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添新证:肿瘤免疫治疗前用抗生素,或缩短生存期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2-01-16

今天是第1442期日报。

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前应慎重使用抗生素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IF:12.589]

① 纳入2008-2019年间的568名黑色素瘤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35.9%为III期患者,其余为IV期患者;② 以首次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之前的3个月为期限,共有114名患者在治疗之前使用过抗生素;③ 使用过抗生素的患者(无论是III期还是IV期患者,或是接受辅助性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总生存期显著低于未使用过抗生素的患者,且发生结肠炎的风险更高。

Association of antibiotic exposure with survival and toxicity in patients with melanoma receiving immunotherapy
04-15, doi: 10.1093/jnci/djaa057

【主编评语】肠道菌群多样性与肿瘤患者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应答相关。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上发表的一项回顾性研究,对500多名黑色素瘤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在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前3个月内使用过抗生素,可能降低患者的总生存率,并增加患者的结肠炎风险。(@szx)

新形式的肿瘤免疫治疗(综述)

Trends in Cancer[IF:8.884]

① 常规化疗的长期效果或来自于免疫反应的刺激;② 免疫系统、肠道菌群以及(免疫)化疗三者之间复杂而微妙的相互作用对患者的预后有决定性影响;③ 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和细胞自身的病原体防御反应之间共享的分子机制或可被利用,以改善癌细胞的免疫原性;④ 控制肠道菌群对癌症治疗至关重要,菌群干预评估或将有利于提高免疫/化疗疗效;⑤ 控制这些元素的分子机制、它们之间的相作、甚至这些概念本身都需进一步阐明,尤其是在临床研究中。

Novel Forms of Immunomodulation for Cancer Therapy
03-31, doi: 10.1016/j.trecan.2020.02.015

【主编评语】近年来,免疫治疗为癌症患者带来新的希望。然而,一些患者最终会复发。免疫反应被认为是传统或靶向治疗长期效果的基础。这种影响是否通过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对癌细胞产生直接影响,或通过调节免疫环境实现有待进一步探究。控制肠道菌群以提高癌症治疗疗效的思路越来越流行,但还需要进一步临床验证。最新发表在Trends in Cancer的综述从免疫系统、肠道菌群和(免疫)化疗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的角度讨论了新形式的肿瘤免疫治疗。(@Lexi)

Nature子刊:MMR缺陷的结肠癌患者可获益于新辅助免疫治疗

Nature Medicine[IF:30.641]

① 纳入19例错配修复正常(pMMR)和21例错配修复缺陷(dMMR)的结肠癌患者;② 3人安全试行,余下37人术前行伊匹加纳武单抗治疗,pMMR组8人随机行塞来昔布治疗;③ 治疗耐受性良好,所有患者立刻行根治性切除,均达主要终点,35例患者可评估疗效和转化终点;④ dMMR组100%(20/20)有病理反应,19例主要病理反应(MPR),12例病理完全反应;⑤ pMMR组27%(4/15)有病理反应,3例MPR,1例部分反应;⑥ CD8+PD-1+T细胞浸润是预测pMMR肿瘤反应的指标。

Neoadjuvant immunotherapy leads to pathological responses in MMR-proficient and MMR-deficient early-stage colon cancers
04-06, doi: 10.1038/s41591-020-0805-8

【主编评语】术前免疫疗法称为新辅助免疫疗法,其在大肿瘤情况下防止癌症复发或转移,从而使手术更加容易。PD-1和CTLA-4共同阻断在晚期错配修复(MMR)缺陷(dMMR)的结直肠癌(CRC)中非常有效,但对MMR完整(pMMR)的肿瘤效果不明显。最新发表在Nature Medicine的研究报道了一个NICHE临床试验,其对pMMR和dMMR结肠癌(CC)患者行单剂量的伊匹单抗和两倍剂量的纳武单抗治疗,随后即刻行根治性切除,并评估疗效和转化终点。该研究发现PD-1加CTLA-4阻断对晚期dMMR的CC非常有效,但对pMMR的肿瘤效果并不显著。这些数据表明,新辅助免疫治疗或有潜力成为一组明确的CC患者的护理标准。(@Lexi)

Cell:肥胖如何促进胰腺癌?

Cell[IF:36.216]

① 肥胖加速致癌Kras驱动(KCO)的小鼠胰腺导管腺癌(PDAC)发生;② 遗传或饮食减重可阻止KCO小鼠PDAC的早期进展;③ 肥胖或独立于新驱动突变(如Trp53、Cdkn2a或Smad4)而促进PDAC发生;④ 肥胖小鼠肿瘤中炎症和纤维化水平增高,并表现出明显的胰岛适应;⑤ 肥胖小鼠胰岛β细胞缩胆囊素(CCK)表达异常,局部胰岛CCK信号驱动PDAC发生;⑥ β细胞增殖与转录因子(如Tle3/Grg3和Ehf)表达的改变或驱动肥胖小鼠胰岛细胞CCK表达。

Endocrine-Exocrine Signaling Drives Obesity-Associated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04-17, doi: 10.1016/j.cell.2020.03.062

【主编评语】肥胖是胰腺导管腺癌(PDAC)一个主要可改变的风险因素,但肥胖如何及何时导致PDAC进展尚不清楚。最新发表在Cell的研究发现,在小鼠中,肥胖是PDAC的内在驱动因素,会导致胰岛β细胞的重塑,从而增加缩胆囊素(CCK)的分泌,并在PDAC的早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而这一过程可以被体重减轻所阻断。(@Lexi)

不同部位的大肠癌有着不同的风险因素

Gastroenterology[IF:19.233]

① 分析3058例不同部位结直肠癌的数据;② 从盲肠到直肠,癌症风险与年龄及结直肠癌家族史的正相关性逐渐降低,而癌症风险与内镜筛查、全谷物/谷物纤维摄入的负相关性逐渐增加;③ 男性及女性结直肠各部位的癌症发病风险有所差异,女性的升结肠癌风险更高,而男性的乙状结肠癌风险更高;④ 对于近端结肠,从盲肠到横结肠,30岁之前喝酒及吸烟与癌症的关联逐渐上升;⑤ 对于远端结肠,男性腰围与降结肠癌的正相关性大于乙状结肠癌。

Risk Factor Profiles Differ for Cancers of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Colorectum
03-20, doi: 10.1053/j.gastro.2020.03.054

【主编评语】不同解剖部位的结直肠肿瘤有着不同的分子特征。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收集了超过3000例不同部位的结直肠癌的数据,分析7个不同解剖部位(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乙状结肠连接处、直肠)的大肠癌的各类风险因素(地理、临床、人体测量学、生活方式及饮食等),发现对于不同的解剖部位,年龄、家族史、性别、吸烟/喝酒、肥胖等风险因素与癌症风险的关联有所差异。(@szx)

预防大肠癌,警惕锯齿状息肉

Gastroenterology[IF:19.233]

① 纳入2006-2016年接受结肠镜检查的233393人,其中445人患结直肠癌(CRC);② 结肠镜检查10年后,无息肉(SPs)、近端小SPs、近端大SPs和远端SPs的CRC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47%、1.48%、3.02% 和0.59%;③ 直到结肠镜检查后3年或更长时间,SPs患者的CRC风险才增加(近端小SPs风险比(HR)为2.6,近端大SPs HR为8.0);④ 共存腺瘤(SA)的存在增加患CRC的风险(近端SPs+SA HR为4.0,远端SPs+SA HR为2.4)。

Increase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Individuals With a History of Serrated Polyps
04-02, doi: 10.1053/j.gastro.2020.04.004

【主编评语】锯齿状息肉(SPs)是20%-30%结直肠癌(CRC)的前兆,但目前对切除SPs后的患者长期风险了解甚少。最新发表在Gastroenterology的研究调查了有SPs病史的个体发生CRC的风险。该研究发现,在结肠镜检查3年或3年之后,近端SPs(尤其是大SPs)患者发生CRC的风险增加。该发现支持了建议对SPs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的指南。(@Lexi)

Lancet子刊:息肉患者面临更高大肠癌风险

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IF:12.856]

① 纳入瑞典18岁以上的178377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和864831名普通人群对照进行配对队列研究;② 息肉患者10年累积结直肠癌(CRC)发病率分别为1.6%(增生性息肉)、2.5%(无柄锯齿状息肉)、2.7%(管状腺瘤)、5.1%(管状绒毛状腺瘤)、8.6%(绒毛状腺瘤)、2.1%(对照);③ 与对照比,任何息肉患者患CRC风险都增加;④ 相比传统腺瘤患者,锯齿状息肉患者近端CRC发病率更高;⑤ CRC死亡率与无柄锯齿状息肉、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正相关。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after polypectomy: a Swedish record-linkage study
03-16, doi: 10.1016/S2468-1253(20)30009-1

【主编评语】最新发表在Lancet Gastroenterology & Hepatology的研究对比评估了与一般人群相比,切除不同组织学亚型息肉的个体其结直肠癌(CRC)发病率和死亡率。该研究纳入瑞典大于18岁的178377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和864831名普通人群对照进行配对队列研究。发现在没有进行CRC筛查的人群中,与来自普通人群的个体相比,患有任何息肉的患者都有更高的CRC发病率,而患有无柄锯齿状息肉、管状绒毛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的患者面临更高的CRC死亡率。(@Lexi)

Nature子刊:荧光抑制剂检测上消化道上皮癌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IF:17.135]

① 在动物模型和人类中验证了荧光标记的DNA修复酶PARP1抑制剂在检测口腔、口咽和食管上皮癌中的应用;② 荧光造影剂可定量PARP1的表达水平,局部或静脉递送时,可检测小鼠、猪和人新鲜样本中的口腔、口咽和食道癌;③ 荧光PARP1抑制剂当作漱口水使用时可检测患者口腔癌,新鲜活检样本中区分口腔肿瘤和手术切除边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超过95%;④ PARP1抑制剂可作为一种快速、灵敏检测方法的基础,用于上消化道上皮癌的早期检测和手术外围评估。

Validation of the use of a fluorescent PARP1 inhibitor for the detection of oral, oropharyngeal and oesophageal epithelial cancers
03-12, doi: 10.1038/s41551-020-0526-9

【主编评语】对口腔、口咽和食管上皮癌而言,术后早期发现肿瘤和残余肿瘤是影响复发率和患者生存的预后因素。最新发表在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的研究验证了荧光标记的DNA修复酶PARP1抑制剂在检测口腔、口咽和食管上皮癌中的应用。(@Lexi)

南方医科大学团队:胃癌发展受CCDC43-ADRM1轴调控

Cancer Letters[IF:6.508]

① 卷曲螺旋结构域包含43(CCDC43)表达与胃癌(GC)分化、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② 体外CCDC43过表达增强GC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③ CCDC43或与粘附调节分子1(ADRM1)互做,上调和稳定ADRM1,导致泛素介导的蛋白酶体的构建;④ 抑制ADRM1可在体内外逆转CCDC43在GC中的功能;⑤ 转录因子YY1直接与CCDC43和ADRM1基因启动子结合,导致两个基因过表达;⑥ 敲除CCDC43或ADRM1可减弱YY1介导的恶性表型,三者之间的相关性在临床样本中得到了验证。

The CCDC43-ADRM1 axis regulated by YY1, promotes proliferation and metastasis of gastric cancer
04-08, doi: 10.1016/j.canlet.2020.03.026

【主编评语】有研究表明多种癌症与卷曲螺旋结构域包含(CCDC)基因相关。前期研究发现,CCDC43在结直肠癌(CRC)中高表达,但其在胃癌(GC)中的表达及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来自南方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南方医院的王继德、Yue Li和刘思德研究团队在Cancer Letters发表最新研究,发现转录因子YY1调节的CCDC43-粘附调节分子1(ADRM1)轴促进了GC的增殖和转移,该信号轴可能是胃癌潜在的治疗靶点。(@Lexi)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orchid,szx,Lexi,this little piggy,女巫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426 | 多篇新论文聚焦:吃什么能防老年痴呆?

0425 | 完美共生:近期植物微生物组研究频发顶刊

0424 | "菌群-肠脑轴"渐入佳境,9篇论文多角度审视

0423 | 肠道寄生虫如何调节免疫抗炎症?两篇高分论文锁定关键产物

0422 | 肥胖会让肠菌“漏”到脂肪组织?Gut发出新证

0421 | 聚焦:最新更新的5项新冠肺炎相关胃肠道研究

0420 | 吃啥做啥能防癌?最近多项研究启发巨大!

0419 | 为啥要少吃盐?不止保护心血管那么简单

0418 | 25分综述详解:除了三大营养素,精准减肥还靠啥?

0417 | 菌群未来在哪里?Cell和Nature子刊重磅论述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