是单打独斗,个人能力虽不弱,但合作能力不强。在胜利小学,大家在合力做事,我感觉是被整个团队推着向前跑。”李智莉以前在一个乡镇学校任教,来到胜利小学两年时间,在教学专业和班主任工作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我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如果早来几年,有校本教研的机制和氛围,我想我的成长会更快。”




张凤仙校长很推崇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学校就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地方。”一个学校的发展,首先是教师的发展。只有先发展教师,方能最大化地成就学生。


为此,胜利小学建立了“合格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这一教师成长阶梯,建设学习型教师团队,通过阅读、反思、培训、教研等多种方式促进教师发展。


据胜利小学副校长宋崇立介绍,在课堂教学能力提升方面,学校每学期由校长、业务校长、主任、副主任率先讲示范课,全校老师进行观摩,对全校的课堂教学进行引领辐射;接着让省市级名师讲观摩课;再让全校青年老师讲校级公开课。领导示范、名师引领、人人参与的课堂研讨方式,使学校公开课教学逐步常态化。



学校还重视加强教育科研,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立足校本研究,以年级组为单位,以课标、教材、课堂、作业、评价、管理、习惯等为切入口,自发开展各级各类课题研究。


在胜利小学,还有两个教师专业发展的“利器”——一个是中原名师张凤仙小学数学工作室,另一个是河南省朱会芳名班主任工作室。两个“省字头”的工作室集中在一个学校,这在全省范围内都不多见。“近水楼台先得月”,两个工作室提升了学校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的整体水准。胜利小学在区域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辐射范围和引领作用,也远超学校本身,成了区域教师和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高地。



走专业发展之路,做守正循道的润心长者,成为每一位教师的自觉追求。


04正合学生:做拥有健康体魄、广博学识、刚正品格、和谐心灵的阳光少年

记者采访期间,随堂听了几节课,发现所有教室都少一样东西——讲台。学校在新校址规划之初,就做了这样的设计,背后的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提倡老师多走到学生中间,和学生平等交流。



在学校的校史馆,记者也发现了与众不同之处:校史馆没有门,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空间,全体学生随时可以进出,随时可以看到学校的历史、学校的荣誉。学生耳濡目染,对于学校自然少了隔膜感、多了归属感和自豪感。


让教师的发展最大化地服务于学生,是张凤仙一贯的教育主张。在正合教育理念下,学校确立了培养拥有健康体魄、广博学识、刚正品格、和谐心灵的阳光少年的育人目标。这一目标贯穿于学生知识技能、社会活动、个人精神三个层面。对于这三个层面,学校又提炼出具体的实现目标,即“求真创新、责任乐群、强志乐观”。学校的目的就是用各种端正的品德,把“人”给立起来,这也符合正合教育理念下的育人目标。


学校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当前社会实际,确定了各年级学生的序列化德育重点:低年级以养成教育为主,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中年级以“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为主;高年级以爱国主义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这样,就使学校的德育内容更有体系、更有层次。



学校还十分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高标准打造了心理咨询室、心理减压室、心理宣泄室等硬件设施,确立了“以人为本、心辅为主、学科渗透、个别咨询、家庭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总体思路,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入手,构建学生和谐心灵,使学校成为学生成长的幸福家园。


每周二下午,学校所有班级都会开一节“寻根商丘文化”的主题班会。这个传统,源自张凤仙主持的省级课题《基于商丘本土文化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发现了孩子对商丘文化的隔膜。在多方调研的基础上,学校确定了关于商丘文化的6个专题,并在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千年古城 文化商丘》的读本。



学校利用这一读本,统一教材、统一时间开主题班会。班会之后,利用周末和节假日,学校组织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到商文化广场,感受家乡的厚重文化;到火文化广场,追思先人的非凡智慧;到侯方域故居,寻找才子佳人的动人传说……这一特色班会课和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在成长过程中扎下了文化之根,厚植了家国情怀。胜利小学的学生,走出校门,在当地老百姓看来,也都有阳光少年的特质。


正合德育品牌的打造,使胜利小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22年,学校被评为河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


当正合文化成为一种品质和气质、成为一种指示和能量,整个学校的气场和氛围便能让身处其中的每一位师生自觉向上向善,感受到成长的欣喜和校园生活的幸福。



原载:《教育时报》
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杨雷


推荐阅读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新时代家庭教育可以这样做!
展示+答辩!第四批河南省研学实践教育精品课程公布
振奋丨德育如何创新发展?这个春天,他们有了新思路!

一同走进这所“古老的现代学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