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综述聚焦:深挖帕金森与阿尔兹海默症的饮食因素 | 热心肠日报

热心肠小伙伴们 热心肠研究院 2022-01-15

今天是第1873期日报。

翟齐啸等:不同饮食模式对帕金森病的影响(综述)

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IF:12.563]

① 地中海饮食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增加SCFAs水平,降低TMAO水平降低帕金森病(PD)风险;② 热量限制和模拟禁食饮食通过增加β-羟丁酸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和胃饥饿素水平对PD有一定神经保护作用;③ 生酮饮食和蛋白质限制饮食在改善运动障碍和波动方面都显示出显著的效果;④ 相反,西式饮食与PD发病率增加相关,并通过干扰肠道微生物组加剧PD的严重程度和增加神经炎症;⑤ 明确饮食模式在PD中的作用将对PD患者的个体化饮食干预有重要意义。

Dietary patterns affect Parkinson's disease via the microbiota-gut-brain axis
07-07, doi: 10.1016/j.tifs.2021.07.004

【主编评语】在全球范围内,预期寿命的提高伴随帕金森病(PD)的发病率显著增加。饮食因素被认为是PD风险的重要调节因素。先前关于PD与饮食之间关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食物成分和特定营养素上,而对一般饮食模式在 PD 中的作用的综合评价是有限的。近期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翟齐啸作为通讯作者在Trends i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发表的一篇综述介绍了多种饮食模式在PD发生发展中的促进或防治作用,及其潜在的作用机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饮食模式如蛋白质限制饮食虽然显示出对PD的效果,但可能存在肌肉损耗等风险,需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开展。(@临床营养陈彬林)

西式饮食如何诱发阿尔茨海默病(综述)

Ageing Research Reviews[IF:10.895]

① 西方饮食 (WD) 诱导的系统性改变,包括代谢变化、肥胖和脂肪组织炎症的诱导、肠道微生物群失调和全身性低度炎症的加速;② WD相关的系统性改变导致血脑屏障(BBB)损伤和神经炎症的发展,同时伴随毒性淀粉样蛋白Aβ的积累和tau蛋白病理改变,随后发生突触传递功能障碍、神经退行性病变,最后是记忆和认知障碍;③ 饮食调节有望用于防治AD 的发生发展,但未来还需探究特定膳食成分在AD不同发展阶段的作用,以及环境与遗传因素的相互作用。

Western diet as a trigger of Alzheimer's disease: From metabolic syndrome and systemic inflammation to neuroinflammation and neurodegeneration
06-30, doi: 10.1016/j.arr.2021.101397

【主编评语】2021年父亲节挡上映的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83岁的奥斯卡影帝安东尼·霍普金斯在影片中饰演83岁患有阿尔茨海默病(AD)的安东尼,他时常出现错乱的记忆并在脑海中编织出一段段匪夷所思的故事,结尾他反复的吟咏“我要找妈妈”让观众们潸然泪下。书归正传,饮食中过量的饱和脂肪酸和单糖是AD 的已知环境风险因素,但缺乏对此类饮食与AD 发病机制相互作用过程的整体论述。近期发表于Ageing Research Reviews的一篇综述介绍了西方饮食作为阿尔茨海默病的诱因的可能机制。但AD发病机制复杂,还需更多环境如饮食与基因相互作用的研究。(@临床营养陈彬林)

促肥胖饮食使健康人在压力状态下变“笨”?

Neurobiology of Stress[IF:5.441]

① 纳入50名健康成年受试者,基于问卷评估的脂肪、糖和盐摄入量分为致肥胖饮食(22名)与非致肥胖饮食组(28名);② 致肥胖饮食组受试者的系统性炎症(血清高敏感性C反应蛋白的水平)显著高于非致肥胖饮食组;③ Trier社会压力测试下,所有受试者均表现出显著的应激反应,以及言语识别记忆(VRM)的受损及快速视觉信息处理(RVP)评分的增加;④ 致肥胖饮食组受试者在VRM测试下的即时言语识别受损更为严重,且在RVP测试下的假警报数量增加。

Influence of pro-obesogenic dietary habits on stress-induced cognitive alterations in healthy adult volunteers
06-12, doi: 10.1016/j.ynstr.2021.100353

【主编评语】Neurobiology of Stres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在50名健康成年人中发现,日常摄入致肥胖饮食的受试者的系统性炎症水平更高,且在压力测试下表现出了更为严重的认知功能受损。(@aluba)

大连工业大学:微流控肠芯片及其在分析抗炎食物的进展(综述)

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IF:11.176]

① 肠芯片的制作已探索了各种生物材料和芯片设计,高精度流体控制和高表面积/体积比的肠芯片可用于评估食品抗炎性;② 微流控肠芯片强调的重要参数包括血流配置以及整合了剪切力和细胞组成的食物消化环境,其性能亦可与其他传感器集成,用于细胞状态监测、实时电测量和生物标志物测定;③ 对肠屏障完整性进行量化的适宜技术应该标准化,而整合肠道微生物组和提供肠道特异性环境是实现模拟体内肠道和加快生物活性食品化合物筛选效率的关键。

Advances of microfluidic intestine-on-a-chip for analyzing anti-inflammation of food
01-22, doi: 10.1080/10408398.2021.1875395

【主编评语】具有关键结构和功能复杂性的微流控肠芯片是体外模拟人体肠道的有力方法,可以减少动物实验并替代简单的2D培养系统。近期大连工业大学食品学院苏文涛和谭明乾作为共同通讯在国际期刊Critical Reviews in Food Science and Nutrition发表了关于微流控肠芯片的综述。本综述介绍了模拟人类肠道的微流控肠芯片及其应用于分析食物抗炎作用的各种方法的最新进展。(@临床营养陈彬林)

近14万人数据:健康饮食与外周动脉疾病风险降低相关

Hypertension[IF:10.19]

① 纳入138,506 名在基线时无外周动脉疾病(PAD)史的美国绝经后妇女,在中位随访18.6年中,共发现1036例PAD;② 多变量调整后分析发现,在基线时利用有效食物频率问卷调查评估后所获得4个饮食质量指数均与PAD风险呈显著负相关,替代性健康饮食指数2010和DASH指数最高四分位组比最低分组风险分别下降21%和34%;③ 具体来说,摄入豆类、膳食纤维和植物蛋白与PAD风险呈负相关,而摄入未加工红肉、加工肉类和普通软饮与风险增加相关。

Adherence to Recommended Eating Patterns Is Associated With Lower Risk of Peripheral Arterial Disease: Results From the 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06-28, doi: 10.1161/HYPERTENSIONAHA.121.17432

【主编评语】近期发表于Hypertension的一项研究发现,在美国绝经后妇女的大样本中,通过基线时食物频率问卷收集的饮食信息得出的四个饮食质量指数(包括替代性地中海饮食指数、替代性健康饮食指数2010、DASH指数和健康饮食指数2015)来评定饮食质量高低,发现遵循各种推荐的健康饮食模式与较低的外周动脉疾病(PAD)风险相关。目前在我国《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供的健康饮食建议值得参考,营养师主编又来“苦口婆心”叫大家好好吃饭了。(@临床营养陈彬林)

饮食模式或影响心源性猝死风险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IF:5.501]

① 对21069名受试者进行平均9.8年的随访,期间共发生401例心源性猝死;② 校正多变量后,地中海饮食评分与心源性猝死风险之间呈负相关趋势(评分最高 vs. 评分最低,HR=0.74,p=0.07);③ 在5种饮食模式中,南方饮食模式(以摄入更多的脂肪、油炸食物、蛋、器官、加工肉类、含糖饮料为特征)与心源性猝死之间呈正相关趋势(评分最高 vs. 评分最低,HR=1.46,p=0.06)。

Mediterranean Diet Score, Dietary Patterns, and Risk of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the REGARDS Study
06-30, doi: 10.1161/JAHA.120.019158

【主编评语】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超过2万名受试者进行近10年的随访,发现地中海饮食可能再心源性猝死中起保护性作用,而南方饮食模式(摄入更多的脂肪、油炸食物、蛋、器官、加工肉类、含糖饮料)可能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aluba)

鱼肝油或可降低基线和剧烈运动后的C反应蛋白水平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IF:5.15]

① 纳入856名业余运动员,对剧烈运动(91公里自行车竞赛)前后的CRP水平进行分析;② 274名受试者日常补充ω-3脂肪酸,其中有173名通过鱼肝油补充,234名受试者偶尔补充ω-3脂肪酸,另外348名未补充ω-3脂肪酸;③ 相比于未补充ω-3脂肪酸的受试者,日常补充ω-3脂肪酸的受试者的基线及运动后的CRP水平均显著降低,校正多变量后的CRP应答降低16%;④ 上述效应主要由日常补充鱼肝油驱动(校正后的CRP应答降低24%)。

Regular consumption of cod liver oil is associated with reduced basal and exercise-induced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trial : A NEEDED (The North Sea Race Endurance Exercise Study) 2014 sub-study
06-28, doi: 10.1186/s12970-021-00437-1

【主编评语】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Sports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在856名业余运动员中发现,日常补充ω-3脂肪酸可显著降低基线时及剧烈运动后的C反应蛋白(CRP)水平,而这一效应主要由补充鱼肝油介导。(@aluba)

富含大豆蛋白的零食可帮助“隐性肥胖”女性减少进食和体脂

Nutrients[IF:5.717]

① 107名NWO女性随机分为2组,52名每日摄入含有50g大豆的高蛋白零食,55名每日摄入等热量的含有3.5份水果的低蛋白零食,干预持续6个月;② 高蛋白零食中含有18.2g蛋白、15g碳水化合物、10g脂肪、4.6g纤维,低蛋白零食中含有<2g蛋白、50g碳水化合物、<1g脂肪、4-6g纤维③ 相比于摄入低蛋白零食的女性,摄入高蛋白零食的女性的食欲、进食量、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腰围、体脂率均显著降低,而骨骼肌量显著增加。

Effects of 6 Months of Soy-Enriched High Protein Compared to Eucaloric Low Protein Snack Replacement on Appetite, Dietary Intake, and Body Composition in Normal-Weight Obese Wome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06-30, doi: 10.3390/nu13072266

【主编评语】正常体重肥胖(NWO)指体重与BMI正常但体脂率超过30%。来自Nutrients上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对107名NWO女性进行6个月干预后发现,相比于每日摄入低蛋白零食(3.5份水果),每日摄入富含大豆蛋白的零食可显著降低受试者的食欲、进食量、腰围及体脂率,并显著增加骨骼肌量。(@aluba)

不来试试美味的昆虫吗?(综述)

Annual Review of Nutrition[IF:11.848]

① 可食用昆虫能为人类饮食提供适量的能量、蛋白质、脂肪酸和微量营养素,粮食不充足国家可利用其改善饮食和预防营养不良;② 昆虫中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如几丁质或能降低健康风险;③ 可食用昆虫的食品安全风险较低,主要是过敏性风险,一些风险可通过人工消除;④ 克服昆虫产品消费障碍的策略包括强调其可持续性,改善味道以及通过伪装昆虫等方法开发吸引消费者的昆虫产品,此外可通过立法,降低价格和探索其健康效益等手段促进昆虫的安全消费。

Nutritional Qualities and Enhancement of Edible Insects
06-29, doi: 10.1146/annurev-nutr-041520-010856

【主编评语】著名的“贝爷”在荒野求生的节目中“无所不吃”包括各种昆虫可能让不少人印象深刻。其实在我国不少地方特别是两广也有食用昆虫的风气,如吃蝉蛹。近期Annual Review of Nutrition发表的一篇综述介绍了可食用昆虫的营养价值以及开发昆虫产品的巨大潜力和挑战(如对昆虫的恐惧和厌恶)。主编去年自己肠镜检查发现有轻微肠炎时,我被医生开的含有美洲大蠊成分的中成药吓到,我说不就是蟑螂吗,医生说不去想,喝下去就行了……曾记否,电影《雪国列车》世界末日的底层人士知道自己吃的“蛋白块”是用蟑螂做的时候狂吐。(@临床营养陈彬林)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临床营养陈彬林,aluba,阿当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710 |顶刊盛宴:9文聚焦糖尿病,平均影响因子58.5!

0709 | 今日Science:遗传对肠道菌群的影响,可比原以为的

0708 | 今日Cell:入血的细菌,决定HIV治疗免疫重建?

0707 | 张永祥等12.3分综述:详解"枸杞多糖"免疫调节活性

0705 | 秦环龙等Cancer Research:揭示具核梭杆菌促肠癌新机制

0704 | 不听专家言,早死在眼前?11.5万人研究力挺健康饮食建议

0703 | "生酮"增免疫抗感染?2项研究带来新线索

0702 |张家超联手Rob Knight,植物乳杆菌研究发Microbiome

0701 | 6月,最值得看的30篇肠道健康文献!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热心肠日报的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