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真菌,是敌是友?| 热心肠日报
今天是第1050期日报。
Cell子刊:皮肤共生真菌如何促进特异性皮炎
Cell Host and Microbe[IF:17.872]
① 马拉色菌属等哺乳动物皮肤上的共生真菌与特应性皮炎相关;② 马拉色菌属物种可选择性诱导IL-17及相关细胞因子的产生,这一过程对抑制真菌过度生长起到关键作用;③ 破坏IL-23-IL-17信号轴,可抑制马拉色菌属特异性皮肤免疫反应;④ 在皮肤完整性受损的情况下(模拟特异性皮炎),马拉色菌属恶化皮肤炎症,该过程依赖于IL-23及IL-17;⑤ 马拉色菌属特异性的CCR6+ 记忆性Th17细胞在健康人及特异性皮炎患者中均存在,但在患者中比例较高。
The Skin Commensal Yeast Malassezia Triggers a Type 17 Response that Coordinates Anti-fungal Immunity and Exacerbates Skin Inflammation
03-13, doi: 10.1016/j.chom.2019.02.002
【主编评语】《Cell Host and Microbe》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哺乳动物皮肤上以马拉色菌属为代表的共生真菌可触发皮肤的Th17免疫应答,这种应答既可抑制真菌的过度生长,又可能促进特异性皮炎的发生发展。该结果对研究真菌-免疫互作以及特应性皮炎病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沈志勋)
Nature子刊:肠道与皮肤中的调节性T细胞(综述)
Nature Immunology[IF:21.809]
① 调节性T细胞(Treg)在维持肠道和皮肤屏障平衡中至关重要;② 和淋巴器官里的Treg不同,处于该屏障上的Treg表现出组织适应性功能;③ 肠道Treg主要调节对菌群和膳食的炎症反应,受肠道细胞因子(如IL-2和TGF-β1)、菌群、代谢产物(如色氨酸和维生素A)等影响;④ 皮肤Treg主要促进皮肤伤口修复,可能受IL-2和IL-33等细胞因子、皮肤菌群、代谢产物(如维生素A)、紫外辐射等调节;⑤ 肠道和皮肤Treg与组织的互作或可为相关疾病提供新靶点。
Regulatory T cell adaptation in the intestine and skin
03-19, doi: 10.1038/s41590-019-0351-z
【主编评语】《Nature Immunology》上发表的一篇综述,详细介绍了在肠道及皮肤处,调节性T细胞(Treg)的亚群分布及特定功能,并讨论了肠道及皮肤中的各类因素调节Treg的途径与机制,值得一读。(@沈志勋)
肠道菌群引发的断奶反应影响长期健康
Immunity[IF:19.734]
① 断奶时,肠道菌群的变化会引发非常剧烈的免疫反应(断奶反应);② 断奶反应发生在特定时间段;③ 断奶反应可以提高成年后对炎症性病理状况的抵御能力,抑制断奶反应会提高日后对结肠炎、过敏性炎症和癌症的易感性;④ 断奶反应对炎症病理的潜在预防作用,与RORγt+ 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有关;⑤ 该调节性T细胞的生成需要菌群和膳食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和视黄酸;⑥ 断奶反应的紊乱会影响免疫系统发育,增加日后对免疫相关病理的易感性。
A Weaning Reaction to Microbiota Is Required for Resistance to Immunopathologies in the Adult
03-19, doi: 10.1016/j.immuni.2019.02.014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参与宿主免疫系统的发育过程。《Immunity》近期发表研究,发现断奶时肠道菌群变化引起的剧烈免疫反应,影响宿主日后对免疫炎症相关病理状况的易感性。该结果对阐释菌群对免疫系统建立的作用、完善对菌群-宿主互作的认知具有参考价值。(@小肠君)
Gut:菌群在人类发育中的作用(综述)
Gut[IF:17.016]
① 菌群与宿主构成共生功能体,共同进化;② 妊娠母体菌群的改变可间接影响胎儿,分娩时母系原始菌群可垂直传递给下一代,由母乳获得的菌群可引导新生儿菌群建立和免疫发育等;③ 婴幼儿随着生长发育,菌群多样性增加,免疫成熟;④ 孕期抗生素使用、剖腹产、配方奶喂养等,都可能改变正常菌群的定殖;⑤ 现代生活正消耗着原始菌群多样性及其功能库,可增加患免疫和代谢疾病的风险;⑥ 重建健康菌群、了解其在疾病中的可能机制,有助于制定防治措施。
Role of the microbiome in human development
01-22, doi: 10.1136/gutjnl-2018-317503
【主编评语】共生菌群与宿主共同进化,在人体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现代化对菌群的影响与多种慢性疾病的流行相关。《Gut》近期发表由美国几位菌群领域的知名专家共同撰写的综述,从进化和发育的角度,探讨了共生菌群(尤其肠道菌群)在生命早期营养和免疫等方面的作用,以及影响菌群正常建立的母体和现代化等因素。对于了解早期菌群发育和功能以及相关潜在转化应用,很有帮助。(@李丹宜)
摄入坚果或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Circulation Research[IF:15.211]
① 纳入16217名糖尿病患者,随访期内共发生心血管疾病(CVD)3336例,死亡5682例;② 坚果总摄入量与CVD发病率和死亡率负相关,与中风发病率或癌症死亡率无显著关联;③ 每周食用≥140g与每月<28g坚果相比,CVD和冠心病(CHD)风险降低,CVD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降低;④ 诊断为糖尿病后,坚果摄入量增加的患者,CVD风险、CHD风险、CVD死亡率及全因死亡率分别降低11%、15%、25%和27%;⑤ 性别、体重指数、吸烟、患病时间等因素不影响上述相关性。
Nut Consumption in Relation to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mong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02-19, doi: 10.1161/CIRCRESAHA.118.314316
【主编评语】《Circulation Research》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在超过1.6万名糖尿病患者中,坚果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呈显著负相关,在糖尿病诊断后增加坚果的摄入量,可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该结果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参考价值。(@沈志勋)
Nature子刊:拉曼+稳定同位素实现活细胞按功能分选
Nature Microbiology[IF:14.174]
① 分选技术通过单细胞拉曼光谱识别微流控芯片中稳定同位素标记的细胞,适时启动光镊,将细胞分流到不同的微流控芯片通道中,实现活细胞的按功能分选;② 识别主要借助于1620-1670(Pc)和1850-1900/2040-2300(PL) cm-1的拉曼信号;③ 该技术的分选准确性为98%,通量为200-500细胞/小时,分选得到的活细胞可用于培养、测序等下游研究;④ 分选小鼠肠道菌群得到了多样化的细菌类群,并发现了Muribaculaceae可能在粘膜层降解中发挥重要作用。
An automated Raman-based platform for the sorting of live cells by functional properties
03-18, doi: 10.1038/s41564-019-0394-9
【主编评语】稳定同位素被广泛的应用于环境中的功能微生物研究,但是对这些功能微生物缺乏有效的分选方法。《Nature Microbiology》近期发表的研究整合了微流控、光镊和拉曼等技术,通过加入稳定同位素对特定群落中某些有活性的微生物进行标记,实现了功能微生物的高通量、高准确度分选,在单细胞基因组学、微观宏基因组学和细胞培养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高春辉)
分析菌群基因水平转移的信息学工具
Microbiome[IF:9.133]
① MetaCHIP主要通过BLASTN搜索最佳匹配、进化树构建等两种方法分析水平基因转移;② 该流程整合了宏基因组序列组装、分箱、基因预测、序列比对和进化树分析的多个生物信息学工具;③ 对仿真序列的测试表明该工具可以得出近期和非近期的基因水平转移事件;④ 应用于人肠道和土壤菌群等真实实验数据时,与已发表研究中的结果吻合,同时还能额外发现新的转移事件;⑤ 基因转移后发生大程度突变、序列组装、分箱结果等可能限制该方法的运用。
MetaCHIP: community-level horizontal gene transfer identification through the combination of best-match and phylogenetic approaches
03-04, doi: 10.1186/s40168-019-0649-y
【主编评语】《Microbiome》近期发表的研究介绍了一种新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MetaCHIP,可以在不依赖于参考基因组的情况下,用于宏基因组测序数据分析,探索群落水平上的水平基因转移事件。(@高春辉)
Nature子刊:NLRP6恶化移植物抗宿主病
Nature Microbiology[IF:14.174]
① 在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小鼠模型中,宿主的NLRP6恶化了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② 宿主NLRP6缺陷可缓解GVHD,通过共饲养、抗生素处理或粪菌移植改变宿主菌群,均不影响NLRP6缺陷对GVHD的缓解;③ NLRP6缺陷可增强同种异体骨髓移植后的宿主胃肠道稳态,并且不影响移植物抗肿瘤活性;④ 造血细胞中的NLRP6缺失对GVHD无显著影响,而非造血细胞中的NLRP6表达则恶化了胃肠道GVHD。
Host NLRP6 exacerbates graft-versus-host disease independent of gut microbial composition
03-11, doi: 10.1038/s41564-019-0373-1
【主编评语】宿主的NOD样受体NLRP6调节固有免疫和胃肠道稳态。《Nature Microbi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NLRP6在骨髓移植后可恶化胃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与其在结肠炎中发挥的保护作用不同。该结果对阐释移植物抗宿主病病理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沈志勋)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沈志勋,小肠君,方芳,Mayday,高春辉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322 | Science:含高果糖玉米糖浆的甜味饮料,还能多喝吗
0320 | 中国自闭症菌群研究取得突破,刘星吟团队登上Cell子刊
0319 | JAMA再引争议:胆固醇与鸡蛋摄入量要不要设限?
0316 | JAMA:中年吃的好不好,对老年痴呆有影响吗?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